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脂血经滤器处理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30例标本,按凝血检测数据(PT、APTT、Fib)分为三组;按照确定的脂血浓度,测定每份标本原始及加入脂肪乳后经过滤标本的凝血指标.结果 过滤后血浆样本的PT、APTT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Fib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0.22μm滤器可有效过滤血浆中的乳糜微粒,并且不影响PT、APTT检测的准确性,为实验室提供了一种因输注脂肪乳而造成的脂血标本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解血滤器及血路管内血栓的效果。方法无肝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出现凝血的58只血滤器及血路管应用5 000U/ml的尿激酶进行体外溶栓处理。观察血滤器及血路管溶栓处理的效果及延长使用的时间、溶栓处理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51只血滤器及血路管溶栓成功,成功率87.9%;溶栓后血滤器延长使用4~20h,平均(6±3.7)h;溶栓后患者无出血、发热等不良反应,且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溶栓前降低,经比较,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溶解血滤器及血路管内血栓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临床上修复膝关节叉韧带断裂的材料有自体膑腱(BTB)、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以及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研制人工韧带希望能够代替自体和异体移植。目的:探讨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经新的组织处理技术构建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可行性。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试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材料:肌腱韧带的来源成年猪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S-520型扫描电镜为日本日立公司产品;LWK-10B微控电子拉力试验机为广州实验设备厂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6在中山大学动物中心完成。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应用环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加上专门的除抗原技术及蛋白修饰技术制作生物型人工韧带。将来源于6周龄山羊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于人工韧带支架中培养3周,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人工韧带形态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应用力学测试分析生物型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韧带形态结构、细胞相容性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①人工韧带的形态结构: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外观与正常肌腱外观相似。组织学检查显示韧带为无细胞的胶原纤维。电镜检查显示韧带为走向一致的发状纤维样物紧密平行排列,表面有棉絮样物附着,未见细胞。②人工韧带细胞相容性:扫描电镜观察,异种骨髓基质细胞于支架中培养3周后,细胞呈球形黏附在韧带材料表面及孔隙侧壁,并可见细胞分泌的基质沉积于细胞周围,但基质分泌量较少。③力学测试结果:人工韧带直径约5mm,最大拉力为927.19N,抗拉强度47.22N/mm,速度100mm/min,而正常山羊的ACL直径约5mm,最大拉力为807.50N,抗拉强度41.13N/mm。结论:应用新的组织处理技术研制的生物型人工韧带有效?  相似文献   

4.
血库型去白细胞滤器滤血不畅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库型去白细胞滤器常出现滤血不畅,甚至过滤不完的现象。笔者对滤血不畅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并相应采取了措施,效果较好。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百级净化条件下采用红细胞型去白细胞滤器(南京双威,批号040721)过滤库存红细胞悬液和全血(本市中心血站),保存液均为CPD A(山东威高)。1.2判断标准按滤器操作说明应在8~15min内完成滤血,≥15min即为滤血不畅。2滤血不畅原因分析2.1保存时间保存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滤血不畅(表1)。表1悬浮红细胞滤血不畅与保存时间(d)的关系过滤袋数滤血不畅袋数百分比(%)<10d760131.7110~20d140054138.64>…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临床上修复膝关节叉韧带断裂的材料有自体膑腱(BTB)、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以及同种异体组织移植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研制人工韧带希望能够代替自体和异体移植.目的:探讨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经新的组织处理技术构建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可行性.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试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材料:肌腱韧带的来源成年猪由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S-520型扫描电镜为日本日立公司产品;LWK-10B微控电子拉力试验机为广州实验设备厂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6在中山大学动物中心完成.以猪肌腱韧带为原料应用环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加上专门的除抗原技术及蛋白修饰技术制作生物型人工韧带.将来源于6周龄山羊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后,移植于人工韧带支架中培养3周,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人工韧带形态结构及细胞相容性;应用力学测试分析生物型人工韧带的生物力学特点.主要观察指标:人工韧带形态结构、细胞相容性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 ①人工韧带的形态结构:生物型人工韧带的外观与正常肌腱外观相似.组织学检查显示韧带为无细胞的胶原纤维.电镜检查显示韧带为走向一致的发状纤维样物紧密平行排列,表面有棉絮样物附着,未见细胞.②人工韧带细胞相容性:扫描电镜观察,异种骨髓基质细胞于支架中培养3周后,细胞呈球形黏附在韧带材料表面及孔隙侧壁,并可见细胞分泌的基质沉积于细胞周围,但基质分泌量较少.③力学测试结果:人工韧带直径约5 mm,最大拉力为927.19 N,抗拉强度47.22 N/mm,速度100 mm/min,而正常山羊的ACL直径约5 mm,最大拉力为807.50 N,抗拉强度41.13 N/mm. 结论:应用新的组织处理技术研制的生物型人工韧带有效地去除了猪肌腱异种蛋白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生物性人工韧带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人骨髓干细胞在中空纤维滤器中直接扩增并诱导分化为类肝细胞,从而直接构建成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可行性. 方法 取志愿者骨髓血,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至107数量级后种植入中空纤维滤器,继续培养扩增10 d后,以含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rhFGF-4)、重组人制瘤素M(rhOSM)等细胞因子的培养液诱导分化,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甲胎蛋白(AFP)水平;诱导18 d后检测氨代谢、安定代谢及尿素合成等功能.培养结束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消化滤器内细胞白蛋白表达率.培养全过程监测滤器内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变化. 结果 ①扩增培养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空纤维滤器内种植后的葡萄糖摄取量呈进行性升高,在诱导分化期保持相对平稳,诱导培养结束时细胞总数达109数量级.②进行诱导培养后6 d,培养上清液中出现AFP,12 d达到峰值;9 d出现白蛋白并持续进行性升高;诱导培养18 d时,滤器内细胞总体氨清除速率为2.0~2.7 mmol/24 h,尿素产生速率为1.8~2.2 mmol/24 h,安定清除速率为3.2~3.8 mg/24 h.③21 d滤器内细胞白蛋白表达率为66.18%~76.91%. 结论 人骨髓干细胞可在中空纤维滤器内扩增,并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生物人工肝反应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白细胞滤器去除血液中肿瘤细胞的效果及其用于肿瘤患者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加入200 mL人全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中,模拟肿瘤患者术中回收的自体血液.分别采用常规(A组,n = 6),滤膜孔径较小(B组,n = 6)和滤膜较厚且孔径较小(C组...  相似文献   

8.
加强我国生物型人工肝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肝细胞的功能急剧减退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其临床特点为起病较急、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出血倾向、黄疸、腹水及肝脏进行性缩小.ALF病死率高达50%~70%.ALF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毒物、化学因子、药物、肝脏缺血缺氧和代谢异常等.国外约 80%~85%、中国约95%的ALF是由各种病毒性肝炎所引起,毒物、化学因子和药物中毒也是ALF发病的主要原因.ALF治疗手段的探索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背景:下腔静脉滤器应用于临床可预防肺动脉栓塞.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和手术适应证,以及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市人民医院2001/2011 经颈内静脉或股总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96 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96 例中55 例置入永久性滤器,23 例置入可回收滤器,18 例置入临时性滤器.置入后随访8 个月~7年,有症状的肺栓塞发生者1 例,滤器倾斜2 例,轻微宿主反应2 例,均未对治疗有太大影响.表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有效预防致命性肺栓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张武  李雄 《临床荟萃》1999,14(10):464-466
有学者证实,急性重型肝炎在病变早期即有肝细胞再生。因此,如能应用暂时性的支持手段以清除肝衰所积储的各种有害物质,部分取代肝脏代谢功能,病变可通过再生而恢复。自50年代起,科学家先后设计了早期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主要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但是,上述古典的人工肝基本是机械装置,有统计表明,它们虽能提高Ⅳ期以下肝昏迷清醒率,但未能提高患者存活率。主要原因为肝脏承担着机体复杂的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人工肝机械的装置仅能辅助肝脏某一部分代谢功能,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体外诱导培养外周血来源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和功能。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加有胎牛血清(fetal blood serum,FB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 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的M199培养液中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和KDR的表达情况。通过荆豆凝集素-1(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1,UEA-1)结合试验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lowdensitylipoprotein,acLDL)吞噬试验确定其内皮细胞功能。结果培养过程中可观察到典型的内皮细胞。培养7天后,粘附细胞表达CD34和KDR,阳性率分别为29.5%±9.9%和33.8%±9.2%。粘附细胞的UEA-1结合试验和acLDL吞噬试验均为阳性。结论从成人外周血中可分离到EPCs,并能在体外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是获得EPCs移植和体外组织工程技术所需要的足够EPCs数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骨骺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骨骺干细胞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显微取材后酶消化获取骨骺干细胞,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并测定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分裂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Ⅱ、Ⅹ型胶原的合成情况和透射电镜观察粗面内质网的丰富程度。结果:大鼠骨骺干细胞形状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梭型,碱性磷酸酶活性低,粗面内质网少,Ⅱ型胶原合成量较多。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骺干细胞能向成熟阶段分化,可为软骨或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肾(BAK)对急性肾衰(ARF)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猪的细胞因子反应性及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17只ARF并MODS猪模型随机分为三组:BAK组(A组,n=6);假BAK组(B组,n=6),血滤器中不含细胞;未治疗组(C组,n=5).观测平均动脉压、肝肾功能、血清IL-10、TNF-α、动脉血气和牛存时间.两组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A组治疗24 h平均动脉压(mmHg)显著高于B组、C组[(91.82±5.73)vs.(64.29±13.05)vs.(52.91±3.72),P<0.01].血清IL-10(pg/mL)的峰值A组明显高于B、C组[(249.57±43.51)vs.(132.06±17.53)vs.(104.25±13.42),P<0.01].血清TNF-α水平(pg/mL)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402.91±32.47)vs.(537.16±38.45),P<0.05];治疗24 h A、B两组间亦有显著差异(P<0.05).生存时间:A组为(113.01±14.32)h,明显长于B组(83.14±17.68)h和C组(68.95±18.28)h(P<0.01),A组比B、C组分别延长了35.93%、63.90%.结论 BAK可明显延长MODS合并ARF猪模型的存活时间,可能与BAK显著改善其低血压状况、升高血IL-10水平和降低血TNF-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科学简易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尿激酶对其干预后的表现。方法:取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脑皮质,用浓度为2 mg/mL的木瓜酶和适量DNase I酶共同消化,并用配置好的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接种培养,6 d后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元纯度;分别配置含尿激酶终浓度为5 000 U/mL、8 000 U/mL、10 000 U/mL、15 000 U/mL和20 000 U/mL的Neurobasal培养基并进行全量换液,镜下观察不同浓度尿激酶干预后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培养6 d,神经元分化成熟,胞质丰富,树突及轴突舒展延长,可见密集的神经纤维网络,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为88.2%;尿激酶干预后,发现尿激酶浓度在5 000~10 000 U/mL时,2 h内镜下观察培养体系无明显变化,但随时间的延长,尿激酶浓度为10 000 U/mL作用4 h时,可见少量神经元细胞破碎崩解,细胞间网状结构减少。尿激酶浓度在15 000 U/mL及20 000 U/mL时,干预2 h发现神经元细胞崩解,网状结构消失。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简易、高效的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方法,尿激酶浓度在5 000~10 000 U/mL时,2 h内对体外神经元培养体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0.1%Ⅰ型胶原酶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及人AB血清的M1640培养基,在37℃,5%CO2孵箱中培养,以免疫组化方法对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在接种4 h后开始贴壁生长,5~7 d后融合成单层,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鹅卵石状排列,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胞浆中人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结论用胶原酶灌注消化脐静脉是获得内皮细胞的一种可靠的方法,有助于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背根神经节来源的雪旺细胞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小鼠雪旺细胞(SCs)的离体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小鼠的背根神经节,采用酶消化分散法,加入不同的培养液,第1组(NB组)用NB(neuronbasal medium),第2组(FBS组)用含10%FBS的DMEM,继用O4、S-100免疫荧光法染色鉴定SCs阳性细胞,并镜下计数,计算SCs纯度。结果:NB组SCs纯度于第1周为90%,第2周为86.6%;FBS组相应SCs纯度都低于30%。结论:无血清的NB培养液更有利于SCs的增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心肌干细胞(Cardiac stem cells,CSCs)分离和培养方法,以及对体外培养的CSCs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SD)3天龄新生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尽量剪碎成1mm^3,的碎块,经胰酶及胶原酶反复消化后,所得的细碎心肌组织块种植于培养皿中原代培养,视生长情况进行传代培养,第三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表面标记鉴定。结果:从新生鼠心脏中成功地培养出心肌干细胞,具有干细胞附壁生长及不断增殖的典型特征,原代细胞长满25cm:瓶壁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1±2)天,平均每三天需按1:2的比例传代一次。第三代CSCs流式细胞仪表面标记鉴定结果为c—kit,CD29,CD90-1为阳性;CD11b/c,CD34,CD45为阴性。结论:本方法可以对大鼠心肌干细胞进行成功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大鼠CSCs体外生长相对稳定,具有很强的扩增能力,短期内可获得大量CSCs.提示体外培养CSCs可以满足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首次尝试在培养细胞的化学转化实验中应用整装细胞内质网技术以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布变化与细胞表型的关系,实验结果证实整装细胞内质网方法可清晰显示转化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布及相邻细胞器的全貌,并观察到处理组内质网分布变化同期伴有细胞表型改变,表现为高饱和生长密度,接触抑制缺失,细胞多型性等,这种一致性证明内质网与细胞癌变密切相关,整装内质网技术是一项较好而实用的检测早期转化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细胞学方法,该实验为今后探讨转化中细胞超微结构整体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及模型系统,并从整体的角度丰富了转化细胞超微结构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表阿霉素和阿霉素在体外对乳腺癌、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的杀伤作用。方法 取得不同患者的乳腺癌、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乳腺原代细胞,应用原代体外培养和MTT法检测化疗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乳腺原代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在1倍PPC(血药浓度)时表阿霉素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的体外肿瘤杀伤作用强于阿霉素(P〈0.01);对正常的乳腺原代细胞,表阿霉素和阿霉素的体外杀伤作用明显下降(P〈0.01),而且表阿霉素弱于阿霉素(P〈0.01)。结论 对于原发乳腺癌患者,表阿霉素不但治疗效果优于阿霉素,而且对肿瘤组织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Bioartificial livers (BALs)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to treat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evere liver failure and relied on primary hepatocytes or on hepatoblastoma-derived cell lines. Currently, new in vitro BAL applications are emerging, including drug toxicity testing, disease modeling and basic clinical research, and in recent years,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stem cell biology have resulted in potential alternative cell sources.

Areas covered: This review identifies the demands of clinical and in vitro BAL applications to their biocomponent and summarizes the functionality and developmental state of BAL technology and cell types currently available. Relevant studies identified by searching the MEDLINE database until April 2014 were reviewed, supplemented with some of our own unpublished data.

Expert opinion: BALs have the potential to meet demands currently left unmet in both clinical and in vitro applications. All the reviewed biocomponents show limitations towards one or more BAL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generation of stem cell-derived hepatocyte-like cells is progressing rapidly, so the criteria for patient-specific drug toxicity screening and disease modeling are probably met in the near future. HepaRG cell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biocomponent for clinical BAL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ir proliferative and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