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使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明显获益。近期临床研究提示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现有临床证据显示,尽管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他汀治疗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新增糖尿病的风险远低于其心血管获益。由于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的风险高于年轻人群,特别是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时,需监测血糖。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他汀相关的新发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种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高血压会诱发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些危险因素常常共存于同一个患者,并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速度[1]。而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可有效降低包括心肌梗死和卒中在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降胆固醇药.临床试验和汇总分析均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增高新发糖尿病风险.文章对他汀类药物诱发糖尿病的证据、可能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他汀类药物以其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增加新发糖尿病(NOD)的风险,可能与药物导致胆固醇合成减少有关。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上是获益为主已得到公认,虽存在有关用药风险的争论,但对中、重度心血管风险或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原则不会改变。我们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LDL-C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他汀类药物是改善血脂异常降低LDL的一线用药。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大规模降脂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他汀类药物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1].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中强力推荐[2]:糖尿病患者合并CVD时,无论其基线血脂水平如何,都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对于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具有1种或多种CVD危险因素,无论血脂水平如何以及是否有CVD,均能从他汀类药物中获益;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 mmol/L(>100mg/dl)或者具有多种CVD危险因素,也需应用他汀类药物.然而,随着他汀类药物使用人群扩大,认知功能减退、癌症和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增高,近年来关注的焦点是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调脂治疗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一线用药,近年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可能与年龄、性别、药物性质等相关,具体机制则包括减少胰岛素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致新发糖尿病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临床实验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还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等。然而,近期的临床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以增加患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他汀类药物引发糖尿病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现对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引发糖尿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降脂类药物,常应用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各指南也将其推荐为降脂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该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他汀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增加患者新发疾病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之间的差异导致糖尿病发病风险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与药物理化性质与药代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已知的报道结果并不一致。WOSCOPS研究表明,普伐他汀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然而,JUPITER试验首次报告他汀类药物增加糖尿病发生率。他汀类药物使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9%,每255例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4年,将有1例新发糖尿病。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可能会影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普伐他汀40 mg/d风险最低,为7%,瑞舒伐他汀20 mg/d风险最高,为25%。他汀类药物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及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但新的指导原则和研究重新引发了关于他汀类药物对健康影响的相关讨论。从20多年前到现在,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是帮助很多老年人降低心脏病及中风风险的推动力药物。新的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可能还可以帮助治疗其他病症,例如阿尔茨海默症,降低癌症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临床他汀类药物治疗使用不同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3、6、9个月进行血糖、血脂水平测定,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新发糖尿病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6、9个月的血糖、血脂水平明显优于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新发糖尿病2例,治疗组新发糖尿病6例,治疗组新发糖尿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长时间服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影响患者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76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问世以来,他汀家族日益庞大,并在治疗及预防疾病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汀类药物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减少胆固醇合成,早期作为一种降脂药为人们所熟知。1994年的4S研究首次明确了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在降低LDL-C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异常患者死亡率达30%,  相似文献   

13.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11):1037-1037
最近有他汀随机临床试验分析报告显示,他汀治疗者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据对13项空白随机试验荟萃分析表明,他汀治疗者显示9%(95%CI:12~17)糖尿病高风险比,另外的5个二级预防试验强化与次强化他汀治疗比较,报告强化者12%(4%~22%)较高的糖尿病风险,一种可能解释是这种偏差是由于存活时间不同,当处于糖尿病高风险患者在他汀治疗下存活期较长。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他汀类药物为经甲基戊二酞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以高效、低毒的优点已成为降血脂、防治冠心病中的首选药物。由于该药阻断经甲戊酸的生化途径,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且还可以抑制该途径中其他诸如泛酸、多菇醇、法尼脂等的代谢。所以对其深入研究将扩大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1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1.1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胆固醇水平和血压之间存在正相关,血压较高者趋向有较高的胆固醇水平。对16525名健康男性进行调查,发现40…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有效的降脂药物,各指南将其推荐作为降脂治疗的一线用药。与其他药物一样,他汀类药物也有副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可导致新发糖尿病风险,并可能是一种类效应。他汀的类型、剂量及人群的异质性等均可能影响到他汀类药物致糖尿病的风险。不同的他汀类药物致糖尿病发病风险高低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其理化性质与药代动力学有关,也有可能与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及脂联素的分泌存在差异相关。更确切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冯彦华  肖莉 《国际呼吸杂志》2009,29(24):1509-1512
器官纤维化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危害严重,目前仍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已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抑制胆固醇合成外,还参与了某些酶的激活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小G蛋白转录后修饰的抑制及氧化应激等.有关这些非降脂作用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肺、心、肾、肝等器官纤维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特异性3-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断HMG—CoA转变为甲羟戊酸,从而显著减少肝内胆固醇的合成。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降低痴呆风险和骨折的发生率等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0~20 mg)、瑞舒伐他汀(5~10 mg)、匹伐他汀(2~4 mg)对新发糖尿病(NODM)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443例无糖尿病的AMI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各组NODM的累积发病率。使用多项倾向评分校准潜在的混杂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NODM的风险比进行评估,并与匹伐他汀组进行比较。结果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匹伐他汀组NODM的累积发病率显著降低(P=0.001)。通过多项式倾向评分对3个他汀类药物组的基线特征进行加权后,在多变量分析中,发现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与匹伐他汀治疗相比,NODM的发生率更高。结论与中等强度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AMI患者相比,中等强度匹伐他汀治疗与较低NODM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编辑部医生:医生过去每年都会在服用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后帮我检测一次肝功能,但是最近却不用再检测了。为什么呢?读者:范女士范女士:您好。你的医生似乎遵循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最新建议。他汀类药物刚被批准使用的时候,要求医生定期验血以检查肝脏损害的情况。三十年后,得出显著的结果,严重肝脏损害并非他汀类药物常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目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它包括改善内皮功能,增加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抗氧化,抗炎,稳定粥样斑块,促进血管再生,抑制免疫反应,抑制心肌肥厚和纤维化,保护肾功能等作用。它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概述他汀类药物非降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