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全面了解舒血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在1996年至2013年期间,关于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提取纳入文献中ADR病例的原患疾病,ADR病例的性别、年龄、及有无过敏史情况,ADR出现时间,累及的系统、器官等。结果 1996年至2013年,中国知网413篇关于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研究中,有14篇(9.7%)共报道287例ADR病例。ADR病例原患疾病最主要为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ADR病例中女性高于男性,主要集中于40-6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报告的ADR主要集中于全身性的损害;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6-30分钟内。结论应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舒血宁注射液的纯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合理用药,注意ADR监测,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2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9-2010年多种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关舒血宁注射液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引起的ADR多发生于5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其出现时间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且有3例为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ADR,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2013年上报的42例舒血宁注射液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发生ADR年龄主要集中在51~80岁;在42例ADR中,有11例(26.19%)联合用药;ADR主要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与ADR监测,以促进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2例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中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舒血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29篇文献中报道的22例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以皮肤损害为主,其次为过敏性休克,且多发生在5~10min内。结论:临床使用舒血宁注射剂时应严密监察,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舒血宁注射液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舒血宁注射液的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银杏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该树种生命力极强,上千年的树龄并不罕见,堪称植物界的"老寿星"。《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叶可补心养气,益肾润肺,健脑醒神,延年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分析与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不良反应的主要累及系统或器官、临床表现、年龄及性别分布、发生时间、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联用药情况。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全身性反应;发病年龄以>60岁及41~60岁最为高发,其他年龄段较少,男性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5);发生时间以用药后30 min内和用药后30 min^2 h最为高发,其他时间段较少(P<0.05);不良反应以轻度最为多见,中度及重度较少见(P<0.05);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发生率较高,三联及以上用药较少(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大多发生在用药2 h内,程度较轻,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以二联用药后发生率最高,临床应加强监测,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6年1月,本院应用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制剂)联合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包括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50例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才迎春 《河北中医》2006,28(2):113-113
2003~2004年,笔者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10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确定诊断。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分轻型(1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发病7日内入院,  相似文献   

9.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前后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舒血宁注射液已被证实对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后遗症等疗效显著。笔者2002年10月~2006年10月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偏头痛50例,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基于自发呈报系统喜炎平注射液2005—2012年的数据(共9 633例),针对报告次数500以上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皮疹"、"瘙痒"、"过敏样反应"、"寒战")应用报告比例比算法和贝叶斯置信度增殖神经网络算法开展预警研究。研究发现"皮疹"在每年度和季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背景药物的平均水平;"瘙痒"在2009年第二季度发生预警;"过敏样反应"在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二季度发生预警;"寒战"则没有出现预警信号。结果提示"皮疹"可能为喜炎平注射液常发的不良反应,"寒战"可能不是其常见不良反应,而"瘙痒"和"过敏样反应"发生率高于背景药物时须关注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杨薇  向永洋  谢雁鸣  申浩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13-3018
舒血宁注射液为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为了解使用该药品后患者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征,该研究对来源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后发生ADR的9 601例报告进行分析,其中严重ADR病例326例,占3.40%,从2005年起ADR报告数量逐年上升,至2009年第3季度达高峰,且ADR病例报告以每年第3季度数量为最多,发生ADR的患者年龄60~74岁为最多,共3 348例,占34.87%,静脉滴注者共9 391例,占97.81%,8 431例患者单次用药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61.61%的患者ADR发生于用药当天。ADR表现前10位者分别为皮疹、瘙痒、头晕、心悸、寒战、过敏样反应、憋气、恶心、静脉炎和呕吐,损害涉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采用报告率比例法(PRR)及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对以上10种ADR信号进行分析,并应用generalized boosted models(GBM)倾向评分加权法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后,PRR探测到的ADR信号为头晕、心悸、静脉炎和呕吐,BCPNN方法探测到的信号为头晕和静脉炎,同时发现患者在60~89岁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剂量越大越易发生静脉炎。该研究为舒血宁注射液ADR研究提供依据,为做好风险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喜炎平注射液文献不良事件个案报道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志飞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92-2795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事件个案及典型病例报道,参考其销售数据和HIS数据,分析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给药方法、剂量、合并用药、溶媒、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等的规律。结果:喜炎平注射液不良事件个案报道,14岁以下的患者占60.61%,而HIS数据中,14岁以下用药的人次占88.72%;原发病为呼吸系统感染和发热的不良事件占81.81%;合并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的不良事件个案占1/3;输液开始后30 min内发生的不良事件占总数的89.29%;2例死亡病例都有药物过敏史。结论:儿童用药风险没有超过平均水平;对喜炎平合并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的安全性,应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开始30min内加以关注;建议对其他药物过敏者应禁用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管理部门、医护人员和公众的重视。截止到2012年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累计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已达500余万份。其中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占据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一大半,如何利用各类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是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拟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常用的个案评价、集中监测、病例对照等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分析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薇  谢雁鸣  向永洋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616-3620
在前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中2005—2012年9 601例舒血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析基础上,利用关联规则对舒血宁注射液的ADR表现及与ADR报告特征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ADR表现之间出现较多的组合为"恶心+憋气+寒战+呕吐"、"恶心+寒战+呕吐+心悸",其置信度均为100%;ADR表现与病例报告信息之间的关系以组合"瘙痒+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一般ADR报告+常规剂量","心悸+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常规剂量+新发报告","寒战+一般ADR报告+常规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为最多,置信度也达100%。分析表明,患者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后发生ADR多为全身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且病例多为一般、新发报告,患者使用剂量多在常规剂量内,与溶媒关系不大,提示ADR的发生主要与药物组成有关,因此在临床使用中需密切观察,注意ADR反应的发生,做好药品风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支英杰  杨伟  谢雁鸣  张辉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48-3052
目的: 分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以下简称疏血通)患者的血尿素氮(BUN)异常变化率的情况,从而为临床安全使用疏血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方法: 选择全国18家三甲医院HIS中使用疏血通的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集成数据仓库构建模式处理数据,基于GBM倾向评分法,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的数据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BUN异常变化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通过GBM倾向评分法平衡混杂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BUN异常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GMB倾向评分法能有效地均衡各组间混杂变量的分布,以使研究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对真实世界中HIS数据的混杂偏倚进行平衡后,疏血通对BUN的异常变化率没有显著影响,该结果仍期待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杨靖  李霖  谢雁鸣  申浩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99-3103
目的: 了解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规范用药方案和最佳用药组合提供参考。 方法: 采集全国20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过参附注射液的冠心病患者信息,运用基本统计方法对参附注射液的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进行分析,运用关联规则对合并用药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常用组合与其他组合进行对比。 结果: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为静脉给药,单次给药剂量多为60 mL;疗程一般3~7 d;最常用组合为参附注射液+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 结论: 参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绝大多数符合药品说明书,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案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8.
姜俊杰  唐浩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37-3140
为了解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合并用药种类及疗效,该研究选取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HIS中使用参麦注射液且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各种药物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常用合并用药组合与其他方案的治愈率。在5 583名使用参麦注射液的冠心病患者中,参麦注射液常见的合并用药为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且常见合并用药组合的治愈率优于其他方案。参麦治疗冠心病的常见合并用药符合冠心病治疗指南,临床上应用时,需注意合并用药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姜俊杰  李霖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80-3185
该研究以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HIS为数据来源,将HIS中107 723例病例分为使用疏血通组和未使用疏血通组,从每组中再选择年龄18~80岁、患有脑梗死、治疗结局明确的病例。最终,使用疏血通组7 520例,未使用疏血通组 3 353 例。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平衡2组间的混杂因素,通过3种Logistic回归方法比较2组间治疗脑梗死疗效的差异。3种方法结果均显示,使用疏血通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未使用疏血通组,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基于现有数据,证明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疏血通的疗效优于未联合应用疏血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常艳鹏  李霖  谢雁鸣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55-3160
目的: 了解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以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HIS为数据来源,使用和未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2组间影响因素进行平衡后,采用Logstic回归方法对使用和未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在统计学上显示,加用苦碟子注射液比使用其他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愈率有差异(P<0.05)。 结论: 根据目前数据可以发现,应用苦碟子注射液比加用其他注射剂能够更好的起到治愈脑梗死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但由于该研究为回顾性数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确切的结论尚需更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