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用Jadad评分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11篇,共计病例数12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加基础治疗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基础治疗相比,退热时间缩短1.85天,退疹时间缩短1.51天,总病程时间缩短2.55天,并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尚未见报道喜炎平注射液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确,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尚需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应用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7 d疗程内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以及皮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皮疹消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手足病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分析382例普通型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和加用喜炎平静脉注射,并对喜炎平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喜炎平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孔庆仙 《光明中医》2013,28(1):90-91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病程短,治愈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1)
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病例中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最常用的适应证为呼吸道感染(81.8%),其次为肠炎(9.0%)。喜炎平注射液在联合用药、药物配伍、用法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应制定干预措施,规范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梁小娟  王艳 《陕西中医》2014,(3):285-286
目的:观察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对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喜炎平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缩短疗程,并且无明显副作用和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 100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含片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分2次肌注,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和9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0.45,P<0.05),病情发展(出现发热,精神差,哭闹,易激惹等需住院观察)人数治疗组为5例,对照组为2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应用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利寻  王志飞  谢雁鸣  刘志帅  范海伟  庄严  吕朗 《中草药》2021,52(15):4641-4648
目的 探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应用特征,为真实世界研究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提取全国29家3级甲等医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患者电子医疗数据,运用统计描述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患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2(1,3)岁,男女比例为1.75∶1,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临床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清热解毒合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5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清热解毒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88.47%)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38%)相比明显提高;观察组患儿热程(3.41±1.62)d、头痛缓解时间(2.96±1.31)d、意识恢复时间(2.16±1.02)d和对照组患儿热程(5.54±1.29)d、头痛缓解时间(4.12±1.28)d、意识恢复时间(3.59±1.01)d相比明显缩短;观察组患儿治疗7 d后血清ALP(8.92±0.33)1000U/L、血清PA(228.31±35.6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LP(7.08±0.13)1000U/L、血清PA(172.47±25.7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清热解毒合剂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起效快,可明显缓解患儿发热、流涎等症状,而且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加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 RevMan 5.1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99名患者。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及失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加用常规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SBP(分别为OR=9.00,95%Cl[3.89, 14.11]; OR=20.28,95%Cl[16.46, 24.10])和DBP(分别为OR=11.25,95%Cl[7.65, 14.85];OR=8.17,95%Cl[5.21, 11.13])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组;对纠正休克(OR=4.60,95%Cl[1.88,11.28]; OR=0.88,95%Cl[0.16,4.87]; OR=1.02,95%Cl[0.27, 3.93]; OR=1.65,95%Cl[0.42, 6.42])及降低HR(OR=-29.71,95%Cl[-40.51, -18.91]; OR=-18.00,95%Cl[-27.16,-8.84]; OR= 8.00,95%Cl[1.96, 14.04])的疗效纳入研究间结果不一致,尚不能得到肯定结论;对提高MAP(OR=-0.10,95%Cl[-2.34, 2.14])、降低CI(OR=0.00,95%Cl[-1.24, 1.24]),与单用常规组比较未显示出优势。该组纳入研究对参附注射液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不够;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但是对于纠正休克有效率及HR尚不能得到肯定结论;而且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海燕  纪建兵 《河北中医》2010,32(11):1668-1670
目的观察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3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体温及皮疹、痊愈天数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短于对照组。结论脾氨肽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采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使用热毒宁0.6~0.7mL·kg^-1·d^-1与利巴韦林8~10mg·kg^-1·d^-1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持续2~6d。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8~10mg·kg^-1·d^-1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持续2~6d。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且观察发热时间、不良反应、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率81.5%,两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时间与皮疹消退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发展发生几率,提高患儿安全性,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符合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的安全性。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符合说明书适应症(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用药的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按照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并做分析。纳入118个研究,最终分析94个研究,包括70个随机对照试验,8个非随机对照试验,16个病例报告,共4 716名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0例不良事件(AE),148例不良反应(ADR)。其中15例严重不良反应,包括1例植物状态,4例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心血管一般损害等;133例一般ADR中以腹泻最多,皮疹次之。大部分研究按说明书剂量使用。现有证据表明,临床应用中不合理配伍及使用可能导致部分ADR。大部分研究无法获知具体用药过程及患者情况,不能明确推测ADR与年龄、溶媒等关系。建议临床工作者按相关规定及标准判读因果关系,并上报不良反应报告,为评价此药安全性提供更多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泻黄解毒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新博林、阿莫西林口服及氯锌油、炉甘石水局部外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口服中药自拟泻黄解毒汤治疗,7日为一疗程,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结论:泻黄解毒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阙翼  谢雁鸣  廖星  章轶立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0):3866-3874
该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性。通过检索国内外7个数据库,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文献,并按照国际公认的方法学评价标准和报告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信息。最终纳入研究63篇,包括随机对照研究58篇、非随机对照研究3篇、病例报告研究2篇,共涉及5 872例患者。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23例,占纳入研究人群的0.39%。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心悸、头晕,分别是6,4,4例,其中头疼出现的例数最多。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该研究尚未发现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严重的不良事件,但仍需在临床应用中谨慎。且由于该研究是基于既往研究的二次分析,因此仍需加强其长时期的安全性监测,同时规范其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纳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文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组与利巴韦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RR(95%CI)分别为6.01(3.30,10.93)与4.20(2.79,6.33);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与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也均有显著性差异,MD(95%CI)分别为-1.22(-2.05,-0.38)、-1.27(-1.78,-0.77)与-1.53(-2.34,-0.71)。结论目前国内证据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影响,以上结论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金喉健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金喉健喷雾荆,每日5次口腔局部加强治疗;对照组30例予淡盐水漱口,以常规口腔护理.2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90...  相似文献   

19.
蓝芩口服液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华  李艳静  邢剑侠  马艳玲  温博 《中草药》2016,47(10):1750-1752
目的分析蓝芩口服液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在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外加蓝芩口服液及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血免疫球蛋白(Ig G)、总蛋白(TP)、白细胞总数(WBC)、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及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值、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Ig 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WBC、CK-MB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质量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结合肠外营养可促进手足口病患儿康复,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安全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安全性,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the 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 Fang Data和CBM。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依据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各类研究质量的评价,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最终纳入148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122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0篇,病例系列4篇,个案报告12篇,分析135个研究。7 300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累计发生不良反应共419例,严重不良反应12例,其中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76例,1例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皮疹17例,胃肠道不良反应9例,头痛、头晕、头胀38例,药物热、低血压、牙龈出血、寒颤、口唇发麻、全身抖动、ALT轻度升高各1例,气短、气促4例,心悸3例,其他未详细论述为何种不良反应25例。该研究提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尚未见大量罕见的、严重的不良事件,尚需未来的长期监测,获得该药物的安全性证据。另外临床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存在严重超说明书使用,急需相关部门制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规范,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