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先佩戴CGMS3d,对照组进行血糖监测,3d后两组均植入胰岛素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快,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糖,但联合治疗组有快速、平稳、精细降糖的优点,不仅可使血糖达标,而且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24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MD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联合治疗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三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联合治疗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三组对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住院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CGMS连续监测糖尿病患者72 h血糖并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7次指血血糖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结论 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sugar monitoring system,CGMS)监测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8次指血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指血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优于指血组,且CGMS组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少于指血组?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且安全,优于指血指导胰岛素泵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飘移及低血糖频繁发生临床观察。方法 68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两,各34例。一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一组采用血糖仪每日7次监测指末血糖,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血糖仪监测组(P0.05),CGMS组所发现的低血糖及高血糖明显高于血糖仪监测组(P0.05)。结论 CGMS联合CSII可使血糖飘移和低血糖频繁发生的患者血糖更快达标,且安全性优于血糖仪组。  相似文献   

6.
陈彬  刘福平  张星光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58-1258,128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为84例糖尿病患者佩带CGMS 72h后分析其血糖波动特点,其中40例使用CSII治疗(CGMS+CSII组),44例使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CSII治疗(SMBG+CSII)。结果 CGMS+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SMBG+CSI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稳定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新诊断重症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34例)、B(34例)。其中A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B组应用每天八次采集指血监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A组血糖控制水平更为理想,胰岛素总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发生低血糖次数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实时监测体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指导胰岛素泵进行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难治性或脆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CGMS监测17例难治性糖尿病及7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第2天开始佩带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难治性糖尿病及脆性糖尿病患者正常血糖比例显著增加,低血糖、高血糖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能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治疗的降糖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各50例),CGMS组佩戴3d CGMS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CGMS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行手指法测血糖(SMBG),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SMBG每日8次连续3d的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用CGMS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24h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小于对照组[(6.6±2.3)mmol/L与(7.5±2.1)mmol/L,(3.9±0.9)mmol/L与(5.1±0.6)mmol/L,均P〈0.05];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0.64±0.21)U/kg与(0.82±0.41)U/kg,P〈0.05];低血糖发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0±3)min与(40±9)min,P〈0.05]。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0.
沈赟  孙睿  丁波 《重庆医学》2015,(36):5152-5154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确诊的 GDM 患者65例,均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随机分为 CGMS 组(n =34)和指血监测组(n =31)。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于餐前明显降低,餐后明显升高,波动幅度均较大,并均于睡前至早餐前血糖趋于稳定,波动幅度较小。两组患者均达相同强化血糖目标值,CGMS 组患者治疗期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监测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 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结论应用 CGMS 监测 GDM 患者血糖变化,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趋势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CSⅡ)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5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指血糖监测组(A组,30例)和CGMS组(B组,26例),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CGMS组血糖控制较指血糖监测组所用时间短[(8.1±2.8)d vs(11.6±4.2)d,P<0.01],但两组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联合应用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0例应用双“C”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末梢血糖的比较及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糖及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CGMS与CSⅡ联合应用能更有效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双C组、单纯CSI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双C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3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1)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双C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血糖漂移:双C组MAGE显著低于CSII组及MDI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糖达标时间:双C组和CSII组明显短于MD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双C组少于CSII组及MDI组(P〈0.01),CSII组与MD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6)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双C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3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胰岛素需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联合胰岛素泵(insulin pump)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进行治疗,其中42例(微量血糖仪组)采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22例(CGMS组)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基础上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两者血糖稳定达标天数和低血糖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血糖稳定达标所需天数(3.81±0.95)天,少于微量血糖仪组(5.54±1.19)天(P < 0.01)?而CGMS组低血糖发现次数显著高于微量血糖仪组(P < 0.01)?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微量血糖仪监测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均能很好控制血糖,胰岛素泵联合CGMS临床达标时间短,易发现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SII(胰岛素泵)联合CGMS(动态血糖监测仪)短期治疗对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将已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CGMS指导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每日8次指血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泵治疗。对比分析血糖稳定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血糖漂移幅度平缓(p<0.05);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低(p<0.05)。结论 CSII联合CGMS短期治疗更有助于妊娠中晚期糖尿病的血糖达标,安全性好,且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优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联合胰岛素泵在强化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30例,随机分成2组:动态血糖仪(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组(治疗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72小时血糖谱,对照组采用指尖血糖监测,每天8次监测指尖血糖,2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组用泵前后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胰岛素用量减少。结论动态血糖仪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能有效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尽快达标,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急性并发症,减少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又称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与动态血糖监测联合应用。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GMS监测及胰岛素泵治疗,且耐受性良好。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血糖值相关性良好。根据CGMS检查结果可针对性制订及调整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可平稳控制血糖实现达标。结论:CGMS所提供的信息对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与胰岛素泵联合应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策略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CSII组28例)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诺和锐30组24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及控制达标时间。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短于诺和锐30组,而低血糖发生率相似。结论:CSII组较诺和锐30组更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黄振德 《当代医学》2013,(31):98-99
目的探究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MS)与胰岛素泵联合之后,对于2型糖尿病(T2DM)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2013年血糖控制情况不善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个组别,每组各有患者15例。对30例患者都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对照组的患者每天进行8次的手指血糖的检测,通过血糖仪进行;治疗组的患者的血糖监测是使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进行。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于两种不同治疗模式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糖达标时间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时间要长于观察组的患者,2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现例数当中,对照组在检测的时候发现的要低于观察组(P〈0.01),特别是在夜间的时候差距特别明显,观察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度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要低很多;2组患者在血糖治疗达标之后,对于胰岛素的剂量使用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动态血糖仪与胰岛素泵的联合应用,对于血糖的控制所需要的时间更短,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联合胰岛素泵(insulin pump)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进行治疗,其中22例(微量血糖仪组)采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20例(CGMS组)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基础上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2者血糖稳定达标天数和低血糖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血糖稳定达标所需天数3.21±0.85天,少于微量血糖仪组5.04±1.27天(P<0.01)。而CGMS组低血糖发现次数显著高于微量血糖仪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微量血糖仪监测治疗妊娠糖尿病均能很好控制血糖,胰岛素泵联合CGMS临床达标时间短,易发现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