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5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和11名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_2、CD_3、CD_4、CD_8、HLAClass Ⅰ、HLAClass Ⅱ、CD_(25)、Trf-R进入了检测,并观察了在3%PHA—P诱导24小时后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抗原识别能力和T细胞活化能力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调查了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在长期随访期间胃癌(gastric cancer,GC)的发生情况,并评估CAG发生GC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3年-2007年期间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CAG并完成5年以上内镜随访的患者52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黏膜病变程度、生存时间及生存状态,运用COX回归分析影响CAG发生GC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平均随访7.57年±1.74年后, 522例CAG患者中23例患者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41%(23/522),其中低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男性(P=0.030,HR=2.464),年龄大于55岁(P=0.021,HR=2.584),CAG伴肠上皮化生(P=0.014, HR=6.261), CAG伴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P=0.020, HR=6.504), CAG伴重度不典型增生(P=0.015, HR=22.314)为CAG发生GC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大于55岁、胃黏膜病变程度为CAG发生GC的危险因素.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CAG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确诊后建议早期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为半年以上有畏食、乏力、腹胀、恶心、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我国约1.2亿的人口携带HBV,目前临床上并未明确HBV感染后进展为慢性乙肝的机制,有研究指出[1,2]可能与病毒和宿主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本研究对某院健康体检人群HBV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肝的长期随访进行了探究,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提供参考。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3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感染急性甲型肝炎病毒。众所周知,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性和形态均绝然不同,慢性HBsAg 携带者并无抗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所以不同的病毒可反复侵袭肝脏引致肝炎。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特发性二尖瓣脱垂(二脱)病人长期预后良好。自1963年4月至1983年4月,本文观察300例特发性二脱病人的长期预后,其中男性136例,女性164例,年龄10~87岁(平均42.2岁)。二脱的诊断根据血管电影照相术或超声心动图,或同时根据两者。对伴有风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肌心包  相似文献   

7.
近年陆续报道有不少脊髓灰质炎病人在急性瘫痪期恢复后多年,可以出现一些新的神经肌肉症状,并称之为“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这种综合征的症状轻重不一,可从单纯的非进行性功能衰退至表现为非典型类型的脊髓性肌萎缩或顿挫型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这种综合征所表现的肌肉软弱无力既可以发生于先前患脊髓灰质炎时所侵犯的肌肉,又可以发生于当时在临床上未观察到有受侵犯的肌肉上。目前对这种综合征的原因、进展速度、日后造成残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正心肌病是年轻人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发病率上升。最近发现,青春期体质量与男性未来心肌病之间存在关联。这是否对女性也适用还不得而知。因此,该研究目的是确定对于年轻女性来说,超重或肥胖是否与发展为心肌病的高风险有关。该研究是一项国家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收集自瑞典医学出生登记处(1982-2014年),随访时间长达33年。研究对象是在第一次或第二次怀孕时的第一次产前检查处于育龄期(18~45岁)的女性(n=1 393 346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诊治儿童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伴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  相似文献   

10.
HBV表面抗原水平的动态变化在自发性HBsAg清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选取未治疗的203名发生了自发性HBsAg清除且HBeAg阴性的患者,研究其HBsAg和HBV DNA的动态变化。同时选取203名未发生自发性HBsAg清除,年龄性别匹配的HBeAg阴性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自发转换组患者3年前、2年前、1年前、6个月前及HBsAg清除时的血清样本,HBsAg清除前相应时间对应的HBsAg平均滴度为23.5、3.51、0.524及0.146 IU/ml。在所有的时间点上,清除组患者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HBsAg以及HBV DNA平均水平持续下降直至HBsAg清除,尽管对照组HBsAg平均水平也在下降(P=0.006),但HBV D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414)。血清HBsAg水平以及HBsAg下降的Log值是最好的预测HBsAg清除的指标,工作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达到0.833(95%CI:0.792~0.873)和0.803(95%CI:0.755~0.849)。理想的HBsAg清除预测指标分别为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敏感度84.2%,特异度,73.4%)以及每年下降0.5log IU/ml(敏感度62.8%,特异度88.7%),如果患者HBsAg不小于200 IU/ml,每年下降超过0.5 log,能够很好的预测3年后HBsAg清除(AUROC 0.867,95%CI:0.778~0.956)。结论:总之,血清HBsAg水平<200 IU/ml和每年下降0.5 log IU/ml可预测患者在此后3年中可发生HBsAg清除,这些参数也许可考虑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和停药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自从 Palla 等1981年报道,在乙肝病毒(HBV)感染后血清中可发现 HBsAg/IgM 复合物(简称 HBsAg/IgM)以来,国外学者先后对该指标在急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慢性 HBV 患者中的存在及其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近年,我国学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有检测报道。本文用RIA 法国产试剂对慢性 HBV 感染的320例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联合、序贯抗HBV治疗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1-4].自1999年起,我们观察了单用拉米夫定和联用胸腺肽抗HBV的疗效,发现序贯治疗效果较好 ~[5],为整体评价拉米夫定的长期疗效,现将停药后随访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日本患者,在其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是否可以获益,来自日本熊本大学的Sakamoto K 等对此做了一项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引起慢性胰腺炎疼痛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对其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神经节周围的炎症与胰管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疼痛 ,通过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进行胰管减压而缓解疼痛就是基于疼痛是由梗阻引起的胰管内压力升高所致的观点。因为内镜治疗创伤较轻 ,将其作为缓解胰管梗阻引起腹痛的首选方法已被广泛接受 ,但仍有争论。我们对10 0 0余例慢性胰腺炎疼痛患者的内镜治疗结果进行了长期随访的多中心研究 ,现报告如下 :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个中心治疗慢性胰腺炎疼痛患者 ,接受内镜治疗的时间为 1989~ 1995年 ,随访时间为 1997~1999年 ,2 0 0…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评估内脏静脉血栓(SVT)患者中出血、血栓形成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来自意大利瓦雷泽大学的Ageno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时间为2008年5月2日-2014年1月30日。参与单位均擅长血栓栓塞疾病的诊治。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期间,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招募受试者,共604例客观诊断为SVT的患者被纳入,没有排除标准。研究者收集基线临床特征、血栓危险因素和抗血栓治疗。统一记录并评估随访期间临床结局。评估的结局包括根据血栓与止血国际协会标准定义的严重出血事件、需住院治疗的出血事件、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事件、全因死亡率。604例患者被纳入,中位年龄为54岁,男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40例慢性HCV感染者进行了长达4~8.7年的随访观察,并对血清进行了抗HCVIgM、HCVRNA的检测。在研究开始,32例(80%)患者抗HCVIgM阳性,35例(87.5%)患者HCVRNA阳性;其中两者均阳性者28例,仅HCVRNA阳性者7例,抗HCVIgM阳性4例,两者均阴性1例。两者的阳性数在丙肝的三种类型(缓解、复发、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予以集落刺激因子对症治疗,5年长期随访并观察其转归。评估疗效、复发率,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检测肝脏硬度值(Stiffness值),比较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的临床事件(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肝癌或者死亡)发生。结果54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接受了PR治疗,获得SVR的患者有35例。15例患者在第1次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9例、8例、2例、1例患者分别在第2、3、4、5次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仅有1例患者在获得SVR6周后出现复发。抗病毒治疗期间,患者的肝硬度值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SVR组治疗后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结束治疗后的长期随访发现,SVR组患者的肝硬度值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并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NSVR组患者的肝硬度值没有改善。在平均为60个月的随访中,NSVR组新增3例肝癌患者,SVR组则无人发生。两组临床事件发生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水:P=0.0168,RR=0.2353(95%CI 0.039~1.422),HCC:P=0.0391,RR=0.0000]。结论对于基因1型慢性丙肝代偿期肝硬化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能有效抑制病毒,应用集落刺激因子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既往治疗失败患者,多次治疗及延长疗程能提高SVR率。获得SVR后的复发率低,能减少肝癌等临床事件的发生,缓解肝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成人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伴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ERCP诊治的18周岁以上PD伴CP患者的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ERCP下诊治情况、随访资料等,并对比术前和术后胰腺炎发作次数、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主胰管直径等指标。结果共61例PD伴CP患者纳入研究,实施ERCP总计301例次,ERCP中位例次为4次(3.0~6.5次),放置胰管支架的中位例次为3次(2~6次)。首次ERCP副乳头插管成功率为90.2%(55/61),总的副乳头插管成功率为98.0%(295/301);首次ERCP有效率为82.0%(50/61),总的ERCP并发症发生率为2.7%(8/301)。中位随访54个月(31.0~97.5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每年胰腺炎的中位发作次数由2.40次减少至0次(Z=-6.726,P<0.001)、术后中位VAS由7分降低至2分(Z=-6.621,P<0.001)、术后中位主胰管直径由5.0 mm缩小至4.0 mm(Z=-2.330,P=0.020),而体重由术前的(56.04±10.75)kg增加至术后1年的(58.62±10.79)kg(t=-5.285,P<0.001)。结论ERCP诊治成人PD伴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雷米普利 (Ramipril)肾病治疗研究 (REIN)发现 :2 4h尿蛋白≥ 3g的肾病患者口服雷米普利后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速度减慢 ,出现血清肌酐倍增和末期肾衰竭 (ESRF)的综合危险减少。为评价长期雷米普利治疗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和透析需求的影响 ,作者进行了REIN随访研究。方法  97例病人REIN结束后进入随访研究。原雷米普利组 5 1例继续服用雷米普利 ,原安慰剂加常规抗高血压药物组 46例在首次随访后改服雷米普利 ,每日 1 2 5mg ,若舒张压未达到 90mmHg( 1mmHg=1 3 3kPa)以下 ,则逐步增至每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