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置溶栓导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DVT患者(其中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溶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1.72±1.23)cm〕明显小于溶栓前〔(5.47±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91.58%;溶栓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1.55±0.77)cm〕也明显小于溶栓前〔(5.04±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P<0.01),患肢小腿消肿率为84.92%。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4.34±3.55)分〕明显低于溶栓前〔(15.23±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7.43%。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例栓子完全溶解,1例大部分溶解。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1~12个月(平均7.16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的急性单腿混合型下肢DVT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统计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1.5±1.3)cm、(1.6±0.7)cm,优于治疗前的(6.2±1.4)cm、(4.7±1.2)cm(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为(4±2)分,优于治疗前的(15±4)分(P0.01)。治疗后大腿消肿率为(90.13±5.98)%,小腿消肿率为(85.21±6.83)%。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1.3)个月,随访期内复发1例,复发率2.4%,无重要脏器出血、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器械简单、操作难度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护理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途径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6例,根据前瞻性、随机性采用患肢周围静脉溶栓及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组在小腿消肿率为(0.63±0.11)%,大腿消肿率为(0.57±0.09)%,静脉通畅改善度为(32.34±3.77)%,均低于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方组的(0.82±0.14)%,(0.89±0.07)%及(55.41±3.21)%(均P0.05~0.01)。结论经腘静脉顺行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愈率及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于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溶栓。测量健、患肢周径差,以治疗前、后周径差的减小判断肢体肿胀减轻程度;再通过静脉造影,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度指标评价疗效。结果:16例病人溶栓前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6.94±3.54)cm,小腿为(5.69±2.46)cm,溶栓后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1.5±1.95)cm,小腿为(0.90±1.10)cm。溶栓前、后,大小腿健、患肢周径差值皆有显著差异(P<0.01)。静脉造影复查显示,深静脉连续通畅2例,节段性通畅13例,溶栓前、后无改变者1例。全组病人溶栓前静脉通畅度评分平均为9.07±2.12,溶栓后评分平均为6.00±2.29,治疗前、后静脉通畅度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静脉通畅改善度为(31.86±21.6)%。结论: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6,采用患肢腘静脉入路置入溶栓导管)和对照组(n=46,健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入溶栓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9.05±6.69)%、(70.96±12.1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70±6.35)%、(55.33±18.48)%(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腘静脉入路置管CDT治疗下肢DVT疗效优于健侧股静脉入路置管,其静脉瓣膜损伤少,溶栓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技术,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80万U/天),应用健患侧肢体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及静脉通畅率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本组49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溶栓前后健患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静脉通畅率为(57.29±11.38)%。37例(75.5%)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瓣膜保存率达86.5%。随访期间没有血栓复发及肺栓塞病例。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并发症少、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79例,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取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膝上、下15 cm处健、患肢周径差与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及消肿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急性下肢DVT患者治疗后的膝上、下15 cm处健、患肢周径差以及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小腿和大腿消肿率、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DVT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术进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替代DSA引导置放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3月超声引导下置放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DVT13例,分析临床症状恢复情况、静脉通畅评分及溶栓前后通畅率。结果 13例手术均成功,患、健侧膝上15cm处溶栓前后周径差分别为(7.0±2.4)cm、(3.3±1.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0,P=0.000);患、健侧小腿最粗处溶栓前后周径差分别为(4.1±1.0)cm、(1.8±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7,P=0.000)。术前静脉通畅评分(8.7±1.7)分,术后(3.2±1.4)分,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8,P=0.000)。术后静脉通畅率为(62.6±15.0)%。结论超声引导下置放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DVT作为一种新技术,具有近期疗效好、无放射性损害、价格低廉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将79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回顾性分为两组,其中42例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37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均常规抗凝6个月~1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结果:79例均成功穿刺并行手术治疗,AngioJet组治疗后大腿患健侧周径差为(1.8±1.5) cm,小腿患健侧周径差为(1.7±1.2) cm;CDT组治疗后大、小腿患健侧周径差分别为(2.7±1.7)cm、(2.6±1.4) cm,两组治疗后大、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DVT形成疗效满意,预防血栓后遗症中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小腿深静脉入路与经腘静脉入路行导管抽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9,经腘静脉入路行导管抽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和B组(n=26,经小腿深静脉入路行导管抽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情况、临床疗效、静脉通畅情况、尿激酶使用量、患肢消肿情况、围手术期2周内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率及下肢静脉疾病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均未出现致命性肺栓塞的症状,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C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患肢深静脉通畅度评分、患肢深静脉通畅改善度、治疗前后患肢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患肢大腿和小腿消肿率、尿激酶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小隐静脉插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均经小隐静脉穿刺置溶栓导管插入深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149±71)万IU直接溶栓.以静脉造影结果的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与溶栓前比较,静脉通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30,P<0.01),静脉通畅率改善50%±15%,无严重并发症.本组37例,随访22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4)个月,复查静脉造影.按随访时间6~12个月、13~18个月分两组,结果与溶栓前比较.6~12个月组,静脉通畅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Z=-3.545,P<0.01),静脉通畅率为58%±13%;13~18个月组,静脉通畅评分改善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静脉通畅率为68%±20%.结论 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胫后静脉置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男性30例,女性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置管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患肢胫后静脉途径置入溶栓导管,持续溶栓、抗凝治疗.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溶栓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39例患者经置管溶栓患肢肿胀缓解,7例患者肿胀缓解欠佳,4例患者经对髂静脉球囊扩张后肿胀缓解,3例患者经对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肿胀缓解.治疗期间6例患者出现穿刺处渗血给予加压包扎,其余患者无并发症.置管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低,通常率高,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后下肢消肿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胫后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提高早期静脉通畅率,缩短肿胀缓解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r acute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HUANG Xiao-zhong, LIANG Wei??XUE Guan-hua, et al.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Renji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al??Shanghai20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ANG Ji-wei??E-mail??zhangjiwei001@sina.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in treatment of acute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Method 217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acute DVT underwent treatment by cath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261.26±95.35)×104IU continues infusion immediately. The venous patency score and the rate of patency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lysis, improvement were observed by venograms. som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Results After lysis, the venous patency sco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mean rate of venous patency improvent was ??62.24±15.47??%. 153 patients were followed 6~28 monthes, average ??13.75±7.63 ??monthes. The mean score of venous patency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mean rate of venous patency improve to ??68.37±17.54??%. The valve function preserved in 126 patients(82.35%). Conclusion This initial experience suggest that 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for treatment of acute lower limb DVT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患肢腘静脉穿刺插管,在可视条件下将导管插入至血栓近心端,经导管首次推注尿激酶20万单位后,持续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h溶栓,同时每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 U。以下肢肿胀消退情况评价疗效,以深静脉造影评价溶栓效果。结果经导管溶栓治疗不仅使深静脉血栓部分或完全消融,而且侧支循环开放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患肢总消肿率(78±22)%,总溶栓率(67± 27)%,其中急性、急慢性和慢性病例溶栓率分别为75%、71%,49%,前两者显著高于后者(P< 0.05)。21例患者血栓完全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满意,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DSA引导下行胫后/胫前静脉穿刺置管碎栓/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7例混合型及中央型DVT患者行DSA引导下经胫后/胫前静脉穿刺置管碎栓/溶栓治疗,以术前、术后肢体的周径差以及溶栓后造影深静脉通畅情况评估疗效。结果:87例患者80例穿刺成功(91.9%),其中胫后静脉穿刺成功68例,胫前静脉穿刺成功12例,未穿刺成功7例行胫后静脉切开置管。置管成功后均行碎栓术,并行留置导管溶栓。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患者小腿周径差明显减小[(4.28±1.02)cmvs.(1.06±0.42cm)],静脉通畅度评分明显降低[(10.25±1.84)vs.1.9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SA引导下经胫后/胫前静脉穿刺置管碎栓/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简便、有效、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CDFI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3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自治疗后第2天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4~6天时肿胀明显减退,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100%(16/16);对照组(20例)自第2~4天起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7~9天明显减退,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为70.00%(14/20);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0,P=0.002)。溶栓治疗前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患肢大腿及小腿周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于高频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DVT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手术取栓加药物溶栓与单纯药物溶栓治疗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5例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取栓组与溶栓组;手术取栓组85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的46例,选择于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90例,仪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肿胀程度及伴随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治疗后1个月,手术取栓组治愈率71.8%(61/85),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由(4.6±1.6)cm下降为(0.8±0.5)cm;溶栓组治愈率38.9%(35/90);双下肢周径差由(4.0±1.9)cm下降为(1.8±1.3)cm.平均随访(28±11)个月,随访率64.6%,治疗后12个月,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下降为(0.4±0.3)cm,溶栓组下降为(0.9±0.7)cm,手术组治愈率86.0%(49/57),溶栓组治愈率53.6%(30/56);手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手术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加溶栓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皮下肢深静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15例,对照组27例。介入治疗组的15例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经溶栓导管泵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对照组30例患者经足背静脉泵入尿激酶。结果介入治疗组血栓完全消失8例(53.33%),部分消失7例(46.67%),无明显好转0例(0%),治疗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对照组血栓完全消失2例(7%),部分消失25例(83.33%),无明显好转3例(10%)。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患肢深静脉置管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64例行腔内综合治疗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术治疗后,新鲜血栓均得到有效溶解,无严重溶栓并发症发生;13例(13/64)患者发现髂静脉狭窄严重,下肢肿胀缓解不明显,同期行球囊扩张,其中5例(5/64)二期造影发现侧支血管代偿不佳、髂静脉狭窄50%,行二期支架植入。经腔内综合治疗,患者的双下肢膝上15 cm周径差较术前明显缩小(3.87 cm vs.7.56 cm,P0.05);随访期间无再发下肢肿胀、髂股静脉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无下肢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无肺动脉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腔内综合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对清除血栓、解除狭窄实现管腔再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