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情绪障碍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帮助女性顺利度过情绪低谷期。方法:对96例17~45岁女性自杀患者(含自杀倾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96例对象中有85例能了解详细的月经情况。其中处于月经期者55例(64.7%),非月经期者30例(35.2%)。85例中月经异常者34例(40%)。结论:女性情绪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关,经期是女性情绪低谷期,如遇挫折或精神刺激,可能产生过激行为,家人对经期女性应该予以体谅,使她们顺利度过情绪低谷期。对月经异常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也是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月经周期节律治疗闭经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多样,治疗亦不一致。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根据月经的周期节律治疗闭经,取得较好的效果,略述体会于后:1理论依据在月经的产生过程中,随着阴阳的消长、气血的盈亏变化有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生理节律,这些节律形成了月经周期。综观这四期与现代医学所分的月经期、经后期(增生期)、排卵期、经前期(分泌期)相一致。在月经周期中,由于肾之主导和天癸调节,使冲任气血蓄溢有常,冲任温气由盛而满(经前期),由满而溢(行经期),由溢而暂虚,又由少而渐至更升(经后期),’肖之叽**动7ti…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耳穴上的各种不同变化也可能反映人体内脏正常的生理改变.为了解此种变化,我们选择较易观察及验证的耳廓子宫穴与月经的关系,作为探索此一现象的素材。1984年5月,我们对33例16、27岁未婚健康女青年,采用“双盲法”观察子宫穴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三天内,获得较高的符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正如《丹溪心法》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部反映,所以观面色,能推断病情的变化。月经失调就是由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或气血虚损等因素引起的。面部及口唇为任脉  相似文献   

5.
体质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个体特性,表现在正常生理中的个体差异、病理变化中的特异演变、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反应等方面。体质具有可变性。在生命过程中,体质可随着个体的年龄增长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稚阴稚阳”(幼年)、“气血渐充”(青年)、“气血充盛”(壮年)和“五脏衰弱”(老年)等几个阶段。体质的这种变化特点与脾胃本身“弱、实、盛、平均、衰”的自然变化规律密切相关。脾胃的盛衰影响着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控制着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趋势。脾胃功能对体质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幼年期、老年期以及女性青壮年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野战条件下女军人月经的变化特点,为今后卫勤保障野战训练和野战救援情况下指导女军人月经期健康,增强女军人战斗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2例参加抗震救灾女军人月经变化进行调查。结果:野战应急条件下女军人月经特点无明显变化占71.8%;月经特点轻度变化不影响生活和正常工作的占18.9%;月经特点重度变化(重度痛经)影响生活和正常工作的占9.3%。结论:卫勤保障训练在重视体能训练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应激训练。  相似文献   

7.
通过血象实验研究月之盈缺与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气血盛衰与月节律变化(即月之盈缺),有明显的同步性。即呈中—高—低的变化规律;而青少年男性,呈高—中—低的变化规律。上述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反映了随月之盈缺时问,人体防御外邪能力的变化。说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盛期,阴阳属性明显,易受天时影响,亦是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科学性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围月经性哮喘相关发病机制研究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就诊的患者中,30%-40%女性患者有月经期或月经前期哮喘症状加重或肺功能下降,而经期后逐渐缓解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围月经性哮喘(PMA)”。自1931年Frank等发现女性患者哮喘发作和加重与月经周期性变化相关以来,关于月经性哮喘的患病率已有诸多报道,但其发病机制却尚未有明确定论,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围月经期哮喘加重可能与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性激素的剧烈波动所导致某些生物学因子的变化有很大关系。本文将就近10年来对月经性哮喘的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妇女月经模式及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变化的调查,寻找有助于预测卵巢功能变化的简便临床手段。方法选择35~49岁未绝经女性289例,以每5岁分组,对比各组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变化,并检测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 stimulatinghormone,bFS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年龄增加月经规律性下降;35~40岁组稳定性高,40-44岁组周期明显缩短,45—49岁组周期延长、长短不一及跃过者比例均最高且经期变化最大。经量变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模式中现状规律与否、周期、经期与年龄和bFSH之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49岁组月经稳定性下降,主要表现周期先缩短,随后逐渐延长。故临床上可以通过月经模式中月经规律与否结合月经周期及经期变化情况初步判断卵巢功能的降低;bFSH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汉川市精神病院住院10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期进行观察.结果:经期中原有精神症状加重72例(66.67%),其中行为紊乱明显、冲动伤人毁物49(45.37%),冲门欲外跑9例(8.33%),消极、自杀倾向3例(2.78%),其他11例(10.19%).结论: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期的观察和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稳定病情,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和病房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经验系统分析针刺治疗胆系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的取穴规律、组方规律。方法:对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组方、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118篇文献中,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涉及61个穴位,胆经、肝经和膀胱经是使用频次较高的三条经脉。在组方方面,选取单穴、双穴和三穴进行组方的较多,占文献总篇幅的66.9%,并且多是胆俞穴、胆囊穴、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的相互组合。结论:穴位作用规律和穴位组方规律是现代针灸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方法:从《内经》对腧穴内涵的原始定义及临床热敏灸感的现象入手,论述热敏灸感的出现部位与《内经》腧穴概念的关系。结果:(1)腧穴的原始内涵是指动态的、敏化态、疾病在体表的反映部位与针灸治疗部位;(2)产生热敏灸感的部位是热敏态穴位,是灸疗的最佳选穴,也是施灸的准确部位。结论:《内经》腧穴概念及探感定位技术能指导临床提高灸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月经前后手三阴经原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健康女性月经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穴位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变化的关系,创建气血变化定量研究新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健康女性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手三阴经原穴太渊、大陵、神门进行伏安特性检测。结果:月经前后太渊、大陵、神门穴均有部分扫描点电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大陵最为明显、太渊次之、神门最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三个穴位所有电阻发生明显变化的扫描点中,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变大的比率为70.6%。结论:穴位伏安特性随月经的进程而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穴位特异性。穴位电阻随月经进程而变大,这可能与月经后机体血量减少有关。穴位伏安特性有可能作为研究气血变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让患者及医师重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生活方式干预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4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原发性痛经耳穴贴压方案,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循证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指南及教科书作为证据来源,初步拟定方案。召开专家小组会议,确定函询问卷。2021年7—9月,通过现场发放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向13名专家发放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原发性痛经患者耳穴贴压方案。结果 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6.67%、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0.81。第1轮函询中,耳穴组方部分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86,操作方法部分为0.555(均P<0.001);第2轮函询中,耳穴组方部分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98,操作方法部分为0.709(均P<0.001)。最终构建的方案包括耳穴组方、操作方法2个部分,分为主穴、配穴、按压次数、按压频率、干预时间、干预疗程、选取何侧耳穴、耳穴贴更换频率8个维度。其中主穴包括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交感、盆腔、卵巢6个穴位。在配穴方面,寒凝血瘀证配肾,气滞血瘀证配肝,肝肾亏损证配肝、肾,气血亏虚证配脾、肺、肝,湿热瘀阻证配耳尖、脾、三焦。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方案完善了主穴,增加了辨证配穴,规范了操作...  相似文献   

16.
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中药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和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调查301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患者证候-治法-用药关系。结果: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虚。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治法主要有活血、清热、补气、化浊(痰)、养阴、温阳、宣痹,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药物主要有黄芪、陈皮、地黄、川芎、白术、桃仁、茯苓、甘草、半夏、泽泻、赤芍、当归、丹参、枳壳、桂枝、麦冬,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关联的药物功效有止痛、化浊(痰)、清热、活血、补气、凉血、利水、化瘀、解毒、补血、理气、安神、补脾、调经、通便、润燥、散结。结论: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符合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治疗冠心病的清热治法、解毒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梅核气(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梅核气(肝郁气滞型)患者,选取疏肝理气、散结解郁的中药按比例研末,并以适量蜂蜜或醋调匀,制成直径约2 cm,厚度约0.3cm的药膏,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大椎、天突、膻中穴位上进行治疗。结果治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梅核气(肝郁气滞型),可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疏肝理气、散结解郁,调节全身气血阴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变参数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关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液黏度和血流变参数的变化。结果各针刺组均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且关俞组血液黏度与血流变参数改善最明显,与内关组、心俞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大肠经的原穴。在全身体表的数百个腧穴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性的治疗作用。因其治疗范围广,疗效明显,取穴方便而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各针灸文献中均有记载。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从合谷主面口、解伤寒、调血气、治脱厥、治杂病五个方面对合谷穴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古籍中支沟穴针灸病证谱,总结支沟穴临床应用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遴选出支沟单穴及配伍运用的针灸病证谱,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支沟穴单穴主治病证8种,配伍主治病证29种,尤以在脾系病证及肝胆系病证中运用最为广泛,其中胁痛、便秘、痹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