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的多点缝扎固定联合颞肌筋膜移植隔离减轻或消除鱼尾纹的效果.方法 自2005~2009年,86例美容就医者接受了消除鱼尾纹的手术治疗,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岁.对外眦角部位的眼轮匝肌进行精细分离,露出完整和层次清晰的肌肉组织,通过对外缘眼轮匝肌向外上方的适度缝合悬吊,提升眼轮匝肌在上、下睑部以及外侧部的肌肉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眼轮匝肌的收缩力度.对眼轮匝肌和深部组织多点缝扎固定,将眼轮匝肌的收缩力进行分解和中断,使其肌力不足以整体带动肌肉的长弧度的运动收缩.在手术涉及的组织完全愈合后,其肌力不足以牵动表面的皮肤产生皱褶和皱纹,鱼尾纹消失.结果 86例中获随访50例,随访3~28个月,效果明显持久,无血肿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受术者满意.2例出现1侧眉毛暂时性运动丧失,3个月后均自然恢复,1例出现真皮缝合后的皮下结节炎症,经过取出缝线后治愈.结论 采用眼轮匝肌多点缝扎固定和颞肌筋膜眼轮匝肌表面填充隔离,消除或减轻了鱼尾纹,手术简单可靠,组织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受术者易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鱼尾纹除皱方法.  相似文献   

2.
颞浅筋膜瓣充填颞部凹陷在除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颞浅筋膜瓣在除皱术中充填颞部凹陷的效果,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在额眶部骨膜下除皱的同时,根据颞部凹陷的程度切取相应面积的颞浅筋膜瓣翻转后充填颞部凹陷.结果经3~4年随访,该法用于颞部凹陷患者除皱的辅助治疗,不仅能获得满意的远期丰满外形,还使面部轮廓得以改善.结论采用颞浅筋膜瓣在除皱术中Ⅰ期充填颞部凹陷,能够使面部同时达到提紧及轮廓整复的目的,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改进面部除皱的效果,简化手术操作,减少面神经损伤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3例6侧鲜尸体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及面进行大体解剖研究。在行面中下部及颈部除皱时,将耳前的SMAS形成带蒂的筋膜瓣转移至耳后,固定于乳突区,将耳前所余SMAS固定于耳前深筋膜,随后修剪固定相应的皮肤。结果 解剖研究表明,耳前腮腺区域剥离SMAS是安全的,且筋膜质地坚韧,便于固定。临床应用5例,手术时间短,面部水肿轻,恢复快,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无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面部除皱术中应用带蒂SMAS筋膜瓣转移至耳后,固定于乳突区,减小了面部的剥离范围,减少面神经损伤及血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手术时间,大大改善了面部除皱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颏颈部老化提供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多层次除皱法,耳前分离一舌形SMAS筋膜瓣转移至耳后,缝合固定于乳突区筋膜表面,颈阔肌采用T形瓣法,将两瓣向后上方悬吊固定于乳突区,修剪多余的皮肤。结果临床应用12例,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效果均满意,无一例出现面神经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在面颈部除皱术中,采用改良的SMAS筋膜瓣法加强下颌缘上提作用的同时结合颈阔肌肌瓣悬吊法,使颈部除皱效果大大改善,亦增强了面部除皱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到中年之后,眶区睑袋的出现及颊区鼻唇沟纹的加深是面部老化的主要表现。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去除鼻唇沟处的皱纹,鼻唇沟皱纹已成为困扰中年女性的难题,所以,矫正中面部老化的研究应将提紧眶、颧区下垂的组织作为主要方面。自2006年9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下睑眼轮匝肌悬吊的中面部除皱技术治疗了25例鼻唇沟皱纹患者,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带蒂颞浅筋膜瓣复合真皮脂肪充填面部凹陷畸形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10例面部凹陷畸形,其中5例半面萎缩,5例腮弓畸形患者进行随访和对比研究。结果 经随访1~3年发现,该法用于由腮弓畸形所致的面部凹陷优于半面萎缩的治疗。用于腮弓畸形的充填,复合组织瓣的后期吸收率低,能获得满意的远期丰满外形,而用于半面萎缩病例,约有20%~40%的吸收率。结论 用该法治疗面部凹陷畸形,应注意引起凹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在颊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策略与技巧.方法 在改良传统的SMAS-颈阔肌瓣基础上,设计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通过折叠、渐进式提升及悬吊,以弥补SMAS瓣自身张力不足的缺点,分散提升颊颈部软组织.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为78例患者行颊颈部除皱术,其中男性2例,女性76例,年龄40~65岁.术后随访6个月~4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进行折叠、渐进式提升及悬吊术,是矫正颊颈部软组织松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彭宪文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17-1018
目的:改良颞部的除皱方法。方法:通过上、中、下三个方向的直接向后提紧、折叠眼轮匝肌,而非分离、外展眼轮匝肌。结果:方法更加简单、便捷地消除了颞部的鱼尾纹,且手术创伤小,避免了神经的损伤。结论:颞部除皱术中,不提紧眼轮匝肌,单纯切除颞部松弛的皮肤,术后效果往往不持久;而将眼轮匝肌外侧缘分离出来,作肌瓣缝合于一个平展的位置,疗效虽然满意,但容易损伤面神经颞支的眼轮匝肌支,手术风险较大;不用分离眼轮匝肌外侧缘,而直接折叠缝合于颞筋膜上,同样能达到平展眼轮匝肌的目的,手术效果明显,且避免了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在颊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策略与技巧.方法 在改良传统的SMAS-颈阔肌瓣基础上,设计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通过折叠、渐进式提升及悬吊,以弥补SMAS瓣自身张力不足的缺点,分散提升颊颈部软组织.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为78例患者行颊颈部除皱术,其中男性2例,女性76例,年龄40~65岁.术后随访6个月~4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进行折叠、渐进式提升及悬吊术,是矫正颊颈部软组织松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在颊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策略与技巧.方法 在改良传统的SMAS-颈阔肌瓣基础上,设计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通过折叠、渐进式提升及悬吊,以弥补SMAS瓣自身张力不足的缺点,分散提升颊颈部软组织.结果 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为78例患者行颊颈部除皱术,其中男性2例,女性76例,年龄40~65岁.术后随访6个月~4年,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腮腺筋膜-SMAS-颈阔肌瓣,进行折叠、渐进式提升及悬吊术,是矫正颊颈部软组织松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面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局部皮辦或皮下蒂皮辦是由皮下直接供血,皮瓣修复的区域受到限制。为此,进行了以面部表情肌为供血来源的皮辦探讨。方法通过对眼轮匝肌的血管及面神经颞支的解剖研究,扩大了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的应用范围。结果 18例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眼轮匝肌颞区皮辦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辦易于移转,且供区隐散蔽。  相似文献   

12.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面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局部皮瓣或皮下蒂皮瓣是由皮下直接供血,皮瓣修复的区域受到限制。为此,进行了以面部表情肌为供血来源的皮瓣探讨。方法通过对眼轮匝肌的血管及面神经颞支的解剖研究,扩大了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的应用范围。结果18例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眼轮匝肌颞区皮瓣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且供区隐散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乳突区超量扩张皮瓣联合颞浅筋膜瓣包裹多孔高密度聚乙烯( Medpor)支架行全耳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手术分三期进行:第Ⅰ期在乳突区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并超量注水扩张;第Ⅱ期将扩张器取出并形成蒂在前的扩张皮瓣、掀起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应用乳突区超量扩张皮瓣与颞浅筋膜瓣联合由里至外包裹Medpor耳支架完成全耳廓成形术,第Ⅲ期为残耳处理及耳垂再造.结果 临床应用12例,随访3个月至1年,耳支架外露发生1例,形成的耳廓外形逼真,轮廓分明,肤色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结论 应用乳突区超量扩张皮瓣与颞浅筋膜瓣双层组织瓣联合包裹Medpor耳支架,可以获得更多的皮肤面积并提高Medpor耳支架置入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外露,又不影响支架外形和轮廓的显现,制作的耳廓表面皮肤的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  相似文献   

14.
颞浅血管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颞浅血管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的方法。方法 自 1992年以来采用颞浅血管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 17例 ,全层缺损以皮瓣远端折叠法或局部翻转皮瓣法制作衬里。皮瓣最小面积 1.5cm× 3cm ,最大面积 8cm× 10cm。结果  17例中 ,移植皮瓣完全成活 12例 ,经随访 1~ 11年 ,鼻缺损修复后轮廓形态逼真 ,移植皮瓣颜色和周围肤色差别小 ,外形和功能良好。皮瓣供区痕迹不明显。移植皮瓣回流障碍 3例 ,术后局部遗留色素改变。移植皮瓣部分坏死 2例 ,皮瓣部分坏死后 3周 ,用对侧鼻唇沟带蒂皮瓣移植修复。结论 颞浅血管蒂额部岛状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 ,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颞浅筋膜瓣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领面部洞穿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因肿瘤术后、炎症、外伤等造成的领面部洞穿性缺损的患者,采用带额浅血管蒂额浅筋膜瓣转移加游离植皮进行修复。结果 13例患者均得到了较满意的封闭修复,其中2例患者植皮区部分坏死,1例患者颈浅筋膜瓣的边缘出现小的洞穿性瘘口,经换药及再次局部手术后痊愈。随访6个月至2年,效果较满意。结论 颞浅筋膜瓣血供丰富,安全可靠,供区不留畸形,是修复领面部洞穿性缺损的良好的自体组织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应用颈区双蒂预构皮瓣治疗面部瘢痕畸形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以来,应用双侧颞浅血管束预构颈区扩张皮瓣,形成颈区左右侧双蒂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瘢痕畸形13例26侧,均为男性,年龄19~26岁。治疗时长平均为4月余。患者共同特点为:全颜面烧伤或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面中部较严重,包括:睑外翻、鼻部分缺损畸形、口周瘢痕畸形等,颈部皮肤完好。治疗分两期,Ⅰ期:双侧颞浅血管预构颈区皮瓣,颈区皮肤扩张器植入术,扩张器注水3月余;Ⅱ期:双侧面部瘢痕挛缩畸形矫正,颈区双蒂预构扩张皮瓣转移术。设计预构扩张皮瓣最大单侧面积为:12cm×8cm。结果:26侧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血供良好,供区可直接缝合,面部瘢痕挛缩得到松解。12个月后,随访5例10侧,修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同期应用双侧颞浅血管预构颈区扩张皮瓣可同期修复双侧面部瘢痕挛缩畸形,是一种可靠的治疗面部瘢痕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