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3例PT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均存在颈部肿物快速增大病史。16例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明显升高。术前CT平扫肿物密度低于正常腺体及邻近肌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全组行根治性切除术17例,姑息切除术6例。术后18例接受CHOP或COP辅助化疗,5例接受放疗。临床分期:IE期5例,IIE期17例,IIIES期1例。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4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9例。随访至2012年1月,17例存活(<1~>5年)。 结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大的颈部肿物,结合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支持PTML的术前诊断。PTML的治疗应采取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0~ 2 0 0 3年本院收治的 11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滤泡性淋巴瘤 7例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2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复发及死亡率 ,综合治疗者明显低于单纯手术及手术加放疗者 ,滤泡性淋巴瘤低于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预后与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ű����ϲ���״�ٶ��������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关系及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1984-2001年138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19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发病率为13.77%(19/138)。其中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17例,发病率为12.32%,合并淋巴瘤2例,发病率为1.45%。全组病人均出现甲状腺结节,经手术治疗后并随访淋巴瘤死亡1例,甲状腺癌17例随访无死亡及复发,预后好。结论 对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考虑手术治疗。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常规测血TGA,MCA,甲状腺核素显影,细针穿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利于术前,术中确诊及正确的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外科急诊相关疾病的特征及预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2014年共收治甲状腺外科相关急诊的临床资料24例,分析其处理方法和预后,采用Fisher的精确检验术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病情行保守治疗l例,手术治疗23例,介入治疗2例.总体术前诊断率为45.8%.总体围手术期死亡5例(20.8%),总体死亡7例(29.2%).8例术前诊断或高度怀疑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采用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使围手术期存活率由50%提升至100%.结论 甲状腺外科急诊的病因不一,应根据不同诊断合理的选取治疗方式.对术前高度疑似或诊断后的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有效减轻气道梗阻并降低病死率,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法、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81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10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108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年生存率为40.3%,2年生存率为30.9%,5年生存率21.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物最大径、远处转移、分期、白细胞数、放疗、原发灶切除加术后放疗、综合治疗是影响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物最大径、分期、白细胞数、放疗.结论 甲状腺未分化癌发病率低,恶性度高,对此类患者应积极行综合治疗尤其是原发灶切除加术后放疗,即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放疗仍能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中风病人的21%~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的首位,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对于出血性脑梗塞的治疗目前也无常规治疗经验和规范可供鉴借。本文对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由神经内科转科手术治疗的17例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了随访分析,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收治的14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以颈部肿块就诊,2例以声音嘶哑就诊,病程2周至4年。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及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术后联合放、化疗7例,4例行单纯局部放疗,另外3例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3例(92.8%),1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术后10个月死亡,2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8,3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10例随访6-122个月,平均43.2个月,均健在。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与病理类型、综合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术后辅助化疗对本病的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 9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中有4例甲状腺或结节在1~3个月时迅速增大伴周围组织器官压迫症状,有5例患者术前检查伴有肿大的淋巴结。8例患者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有4例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无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增高4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6例。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 4例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3例为ⅠE期,1例为ⅡE期;5例确诊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5例均为ⅠE期。共有5例同时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术后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于我院行化疗,方案分别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和环磷酰胺+长春地辛+甲泼尼龙。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结论临床上对于短期内出现甲状腺肿物迅速增大者,应考虑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可能,但确诊仍依赖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其治疗应根据病理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甲状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临床规律,治疗特点及预后,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1997年间收治甲状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49岁~71岁平均62岁,最常见症状是无痛性快速生长肿块,甲状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与淋巴细胞性甲腺炎密切相关。手术及放、化疗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指原发于甲状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PT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0%,在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中所占比例不超过2%[1]。根据欧美淋巴瘤分型修订方案(REAL分型)及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将PTL进行区分,每类病理组织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甲状腺滤泡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1990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6.7%和72.9%.≥45岁及<45岁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45.9%、89.8%.双侧腺叶及单侧腺叶发病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76.2%.有颈淋巴结转移及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79.2%.AJCC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0.0%、45.5%、35.3%.随访中11例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发生转移时间为术后1 ~33年,9例在发生转移后5年内死亡.17例发生局部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34年,10例因复发死亡,占55.8%.结论 甲状腺滤泡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双侧甲状腺叶发病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密切.早期诊治和密切随访是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术后生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闭孔疝作为腹外疝的一种,占全部疝的0.05%~0.14%[1],临床罕见.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典型体征,容易误诊漏诊,造成延误治疗,预后不良.有文献[2]报道,闭孔疝的病死率为12% ~ 70%.本文结合临床报道1例闭孔疝,探讨如何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有效地治疗闭孔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1年12月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并有完整资料的49例P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1例男性,48例女性,高发年龄在35 ~ 55岁之间;无痛性肿物多为首诊症状,右侧乳腺多发,且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占61.11%.术前乳腺B超及X检查易与良性肿物混淆,粗针穿刺活检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率亦不高;最后病理诊断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48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均为B细胞来源;全组46例患者接受手术和化疗治疗,其中16例同时接受放疗治疗,化疗以CHOP方案为主.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和28%,骨髓为最常见转移部位.结论 PBL预后差,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后石蜡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是主要确诊手段,外科治疗不推荐根治性手术,应采取以化疗为主的全身综合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2003年问收治的7例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治经验。结果本组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为迅速增大的甲状腺结节,伴有憋气、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神经受累症状。全部病例均行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手段。结论手术切除/切取活检是诊断甲状腺淋巴瘤的可靠手段;其治疗应采取手术与化疗、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结果 5例病人术前均诊断为甲状腺癌,1例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和气管切开术,该3例病人术后给予化疗.2例因呼吸困难急诊手术,其中1例术后死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恶性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诊断较困难,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ML)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例PTML病人的CT资料,并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 结果 PTML 的CT表现共同特征为:平扫肿物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质地均匀,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仍低于或接近邻近肌肉密度,钙化和坏死少见。CT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本组单发结节型3例,为腺体内单发低密度结节;巨块型8例,肿物巨大,多质地均匀,包膜完整;弥漫渗透型3例,肿物多无明显包膜,向周围组织间隙渗透,增强扫描后于肿物边缘或内部可见狭窄条索状高密度影。结论 PTML的CT表现以巨块型最多见,而弥漫渗透型最具特征性。将CT表现特征与颈部肿物快速增大的病史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相结合有助于PTML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4例。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78年5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临床、病理、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58.5%,10年总生存率为55.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B症状、血清乳酸脱清酶(LDH)水平、病理免疫表型(T/B)、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和临床分期与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免疫表型(T/B)、临床分期与预后相关.结论:病理免疫表型(T/B)和临床分期是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起源于滤泡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40%~80%[1].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familial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FPTC)约占全部PTC患者的5% ~ 10%[2].一级亲属的发病率5~8倍于普通人群.目前人们对FPTC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并且是否FPTC比散发性甲状腺癌(sporadic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SPTC)更具侵袭性也仍有争议.我院2011年发现一家三代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预后影响因素等。方法分析我院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4年至2006年收治的41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6岁;男女比例为1.3:1;症状以上腹不适、上腹隐痛、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者约占90.2%;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肿物者约占61.0%,病变部位以胃窦小弯侧多见占78.0%;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82.9%;82.9%的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为51.5%,是否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等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稍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体征,可疑患者应做胃镜及多处活检,对于中晚期患者如病情及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全胃切除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