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皮瓣缺血-再灌注(I/R)期间,核因子(NF)-κB活性抑制剂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1b/CD18及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I/R损伤的确切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I/R+PDTC处理组(C组).制备右侧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C组于再灌注前5 min,静注PDTC(300 mg/kg体重).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缺血前、再灌注不同时点外周血PMN CD11b/CD18及皮瓣血管内皮ICAM-1表达.行组织学观察,并测定皮瓣存活比例.结果 A组CD11b/CD18及ICAM-1均呈低表达;B组CD11b/CD18于再灌注3、6 h,ICAM-1于再灌注6 h表达均明显上调,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再灌注3、6 h CD11b/CD18及ICAM-1表达较B组显著降低(P<0.01).C组再灌注6 h PMN浸润及组织破坏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皮瓣存活比例显著提高(P<0.01).结论 NF-κB活性抑制剂对I/R皮瓣的保护机制之一是下调CD11b/CD18及ICAM-1表达,减轻PMN向皮瓣内的黏附及渗出.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多种炎症因子及刺激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产生影响.在炎症阶段、肝硬化期和肿瘤期,细胞间黏附分子-1通过不同表达对细胞产生不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转移.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AFP阴性或可疑阳性的肝细胞癌有早期诊断意义,是评估肝癌转移及预后的生物标记.许多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基于在不同层面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进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性溃疡,2例压力性溃疡)在VAC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酶谱分析的方法,观察各时间点的渗出液对可溶性Ⅲ型胶原的降解情况,同时应用强力霉素抑制实验来分析渗出液中胶原酶的类型。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可以部分降解Ⅲ型胶原,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慢性创面渗出液中的胶原酶活性较高,VAC治疗前基本将Ⅲ型胶原全部降解,随时间推移、降解减少,胶原酶活性下降,强力霉素抑制实验证明在100μmol/L浓度时无抑制,在600μmol/L浓度时出现部分抑制。结论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增高,VAC的应用可以降低胶原酶的活性,阻止胶原蛋白大量降解,利于创面愈合,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应主要是MMP-1型(成纤维细胞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制作幼猪肌腱外露创面模型2×12个,设为封闭负压引流组(VSD组)和对照组,对表达CD31的新生血管、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成熟血管和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细胞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7天,VSD组CD31阳性新生血管数为(19.90±1.36)个,α-SMA阳性成熟血管数为(11.90±1.32)个,VEGF阳性新生血管数为(69.90±1.27)个,CD31 mRNA表达量为(1.543±0.072);对照组分别为(13.20±1.02)、(8.20±1.05)、(44.20 ±0.72)个以及(0.988 ±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能加速创面血管化,肉芽覆盖肌腱,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负压封闭引流在感染创面的局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琳  周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382-383
目的:评估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感染创面局部应用的效果.方法:挑选18名创面感染患者,平均年龄(45±10)岁,其中11名男性,7名女性,感染创面部位:手部8例,小腿5例,臀部3例,骶部2例,创面使用100~125mmHg负压持续吸引2天,然后间歇吸引,平均负压吸引时间为(9±2)天,测量VSD治疗前后创面大小,随访平均时间为(11±6)个月.结果:创面平均吸引出100±50ml液体,组织水肿及创面引流得到解决,创面清洁干燥,其中15例患者通过运用抗生素及负压吸引术,创面已达到临床愈合,细菌培养阴性,通过负压治疗创面大小从(28±9)cm2减少至(12±8)cm2(P<0.05),只有6例需要进一步外科干预达到闭合创面,2例患者使用负压吸引后感觉疼痛.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除了VSD本身对创面快速愈合的优点外,还提供了一个快速、舒适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左耳创面为治疗组,给予VAC治疗;右耳创面为对照组,给予油纱敷料包扎.于各时间点切取创缘皮肤含皮下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VAC组治疗10 min,毛细血管腔明显扩张,2 h扩张最为显著;30 min可见血管出芽增生,2 h见内皮细胞间隙缩小,第3天血管出芽和内皮细胞增生仍显著,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血管基膜完整.对照组治疗前后毛细血管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后第3天见血管出芽增生,而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管基膜不完整.结论 VAC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出芽增生,并加强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血管基膜恢复完整,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左耳创面为治疗组,给予VAC治疗;右耳创面为对照组,给予油纱敷料包扎。于各时间点切取创缘皮肤含皮下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结果VAC组:治疗10min,毛细血管腔明显扩张,2h扩张最为显著;30min可见血管出芽增生,2h见内皮细胞间隙缩小,第3天血管出芽和内皮细胞增生仍显著,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血管基膜完整。对照组:治疗前后毛细血管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后第3天见血管出芽增生,而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管基膜不完整。结论VAC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出芽增生,并加强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血管基膜恢复完整,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供肝保护的机理.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Kamada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三组.移植肝再灌注前30 min,P100组和P50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和50 mg/kg;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作为对照.于肝脏再灌注6 h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ELISA法测定肝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转录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6 h后,P100组、P50组大鼠血浆ALT、AST活性较C组明显降低(P<0.01);P50组ALT、AST活性较P100组增高(P<0.01).与C组相比,P100组和P50组在再灌注6 h大鼠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明显降低(P<0.01).P100组大鼠在再灌注6 h肝组织NF-κB p65转录因子活化水平、TNF-α、IL-1β、ICAM-1 mRNA表达明显低于P50组(P<0.01).结论 丙泊酚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肝缺血-再灌注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肝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 ,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 ,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 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 ( - 12 0mmHg压力 ) ,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 1,4,7天切取创缘组织 ,固定、包埋、切片后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 -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负压吸引前 ,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 ,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 ,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 ,c-fos阳性细胞渐少 ,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 ,至第 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c -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 ,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也反向证实c -fos的大量表达 ,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抑制NF-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以及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PDTC干预组(DP组),8周末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组织中ICAM-1含量;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成纤维细胞(NRK),葡萄糖孵育下分6组:正常对照组、高糖1组、高糖2组合葡萄糖分别为5.6、15和30 mmol/L,干预1~3组在葡萄糖30 mmo/L基础上分别加入PDTC 5、10、20 μmol/L.24 h、48 h后采用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各组的ICAM-1表达情况.结果:8周末,DM组肾组织ICAM-1表达较NC组明显增高,DP组较DM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NC组.各组NRK细胞中,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各组I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而不同浓度PDTC干预后,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PDTC呈剂量时间依赖性.结论: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抑制NF-κB可降低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四肢皮肤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对污染较重和部分复合组织缺损的病例暂时无法Ⅰ期行皮瓣和植皮修复,可考虑为Ⅱ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我们于2009-04—2010-10对68例四肢皮肤缺损的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其术后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以及慢性创面的成因。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吸引前以及吸引后1,4,7天切取创缘组织,固定、包理、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fos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负压吸引前,c-fos阳性细胞表达较多,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以及真皮浅层中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的胞核中,少部分胞浆中亦存在。随负压时间的延长,c-fos阳性细胞渐少,主要分布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胞核中,至第7天已罕见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c-fos在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也反向证实c-fos的大量表达,是慢性创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烧伤血清诱导内皮细胞(EC)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中的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后,分别用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烧伤患者血清(烧伤血清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烧伤患者血清(PDTC组)刺激。于刺激0.5、1.0、2.0、4.0 b时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测定HUVEC NF-κB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3.0、6.0、12.0、24.0 h时HUVEC膜表面ICAM-1的表达。结果刺激后烧伤血清组、PDTC组细胞NF-κB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 h时达峰值[(21.03±4.87)、(7.44±0.60)×104积分灰度值],以后逐渐降低;PDTC组明显低于烧伤血清组(P<0.01)。刺激后烧伤血清组、PDTC组ICAM-1的表达均增加,刺激12.0 h吋达峰值(平均荧光密度各为327±37、142±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组刺激12.0、24.0 h时低于烧伤血清组(P<0.01)。结论烧伤血清通过活化NF-κB,从而启动EC对黏附分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在烧伤血清诱导EC分泌黏附分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IκB-α基因转染HCC9204细胞对NF-κB和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转染抑制性κB基因(IκB-α)后核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IκB-α基因转染HCC9204细胞,应用Western-blot及RT-PCR法检测MMP-9和NF-κB的表达;通过基底膜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能力。结果HCC9204细胞转染pcDNA3-IκB-α后,细胞内NF-κB蛋白表达下降,同时伴随MMP-9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明显下降。结论NF-κB活性被抑制后引起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下降可能是由于MMP-9表达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32例复杂创面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封闭负压引流对人慢性创面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closure V.A.C)治疗前后,创面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Mp)MMP1,MMP2,MMP13,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lalloproteinase,TIMP)TIMP-1,TIMP-2 mRNA的变化。方法:对9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V.A.C治疗(-120mmHg压力),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7天切取创面中央肉芽组织,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测定MMP-1,MMP-2,13和TIMP-1,TIKMP-2mRNA的表达情况,并对其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1,13mRNA在V.A.C治疗后表达下降,以MMP-13下降趋势尤为明显。MMP-2mRNA表达呈现波动,但总体为下降趋势,在V.A.C治疗前,检测不到TIMP-1,2mRNA的表达,应用V.A.C后,出现了两者的表达,而且随时间的延长,TIMKP-1,2mRNA的表达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V.A.C通过抑制MMP-1,2,13mRNA的表达,促进TIMP-1,2mRNA的表达,使更多的MMP与TIMP形成复合物进而抑制胶原和明胶的降解,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同时也反向证明慢性创面形成过程中,MMP-1,2,13mRNA的表达增加以及TIMP-1,2,mRNA表达下降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ICAM-1和COX-2的表达在胃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2例胃癌中核因子-κB,ICAM-1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组织(30例)作对照.结果核因子-κB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2.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指标有明显关系(P<0.05).ICAM-1和COX-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6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其在淋巴结是否转移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因子-κB与ICAM-1,COX-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77,P<0.01;rs=0.3 80,P<0.01).结论核因子-κB通过对ICAM-1和COX-2的转录调控,在胃癌的发生、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