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福辛普利与缬沙坦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 NO 的含量,细胞 ELISA 法测定细胞表面 ICAM-1 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测定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含量.结果 ox-LDL 可明显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各时点 ICAM-1 的表达,并减少 NO 及 NOS 的表达,且有浓度依赖性.福辛普利与缬沙坦均可显著抑制 ox-LDL 的上述作用,两者作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抑制 ox-LDL 诱导的内皮细胞 ICAM-1 的表达,并增加内皮细胞 NO的合成,可能为福辛普利与缬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康欣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简称他汀钙组)、康欣胶囊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康欣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8只。6W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进行主动脉血管病理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TC、TG、LDL—C、V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模型组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VCAM—1mRNA表达模型组最高,高、低剂量组VCAM—1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大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康欣胶囊可明显抑制AS的发生,其机制与减少兔AS血管VCAM—1mRNA表达,抑制AS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IKBα、NF-KBp65、VCAM-1、hs-CRP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牛磺酸治疗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治疗组,每组8只.8周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KBα、NF-KBp65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VCAM-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s-CRP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牛磺酸治疗组、PDTC治疗组内膜厚度、泡沫细胞及斑块面积显著增加,尤以AS模型组最明显.②与AS模型组比较,牛磺酸治疗组与PDTC治疗组NF-KBp65、VCAM-1、hs-CRP显著下降(P<0.01),IKBα显著增加(P<0.01),牛磺酸治疗组与PDTC治疗组VCAM-1、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KBα与NF-KBp6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磺酸可能通过抑制NF-KB信号转导途径而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抑制AS早期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雌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3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卵巢切除)、雌激素组(卵巢切除并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除正常对照组外均于手术2周后给予高脂饮食,雌激素组同时肌内注射给药,连续12周.12周末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结果 12周末,与去势对照组比较,雌激素可显著减轻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损害,抑制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结论 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纪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673-674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性注射方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只纯种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饮食组,B组为高脂饮食组,C组为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组化观察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V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血清TC、TG、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缬沙坦药物干预组内膜增生较高脂组明显减轻。VCAM-1在缬沙坦药物干预组中表达较高脂组明显减少。结论缬沙坦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机制与减轻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VCAM-1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康颗粒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VCAM-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模型组、冠心康治疗组,饮食量为100g/d。分别于第1、6、10周兔耳中央动脉取血检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第10周末处死动物,动脉组织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动脉血管中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基因表达。结果:第6、10周末模型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0.05)。第10周末模型组光镜下可见血管内膜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p65、VCAM-1以及MCP-1表达增强;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内膜损伤程度减轻;NF-κBp65、VCAM-1以及MCP-1蛋白表达减少,动脉组织中VCAM-1、MCP-1的mRNA表达减少。结论:冠心康颗粒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VCAM-1和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咪达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谷/峰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峰比值是目前公认的评价降压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而动态血压测定是获取谷/峰比值的理想手段,也是评价高血压药物的必备手段,与偶测血压相比,它更能反映日常活动时血压的动态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咪达普利的降压作用及对谷/峰(T/P)比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管壁内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这些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彼此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尸检证实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CAM-1、VCAM-1和E-selectin阳性反应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测定阳性产物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结果 ICAM-1、VCAM-1、E-selectin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内膜及外膜内,阳性细胞数较正常主动脉明显增多(P<0.01);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明显降低(P<0.01);I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VCAM-1及E-selectin之间旱显著正相关(r=0.611,r=0.718,P<0.01),VCAM-1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变化与E-select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AS)造模组、缬沙坦干预组,喂养12周.进行血脂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采用RT-PCR检测PPARγ和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缬沙坦组血管壁PPARγ mRNA的表达较AS组明显增加(P<0.05), 缬沙坦组血管壁MCP-1mRNA的表达较AS组明显减少(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缬沙坦组与AS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较AS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 缬沙坦能够抑制血管壁细胞MCP-1的表达, 其具有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改善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抗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和动脉粥样硬化(AS)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阐明通心络抗AS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饲养14周,检测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PAI-1、VCAM-1水平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AS局部PAI-1和VCAM-1阳性表达百分数。结果:实验前三组动物血清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4周后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血清TC、TG、LDL、PAI-1和VCAM-1水平明显低于胆固醇饲料组 (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胆固醇饲料组和通心络组AS局部PAI-1和VCAM-1的阳性表达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心络组PAI-1和VCAM-1的阳性表达较胆固醇饲料组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AS的发生伴有PAI-1和VCAM-1的过度表达,抑制PAI-1和VCAM-1的表达可能是通心络抗AS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野马追提取液(lindley eupatorium herb,LEH)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模型血管壁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家兔完全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野马追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及高脂饲料分别添加辛伐他汀2.2 mg/kg,野马追8.34、4.17、2.08 g/kg处理.分别于6、10周检测血浆中脂质及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PR)、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的水平,病变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mRNA的表达;测量粥样斑块的面积及厚度.结果 模型组血脂水平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升高[第10周TC:( 1.39±0.23) mmol/L vs (46.30±6.73)mmol/L,P<0.05;脂质斑块面积占主动脉面积比:0% vs (89.61±7.85)%,P<0.05];野马追各组血浆中CPR及组织中VCAM-1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5.15±1.42)、(5.69±1.45)、(6.36±1.43)mg/L vs (8.34±1.85) mg/L,P<0.05],NO含量明显升高[(117.41±9.61)、(87.87±13.47)、(64.34±11.18) μmol/L vs(47.29±8.29)μmol/L,P<0.05].结论野马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中 ICAM-1和 VCAM-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 ICAM-1和 VCAM-1在 CRC 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 法)测定78例 CRC 原发病灶及癌旁正常组织、4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ICAM-1和 VCAM-1的表达,用 ELISA 法检测78例 CRC 患者和40例健康者血清 ICAM-1和 VCAM-1的含量。结果CRC 原发病灶组织中 ICAM-1和 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RC 组血清 ICAM-1和 V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组织中 ICAM-1和 VC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 >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 Dukes 分期有相关性(P <0.01)。结论 ICAM-1和 VCAM-1在 CRC 原发病灶组织和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随着肿瘤浸润转移的发展而增加,其可能对肿瘤的进展、恶性程度的判断及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t,IR)大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8周;胰岛素抵抗组(IR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罗格列酮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后4周加用罗格列酮处理。8周末测定各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增加;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IR大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IR大鼠黏附分子的产生,有助于防治IR所致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天然及氧化修饰脂蛋白对培养的内皮细胞MIP-1α及VCAM-1mRNA表达的作用,取正常人新鲜血液,用超速梯度离心法分离出LDL和VLDL后,加Cu2+使之氧化,成为OX-LDL和OX-V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待其汇合后分别加入LDL、OX-LDL、VLDL、OX-VLDL,使其终浓度为25μg/m1,对照组不加脂蛋白。培养24h后,收集EC,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其总RNA,用地高辛标记的MIP-1α和VCAM-1c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培养的EC能表达MIP-1α和VCAM-1mRNA,当其暴露于LDL和VLDL后,其MIP-1α和VCAM-1mRNA表达轻度增加,而当EC暴露于OX-LDL和OX-VLDL后,其MIP-1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3.2倍和2.5倍;VCAM-1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2.6倍和2.17倍。提示脂蛋白,特别是氧化修饰的脂蛋白,可促进EC表达MIP-1α和VCAM-1mRNA,在动脉内膜单核细胞的募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薛佳  施辉 《现代医学》2007,35(2):95-99
目的 从影响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角度,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行分组,检测肾重、肾脏肥大指数、血糖、血脂、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从蛋白及mRNA水平检测肾组织ICAM-1的表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单药及两药联用组肾脏肥大指数、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血肌酐、尿素氮、肾组织ICAM-1表达均与糖尿病模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各治疗组肾脏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以两药合用组减轻最明显。结论 ICAM-1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氟伐他汀和缬沙坦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ICAM-1的表达,且两药联用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Liu J  Liu Y  Bin BY  Li MY  Huang RZ  Wu WL  Yuan Y  Bin JP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8):1349-1352
目的制备小鼠腹主动脉狭窄模型,探讨近似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狭窄1 d组、7 d组、14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动脉银夹建立腹主动脉局部狭窄模型,超声检测狭窄近心端和狭窄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值;血管标本行HE染色和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动脉病理结构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的强度。结果狭窄动脉近心端和狭窄处分别形成低、高切应力血流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狭窄近心端动脉内中膜逐渐增厚、内皮VCAM-1表达逐渐增强,而狭窄处动脉无明显结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低切应力可较早引起动脉重构,可能通过内皮VCAM-1的介导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高切应力则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 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9例 ,急性心肌梗塞 12例 )和 1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 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的水平。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稳定性心绞痛血清中sVCAM -1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中的sVCAM -1和sICAM -1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 .0 1)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中水平较不稳定性心绞痛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sVCAM -1和sICAM -1水平 ,可预测其病情和预后 ,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