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伊马替尼耐药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证实白血病细胞可通过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而获得耐药表型,但对于黏附功能缺陷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而言,骨髓基质细胞在伊马替尼耐药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体外模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微环境,探讨其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确诊但未经治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共培养构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MTT法检测0.2-3.2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8 h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将K562细胞暴露于0.5μmol/L伊马替尼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及CXCR4表达。将0.5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 h并以Calcein-AM荧光标记的K562细胞接种于基质细胞层培养24 h,去除悬浮细胞,收集黏附的K452细胞通过检测荧光强度计算细胞黏附率。结果与结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减弱了0.2-3.2μmol/L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5μmol/L伊马替尼处理72 h,共培养组K562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悬浮组(P=0.020)。悬浮组和共培养组伊马替尼作用后K562细胞CXCR4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作用前(P=0.001)。0.5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 h使K562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率由(32.18±6.17)%提升至(68.97±11.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结果表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能介导对伊马替尼耐药,可能与共培养及伊马替尼诱导K562细胞CXCR4的表达有关,但更多的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耐甲磺酸伊马替尼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作为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对现有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逐渐显现的原发及继发耐药,为CML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BCR—ABL酪氨酸激酶及耐伊马替尼机制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是目前探索的热点。本文对目前伊马替尼失效的机制和影响BCR—ABL酪氨酸激酶途径新靶点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价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23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每日口服尼洛替尼600-800 mg,对他们的疗效、总体生存和耐受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3例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全部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9例(82.6%)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13例(56.5%)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中位尼洛替尼治疗时间13.5(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12-102)个月。尼洛替尼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大半为轻微的,而且可以逆转。结论: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疗效佳,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药物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二线TKI治疗失败并接受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作为二三线治疗的CML-CP和AP患者资料。结果共收集183例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二线治疗和43例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作为三线治疗的CML-CP或AP患者。二线TKI治疗患者中,中位随访21(1~135)个月,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80.4%,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为56.3%,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为38.3%,3年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7%和93.1%。二线TKI治疗中,Sokal积分为高危、女性、一线TKI治疗期间获得最佳反应相似文献
5.
达沙替尼对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证达沙替尼在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9例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接受达沙替尼治疗,其中慢性期59例、加速期25例、急变期35例.慢性期患者剂量为100 mg每日1次,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剂量为70 mg每日2次,评估患者血液学反应、遗传学反应、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疗程中位数分别为19.32、20.99及3.22个月.59例慢性期患者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1.5%,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 30例(50.8%),其中25例(42.4%)为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达到MCyR的中位时间为12.1周;获得MCyR的慢性期患者无一例出现进展及死亡.25例加速期患者的CHR率、主要血液学缓解(MaHR)率分别为52.0%、84.0%,达到CHR、MaHR的中位时间为16.0、12.1周,获得MCyR 10例,其中9例为CCyR;加速期患者中位PFS期为25.7个月.35例急变期患者的CHR率、MaHR率分别为17.1%、31.4%,达到CHR、MaHR的中位时间均为12.1周;MaHR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1.2个月;8例急变期患者获得MCyR,MCyR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2个月;急变期患者的中位PFS、OS期分别为4.3、16.7个月.达沙替尼治疗相关的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常见,但通过剂量调整以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慢性期患者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ANC)、血小板减少比例分别为52.5%、61.0%,进展期患者发生率均在80%以上,仅1例进展期患者因为达沙替尼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而终止治疗.达沙替尼相关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胸腔积液、头痛、肺炎、腹泻,总体而言进展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慢性期患者.结论 达沙替尼治疗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各期CML患者可获得相对持久的血液学甚至细胞遗传学缓解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近年,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包括药物化疗、脾切除术、干扰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方法.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可使CML患者的总体生存(OS)率与无事件生存(EFS)率均显著提高,已成为CML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部分CML患者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TKI耐药,成为导致CML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探索TKI耐药机制、寻找应对TKI耐药的新策略成为CML相关研究热点.TKI耐药的机制复杂,与多种基因产物与细胞内信号分子相关,主要分为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依赖途径与非BCR/ABL依赖途径,而这些耐药机制可以单独或同时存在于同一例CML患者.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对CML患者TKI耐药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笔者拟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特异性地抑制Ph+白血病克隆增殖。国外报道其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也有用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AP)、急变期(CML-BP)及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少数报道。作者2002年6月~2004年10月共使用该药治疗CML-BP及难治/复发Ph^+-ALL患者3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早期BCR-ABL转录本水平的预后价值,为CML患者早期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接受伊马替尼—线治疗CML慢性期(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不同BCR-ABL转录本水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体生存(OS)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BCR-ABL转录本>10%组(92例)、>1%~10%组(94例)、≤1%组(65例)的PFS率分别为53.3%、71.3%、86.2% (P<0.05),OS率分别为92.4%、96.8%和93.8% (P>0.05).伊马替尼治疗后6个月时BCR-ABL转录本>10%组(22例)、>1%~10%(50例)组、≤1%(110例)组PFS率分别为27.3%、66.0%和82.7%(P<0.05),OS率分别为86.4%、94.0%、10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个月及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为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及6个月BCR-ABL转录本水平对CML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基线ABL激酶区点突变对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34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口服尼洛替尼400 mg,每日2次,中位随访时间14(1.5 ~50)个月.于治疗前(基线时)及治疗后每6个月检测ABL激酶区点突变,同时评估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疗效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34例患者中慢性期13例、进展期21例(加速期11例及急变期10例).慢性期与进展期患者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率分别为70%及30% (P =0.027),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分别为70%及20%(P=0.005).慢性期与加速期患者4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8±11.6)%及(20.5±12.9)%(P<0.01).17例(50%)患者基线时检出ABL激酶区点突变.基线时有突变患者完全血液学反应(CHR)、MCyR、CCyR及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分别为56%、43%、37%及31%;无突变患者分别为59%、53%、41%和18%(P值均>0.05).具有体外对尼洛替尼高度敏感性突变[即半数抑制浓度( IC50)≤150 nmoL/L]、体外对尼洛替尼敏感性未知的突变及无突变患者的CHR、MCyR、CCyR率相当,而具有体外对尼洛替尼高度不敏感性突变(即IC5o> 150 nmol/L;Y253H、F359V/C、T315I)的患者CHR和MCyR率仅为17%,6例患者中无一例获得CCyR,治疗24个月内均疾病进展.结论 尼洛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CML患者可产生持久性疗效,其疗效在CML慢性期优于进展期患者.尼洛替尼对基线时突变为Y253H、F359V/C、T315I的患者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耐药成为临床治疗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二代、三代TKI.及某些新型药物的研发给一代TKI伊马替尼(IM)耐药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不断完善的疗效监测体系和ABL激酶区突变检测的应用为TKI的选择、疗效评价,以及药物转换提供了客观且敏感的指标.因此,只有将治疗药物与相应的监测体系相结合,才能使CML患者得到更为合理和规范的治疗.本文拟就CML患者使用TKI耐药后,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监测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朱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
伊马替尼的应用使很多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但是CML的BCR-ABL1融合基因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会造成耐药.KDM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是随机出现的.带有不同KDM特征的白血病克隆有一定的演变规律.在伊马替尼用药期间,耐药程度较高的突变细胞容易发展为优势克隆.建议在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时,除了努力发展下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外,还可考虑用传统药物来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发生伊马替尼(IM)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ABL激酶区发生点突变的情况。方法采集11例(血液学耐药7例,遗传学耐药4例)共计17份发生IM耐药的CML患者IM治疗前后的骨髓,采用半筑巢式扩增长片段逆转录-PCR(RT-PCR)的方法,应用分别位于BCR基因和ABL基因的引物进行2次PCR,扩增BCR/ABL基因ABL激酶区周围863bp碱基,进行纯化、测序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3种突变,即G250E、E255K和1315I。其中,血液学耐药发生突变的频率为4/7,95%可信区间为18%-90%;而遗传学耐药发生突变的频率为1/4,95%可信区间为1%-81%。所有患者发生耐药前均未发生点突变。结论发生IM耐药的CML患者BCR/ABL基因ABL激酶区周围存在高频率的点突变。通过对影响与IM结合的突变情况进行早期检测,有利于在发生耐药前进行治疗干预,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TK)相关基因c-Kit、FLT3、JAK2 V617F突变在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PCR法结合碱基测序,检测58例CBF-AML患者[其中30例为伴t(8;21)异常,28例为伴inv(16)异常]初诊时c-Kit、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和FLT3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的点突变发生情况;JAK2 V617F突变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随访观察各种突变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58例CBF-AML患者中19例出现c-Kit错义突变,其中包括6例8号外显子突变(mutKIT8)和13例17号外显子突变(mutKIT17).mutKIT8在伴inv(16)患者中更多见.2例患者FLT3-ITD突变阳性(FLT3-ITD+),7例(12.1%)患者FLT3-TKD突变阳性(FLT3-TKD+).58例初治CBF-AML患者均未检出JAK2 V617F.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突变的累计发生率达46.6%(58例中27例),仅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2种错义突变(FLT3-TKD+和mutKIT8).和c-Kit基因野生型患者相比,mutKIT17患者中位发病年龄明显升高(分别为31岁和55岁,P=0.003).c-Kit突变导致患者总生存(OS)率及持续完全缓解(CCR)率降低(P=0.053和P=0.048);其中存在mutKIT17的患者OS率及CCR率降低更为明显(P=0.005和P=0.013).FLT3-TKD突变对CBF-AML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CBF-AML中RTK突变常见,但同属一类的两种基因突变极少存在于同一患者.在CBF-AML中c-Kit基因突变发生频繁;JAK2 V617F突变罕见.c-Kit突变患者,尤其是mutKIT17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增高、易复发、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华西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发病年龄≥60岁且接受TKI治疗的慢性期CML老年患者共计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选择伊马替尼(IM)治疗,2例患者一线治疗方案选择二代TKI尼洛替尼(NIL)治疗,其余17例患者接受IM治疗前经过干扰素治疗.对其治疗反应、总体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伴随疾病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TKI治疗老年CML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①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累积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和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率分别为100.0%(52/52)、82.7%(43/52)、80.8%(42/52)和71.2%(37/52).所有患者1、5和10年OS率分别为100.0%、95.1%和75.3%,EFS率分别为92.3%、73.3%和51.4%.②25例患者诊断为CML时存在伴随疾病,所有52例患者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均≤2分.32例CCI评分=0分与20例CCI评分>0分的患者相比,累积CCyR、MCyR、MMR率,以及Ⅲ~Ⅳ级血液学与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948、0.525、0.021、0.288、0.519,P>0.05).③50例接受IM治疗患者中,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6.0%(8/50)、28.0% (14/50)及18.0%(9/50),Ⅲ~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14/50),5例(10.0%,5/50)患者因为IM不耐受而选择二代TKI治疗.结论 TKI对慢性期CML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轻微的伴随疾病不影响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