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度脊柱侧凸矫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柱侧凸是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重度脊柱侧凸是指侧凸角度、椎体旋转度更大且往往合并其它器官系统异常的脊柱侧凸。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1~4],一般认为冠状面Cobb角大于70°称为重度脊柱侧凸。目前国内由于对青少年脊柱群体普查较为滞后及早期治疗尚不普及,因而重度脊柱侧凸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国外。由于重度脊柱侧凸复杂的病理特点,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是目前脊柱侧凸治疗中的难点。随着脊柱三维矫形理论的推广、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对于重度脊柱侧凸的矫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就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10-2013-03在我院接受PVCR手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同时伴发Chiari畸形I型患者在脊柱畸形截骨矫行前均先于神经外科进行后颅凹减压术;对于单纯合并脊髓空洞患者,直接进行脊柱截骨畸形矫治;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前、后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髓空洞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PVCR进行治疗,可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 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均行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的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于重度的或僵硬性的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一期头盆环牵引后,脊柱侧凸Cobb角明显减小,二期后路矫正治疗后有效的避免了过度矫正所带来的脊髓及神经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保证了矫形效果的最大化.[结论]通过选择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矫正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畸形,可预测矫形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法,矫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分期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方法:对30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8°~135°,平均105°),采用侧凸凹侧松解、改良颅盆环装置缓慢牵引和哈鲁氏棒固定分期外科治疗。结果:松解期,僵硬性脊柱侧凸转为非僵硬性;牵引期,在脊髓最大可耐受情况下使畸形矫正达到最佳效果;最后通过内固定以维持矫正效果。本组病例平均矫正率45.3%。经9~40个月(平均23个月)的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采用分期外科治疗,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相关文献,总结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最新进展。结果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技术有如下进展:Halo-重力牵引应用增多;尝试了后路矫形术中应用Halo-股骨髁上牵引;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路手术及单纯后路矫形手术应用增多。结论各种矫形技术的进展显显著提高了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但目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未来可期待更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对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治疗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畸形14例,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脊柱侧凸的主弯平均Cobb角为86.3°(70~97°),柔韧性为21.3%(8%~28%),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9月至2012年7月接受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3~53岁,平均16.9岁.侧后凸畸形24例,平均冠状面主弯Cobb角85.1°,平均后凸Cobb角92.9°;侧凸畸形7例,平均冠状面主弯Cobb角81.1°;后凸畸形8例,平均后凸Cobb角94.4°.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者11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围手术期共13例患者出现了15例次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6例次(15.4%).青少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术前已经伴有及不伴有神经损害表现患者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4%和7.1%.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术前均伴有后凸畸形,且后凸畸形严重者(后凸Cobb角≥90°)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延长4例次(10.3%).壁层胸膜撕裂3例次(7.7%),脑脊液漏1例(2.6%),肺部感染1例次(2.6%).结论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有效方法,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神经功能、患者年龄、后凸Cobb角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8.
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11例,对于重度僵硬的病例结合后路广泛松解.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脊柱侧凸的主弯平均Cobb角为74°(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52°(40°~7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19mm,术后为8mm,手术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对于重度僵硬的病例后路广泛松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僵硬性脊柱侧凸前、后路松解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前、后路松解在僵硬性脊柱侧凸分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前、后路松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7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一期行脊柱前路或后路松解,头颅骨盆环牵引2~5周,平均18d,二期行矫形内固定术。前路松解组4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2例。后路松解组39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0例。对两组患者松解术前、术后Cobb角及脊柱畸形改善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路松解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Cobb角由101°矫正至61°,特发性脊柱侧凸由96°矫正至53°;后路组先天性脊柱侧凸由106°矫正至78°,特发性脊柱侧凸由89°矫正至63°,脊柱畸形改善率前路松解优于后路松解(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路松解的脊柱畸形改善率明显优于后路松解,前路松解更适合于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一期松解,不适合行前路松解的患者可选择后路松解。  相似文献   

10.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是严重的脊柱三维畸形。广泛前后柱结构的僵硬,以及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严重失衡。使得单纯传统后路内固定矫形或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技术不能获得满意矫正效果,并具有较高的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虽然常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治疗的后路脊椎截骨术(spinal osteotomy)(经关节突“V”型截骨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在轻、中度成人僵硬侧凸或脊柱侧凸翻修手术中取得成功,但对于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由于截骨范围有限,该两种方法均不能取得畸形的满意矫正和躯干平衡恢复。基于先天性脊柱侧凸半椎体切除和脊柱恶性肿瘤后路全脊椎切除的经验,全脊椎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主要适应证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729-1734
[目的]分析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矫形贡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8月在本科住院并采用湘雅阶梯渐进式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的26例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术前均行Halo-双侧股骨髁上牵引,牵引2~4周后,术中维持牵引下行一期后路松解内固定矫形植骨融合术。通过测量术前全长站立正位、仰卧位Bending像,支点加压位、牵引后、术后侧凸Cobb角,对各矫形要素(Bending、支点加压、牵引、手术)绝对和相对贡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牵引过程中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均无瘫痪、呼吸衰竭及死亡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42~70)个月,平均为54.00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等现象发生。术前站立位主弯侧凸Cobb角平均93.00°±18.90°(71.00°~121.00°),仰卧位Bending像平均为74.70°±20.04°(52.50°~106.00°),支点加压位平均为68.90°±18.21°(48.00°~96.60°),牵引后平均为59.80°±15.82°(42.00°~79.80°),术后平均为40.60°±12.09°(23.00°~58.10°);各矫形要素(Bending、支点加压、牵引、手术)的绝对贡献率为20.50%±6.02%、6.22%±3.29%、9.63%±5.42%、20.58%±8.61%,总贡献率为56.83%±6.87%(51.50%~67.61%)。2例患者牵引过程中出现背部后凸处皮肤压红,5例出现不同程度膝、髋关节僵硬。[结论]在重度僵硬性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采用湘雅阶梯渐进式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矫形贡献率相对突出,可有效地使矫形风险分散,降低手术风险,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特发性脊柱侧凸围手术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矫正率76.5%,术后平均身高增长4.5 cm。平均住院时间13.5 d。本组16例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有效地控制了术后并发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重视围手术期康复训练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全脊椎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治疗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需注意的问题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OO6年9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10例僵硬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15~45岁,平均27.8岁。术前测量后凸Cobb角为35°~102°,平均71°,均采用单纯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治疗。结果后凸矫正率为75.8%,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好转,植骨6个月后均达满意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或断钉。结论全脊椎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于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Zou DW  Tan R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2):1691-1693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的矫正已从传统的后路单纯多棒撑开内固定、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等逐步向截骨矫形术转变.截骨术可以明显提高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矫正效果,是脊柱侧凸矫形方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中脊髓畸形特点及临床经验,采用一期骨嵴切除、终丝切断、后颅窝减压术,二期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做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平均矫形率分别为55.4%、53.9%、58.9%、56.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6.3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矫形效果未见明显丢失。结论根据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复杂脊髓畸形的类型和特点,一期进行脊髓畸形的处理,二期进行全脊椎截骨手术矫形,可达到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后路杠杆力矫正法(cantilever bending technique)治疗重度(Cobb角≥70°)及僵硬(柔韧性≤30%)的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杠杆力矫正法治疗的包括各种病因导致(包括先天性、特发性或神经肌肉性)的重度且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1例。依据患者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改良式脊柱侧凸研究学会(Modified SRS Outcomes Instrument)病患满意度问卷(SRS-24)评估临床效果及价值。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majorcurve)平均Cobb角为98°(75°~133°),柔韧性为18%(2%~27%),术后矫正率为67.1%(51%~74%),手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2.5cm,术后为0.8cm,手术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除了1例需要做前路松解术外,其余患者均采用后路杠杆力矫正法矫治即可达到满意的矫正结果。无论脊柱侧凸畸形的病因是哪一种类型,均获得了满意的手术疗效。结论杠杆力矫正法用以治疗矫正任何病因的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了前路脊柱松解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极重度脊柱侧凸的二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二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为11~17岁,平均13.4岁。Cobb角为130°~170°,平均159°。采用二次手术,一期将130°~170°极重度的脊柱侧凸矫正47%左右,将其变为重度脊柱侧凸,4~6个月后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二期矫形,使矫正率达到65%左右。一期手术行小切口手术,采用内撑开技术进行撑开。4~6个月以后再行二期手术,常规后路矫形,僵硬的病例可采用小关节突松解或者360°截骨,并进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结果二次术后Cobb角为46°~66°,平均58°。身高增加14~21cm,平均19.1cm。所有病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患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畸形的矫正率,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2139-2143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2个月)。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结束后侧凸Cobb角平均(49±11)°,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纠正率达平均(40.9±9.3)%。后路矫形术后侧凸Cobb角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矫正率为平均(52.6±8.2)%。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为(34±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凸矫正率平均(51.9±9.3)%。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平均达(37.6±12)°,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33±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躯干移位经牵引后从平均(12.5±3.8)mm矫形至(6.94±4.6)mm,平均改善65.7%。1例患者牵引过程中Halo松动,予以更换,无其他明显牵引并发症发生。矫形术后无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单纯一期后路矫形手术,可大幅度提高重度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脊柱外科手术常伴随出血风险[1].由于脊柱手术部位较深且毗邻脊髓神经,止血复杂且较难控制,不仅影响手术视野、降低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大量出血还会增加输血需求,引起输血相关并发症[2];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患者多合并一些基础疾病,围手术期出血也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比如可引发硬膜外血肿压迫硬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