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2007-03-2011-05期间采用无痛胃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36例,成功率高.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36例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13~76岁.异物吞入后就诊时间3 h~15 d,异物包括鱼骨、枣核、肉团、鸡骨、戒指、纽扣、牙签、胃石等.异物滞留部位:食管8例,胃26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6年10月以来对116例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现将结果汇报于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性74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2.4岁(31~74岁).隆起性病变部位:食管25例,胃81例(胃底38例,胃体8例,胃窦35例),十二指肠球部8例,降部2例,内镜检查均考虑为黏膜下肿瘤.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通过内窥镜注射无水酒精治疗上消化道息肉26例,取得很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17~76岁,平均49岁.息肉分布为:食管1例,胃底2例,胃体9例,胃窦10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其中3例为2个息肉,1例为3个息肉,其余均为单发息肉,息肉总数30个.息肉小于1cm16例(18个息肉),1~2cm 8例(10个息肉),大于2cm 2例(2个息肉).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异物可见于任何年龄。儿童吞入的异物大多是小的和无毒的。小的异物通常可自然地通过胃肠道排出。成年人易于吞入特殊的异物或致异物嵌顿。这些吞服者多见于食管狭窄或食管其它疾患、精神病、酗酒、狱中犯人及弱智者。 10例有食管嵌顿病人中 ,80 %有食管狭窄 (肿瘤、术后、吻合口炎 )及食管疾患。因此活动异物易滞留在食管狭窄部、胃贲门幽门部、回盲部及直肠。以上消化道为多见。1 临床资料我院近年来收治上消化道异物 17例 ,男 16例 ,女1例 ,年龄 2 2~ 67岁 ,食管异物 10例 ,胃内异物 7例。食管异物 :肉团块 2例 ,蛋黄 1例 ,鱼刺 …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9/1997年经内镜套取上消化道异物309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309例中男261例,女48例,年龄5岁~80岁,24例为结石、手术缝线、误吞之话梅核、鸡骨、戒指、义齿等9种一般异物,285例为有意自行吞服之特殊异物计37种、374件,包括“锯条、窗钩、合页、插销、剪刀、搬手、指甲刀、铁板、铁片、项链、打火机、钉子、牙刷、饭勺、筷子、钥匙、带锡纸包装药片、手表等,异物形态及大小不一,最大者为18crnXZ.scm的搬手,最小者为缝线针;异物滞留部位:食管内12例,胃内284例,十二指肠内13例;异物在上消化道滞留时间2h…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通过体外巡航胶囊内镜控制系统对磁控胶囊内镜进行控制,完成磁控胶囊内镜对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观察,并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磁控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病变34例,磁控胶囊内镜发现病变32例,两者检查一致率为86.5%.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检查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67%,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40%.结论 磁控胶囊内镜对发现上消化道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并且检查过程无创、可控,可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1984年11月至1996年10月,我院对80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其中54例用改良Henley法重建消化道,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52例、女2例,年龄55~74岁。胃癌部位为胃体癌(M区超过1个分区)28例,胃上部癌(C.M区)12例,胃窦癌(AM区)14例。改良方法:取屈氏韧带下20~25cm处一段空肠(30~40cm)带血管蒂(Henley氏法取20cm),插入食管、十二指肠之间行端端或端侧(吻合器法)吻合,将插入之空肠行“S”形折叠,折叠长度为3~4cm,移置插入之空肠肛侧将空肠套入十二指肠0.5~0.8cm形成人工幽门。疗效:54例患者均近期治愈出院,无死亡。术后分别于3个月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释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6例小儿均行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5例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40例胃镜证实为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在胃窦部取黏膜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1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多发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5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其中1例引起胃腔狭窄。1例食管溃疡并非萎缩性胃炎,食管近贲门附近可见两处浅溃疡,被覆少量白苔。门诊病人以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为多,在胃镜下取异物2例,15例未见异常发现。40例上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18例呈阳性反应,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论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德诺冲剂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并与雷尼替丁比较,观察德诺冲剂对老年HP的清除效果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 治疗方法:将9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均经胃镜确诊并排除恶性溃疡)随机分为德诺冲剂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61~84岁,平均72.5岁,病程少于5年者17例,大于5年者43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病程少于5年者12例,大于5年者2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故意摄入消化道异物的方法.方法复习文献,回顾分析13 a中,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处理45例故意摄入异物的患者的治疗经过.45例中X线和(或)内镜共发现了59件异物,其中食管28件、胃腔27件、十二指肠、回盲部、结肠脾曲和乙状结肠各1件.小至缝衣针、大至直径0.8 cm×13 cm的铁插销及6 cm×1cm×0.3cm的生铁片.男42例,女3例,年龄18岁~38岁,平均27.9岁犯罪嫌疑人占93.3%.故意摄入异物者常不能合作,难以采集到确切的病史和症状、体征.除非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 38例用内镜处理者中32例在手术室麻醉后进行,用内镜成功地处理了其中35例、49件异物.2例食管异物和1例胃内异物内镜处理失败,分别改用硬质食管镜与剖腹手术成功取出异物.5例剖腹手术,2例未经处理.1例确诊后潜逃,1例为谎称吞入异物.经治44例无1例造成医源性严重伤害、无1例产生异物的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及时用内镜明确故意摄入的上消化道异物的属性和部位最为重要、以求个体化处理患者,即内镜取出、外科手术或等待自然排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随机选择该院近年来治疗的6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研究组)和具有可比性的60例单纯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日本富士公司生产的201型电子胃镜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行胃镜检查时食管和胃组织损伤和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情况,比较相应检查结果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中,食管粘膜光滑和破损的例数分别为33例和27例,贲门口松弛、正常和紧张的例数分别为38例、9例和13例,有无胃底红斑的例数分别为24例和36例,有无胃底胃窦红斑的例数分别为49例和11例;对照组患者中,食管粘膜光滑和破损的例数分别为35例和25例,贲门口松弛、正常和紧张的例数分别为22例、20例和18例,有无胃底红斑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38例,有无胃底胃窦红斑的例数分别为51例和9例,两组患者除贲门口损伤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他项目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肠腺化生、胃十二指肠息肉和食管癌的检出率分别为21.67%、15.00%、6.67%和0.00%,对照组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8.33%、0.00%、6.67%和3.33%,两组患者除胃粘膜肠腺化生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他项目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上消化道疾病比较,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贲门口松弛度和胃粘膜肠腺化生检出率较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憩室经胃镜的检出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经胃镜诊断的257例上消化道憩室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憩室部位、大小、数量、消化道症状以及并发症。结果 257例患者中男138例,女119例,50岁以上患者占68.48%。267处憩室病灶中,食管憩室105处(39.33%),其中食管中段憩室最多见,占69.52%;胃憩室35处(13.11%),以胃底憩室(34.29%)、胃窦憩室(48.57%)多见;十二指肠憩室127处(47.57%),其中降部憩室占69.29%,且降部憩室患者胆石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球部憩室患者(χ2=4.43,P<0.05;χ2=5.58,P<0.05)。结论上消化道憩室患者没有典型症状,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应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内镜对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体会.方法男17例,女13例,年龄4岁~94岁;异物部位:异物在食管上、中、下段、胃底、体、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均可存在。异物种类达18种30件之多.急诊取异物25例,择期5例.根据异物性质、大小及部位,在内镜直视下,分别采用活检钳、圈套器或三爪钳将异物取出,细小的金属类异物如观察不清时,则通过X线协助取出.结果28例经内镜取出异物28件,成功率93.3%,术后1h~2h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伴有消化道粘膜损伤或原已有糜烂、溃疡者,给予抗生素、制酸剂和胃粘膜保护剂,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熟练的内镜操作对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是一种快捷、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老年人的食管病变在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3个月后的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及以上行食管ESD术后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烧心、反酸等症状的发生情况,用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量表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病变位置、大小和来源,分析软件SPSS17.0。结果共有14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男性86例,女性58例,中位年龄65岁(60—80岁)。食管病灶大小0.4-10cm,中位数2cm。病灶下缘距食管胃结合部0—21.5cm,25%和75%位数值分别为4.1cm和12.0cm,中位数值为8.0cm。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者40例(27.8%),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者11例(7.6%)。女性较男性患者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症状(P=0.028),病灶下缘距离食管胃结合部〈2.0cm者较2.0cm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P=0.011)。结论食管病变的ESD手术3个月后部分老年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距离食管胃结合部2cm以内的病灶ESD术后患者可能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5.
丁建明  郭凌 《山东医药》2006,46(18):56-57
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120例。结果共发现异物152件,其中位于食管内68件,胃内73件,十二指肠11件。117例(149件)上消化道异物成功取出,有3例(3件)未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经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0年来,我院经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359例,未经内镜直接手术取出回肠异物1例。在359例中食管异物39例,胃内异物298例,十二指肠异物22例。套取成功335例,成功率为93.3%,较程风岐等的报告略低[1]。内镜中发现,凡异物进入消化道绝大多数都程度不等地造成消化道的损伤,随着异物滞留时间的加长,损害越严重,尤其是尖锐或大型异物。延误就诊或采用不正确的方法消除异物,其危害更为严重或更易发生危险。现将造成严重损害的6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为80岁。进入消化道的原因,①主动吞服及误服41例。②牙齿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肠内营养学的发展,临床上需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逐渐增多.常规方法、X线透视下或胃镜下异物钳辅助法直接放置空肠营养管,患者所受痛苦大、耗时长、效果差,而我院采用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改良方法,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入选者为我科自2008年以来的患者,随机分为经胃镜下异物钳辅助改良置管方法(观察组)和常规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置管方法(对照组).观察组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9~81岁,平均54.8岁,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0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胆囊切除术后高位瘘1例,胰腺癌术后2例,食管、上腹部手术后胃功能障碍9例,食管气管瘘l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80岁,平均55.7岁,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1例,胃癌术后吻合口瘘6例,胰腺十二指肠术后高位瘘l例,食管、上腹部手术后胃功能障碍8例,感染性休克2例,食管气管瘘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原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我院内窥镜室于2001年3月至2005年9月对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7 420例,检出上消化道异物78例,成功取出78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78例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4~79岁,平均年龄37岁。会咽部异物4例,食管异物54例,胃内异物8例,十二指肠异物12例。异物种类包括:动物性骨块28例,硬币1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上消化道异物嵌顿特点及分析多例患者异物取出情况,探讨根据患者及误食异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内镜下异物取出方法,以提高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362例因疑似误食异物而接受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异物特点、嵌顿部位、异物取出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患者的年龄为出生6 h~75岁,儿童患者(14岁以下)占43.9%(159/362)。其中35例已通过十二指肠降部以下(内镜下未见),内镜发现率90.3%(327/362),3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成功率99.1%(324/327)。儿童异物嵌顿部位以食管为主,位于食管占54.8%(80/146),成人异物嵌顿部位以胃底为主,位于胃底占69.61%(126/181)。异物取出术中应选择合适的辅助器械,疑难异物取出需特殊辅助器械,透明帽使用率52.2%(169/324),改良的船型半透明塑料袋使用率5.6%(18/324),成功率100%。结论上消化道异物通过内镜取出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应选择合适的辅助器械,疑难异物取出要善于利用特殊辅助器械及改良现有器械,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根据其生理特点设计合适的取出方法,均可以大大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内镜下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典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内镜诊断较为容易,但多数病变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为其它病变,另外由于本瘤体是粘膜下病变,活检阳性率低,更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本病的内镜诊断水平,本文将30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内镜下几种表现结合本人体会试作如下分型,以助诊断。材料与方法本文报告30例上消化道平滑肌瘤,男16例、女14例;年龄:19~40岁17例,41~70岁13例。主要临床表现:反复上消化道出血19例,无规律性上腹痛12例,嗳气25例、反酸13例,饥饿性上腹痛13例,吞咽困难3例,无症状4例。瘤体分布:食管上段1例,中段2例,胃底14例,胃体9例、胃窦3例,十二指肠球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