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寒论》“胃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和”主要有两种用法:作为名词或形容词使用,如“阴阳和、”“脉和”、“胃气和”等,多表示“最佳状态”;作为动词使用,如“和胃气”,“和解”等,表示调和、谐和、即“调整到最佳状态”的意思。《伤寒论》之“和”与后世的“和法”不相等同。《伤寒论》中虽没有明确使用“和法”这样的字眼,但却是后世医家认识、拓展“和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伤寒论》中之六经病所涉及的调和之法,分别加以剖析论述,指出仲景所称的和解之法,非独小柴胡汤一剂而言。  相似文献   

4.
对《伤寒论》中含有"和"的条文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张仲景和法原义是在重视保胃气的理论指导下,运用轻汗、缓下等法治疗正虚邪实内结较轻的病证,并使人体胃气和、荣卫和、表里和、脉气和,直至最终达到阴阳自和的一种治疗方法.和解少阳法是后世医家成无已对《伤寒论》和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对《伤寒论》利水法的适应证及辨治原则、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和临床运用总结。(1)以辨证论治、利水不伤正为原则。(2)用药特点,病重势急,单纯用功效相近的利水药,水邪速去,病重势缓,数味峻逐水药同用,并应非常谨慎,恐伤正气;正虚水停据阴阳虚损程度选择适当补益药,治表邪兼水饮,处处注意到解表不碍利水,利水而不遏邪。(3)据病情轻重缓急,体质强弱,药物性能,决定药物用量及剂型。斟酌病情,灵活变通,有常有变,总之以提高利水疗效为宗旨。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其中的汗法是其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其用法有度,灵活严谨。 汗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功能,通过人体的(?)(?)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在太阳病的过程中,由于感邪有轻重,病程有久暂,体质有强弱,阴阳气血有盛衰,治疗有当否,除太阳本证之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表郁轻证外,还会出现各种合并证或兼证,所以汗法除单用外,多与他法合用,体现出随证变法、证  相似文献   

7.
对《伤寒论》利水法的适应证及辨治原则、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和临床运用总结。①以辨证论治、利水不伤正为原则。②用药特点 :病重势急者 ,单纯用功效相近的利水药 ,水邪速去 ;病重势缓者 ,数味峻逐水药同用 ,并应非常谨慎 ,恐伤正气 ;正虚水停者据阴阳虚损程度选择适当补益药 ,治表邪兼水饮者 ,处处注意到解表不碍利水 ,利水而不遏邪。③据病情轻重缓急 ,体质强弱 ,药物性能 ,决定药物用量及剂型。斟酌病情 ,灵活变通 ,有常有变 ,总之以提高利水疗效为宗旨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有关将息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有关将息法,诸如煎药事宜、服用药物方法、药物与食物宜忌及护理等,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初作探讨。1煎药事宜煎药有关事宜,首先要考虑器皿,《伤寒论》除蜜煎导法方提出“于铜器内,微火煎”外,其它均未标明器皿。但从当时社会条件及出土文...  相似文献   

9.
讨论《伤寒论》中“和法”的传统概念,提出张仲景并未明确指出治疗少阳病的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而是成无已的一家之言。认为仲景明示的“和法”应为较缓和的祛邪方法,半非单用于少阳经病。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是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治医书 ,凡十六卷 ,立方112首 ,用药93味 ,用得最多的除炙甘草、大枣外 ,当推桂枝 ,盖桂枝辛微甘 ,入肺、心、膀胱经 ,具有解肌表之风、温经通络、壮阳化饮、健中益气之功。笔者试从《伤寒论》中仲景运用桂枝的规律谈谈认识 :1用于汗法分表虚和表实 ,表虚辨证以“自汗出 ,脉浮缓”为指标 ,以桂枝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 ,有项背强几几者 ,配葛根。挟饮者 ,配厚朴、杏仁。有郁热者 ,配石膏。太阴虚而下利者 ,配人参和白术。表邪入里胸腹痞闷者 ,去芍药之酸敛。汗出不彻 ,形似疟状者 ,则…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小便不利的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案《伤寒论》中涉及小便不利的方证约40余个,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仅从治法角度将仲景辨证小便不利归纳为十二法:1.解表温化水饮法2.健脾化气利水法3.化气行水解表法4.育阴清热利水法5.清热利湿退黄法6.温中健脾除湿法7.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法8.温阳祛寒利水法9.温经扶阳除湿法10.疏肝解郁,透达郁阳法11.温阳散寒,涩肠固脱法12.禁利小便生津法。  相似文献   

12.
病机是对方证证候的高度概括,它能使临床使用经方有一定的指向性。就传统的辨证论治和现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论治疾病,选用经方都不离“抓住方证、谨守病机”八字,所以,掌握了方证的病机,也就掌握了经方的使用要领,熟能生巧,就能知常达变、灵活地使用经方。  相似文献   

13.
浅谈《伤寒论》之脾胃升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 ,是机体赖以维持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 ,在气机升降的功能活动中 ,脾胃的升降至关重要 ,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 ,居于中焦 ,通连上下 ,为升降之枢纽 ,本文试就《伤寒论》中有关脾胃升降内容作一浅析。1 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 ,辛开苦降  对脾胃不和 ,寒热错杂之证 ,仲师以黄芩、黄连苦寒泄热 ,人参、甘草、大枣之甘补中州之虚 ,半夏、干姜辛温散寒 ,尤黄连与干姜配伍独具匠心 ,干姜祛寒 ,而且辛能开结散痞 ,黄连清热 ,而且苦能降浊化湿 ,热清则胃降 ,湿化则脾升。论中 149、 15 7、 15 8条 (本文引用《伤寒论…  相似文献   

14.
论《伤寒论》中汗法伤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论述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有余,汗出得法,邪去正安.仲景运用汗法辨证灵活,施用广泛,对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汗法后调理等都论述详细,强调太阳病当汗出而解,发汗时间当适中,汗出中病即止.认为阳气是汗液生成和疏泄以及调控发汗的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当鼓舞阳气,祛邪以汗.同时强调误汗或过汗都可损阳伤正,据其脏腑生理特性不同,当有伤卫阳、心阳、脾阳、肾阳等之分,且从机体生理以及病机演变中论述伤阳之根源,其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可谓汗法伤阳之宗始.其汗法具体应用原则至今为临床所应用和尊崇.  相似文献   

15.
16.
对《伤寒论》中有关吐法的五个条文,从其理法方药及禁忌证作一探讨,认为仲景之用吐法继承于《内经》而又有所发展。创制瓜蒂散治病应在上“因而越之”、“以苦吐之”正合内经之语,使《内经》的原则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在《伤寒论》中亦有脏腑辨证的理论指导下,对论中有关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出培土制水、理气健脾、健脾利水、清上温中(脾)、温脾建中、泻肝扶脾、清胆温脾、健脾理中、健脾降逆、温中和表、温脾通络、温脾摄津等治脾法.另外,《伤寒论》中“顾护胃气”的思想,也包括脾在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的分析对比,论证了中风与伤寒的差异。中风并非外感风寒所引起,也非伤寒的表虚证,而是风中含有温热病邪。  相似文献   

19.
浅谈《伤寒论》中“和”的意义曹贵珠(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210029)主题词《伤寒论》,中医名词,和解/方法“和”即协调、和谐、和顺之意。祖国医学常以此来说明入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阴阳调和、营卫谐和、五胜安和、气血平和等,又以“不和”表示着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为辨治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而设,其载方113首(缺一首),用药不过92味,验之临床,效如桴鼓.而书中所载针灸疗法之运用,则为中医有史以来记录之最早者,极具重要临床参考价值.今试为探析于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