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男性,68岁。因无痛性持续性肉眼血尿四月余于92.4.8入院.患无膀胱刺激症状.尿中时有片状血块,B超示左肾下板2×2cm实质性占位,呈低回声向肾外突出,肾盂无明显占位;膀胱镜检查发现左输尿管口有淡红色烟雾状血尿喷出,膀胱内无占位。IVU及左上尿路逆行造影未见明显充盈缺损;CT平扫示左肾下极较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2.
同侧肾脏的肾移行细胞癌合并肾透明细胞癌是罕见的重复癌,至今国外报道50余例,国内仅见4例.现报道1例同侧同时性肾盂癌合并肾癌,并对此病的病因、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CT特点, 评价CT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32例, 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 32例中15例见肾盂、肾盏内1.5cm-4.0cm大的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影, 肾窦脂肪受压、变薄, 但间隙存在;8例见肾盂、肾盏内直径4.1cm-9.0cm肿块, 累及肾门, 肾窦脂肪间隙消失;4例沿肾盂壁浸润性生长, 肾盂壁不规则增厚, 经肾门蔓延至输尿管上端, 肾盂、肾盏轻度扩张积水;5例肿块浸润肾实质, 并侵犯邻近组织, 形成密度不均的团块, 分不清肾盂、肾盏和肾实质, 肾门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平扫:32例CT值33Hu-50Hu, 其中25例等密度, 4例略高密度, 3例略低密度;密度均匀21例, 密度不均匀11例;瘤内伴有小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5例, 小点状钙化5例, 坏死囊变3例。增强:CT增强扫描21例中13例于皮质期见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 轻度不均匀强化8例;21例于实质期及肾盂期病灶强化程度均无明显增加, 与邻近增强肾实质相比, 肿瘤略呈低密度。32例中CT直接诊断肾盂癌21例, 提示肾盂癌可能7例, 误诊2例, 漏诊2例。结论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在CT平扫以等密度, 增强以轻度强化为主要征象, 在病灶的发现及定性, 螺旋CT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口腔、食管及宫颈等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输尿管鳞状细胞癌(urete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USCC)临床上十分罕见[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曾收治的双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原发性USCC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图象细胞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图象细胞分析技术,对3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肿瘤细胞核面积、周长、最小径,以及DNA含量、指数、倍体等与肿瘤病理分级或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趋势;2年内膀胱肿瘤复发以及5年生存时间与肿瘤细胞核形态定量分析、DNA含量等有密切关系。结论核形态定量分析、DNA含量测定对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恶性程度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NA含量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肾盂移行细胞癌比较常见,肾的纤维肉瘤比较少见,二者同时并存于同一侧肾脏者更为少见。本文报告一例如下。 患者男,70岁,因反复左腰部疼痛二月余,左上腹包块伴尿频、尿急、尿痛,偶见血尿一月余入院。检查:左上腹部触及约20×15cm包块,触痛,左肾区叩击痛阳性。静脉肾盂造影及B超检查均提示:左肾多发性结石并积液,左肾无功能。手术所见:左肾大小约20×15×8cm,囊性,内有积液约2200ml,结石数粒,肾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将左肾切除。术后临床诊断:左肾多发结石并肾盂肾盏积液。术后伤口愈合,患者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输尿管癌在国内外均为少见,我院自1975年至1992年间的病理工作中.仅见此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1岁。在1992年9月间进行职工身体健康普查中.B超发现左输尿管实性占位性病变,於9月2日入我医院,患者平素无尿急,尿频及血尿史,排尿不痛,腹不胀,不发热,既往史:八年前因食物中毒有过尿血一次,经过抗炎治疗后好转。 9月25日做膀胱窥镜检查.见左输尿管向膀胱内突出一圆形长蒂肿物.随输尿管蠕动而蠕动,蠕动幅度约3至4(cm).喷尿正常.膀胱内未见其它病变。 9月27日施行手术,术中见膀胱左前壁输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少见且易误诊,随着CT等先进仪器的应用,诊断率有所提高。我科1990年1 月以来共收治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53岁~70岁,平均59岁。肿瘤均发生于单侧,其中右侧3例,左侧2例。输尿管中段1例,下段4例。病史最长者2年,最短者1个月。肉眼血尿4例,1例为镜下血尿。下腹疼痛或不适2例,肾区胀疼者3例。诊断方法5例B超均显示有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其中1例有膀胱肿瘤,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静脉泌尿系造影患侧均未显影。4例行CT检查均显示输  相似文献   

12.
肾盂-肾盏弥漫性移行上皮乳头状癌伴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9岁.30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间歇性全程血尿,X线平片示右肾多发性结石,予排石药物治疗1年余未见结石排出;6年前患者曾来本院复查,病情未见明显改善,因其不同意手术及以碎石机治疗;2月前出现食欲不振伴轻微腹胀、恶心、呕吐又来就诊.查体:右上腹局限性隆起,扪及一个约20cm×15cm囊性肿块,右肾区叩痛.B超示右肾积水伴多发性结石;CT示右肾积水,肾结核.尿红细胞( ),尿检抗酸杆菌连续3次均阴性.血沉2mm/h.诊断为“右肾结石伴肾积水,右肾结核”于1998年11月13日住院.入院后经一般药物及抗结核治疗疗效不佳,随于1998年12月7日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积水呈囊状,与周围组织粘连,切开后流出3500ml液体,内有大小不等结石数枚.病理检查 巨检:右肾体积为19cm×9cm×7cm,外形不规则且失去正常肾脏结构,切面肾盂、肾盏均扩张呈囊状,整个肾盂、肾盏及输尿管起始部均查见大小不等黑色结石,最大者为3.5cm×2.5cm×1.5cm,最小者呈细沙粒状.肾盂及肾盏粘膜布满弥漫性乳头状突起,最大者体积1.5cm×1.5cm×0.5cm,最小者如小米粒大,其切面均呈灰白色,质脆.镜检:整个肾盏及肾盏粘膜均被癌细胞占据,细胞多边形,复层排列,多为10层以上.部分呈乳头状,被覆的癌细胞多为5层以上.细胞明显异形,查见较多核分裂像并可见病理  相似文献   

13.
卵巢移行细胞癌1例屈传贵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人民医院病理科(郓城274700)患者,52岁。因下腹部隐痛半年加重2个月,于1994年8月2日入院。妇科检查子宫体后位,大小正常,其前方触及15cm×10cm×10cm包块,活动。B超:右附件囊实性占位...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6岁。因下腹胀痛1个月,加重3天于1995年9月29日入院。查体:心肺(-),宫体后位,大小正常,于宫体左前方可触及一约8cm×7cm×6cm不规则包块,分叶状,呈囊实性,质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右附件区未及异常。肛诊(-)。患者既往...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 0岁 ,左腰部胀痛并全程肉眼血尿 6月 ,门诊以左肾结石收住入院。查体 :双肾区无隆起 ,未及包块 ,无触痛 ,左肾区叩痛 (+) ,未闻及血管杂音 ,双侧输尿管行径及膀胱区无触叩痛。 X线平片示左肾区约 4 .0 cm× 3.5 cm大小类圆形致密影。IVP示 :平片中所示致密影位于左肾盂内 ,左肾盂铸形结石 ,左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结节状充盈缺损。右肾形态、大小、功能、密度未见异常。B超示 :左肾结石。术前诊断 :左肾结石并肾盂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加输尿管部分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中见左肾增大 ,肾盂内可见 3.5 cm大小结石及…  相似文献   

16.
肾盂的原发肿瘤中鳞状细胞癌较为罕见,仅占肾盂癌的2%~7%,现报道1例。患者女性,67岁。主诉左下腹隐痛1个月。查体:腹平,左中腹轻压痛,未触及明显肿块,双肾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静脉肾盂造影示:左肾中盏缺如,上盏抬平变细。B超示左肾中部可见6.6cm×5.6cm低回声反射区界清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CT示左肾肿物伴腹膜后淋巴结增大。临床诊断左肾癌Ⅲ期。经准备后行手术。于2000年8月4日手术,术中见左肾增大约16cm×7cm×6cm,肿瘤沿肾蒂血管转移,肾蒂完全固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融合成5cm×4cm,且固定,行…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检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Ki 6 7、细胞凋亡、CD31的表达 ,探讨了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生成在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 4 2例中 ,T1期 14例 ,T2期 17例 ,T3~ 4期 11例。细胞分级为 :1级 8例 ,2级2 2例 ,3级 12例。2 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原位凋亡细胞的检测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 6 7与CD31的表达 ,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在每张切片阳性细胞最密集的区域中 ,计数 10 0 0个肿瘤细胞 ,并按Ki 6 7阳性细胞所占的比率计算增殖指数(PI) ;按TUN…  相似文献   

18.
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3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获得随访患者的标本的间质细胞组织蛋白酶D(Cath D) ,探讨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均为 1987年— 1992年因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男 31例 ,女 4例。年龄 30─ 74岁 ,平均 5 8.7岁。肾盂癌 17例 ,输尿管癌 6例 ,肾盂、输尿管、膀胱等]羯鲇邸⑹淠蚬芤菩邢赴┳橹鞍酌窪表达与预后关系@林考兴$解放军第117医院泌尿外科 @黄晓峰!病理科,浙江杭州310013 @陈群阳$解放军第117医院泌尿外科 @杨金校$解放军第117医院泌尿外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组织蛋白酶D在43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细胞阳性表达19例(44.2%);间质细胞阳性表达14例(32.6%)。两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显差异(P>0.05)。间质细胞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的患术后肿瘤复发明显高于阴性表达(P<0.05),且5年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间质细胞组织蛋白酶D的检测,对术后肿瘤复发、生存期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能用作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肾脏双重癌临床少见,现将1例肾癌合并肾盂癌的治疗情况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右则腰区疼痛一年为主诉入院。追问病史,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查体无阳性体征。CT:右肾上极内侧4cm×4cm×3cm肿大的阴影,增强扫描右肾上极低密度病灶,界限清楚,肾门淋巴结无肿大,诊断为右肾癌。B超;右肾上极见4.2cm×3.5cm×3.5cm低回声区,诊断右肾癌。静脉肾盂造影:双肾分泌排泄功能正常,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无充盈缺损。尿常规:RBC( ),WBC(-)。术前诊断:右肾癌。2 治疗方法 在全麻下经腹行右肾根治术、将右肾、脂肪囊及肾上腺完整切除,输尿管于骼血管分叉处切断,未见区域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