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肝疫苗无应答复种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万华  刘流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54-1055
目的 观察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复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保护率提供依据.方法 将全程接种后无应答的173名一~三年级小学生随机分成2组,按“0-1-2-12”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酶乙肝疫苗(5 μg组91人、10 μg组82人),于第13个月、36个月时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在第13个月,抗-HBs阳性率为60.12%,弱阳性率为20.23%,阴性率为19.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人感染乙肝病毒;在第36个月,抗-HBs阳性率为33.53%,弱阳性率为30.63%,阴性率为35.8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7名学生出现乙肝两对半异常,5 μg组已有2名学生感染乙肝病毒(HBsAg阳性).结论 无应答者均按“0-1-2-12”免疫程序复种酵酶乙肝疫苗,10 μg组较5 μg组免疫效果好.第36个月表面抗体阳性率水平明显低于第13个月,提示对无应答者复种后,在出现表面抗体阴性或弱阳性时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440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大学生加强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阶段 ,接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是防制乙肝病毒 (HBV)感染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仍有部分人在按常规接种后测不出抗体应答。为探讨提高其免疫应答的方法 ,对 1998~ 2 0 0 2级 4 40名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的大学生 ,分别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各3针 ,以期获得可以测出的免疫应答。1 对象、疫苗和检测方法  1998~ 2 0 0 2级大学生中 ,按 0、1、6个月 3次接种 5 μg乙肝疫苗后 ,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正常范围内 ,HBV 3项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阴性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阴性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阴性 ]的 4 …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健康儿童 2 0名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观察不良反应。完成 3针免疫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后 ,选择 348名 6~ 9岁HBV感染指标阴性儿童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进一步观察不良反应和抗体应答。筛选 4 5名怀孕期间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 4 1名怀孕期间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和 5名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该乙肝疫苗。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的儿童和新生儿 ,免疫后无 1人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348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 ,除 5人次发热反应在 38 1℃~ 38 5℃外 ,体温升高均≤ 38℃。所有发热反应者和个别头痛者均在 1d内恢复正常。儿童接种 3批疫苗 ,第 1针免疫后 7个月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8 2 5 % ( 112 / 114 )、10 0 0 0 % ( 10 7/ 10 7)、99 2 1% ( 12 6 / 12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35 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探讨新生儿乙肝预防的对策和措施。方法:416名新生儿按0,1,6程序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个月采用胶体金诊断试剂检测血液中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转情况。结果:416名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0.24%,新生儿免疫后HBsAb阳转率92.3%,男/女新生儿之间HBsAb阳转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HBs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HBsAb阳转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能获得较高的HBsAb阳转率,但单独接种乙肝疫苗不能完全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仍有部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可能成为今后预防乙型肝炎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都公共卫生》2013,(5):237-238
一、免疫程序、接种禁忌及注意事项(一)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共需接种3针,免疫程序为0、1、6个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及第3针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全程接种是保证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关键。首针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且越早越好。(二)接种乙肝疫苗有什么禁忌?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者加强免疫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目前对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接种后无应答或低应答反应者尚无确实有效的对策 ,我院给予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1个周期 ,以期使其获得免疫力。1 材料与方法 :45例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为本研究对象 ,其中男 2 7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15岁 (3~ 35岁 )。均无吸毒史 ,也未用过免疫抑制剂 ,并否认有任何病史。2 5例使用的是血源乙肝疫苗 ,免疫程序 0、1、6月 ,每次免疫剂量为 30 μg ;2 0例使用的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每次免疫剂量为 5 μg。加强接种前 ,ELISA法测定所有对象血清HBVM、HBsAg、抗 …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大学生中接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大学生接种两种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接种对象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对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按0、1、6方案分别接种10μg、20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检测抗-HBs阳转率,1个月及1年时以RIA法检测抗-HBs滴度.结果:不同剂量疫苗组免疫后免疫效果不同.结论:对青年学生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每次分别接种20μg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和对全程免后低/无应答者的再免疫效果。[方法]2009年,在威海市3个市(区)抽取7~12月龄儿童1 102名,按"0,1,6"程序接种3剂次5μg啤酒酵母重组乙肝疫苗(HepB-SC),对其中低/无应答者分别按上述程序再次接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乙肝疫苗,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抗-HBs水平,观察变化情况。[结果]检测儿童1 102名,3剂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为98.19%(正常应答率为84.66%、低应答率为13.52%),无应答率为1.81%;GMC为800.94mIU/ml。检测再免疫的低/无应答儿童127名(17名无应答、110名低应答),抗-HBs的GMC,再免疫前为45.72mIU/ml,1剂次再免疫后为1 373.50mIU/ml(P<0.01);3剂次再免疫后检测其中100名(14名无应答、86名低应答),抗-HBs的GMC上升为1 763.33mIU/ml,与1剂次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现行免疫程序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应答。对低/无应答者按相同免疫程序再次接种3针后,抗-HBs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3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某学院2002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252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93.3%,2年后为85.2%,3年后为79.85%,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程序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7.3%,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接种乙肝疫苗以后,血液中会出现抗-HBs抗体,表明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机体产生了抵抗乙肝病毒侵害的免疫力。反之,如果血液中没有抗-HBs抗体,就是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也就是没有效果。据统计,在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中,经常规接种3针(免疫程序0、1、6月)以后,大约有5%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对成人的免疫原性。方法在济阳县乡村随机整群选择健康的15~40岁乙肝病毒(HBV)易感者591人,按0、1、6个月和0、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每剂10μg/1.0ml。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0、1、6个月和0、6个月两种免疫程序的有效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5.91%、86.08%,两种免疫程序产生有效抗-HBs,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332.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95%CI为279.17mIU/ml~396.03mIU/ml)和227.4mIU/ml(95%CI为186.34mIU/ml~277.51mIU/ml)。0、1、6个月免疫程序的有效抗-HBs阳转率和GMC均高于0、6个月程序,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0μg/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接种15~40岁人群的免疫原性良好,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HepB)后低/无免疫应答者的再次免疫效果。[方法]2009年10月,对烟台市5个县市区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重组HepB(酵母)免疫后出现的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不同种类和剂量的HepB,并评价再免疫效果。[结果]调查新生儿1 543名,有252名儿童需要再免疫。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前、再免疫1剂次和再免疫3剂次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47.21、1 048.73、1 366.84 mIU/L。再免疫1剂次和3剂次后,免疫应答率分别是82.71%、96.06%(P<0.05)。5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组和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再免疫3剂次后,GMC分别为1 022.91、1 790.15 mIU/L(P<0.01)。免疫应答率分别为96.43%、95.60%(P>0.05)。[结论]HepB全程免疫3剂后,低/无应答儿童按照0-1-6程序再次免疫3剂HepB后,抗体阳转率和GMC均有较大的提高,再次免疫3剂次优于再免疫1剂次。  相似文献   

13.
接种乙肝疫苗后影响人体免疫应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我国用于人群的接种乙肝疫苗均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该疫苗主要分为酵母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两种,虽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按目前WHO推荐的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仍有近10 %的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为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10mU/ml) ,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时低应答或无应答者占15 %~2 0 %。现就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及补救措施进行探讨分析。1 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1 1 疫苗因素1 1 1 抗原含量 人体抗-HBs的阳转率随接种的乙肝疫苗抗原含量的增加而提高。1988~1996年全国肝炎协作组对不…  相似文献   

14.
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 对乙肝二对半检测 (ELISA法 ) 6 5名全阴者按 0、1、6个月 10 μg× 3方案 ,以北京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 ,于 2 10d抽血检测 ,抗 HBs阴性者再次按 0、1、2个月 2 0 μg× 3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于 90d抽血检测抗 HBs。 结果 6 5例首次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 ,再次免疫后抗 HBs阳性 6 3例 ,阳转率为 96 9% ,抗 HBs滴度均值(GMRT)为 97 4mIU/ml。结论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 ,通过增加剂量及接种次数可提高抗 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肇庆学院2007-2009年新入校学生中HBV检测HBsAg呈阴性者3 016人为研究对象,按5μg/次全程接种(0、1、6个月各1针)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1、2、12个月抗-HBs转阳情况,免疫后1个月抗-HBs阴性者按10μg/次全程免疫,检测其免疫后1、2、12个月抗-HBs转阳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5μg/次全程接种乙肝疫苗者1、2、12个月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2.65%、62.17%、53.88%;阴性者10μg/次全程接种后1、2、12个月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3.58%、91.27%、89.58%;5μg组随时间延长,抗-HBs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μg组仅12个月时抗-HBs阳性率低于全程接种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和2、12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5μg全程免疫后抗-HBs阴性者接种10μg加强免疫后,近期和远期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对抗体应答低下者实施再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状况,在正定县7个乡选取1997年1月1日~1998年8月31日出生的婴儿,按0、1、6个月程序实施3剂乙肝疫苗免疫,于1999年5月采血检测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90例又接种了1~2剂乙肝疫苗,2剂间隔1个月,分别在每剂接种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显示再免疫1剂乙肝疫苗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85.6%(S/N≥2.1)和65.6%(S/N≥10.0).对再免疫1剂后仍无抗体应答者中的8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检测抗-HBs全部阳转,其中4例抗体S/N值≥10.0;同时对再免疫1剂后抗-HBs弱阳性(S/N值2.1~9.9)者中的15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后检测仅4例抗-HBs S/N值≥10.0,占26.7%.因此,对按3剂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失败者再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抗-HBs阳转.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多批次国产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细胞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抗体反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1992~ 1999年应用 6批国产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 ,按 0、1、6个月程序免疫 4 5 1名 6~ 12岁儿童。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和接种后 1年内的抗体反应 ,并分别随访观察了 2~ 6年。同时应用 4批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 ,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12 2名 ,观察免疫后 1年内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效果。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者未见严重副反应发生。完成全程免疫后 1个月 (T7)时 ,接种各疫苗组儿童的抗体阳转率均 >93%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无或低应答率均值为 2 13% ,抗体滴度为2 11 74~ 347 2 7mIU/ml。 2~ 6年随访期间 ,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有相同的下降趋势。 12 2名高危新生儿中 2 9人在免疫后 1年HBsAg持续阳性 ,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 74 6 4 % (6 6 4 1%~ 85 19% )。表明国产重组 (CHO细胞 )乙肝疫苗安全性好 ,效果稳定 ,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显著优于血源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8.
江秀梅  张辉  唐伟  汪迎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81-4182
[目的]调查南平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对无应答者进行复种并观察效果。[方法]对156例初次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进行复种。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程序接种,肌肉注射10μg重组乙肝疫苗。首针接种1个月、7个月时,查抗-HBs阳性情况。[结果]无应答者加强1针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39.39%,其中抗体滴度S/N≥10仅占8.33%,按常规3针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为92.30%,抗体滴度S/N≥10的为7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免后抗-HBs为阴性者应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再次复种,可获得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及再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评价无(低)应答儿童再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方法在深圳市南山区、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按0、1、6月龄免疫程序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1~6个月的婴儿中,随机选择1913名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儿童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史等,并采集其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选择以上研究对象中无(低)应答的109名儿童分别用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和10μg CHO重组乙肝疫苗按0、1、6月程序再免疫,接种3针后1个月再检测抗-HBs。结果1913名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低)应答率为31.42%,其中无应答率为3.24%,低应答率为28.18%。母亲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的新生儿无应答率为7.47%、18.37%,分别高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3.04%、3.05%)(均P<0.01),低体重儿的无应答率(8.06%)高于非低体重儿(3.12%)(P<0.05),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抗-HBs滴度明显低于母亲阴性的新生儿(P<0.05)。无(低...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某学院2003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35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和2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阳转率.[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88.51%,2年后为83.79%,3年后为73.77%,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剂量10μg和20μg分别按程序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6%和98%,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