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9例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9例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治疗,术中正确自理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术中如何处理颈内动脉及预防脑部并发症提出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1)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2)动脉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3)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4)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5)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36侧颈动脉体瘤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20例(21侧),颈动脉体瘤及颈外动脉切除3例,肿瘤及颈内动脉切除颈外替代颈内动脉2例,动脉对端吻合2例,血管移植6例,补片修复1例,动脉结扎1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2例采用冰帽头部局部低温。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8%,术后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迷走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及喉上神经损伤各1例。29例随访1-25年,全部随访患者没有复发。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失访。结论: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方法,延误反使手术增加困难。脑保护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完整的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收集了1958~198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颈动脉体瘤,共183例,术前误诊率54.0%,行167例次手术,包括:肿瘤剥除术89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结扎术40例次;肿瘤切除、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33例次;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吻合术5例次。手术死亡率4.9%。偏瘫发生率6.1%,术后经6个月~21年随访,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发生率8.2%,作者强调运用 CT、B 超、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来提高术前诊断率.术前常规行 Matas 试验。提倡常温麻醉。手术以肿瘤剥除术和血管重建术为首选,而不主张颈动脉结扎术,以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 1 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外科检查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术后死亡病例 ,有 2例患者出现患侧眼睑下垂。用Grotex血管置换颈动脉的患者术后出现偏头痛及患侧面部麻木感 ,经治疗症状消失。所有病例随诊 1年 ,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颈动脉体瘤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对于与颈动脉瘤粘连严重的颈动脉需要切除的患者 ,术前准备人工血管移植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结果:1例术前行B超检查,疑为颈动脉体瘤,经双源CT检查证实;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明确诊断。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单纯肿瘤切除者1例,肿瘤及颈外动脉节段切除5例,其中2例行颈总动脉分叉部缝合修补。术后1例出现舌下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征象及癫痫,1例出现短期的交感神经受损征象(Horner征),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双源CT和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认真准备,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脑缺血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辉 《广东医学》1989,10(6):39-41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又称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Carotid body paraganglima)。与颈静脉球瘤、主动脉弓瘤等都归属于化学感受器瘤。严格地说,它们都不是来源于血管,而是来源于与血管密切相关的副神经节。  相似文献   

8.
颜献辉  张哲 《医学文选》1999,18(3):359-359
颈动脉体瘤为罕见疾病,以往认为一位医师毕生所见不过数例,治疗唯有手术切除,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甚高。有关此病治疗情况,国内文献介绍甚少。在肿瘤医院,病例相对集中,近年来手术技术改进,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大为下降。我科自1985年至1992年共收治5例,其中1例不愿手术,余4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均经病理确诊,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例,女3例,年龄22~55岁,平均36岁。自发病到就诊最短1个月,最长5年。皆因颈部肿物而入院,其中1例外院已手术探查经病理确诊。除肿物外均无任何…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3年1月-200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的41个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B超及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和98%。手术切除肿瘤38个,其中12例行颈外动脉切断、颈内动脉部分缺损修补、动脉体瘤切除术;11例行颈外动脉切断、动脉体瘤切除术;8例行单纯瘤体切除术;6例行颈外动脉切断、颈内动脉重建术;1例行动脉体瘤切除,颈内、颈外、颈总动脉部分切除术。结论 对于可疑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应常规行B超及颈部血管影像重建。早期、一次手术切除及术中颈内动脉血供重建是治疗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10月收治的8例CBT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结果:8例CBT术前均经颈部超声及颈动脉造影术证实;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颈外动脉与CBT同时切除1例,其余7例行外膜下剥离切除术.无手术死亡, 术后随访1个月~24个月,无术后颅神经损伤.结论:颈部超声检查是CBT简便有效诊断方法,颈动脉造影术是CBT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最有效和重要的手段,手术是CBT的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顺序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内分泌活性、病理特征,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颈动脉体瘤患者中7例有内分泌活性患者的外科治疗。7例患者经围手术期进行周密的准备,术前纠正血钾,术中稳定血压,并采用术中转流等方法切除瘤体。术后监测血压、血钾变化情况。术后病理活检,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嗜铬蛋白(CgA)、支持细胞S-100检查。结果 7例有内分泌活性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切除均成功,术后恢复满意。HE染色见肿瘤细胞,边缘可见支持细胞;免疫组化CgA(+)、S-100(+)证实均为颈动脉体瘤,来源于副神经节瘤,但病理活检无法证实内分泌活性。随访12~60月,未见复发。结论具有内分泌活性颈动脉体瘤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为主,病理无特异性。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切除,同时需要进行围手术期血钾、血压的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的护理东巧云,赵润琴附属二院(050000)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化学感受器;护理学颈动脉体瘤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瘤,临床少见,常伴有神经系统受侵。我院1981年10月~1994年12月手术切除1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术...  相似文献   

13.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①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②颈动脉造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③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④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⑤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10例颈动脉体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和疗效情况。【结果】1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8.7岁,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体瘤,7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4例行临时球囊阻断(temporary balloon occlusion,TBO)试验,其中1例为TBO阳性,6例颈动脉体瘤被单纯剥离切除,3例行包括颈外动脉在内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颈内动脉结扎的瘤体切除术,1例行人T血管重建颈内动脉。所有病例随访1~10年无复发、无死亡。【结论】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完善检查和准备非常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中具有良好作用。较小的肿瘤可以完整剥除;与颈外动脉包绕紧密的一并切除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包绕紧密难以剥离的最好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体瘤临床上虽少见,但在颈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上必须列为一项内容,警惕手术前误诊和避免手术中临时处理困难,本文对我院15年(1976-1992)9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院外和院内误诊,经手术探查得出正确诊断。术前超声学检查与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5例施行手术治疗者术前均采用了手法颈动脉压迫训练,促使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3例行颈动脉外膜下肿瘤完全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Z  Tang P  Zhang Z  Xu Z  Xu W  Xi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24-112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68-2001年收治的4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2例,抽出物均为血液;血池扫描检查12例,10例(8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5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B超检查15例,14例(93%)诊断为颈动脉体瘤;CT检查7例,5例(71%)诊断为颈动脉体瘤:MRI检查4例,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其中MRA2例。46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诊其中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足以诊断颈动脉体瘤,MRI/MRA能够为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首选的治疗措施。术中耐心细致的解剖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颈动脉体瘤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观察术前心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atas压迫训练护理及术后体位管理、呼吸道护理,以及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观察处理对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19例患者出现偏瘫1例,13例出现轻度头痛和吞咽疼痛。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颅神经损伤和脑缺血损害,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颈动脉体瘤的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