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毒素对去卵透明带2-细胞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浓度内毒素对去卵透明带2—细胞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 获取小鼠2—细胞胚胎,用胰蛋白酶法去除卵透明带后,分别置于含有0,1pg/ml,5pg/ml和10pg/ml内毒素的CZB液滴中培养,此外,用蛋白酶法去除卵透明带,在不含内毒素的CZB液滴中培养,观察胚胎体外发育情况。结果 用胰蛋白酶法去卵透明带的2—细胞小鼠胚胎,其囊胚率随着培养液中内毒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5pg/ml和10pg/ml时与对照组(不含内毒素)相比差异显著(P<0.001)。在有内毒素存在时,停滞在2—细胞或4细胞期的胚胎彼此分离排成列,不再呈球形。部分卵裂球出现空泡或碎裂。另外,用蛋白酶法去除透明带的2—细胞鼠胚的囊胚率为61.7%,显著低于胰蛋白酶法的73.8%(P<0.001)。结论 微量内毒素即明显抑制去卵透明带2—细胞小鼠胚胎的体外发育,并表现出剂量效应;去卵透明带2—细胞小鼠胚胎试验可应用于培养液的微量内毒素检测;胰酶法去除卵透明带后胚胎的囊胚率优于蛋白酶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激素注射间隔时间差异对昆明系小白鼠(KM小鼠)超数排卵的影响以及KM小鼠和ICR小鼠2-细胞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方法29只KM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间隔48h和72h注射10IU的孕马血清(PMSG)和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比较获取2-细胞胚胎数以及其体外发育能力的差异;分7次同时常规超排KM小鼠和ICR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胎,记录囊胚形成数。结果48h超排卵组获取2-细胞期小鼠胚胎数目显著多于72h超排卵组(P〈0.01),但前者的囊胚形成率却显著低于后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小鼠和ICR小鼠2-细胞胚胎的囊胚形成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隔48h超排KM小鼠可获取较多胚胎,但间隔72h超排所获2-细胞期小鼠胚胎体外发育潜能好;小鼠品系不影响2-细胞胚胎的体外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对小鼠2-细胞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在mKSOM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IGF—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对小鼠2-细胞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囊胚发育率、孵化率和囊胚细胞数的变化。结果(1)培养到72h,实验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培养到96h,0.1、1、10ng/ml IGF-Ⅱ添加组的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ng/ml IGF—Ⅱ添加组。(3)进行囊胚细胞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四个实验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IGF-Ⅱ浓度为0.1、1、10ng/ml时,能促进小鼠2-细胞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不同浓度的白介素-1β(IL-1β)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进行干预并检测与着床相关因子Hb—EGF、αυβ3的分泌,探讨IL-1β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将IL-1β稀释成不同浓度,研究其对小鼠2-细胞期胚胎囊胚形成率及囊胚孵出率的影响,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浓度的IL-1β对胚胎子宫内膜共培养体系Hb—EGF、αυβ3表达的影响。结果 2-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经含不同浓度的IL-1β培养液干预,培养72h的囊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ng/ml和10ng/ml组培养96h的胚胎孵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ng/ml组的孵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子宫内膜共培养体系经1ng/ml、10ng/mlIL-1β干预后Hb—EGF、αυβ3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培养体系经100ng/ml IL-1β干预后Hb—EGF、αυβ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适的IL-1β可以促进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发育及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5.
E-选择素及其配体sLex对胚泡粘附和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 选择素及其配体sLex 在胚胎粘附和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观察了E 选择素及其抗sLex 抗体对胚泡粘附的影响 ,并通过体内研究观察了抗sLex 抗体对胚泡着床的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胚泡时 ,培养皿上包被E 选择素浓度为 2 5ng ml、5 0ng ml时胚泡的粘附率为 88 0 %、87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74 0 % (P <0 0 5 )。将不同浓度的sLex 抗体加入培养液 ,观察胚泡在包被 2 5 μg mlE 选择素培养皿上的粘附情况 ,发现当sLex 抗体浓度为 10 0、10 0 0ng ml时 ,胚胎的粘附率明显下降。给孕 2~ 4天的小鼠宫腔注射sLex 抗体 ,当抗sLex 抗体剂量为 10 μg 只时 ,胚胎着床数为 5 2± 2 7,明显低于对照组 11 3± 3 1(P <0 0 5 )。结论 :适当浓度的E 选择素可以促进胚胎的粘附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与配体sLex 介导的。阻断E 选择素与配体的sLex 的结合可以部分阻断胚胎的粘附和着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8型解脲支原体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以探讨解脲支原体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致病作用。方法取小鼠2-细胞期胚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组1,2-细胞期鼠胚在不含8型UU的HTF培养液中培养;实验组:组2、组3、组4、组5,2-细胞期鼠胚分别在含102CCU/ml~105CCU/ml浓度的8型UU的HTF培养液中培养,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72h,每24h在Nikon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通过统计各组的D2评分、4-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囊胚形成率,评价早期胚胎的发育情况。以观察不同浓度8型UU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8型UU在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为102CCU/ml组2-细胞胚胎以后的D2评分、4-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囊胚形成率等各阶段的胚胎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浓度分别为104CCU/ml、105CCU/ml组2-细胞胚胎以后的各项胚胎发育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终浓度为103CCU/ml组的4-细胞期胚胎形成率、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5,而D2评分、桑椹期胚胎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3CCU/ml组的P值均接近0.05显著性差异临界值。结论 UU能够影响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8型UU≥104CCU/ml时就可阻碍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随着UU浓度的增高,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也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otch1基因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发挥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 (0 .5、1、5和 10 μmol/L)的ATRA在体外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7d后 ,做NSE免疫荧光染色 ,计数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用 1μmol/L的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于诱导前、诱导 3d和诱导 7d,提取细胞的总RNA ,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Notch1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ATRA能显著提高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P <0 .0 1)。其中 1μmol/L的ATRA诱导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最高 ,为 (2 9.2 0± 1.0 9) %。Notch1基因在ATRA诱导后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0 1)。结论 :ATRA能显著提高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Notch1基因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表达量下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形式与恶性肿瘤细胞在相同微环境下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建立小鼠2-细胞胚胎-恶性肿瘤细胞(HepG2,SKOV3,HNE1,Hepa1-6,B16,CHO)体外共培养模型,观察小鼠胚胎的发育状况和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果: 处于不同种属源性和胚层来源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小鼠胚胎4-细胞形成率,桑葚胚形成率和囊胚形成率及其形成的囊胚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的2-细胞胚胎能在人源性和鼠源性不同胚层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环境中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卵裂、卵裂球紧密化、分化、囊胚腔形成,而肿瘤细胞的形态、增殖及核分裂相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共培养环境中,恶性肿瘤细胞对小鼠2-细胞胚胎的发育时程没有阻滞和破坏作用,且与恶性肿瘤细胞的种属和胚层来源无关。小鼠早期胚胎能在不同种属和胚层的恶性肿瘤环境中按正常体外培养发育时程发育,这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的自我组织、高适应性和肿瘤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居室尘埃内毒素水平对广东城市和农村地区青少年气道反应性及特应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初筛问卷结果选取13 ~ 14岁有喘息症状的青少年为病例组,广州188例(男109例,女79例),从化地区129例(男70例,女59例),同时选取同一年龄组的健康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广州231例(男125例,女106例),从化地区307例(男145例,女162例),进行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等相关疾病的详细问卷调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肺通气功能及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随机收集参与上述研究的青少年卧室床铺尘埃共156份(广州76份,从化80份),检测尘埃的内毒素水平,并将尘埃的内毒素水平与气道反应性(PD20-FEV1)和变应原皮肤点刺风团直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广州青少年喘息症状、哮喘、鼻炎症状以及变应性鼻炎的报告率显著高于从化地区(P>0.0001),其报告率分别为广州28.6%、27.7%、66.0%、46.4%,从化地区5.0%、2.5%、31.0%、6.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屋尘螨、粉尘螨、猫毛与狗毛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广州均高于从化(P>0.0001);蟑螂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从化高于广州(P>0.0001).从化的青少年床铺中尘埃内毒素含量、浓度及密度的几何平均数(GM)均显著高于广州(P>0.0001;从化:6452 EU,10.95 EU/mg,1794 EU/m2;广州:1591 EU,6.45 EU/mg,508.80 EU/m2).PD20-FEV1与内毒素总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174,P<0.05);屋尘螨及粉尘螨的SPT风团直径与内毒素总含量及分布密度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广州青少年喘息症状、哮喘、鼻炎症状以及变应性鼻炎的报告率显著高于从化地区.蜂螂是农村地区青少年仅次于螨的主要变应原.床铺中的内毒素水平与PD20-FEV1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对屋尘螨及粉尘螨的皮试反应呈明显负相关.环境内毒素可能对儿童变应性疾病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课题前期研究已证实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拮抗体外30 mmol/L高糖毒性引起的凋亡,可改善高糖环境对孕母/胎儿的危害。但这一改善胚胎早期发育的营养环境的发生机制和分子机制却不甚清楚。 目的:结合前期工作基础,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入手,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拮抗早期高糖环境对小鼠胚胎印迹基因H19/Igf-2甲基化水平和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建立孕娠糖尿病小鼠模型,取小鼠2细胞胚胎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于含30 mmol/L葡萄糖的KSOM培养基内进行体外高糖逆境培养,实验组额外添加10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处理。体外发育至囊胚期,检测胚胎印迹基因H19,Igf-2的表达和印迹控制区DNA甲基化水平。 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实验组桑椹胚H19,Igf-2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5.9和5.2倍(P < 0.01);实验组囊胚H19,Igf-2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4和1.8倍(P < 0.01)。BSP测序法分析H19,Igf-2印迹控制区的甲基化水平发现,实验组桑椹胚、囊胚的甲基化率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7.9%和20.9%(P < 0.01)。结果可见在高糖环境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部分降低H19/Igf-2印迹控制区DNA甲基化水平,使 Igf-2和H19基因表达增高,能拮抗高糖环境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iNKT细胞对哮喘小鼠肺树突状细胞(LDCs)表面分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野生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过继转移组,每组8只; 12只CD1d~(-/-)-BALB/c小鼠随机分为CD1d~(-/-)对照组和CD1d~(-/-)哮喘组,每组6只。哮喘组、过继转移组和CD1d~(-/-)哮喘组小鼠以卵清白蛋白致敏和激发,正常对照组和CD1d~(-/-)对照组以等量PBS替代,其中过继转移组在第1次激发前1 h给予iNKT细胞尾静脉注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LDCs及表面分子MHCⅡ、CD80、CD86和CD40的表达水平; ELISA法检测LDCs体外培养上清液IL-12p70、IL-6、TNF-α和IL-10水平。结果:过继转移组小鼠LDCs数量和MHCⅡ、CD40、CD80、CD86表达水平及LDCs体外培养上清液IL-12p70、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组(P0. 05或P0. 01); CD1d~(-/-)哮喘组小鼠LDCs数量和MHCⅡ、CD40、CD80、CD86表达水平及LDCs体外培养上清液IL-12p70、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P0. 05或P0. 01),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D1d~(-/-)对照组(P0. 05或P0. 01)。结论:iNKT细胞可以增强哮喘小鼠LDCs表面分子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rGST Sj32保护性免疫机制。 方法 :用rGST Sj32加弗氏完全佐剂 (FCA)皮下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前 ,攻击感染前 (第 3次免疫后 2wk)以及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各剖杀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 5只 ,取脾细胞培养 ,对体外培养的脾细胞诱生的细胞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用rSj32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时 ,第 3次免疫后2wk(即攻击感染前 )剖杀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 4、IL 5和IFN γ的水平与佐剂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分别为 ( 10 .2 1± 3.6 5 )ng/L (P >0 .0 5 )、( 19.89± 9.5 7)ng/L (P >0 .0 5 )、( 5 .0 9± 2 .5 1) μg/L (P <0 .0 1)。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对照组与免疫组IFN γ的水平未见升高 ;对照组IL 4和IL 5的水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免疫组升高不如对照组明显。结论 :rGST 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可诱导以Th1类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应答 ;而攻击性感染则诱导以Th2型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生产小鼠转基因克隆胚胎. 方法 利用所构建的含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双标记选择载体, 通过电穿孔的方法, 分别转染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胚胎干细胞,经G418筛选14d后用于核移植.同时以未转基因小鼠卵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 结果 转基因与未转基因胎鼠成纤维细胞的重构胚的囊胚(154/160)发育率为19.23%和22.91%,差异不显著(P>0.05);转基因胚胎干细胞与胎鼠成纤维细胞的重构胚的囊胚(152/154)发育率为41.54%和19.23%,差异显著(P<0.05);未转基因卵丘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重构胚的囊胚(171/160)发育率为41.17%和22.91%,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可以有效地生产小鼠转基因囊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糖尿病、脑梗死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的变化 ,探讨抵抗素在上述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清晨空腹抽血 ,分离血浆 ,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抵抗素含量。结果 :健康人血浆Resistin含量为 (36 4 6± 14 32 )ng/ml,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16 36± 7 4 7)ng/mlvs (36 4 6± 14 32 )ng/ml,P <0 0 1。脑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0 0 1± 10 5 5vs 36 4 6± 14 32ng/ml,P <0 0 1) ,而陈旧性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新发病患者 (31 2 5± 15 4 6 )vs (2 0 0 1± 10 5 5 )ng/ml,P <0 0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为 (12 18±3 87)ng/ml,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 1) ,发病后第 5d和第 2d相比 ,血浆抵抗素水平无明显变化 (11 6 4±3 5 7)vs (11 98± 3 95 )ng/ml,P >0 0 5。结论 :2型糖尿病、脑梗死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明显下降 ,提示抵抗素可能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这些具有代谢综合征表现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豆对小鼠骨髓及胚胎肝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孕妇禁忌中药巴豆水提液对小鼠骨髓细胞及胚胎鼠肝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 (MN)实验法与小鼠胚胎肝转移微核实验法。结果 当小鼠用药剂量在 1g/kg、 5g/kg时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10g/kg时诱发骨髓MN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在孕鼠用药 1g/kg、 5g/kg、 10g/kg各剂量组时均可诱发鼠胎肝细胞微核率增高。各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实验表明巴豆水提液在同等剂量作用下诱发胚胎鼠肝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成年鼠骨髓细胞 ,此药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对胎鼠具有更为显著的致遗传物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苦参素对HBsAg转基因小鼠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HBsAg转基因小鼠外周血Th1 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HBsAg转基因小鼠分成苦参素组和对照组 ,分别每天腹腔注射苦参素注射液 2 0 0mg kg 0 2ml和生理盐水 0 2ml,共 30d。处理前后 ,检测外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对照组处理前后γ 干扰素(IFN γ)与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 ;苦参素组处理前后IFN γ分别为 (3 10 8± 3 172 )pg ml和 (11 0 5 9± 6 971)pg ml,IL 4分别为 (2 9 0 4 5± 13 2 35 )pg ml和 (13 0 2 4± 9 0 0 2 )pg ml(均P <0 0 0 1)。处理后对照组与苦参素组IL 2分别为 (1 0 70± 0 4 4 7)pg ml和 (5 5 37± 2 887)pg ml(P <0 0 0 0 1) ;IL 10分别为 (97 2 2 6± 73 30 6 )pg ml和 (33 6 0 7± 2 3 15 4 )pg ml(P <0 0 1)。结论 在苦参素作用后 ,HBsAg转基因小鼠体内的Th1型细胞因子明显升高 ,Th2型细胞因子明显降低。这将有助于研究苦参素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icroRNA-7(miRNA-7,miR-7)基因敲减对小鼠CD4+SP细胞胸腺发育的影响。方法:检测miR-7基因敲减(miR-7 knock down,miR-7KD)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胸腺重量及细胞总数变化;HE染色观察miR-7KD小鼠胸腺的形态学结构改变;FACS检测胸腺CD4+单阳性(Single positive,SP)细胞的比例并计算细胞总数,同时检测CD4+SP细胞CD44及CD62L表达变化;核抗原Ki-67染色法检测CD4+SP细胞的增殖情况;FACS检测CD4+SP细胞的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胸腺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miR-7KD小鼠胸腺体积、重量以及细胞总数均显著减少,且形态学结构发生改变(P0.05);FACS结果显示,miR-7KD小鼠胸腺CD4+SP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细胞总数减少(P0.05)。此外,CD4+SP细胞的CD4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CD62L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同时,CD4+SP细胞增殖及凋亡比例均显著增加(P0.01);最后,miR-7KD小鼠胸腺中ERK1/2以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miR-7基因敲减后可显著影响CD4+SP细胞的胸腺发育,这可能与细胞活化水平及ERK1/2信号通路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胚胎培养系统以进一步提高胚胎质量与发育潜能。方法采用内径0.21mm、外径0.28mm的塑料毛细管培养胚胎,将吸有胚胎的毛细管浸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再将烧杯放置在培养箱里的磁力搅拌器上,允许胚胎在微小的空间内发育并伴随着水的旋转而摆动,更好地模拟了胚胎在输卵管中的运动环境。结果分别对85枚、82枚2-细胞胚胎进行毛细管及微滴培养,其中毛细管培养胚胎的囊胚率以及胚胎细胞数(85.4%,57.0)显著高于微滴培养(36.5%,20.6),囊胚率差异显著(P0.05)。且接种在Matrigel基底膜上形成的内细胞团集落显著增大。结论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良——毛细管培养,促进小鼠植入前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9.
背景:囊胚培养液是可以支持胚胎从受精卵发育到囊胚阶段的一种重要培养液,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囊胚的质量。目的:观察囊胚培养液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B6D2F1品系小鼠,将雌性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与同品系雄鼠合笼过夜,次日收集1细胞期受精卵,在M16培养液中培养至4细胞期后,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并转移到受试囊胚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实验组),5 d后检查囊胚发育情况并计算囊胚形成率。同时,用含有内毒素的囊胚培养液M16培养小鼠受精卵,作为阳性对照组;用已被证实没有胚胎毒性的囊胚培养液M16培养液培养1细胞期受精卵,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与结论:阳性对照组囊胚形成率为0,阴性对照组囊胚形成率为87.1%,实验组囊胚形成率为87.3%,实验组囊胚形成率大于80%,说明受试囊胚培养液可以支持小鼠受精卵正常发育到囊胚阶段,对胚胎没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周筠  谢青贞  陈颖娴 《解剖学报》2012,43(2):258-26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对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120只昆明雌鼠和30只雄鼠,采用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方法,将小鼠精子、卵子、原核期胚胎和2-细胞期胚胎分别用不同浓度的OPN抗体预处理,观察小鼠受精、卵裂以及早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OPN抗体分别预处理精子和卵子后,与对照组比较,受精率显著降低(P<0.01)。OPN抗体预处理原核期胚胎后,0.01mg/L OPN抗体组的卵裂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2),1.00mg/L OPN抗体组的卵裂率低于0.01mg/L 组(P <0.01)及0.10mg/L组(P <0.05)。不同浓度的OPN抗体预处理2-细胞胚胎后可抑制胚胎发育。1.00mg/L OPN抗体组的4-细胞率和8-细胞率与0.10mg/L OPN抗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前者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后者(P <0.01)。1.00mg/L OPN抗体组的4-细胞率、8-细胞率以及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0.01mg/L OPN抗体组(P <0.01)。结论 OPN可促进小鼠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