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雌家蝇产卵器和足上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形态学上观察分析雌家蝇产卵器和足上与产卵基质选择行为相关的感受器。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雌家蝇的产卵器和足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雌家蝇的产卵器和足上存在6种形态的感受器,包括感受鬃、刺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感受鬃、刺形感受器和毛形感受器分布最广泛,其次是锥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感受鬃毛体伸展方向与体表的夹角较大。毛形感受器与体表连接膜的分节可见或不可见。第5腹节上的刺形感受器长300~700μm,而足上的刺形感受器长度不超过120μm。肛下板上的锥形感受器着生在臼状窝内,端部稍微变细、较钝;而足跗节上的锥形感受器基部不具有臼状窝,端部突变尖细。在中足胫节基部有一腔形感受器密集的区域。在左侧肛尾叶末端有一腔锥形感受器。结论家蝇可能通过这些感受器的感受作用,获取产卵基质的机械和湿度信息,对产卵行为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人体在热环境中发生生理调节的研究,近几年来有所进展。现就一些有关问题阐述如下。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神经元人体有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感受器。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属于外周温度感受器。它是神经末梢,对温度的感受很灵敏,能以0.7米/秒的速度把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脑下垂体,还有中脑,脊髓中有中枢温度感受器,它们受到温度变化后也发生神经冲动。有人提出大静脉壁和肌纤维中也有温度感受细胞。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但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3.
前庭蜗器     
《社区医学杂志》2013,(5):69-69
<正>前庭蜗器又称耳,包括前庭器和听器两部分。二者的功能虽不同,但在结构上关系密切。按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收集和传导装置,是前庭蜗器的附属器。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听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觉器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重力变化和运动速度刺激的感受器。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性爱和谐的抚摸效应文/诚夫王壮凌图/黄兆凤爱,是深刻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作为自然人的男女都具有本能的性爱。性爱触觉的高峰是性交。它一般出现在爱抚、拥抱、接吻等一系列的爱嬉之后,性高潮的基础是触觉,它给人以高度快感的短暂享受。1性爱快感效应触觉的感受器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形态相似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类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为此类媒介生物的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选择媒介4类17种,常规标本制作并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 共观察到4类媒介6类触角感受器,具有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结论 对医学媒介生物触角感受器的研究,为更好地把握各类感受器的功能,揭示触角的感受机理和防治医学媒介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耳聋是指凡年龄在60岁以上,而无其他原因的双侧对称性进行性感觉神经聋,即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的实质是听觉感受器对声音信息的敏感性下降,听觉感受器又称螺旋器,它位于内耳的蜗中。  相似文献   

7.
感觉器     
《社区医学杂志》2013,(3):71-71
<正>感觉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装置,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的总称。感受器与感觉器两词有时通用,但严格地讲其含义并不等同。感受器广泛分布于人体全身各部,其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结构非常简单,仅是感觉神经的游离末梢,如痛觉感受器;有的结构则较为复杂,除了感觉神经末梢外,还有数层结构共同形成的各种被囊神经末梢,如接受触觉、压觉等刺激的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器的结构比感受器复杂,它除了包括感受器外,还包括其附属装置,如视器是由眼球(感受器)和眼副器构成。人体的特殊感觉器有视器、前庭蜗器、味器及嗅器等。  相似文献   

8.
陆正良 《冶金防痨》1998,8(1):35-38
目的:为使化学感受器瘤在临床上得到更深刻的了解而和一报道。方法:搜集有关化学感受器瘤的国内外文献结合本例作进一步之讨论。结果;本例在手术前曾被误诊为左后中纵隔神经纤维瘤及胸壁血管瘤。病理确诊为胸壁化学感受器瘤。结论:化学感受器瘤术前确诊率低,其原因为罕见,临床多无特殊表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进都未考虑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丝光绿蝇2龄幼虫头节感受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补充新的形态学信息并筛选出便于物种鉴定的特征。方法2012年6—8月于北京松山国家级保护区和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采集雌性丝光绿蝇,实验室饲养获得幼虫标本,扫描电镜观察头节感受器形态。结果幼虫头节触角为1个大腔锥形感受器,下颚须内围分布3个锥形、3个大腔锥形及6个小腔锥形3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外围分布2个大腔锥形感受器。口沟基部具1对坑状感受器,下唇两侧附属器官均具1个大腔锥形感受器和1个坑状感受器。结论观察到丽蝇科幼虫新的形态学特征:下颚须的小腔锥形感受器和下唇器官的坑状感受器,其中小腔锥形感受器可作为丝光绿蝇2龄幼虫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耳聋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下降,是老年人在听力方面的衰老现象。有学者统计,老年性耳聋的患病率在65岁以上的人中高达30%~50%。究其原因,与耳部微血管退化、耳蜗病变以及全身机能退化有关。近年来,医学家研究表明,老年性耳聋与缺铁密切相关。 老年性耳聋的实质是听觉感受器对声信息的敏感性下降。听觉感受器又叫螺旋器,它在内耳的耳蜗中。螺旋器里面的毛细胞是感受声音的关键细胞。为毛细胞供血的微血管直径只有4—5微米,比直径为7.7微米的红  相似文献   

11.
化学感受器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感受器瘤 (chemodectoma)是指来自于化学感受器及其同类组织发生的肿瘤。本病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化学感受器瘤一般均以解剖部位来命名 ,如颈动脉体瘤或颈静脉球瘤等。本病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1] 。一、组织发生化学感受器瘤起源于外胚层细胞与神经管之间的神经  相似文献   

12.
拔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多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采用拔火罐治疗及辅助治疗了多种疾病,现将拔火罐的临床运用作一整理,以供同道临床之参考。一、拔火罐治疗疾病的机理祖国医学认为,拔火罐具有祛风驱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淤散结、消肿止痛之功。现代医学则认为由于负压的机械性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  相似文献   

13.
人眼中有两种光感受器能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分辨颜色的视锥细胞和对昏暗光线可作出反应的视网膜。科学家在人眼中最新发现一种感受器,他们称其为“第三只眼”,这种感受器能以一种非视觉的方式对灯作出反应:将信号发送到大脑的下丘脑,下丘脑的作用是调节生理节奏,分泌褪黑素,褪黑素能对人的睡/醒周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于1984年4月9~12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简介如下: 一、基础理论 1.疼痛生理的某些进展:(1)外周机制:①感受器和传入纤维:一般的皮神经中有约一半的神经纤维来自伤害感受器。  相似文献   

15.
触觉是皮肤感觉中的一种。皮肤受机械刺激时可产生触觉,触觉是轻微的机械刺激使皮肤浅层感受器兴奋而引起的感觉。触觉感受器在有毛的皮肤中是毛囊神经末梢,在无毛的皮肤中是迈斯纳氏触觉小体。触觉感受器在头面部、嘴唇、舌部和手指部的分布都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尖部。远在古代,祖国医学就是用手来治疗疾病,如医生用指尖在病人背部上下垂直按动,这就是早期按摩疗法。我国的正骨医生在病人受伤的脊柱周围用推拿正骨的手法以及指压法和穴位法都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健营养》2008,(10):13-13
如果不明原因出现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预示可能患有早期的动脉硬化或冠心病。耳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内耳感受器的微细结构与大脑组织一样,不耐受缺血和缺氧,而且其缺氧的耐受性比心肌更为敏感。所以,一旦动脉硬化发生,内耳血液供应因动脉硬化、狭窄而缺血,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必然在循环系统未有症状表现之前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眩晕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人体的平衡系统。视觉(眼)、前庭觉(耳)和本体感觉协同作用,共同维系人体的平衡,其中位于内耳的前庭感受器感受头的运动及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信号,而平衡中枢小脑和脊髓在维系人体平衡和平衡代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人体的平衡由多个器官共同参与,任何一个器官发生问题都有可  相似文献   

18.
触觉是皮肤感觉中的一种.皮肤受机械刺激时可产生触觉,触觉是轻微的机械刺激使皮肤浅层感受器兴奋而引起的感觉.触觉感受器在有毛的皮肤中是毛囊神经末梢,在无毛的皮肤中是迈斯纳氏触觉小体.触觉感受器在头面部、嘴唇、舌部和手指部的分布都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尖部.远在古代,祖国医学就是用手来治疗疾病,如医生用指尖在病人背部上下垂直按动,这就是早期按摩疗法.我国的正骨医生在病人受伤的脊柱周围用推拿正骨的手法以及指压法和穴位法都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夏蕾  李典 《健康文摘》2008,(7):42-42
咳嗽是机体本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可以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而止咳药正是作用于咳嗽中枢、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抑制咳嗽反射,从而发挥止咳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孙清廉 《健康生活》2019,(10):33-34
正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过痒的感受,那种滋味让人难以言表,严重时令人感到烦躁不安,难以忍受,影响工作和休息。"挠痒痒"是多数人儿时都玩过的游戏,怕痒的人会很快"败"下阵来。正如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在《志林》一书中说"忍痛易,忍痒难"。大多数人都怕痒痒是皮肤的一种感觉,是通过皮肤中的神经末梢(痒的感受器),把信息传递给脊髓和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