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夜班护士MT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80名不同年龄段的夜班护士(实验组)的血清MT水平,并将结果与60名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志愿者(对照组)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40、41-45岁年龄段的夜班护士血清MT水平比对照组相应年龄段显著下降,该年龄段的夜班护士的神经系统自查症状与其MT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 MT和夜班护士的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焦虑、抑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芳 《现代护理》2007,13(3):637-638,641
目的探讨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状况,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护士的负性情绪,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广东某三甲医院有轮值夜班经历的护士进行随机调查分析。结果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非夜班护士(P〈0.01);轮值夜班护理人员的焦虑水平与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工作1年以下的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水平明显增高;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焦虑水平排列为:ICU〉儿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其中内科、外科、妇产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班频率越高焦虑评分越高(P〈0.01),单人轮值夜班比双人轮值夜班的焦虑水平高(P〉0.01)。结论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状况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注意,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轮值夜班护士负性的心理感受,提高其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抑郁焦虑患者躯体症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4 900例患者进行SCL-90心理量表及躯体症状观察表的填写,筛选出具有抑郁或焦虑倾向的患者。选取SCL-90量表抑郁因子分> 2分或者焦虑因子分> 2分患者共390例作为抑郁焦虑组,根据其性别、年龄分布匹配相应的抑郁、焦虑因子分均<2分患者3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症状分布特征,并分析其特征症状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抑郁或焦虑筛查阳性率为7.36%,其症状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耳鼻喉器官等,其中心悸、失眠、咽部不适为抑郁或焦虑倾向患者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抑郁焦虑组失眠、乏力、耳鸣、心悸、咽部不适的发生率为29.23%、28.46%、27.95%、27.18%、26.67%,显著高于对照组(17.44%、21.54%、20.51%、14.62%、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综合医院中医科就诊患者中合并抑郁或焦虑者较多,主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士抑郁、焦虑、职业压力及工作倦怠情况,探讨护士的抑郁、焦虑与职业压力及工作倦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入选的各临床科室护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抑郁平均分(51±8)分,焦虑平均分(41±7)分,压力平均分(82±18)分,工作倦怠平均分(59±13)分;护士抑郁、焦虑得分与年龄成反比,而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得分与年龄成正比.结论 护士年龄越小抑郁、焦虑情绪越大,年龄越大工作倦怠感越强烈.建议从管理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消除护士的抑郁、焦虑情绪和职业压力源,并对不同年龄段的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减压方面的训练,必要时可行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方法:将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设为实验组,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30名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抗抑郁剂联合激素替代治疗,观察2周.于实验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定焦虑抑郁状况,同时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对患者应用抗抑郁剂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轮值夜班护士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7):637-638,641
目的 探讨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状况,分析引起焦虑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护士的负性情绪,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广东某三甲医院有轮值夜班经历的护士进行随机调查分析.结果 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非夜班护士(P<0.01);轮值夜班护理人员的焦虑水平与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工作1年以下的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水平明显增高;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焦虑水平排列为:ICU>儿科>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其中内科、外科、妇产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班频率越高焦虑评分越高(P<0.01),单人轮值夜班比双人轮值夜班的焦虑水平高(P>0.01).结论 轮值夜班护士的焦虑状况应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注意,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轮值夜班护士负性的心理感受,提高其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原发性失眠(PI)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失眠程度的关系.方法 患者分为PI组和抑郁伴失眠(DCI)组.设健康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DRS-17)分别评价失眠和抑郁严重度,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三组间血清中TNF-α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F =926.74,P<0.001).两两比较分析显示两失眠组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但PI组低于DCI组(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含量与PSQI总分和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分及HAMD-17分呈正相关(P均<0.001).结论 PI患者日间血清TNF-α水平升高,且与失眠程度、日间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焦虑和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焦虑抑郁状态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0名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进行焦虑抑郁程度测评,并以相同医院门诊护士4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近1/2~1/3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状态。结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该积极地干预以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综合医院急诊科405名在职医护人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医生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焦虑、恐怖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护士(P〈0.05);护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突出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和抑郁;医生的突出问题是恐怖、焦虑、偏执和抑郁。应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血浆皮质醇浓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血浆皮质醇浓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 分别取46名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护士清晨8点的血标本检测皮质醇浓度,同时进行焦虑状态量表评分,将结果与40名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 30~35岁、35岁以上年龄段临床护士血皮质醇浓度比对照组相同年龄段显著下降且焦虑评分增高.结论 长时间的睡眠不规律会导致人体皮质醇分泌减少并与其焦虑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护士工作压力源、疲倦感及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参加2011年春季体检的沈阳军区总医院和解放军第463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8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ICU护士42名,门诊护士42名。采用现场1∶1配对方法(配对条件为:相同年龄、护龄、目前岗位工作时间、性别、职称及文化程度),比较两组护士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Maslach工作疲倦感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评分情况,并分析其血压、血糖、血脂等项体检结果。结果 ICU护士"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各子条目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门诊护士(P<0.01或P<0.05)。ICU护士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护士,而个人工作成就感维度分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ICU组护士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明显高于门诊护士(P<0.05)。且其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postprudial plas-ma glucose,2hPG)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均明显高于门诊护士,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则低于后者(P<0.05)。结论门诊护理工作人员护理工作量及劳动强度相对较小,而大医院ICU从业护士工作压力源较大,疲倦感表现突出,存在着血压、血糖和血脂增高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总护士通过规范的全程培养与岗位锻炼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情况,探讨住院总护士夜间岗位的设置对护理质量与夜班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4名住院总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与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在培养前后各方面能力的差异状况。另外,便利抽样法选取内科、外科、急诊等科室共146名夜班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在设置住院总护士夜间岗位前后的压力变化情况,并统计住院总护士任职期间协助夜班护士解决的各类事件。结果住院总护士全程培养前后的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0.01)。任职期间住院总护士协助夜班护士共解决各类事件1 002起;住院总岗位设置后夜班护士工作压力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9,P<0.01)。结论住院总护士全程培养可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夜间岗位的设置明显缓解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助于保证夜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张庆  陶艳玲  管玉梅 《护理学报》2007,14(10):31-33
目的了解实施夜班准人制度对新护士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的影响,为夜班准人制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4月工作的14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夜班准人制度,2006年6-9月工作的14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班制。使用自编问卷对两组新护士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事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病情观察、危重症抢救配合、抢救仪器的使用、患者安全管理、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自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O.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事对新护士的满意度评价中,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O.001)。结论实施夜班准人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新护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焦勇钢  林宋斌  丘婉怡  张胜明 《新医学》2022,53(12):904-907
目的 探讨砭石疗法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机制。方法 将40例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与砭石组各20例。西药组口服佐匹克隆片(7.5 mg、睡前口服),砭石组给予安慰剂及砭石疗法治疗(每次40 min,每周1次,共4次)。治疗30 d后,分析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以及血清褪黑素、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 治疗30 d后,2组PSQI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 0.05);与西药组相比,砭石组的PSQI各项因子评分下降更明显(P均< 0.05)。治疗30 d后,2组的血清褪黑素、乙酰胆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 0.05);与西药组相比,砭石组的血清褪黑素、乙酰胆碱水平更高,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更低(P均< 0.05)。结论 砭石治疗可改善中青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效果优于佐匹克隆片。砭石治疗改善慢性失眠症状的机制可能涉及多种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ICU失眠症护士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方便性抽样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Icu(包括综合ICU、脑外科及胸心外科ICU)失眠症护士共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护士均按常规给予睡眠健康宣教,遵医嘱每晚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商品名:思诺思)10mg;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睡眠认知及行为、工作及休息环境、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3个月。结果睡眠时间无规律(55.26%)、准备睡觉前担心睡眠的能力(59.21%)是IGU失眠症护士最常见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两组护士干预后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发生率和睡眠进程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护士的觉醒时间缩短、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均得以提高。结论以改变护士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改善工作及休息环境、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失眠症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燕  ;杨廷强 《华西医学》2009,(10):2619-2621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1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和对照组(格列本脲+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后两者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脂联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TC、LDL-C、TG、FBG、2hPBG都较治疗前降低,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格列美脲的T2DM患者其血浆HCY、HOMA-IR、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能降低多项心血管危险因子水平,对血脂、HCY和动脉粥样硬化都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基础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血浆脂联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例 AI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应用改良 Rankin 评分(mRS)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轻症组(mRS 评分≤3分)和重症组(mRS 评分>3分),两组分别纳入202例和9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血液标本中的 Hcy、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重症组患者的血浆 Hcy 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38.8%和9.4%,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P <0.05);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其血浆 Hcy 水平(r =0.453,P <0.05)、血压水平(r=0.461,P <0.05)、胆固醇水平(r=0.385,P <0.05)、血糖水平(r=0.059,P <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浆 Hcy 水平的上升可能是与 AIS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相关的因素,高血浆 Hcy 水平、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均是与 AIS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相关关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dexmedetomidine induce sleep balance treatment,DISBT)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2-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治疗的62例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患者,按其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DISBT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 d,共行3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过度觉醒情况及睡眠结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过度觉醒情况、睡眠结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能有效降低失眠患者的脑皮质过度觉醒水平,纠正紊乱的睡眠-觉醒通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正确做好治疗前、中、后护理,是保障治疗安全和保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的高低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比值与年龄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18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及491例非缺血性卒中对照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甘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1)病例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08±0.31)mmol/L比(1.21±0.32)mmol/L,P0.05];(2)病例组的TC/HDL比值为4.28±1.22,对照组为4.09±1.24。病例组TC/HDL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合并后按年龄分为四组,对各年龄段组的TC/HDC比值进行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L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降低,其保护因素降低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血浆中TC/HDL比值≥4.28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这一比值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