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校院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护理人才的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组织领导、协议保障、共同管理等手段,采用2年在校学习、2年医院工学交替、1年医院进岗实习培养模式,将医院真实的职业场所资源转化为4种学习情景,学生采用半天实践半天理论的学习方式.结果 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学生实习中临床适应快、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能力跟踪调查显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护理岗位适应情况等指标优良率均高于同届在校护生.结论 校院合作工学交替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敏  李新娥  武茹  杨成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51-1553
目的从实践层面、操作层面对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方法选取已在校两年并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大部分文化基础课学习的03级高职护理一个班,后三年的教学场所从学校转移到医院,采用半天实践学习半天理论学习方式。结果此模式具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加快学生社会人的转化、全面提升素质的优势,同时也有医院教学不够成熟,学生对校园生活有心理依恋的不足。结论校院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行业、社会需求的高职护理人才上有很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实习期高职护生对现行在校护理教育与临床实习脱节问题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工学结合方案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焦点小组访谈法对16名我校实习期护生进行访谈,内容主要围绕高职护理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脱节问题、高职护理教育能否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等。[结果]归纳出现行学校教育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理论与实践衔接3方面的特点:在校理论教学方法、形式老旧、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不匹配,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临床实践教学计划缺乏科学、合理性,教学软硬件配备缺陷,临床带教缺乏经验与教学意愿;理论与实践教学缺乏统一,临床实践缺乏科学性,职业生涯规划与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结论]现行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能令人满意,院校可通过完善课程设置、"融合式"代替"交替式"工学结合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教师继续教育等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订单式"培养模式在护理学专科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和某职业技术学院的40名护理大专生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签订协议的学生第4学期的教学由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增加护士工作礼仪、护患沟通技巧、上海人文介绍、沪语课等课程的学习,临床专业课及护理专业课以"边理论边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采用1周4d理论学习、2d临床见习的教学形式;第5~6学期在"订单"医院进行轮转实习,为每名学生安排院内导师,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问题。结果 "订单式"培养后,35名(87.5%)学生留院工作,其余5名学生在其他三级医院工作。结论 "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更紧密,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医院的语言文化环境,提高其护患沟通能力,有助于其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护理大专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习交叉教学模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教学模式对护理大专生培养效果的差异.方法 将同期入学的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两组大专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和在校学习与临床实习交叉教学模式,并在学习结束时,对其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两组学生在专业课考试成绩,临床学习态度,以及带敦老师对其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等护理教育专科生培养中专业课的学习宜实行在校学习与临床实习交叉进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方法]在临床实习前1年,采用周末到门诊导诊、晨间到病房参与晨间护理的方法对174名护理本科生实施了早期接触临床的预实习模式.[结果]10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加深了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沟通能力;92%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8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75%的带教老师认为该模式有利于提高晨间护理和导诊质量.[结论]在护理本科生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预实习模式切实可行,实现了理论教学、临床思维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于一体,缩短了临床实习的适应期,提高了临床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院深度融合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方法 结合医院护理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模块化重构,应用临床新技术、新规范更新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打造优势互补、双向服务的现代学徒制导师团队,加强校院深度融合下的 “医院病房+校内实训室”“双基地”建设。结果 构建了“三方联动、四共切入、五双育人”的1.5年学校学习+1.5年医院在岗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1+1+N”(1名医院导师+1名学校教师+3~5名学生)的校院交替训教、在岗培养的双元育人教学模式。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了教师能力建设,建设了校院深度融合的实训基地,实现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效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采用“2+1”和“16 +2”的“在校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一贯式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并改革实践考核方法,通过护理技能评价护生的综合技能.结果 在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和综合成绩方面:实验组护生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张少羽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36-2138
护理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毕业实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依托附属医院优势,构建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医院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原则,在实习过程中倡导反思式学习,探索了一套培养学生多元化角色和综合能力的临床实习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为抓手,深化护理专业校院企合作,共育护理人才。通过改革培养模式实现“三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课程体系;实施“1+X”职业技能等证书制度,学习成果互认互换;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订实训标准和流程,培养行业发展亟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革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为更有效地培养出切实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南昌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7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5名。研究组根据第1~3学年护生教学内容,制定社会实践计划;第4学年,先在社区康复中心进行1周的社会实践,然后进入医院,根据实习情况制定实践计划并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培养模式,第4学年直接进入医院,实习前进行常规岗前教育。入学前及实习结束前对全部护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定,包括自评和他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生在沟通、协调、管理、人文关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收集和给予信息、获得并理解患者观点等方面的评价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在各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护理实践,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发展护生的各种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使护生能更好地适应从学校进入医院、从医院走入社会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院校合作驻点教学模式在培养护理人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组学生实施院校合作驻点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的理论、实践分段模式进行教学.对两种模式的学生进行出科考核,并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评价表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组织纪律、自主学习、操作能力、沟通交流、服务态度、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出科考核理论与操作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院校合作驻点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适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设置现状,为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提供依据。方法按地域分布抽取全国27所护理高职院校合作的101所医疗机构,采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行业调研问卷与高职护理人才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调研表对其调研。结果调研的医疗机构床护比均值为1∶0.59,护理人员大专学历占比40.43%,临床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排序前两位的是大专、本科;医院对高职护理人才的临床护理岗位设置内、外科普通护理占81.47%,医院对高职护理专业人员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操作技能满意度分别是27.7%、35.6%、38.6%;医院对护理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前3项分别是临床护理能力、身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2.93%、92.62%、90.08%。结论我国于护理人员的需求仍然很大,临床工作中高职护理人员仍是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临床护理能力、身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医院对高职护理人员临床岗位核心能力的主要要求,高职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护理操作技能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Health assessment skills are vital to professional nursing practice. Health assessmen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taught using lecture, teacher-developed tests, practice and live demonstration, and interactive and computer-based learning materials. Rapid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uring the past decade have greatly expanded distance learning op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Although much nursing education now uses the Internet, there has been limited use of the Web to teach psychomotor and clinical skill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online instruction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 health assessment course to teach physical examination skills.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videos that can be digitally streamed onto the Web for ready and repeated access can also enhance online learning of technical and clinical skills. Student evaluation of this Web-enhanced course revealed that online assignments enabled them to pace their learning, thereby promoting greater flexibility and independence. Students were able to master the technical skills of working online with minimal difficulty and reported that working online was no more stressful than attending class. The most helpful aspect of the online course was the instructor-developed video that was digitally streamed onlin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校融通,教学做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09级、2010级、2011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院校融通、教学做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果采用"院校融通,教学做一体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后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护生工作能力增强。结论应用"院校融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护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理、全面地评价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方法在临床护理专家的指导下,采用临床调研法,对高职护理人才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项目进行规范,形成模块。结果构建了一套由10个护理技能模块、70个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构成的护理职业技能测试指标体系,改革了护理职业技能训练测试类型与方法,建立了高职护理学生准入临床实习标准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标准。应用于护理教学工作2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结论构建的护理职业技能测试指标体系,对高职护理实践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一种基于护士工作过程的用药护理实训模式.方法在护理专业2009级101名学生(试验组)中实行用药护理“药房-急诊室-护士站”的实训模式,在护理专业2008级97名学生(对照组)中实施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用药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对试验组学生和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学生考核成绩平均分和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90%以上的学生和94%以上的带教教师认可“三站式”实训模式,认为其能营造职业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多重职业技能.结论 “三站式”实训模式能有效接轨护理岗位需求,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是一种较好的用药护理实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教学设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方法,选择2006级护理专业3班为试验组(n=56),选择2006级护理专业4班为对照组(n=56)。试验组通过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情境设置,运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实施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试验组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成绩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习医院对试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开展以提升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实训教育,有利于高技能、实用型护理人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