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寻求有效训练非合并症早产儿吸吮能力,促进胃肠蠕动和胃肠消化液分泌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80例不同胎龄、体质量出生2 d内喂养困难的非合并症早产儿,依据早产儿生理特点,采用一套有效规范、实用、连贯性定人的改良喂养方法.结果 与喂养方法改良前相比,改良后,早产儿喂养困难发生率显著降低,吸吮能力和胃肠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改良法可促进非合并症早产儿早日恢复正常吸吮及胃肠功能,有显著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4.
早产儿早期微量间断喂养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有效的营养是早产儿救治成功的关键。而小儿营养支持又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早产儿这些功能都不成熟。尤其胃肠动力的不成熟,只能采用合适的喂养方法来解决。2000~2003年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175例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管饲间断喂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500例早产儿的喂养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是指孕期不满260天(38周),体重不足2500克,并且生理功能不同于成熟新生儿,故也称为未成熟儿或低体重儿.我院自1979年至1989年以来共分娩新生儿8040例,其中早产儿500例,我们在早产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而不足37周的活产婴,体重一般在2000g以下,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病死率高和后遗症率很高。除了需加强其他护理及治疗外,体温与喂养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给早产儿创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环境的生活环境与保障营养的供给,可以大大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现将早产儿合理喂养及保温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早期微量间断喂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的营养是早产儿救治成功的关键.而小儿营养支持又有赖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的成熟与完善.早产儿这些功能都不成熟,尤其胃肠动力的不成熟,只能采用合适的喂养方法来解决[1].2000~2003年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175例早产儿采用早期微量管饲间断喂养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3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将其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18例和营养性吸吮组20例。营养性吸吮组给予单纯鼻胃管营养,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孔橡皮奶头吸吮。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和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发生率低于营养性吸吮组(P0.01);喂养耐受情况优于营养性吸吮组(P0.05);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反流次数均少于营养性吸吮组(P0.05或P0.01);鼻饲管留置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喂养方式,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生后肠道营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无脑损伤早产儿体格、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的发育。方法设61例无异常分娩史且头颅CT除外脑损伤的早产儿为实验组,35例正常足月顺产儿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进行出生后6个月体格、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调查。结果早产儿体格发育、发育商、社会生活能力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组体质量、身高、头围差于对照组;实验组发育商正常者较对照组少22%;社会生活能力实验组正常以上占51%,对照组占89%。结论早产儿由于过早脱离母体,即使无脑损伤,其体格、神经行为发育仍受到影响;合理的营养及适时的早期教育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8月-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及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观察采取护理干预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22例早产儿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较快,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早产儿喂养中,能诱发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强消化道动力,促进早产儿的生长,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婴儿护理健康教育,分析家长婴儿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护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探讨健康教育与早产儿家长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将城步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规范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2组家长护理知识知晓率与家长护理能力满意度,以及随访1年内早产儿并发症情况及再住院情况。结果实验组家长护理知识知晓率及护理能力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家长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长的护婴能力,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鸟巢"对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体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456例早产儿按出生单双号随机分为暖箱组和鸟巢组各228例.暖箱组采用常规护理,鸟巢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鸟巢"护理,即在暖箱内加放"鸟巢",让早产儿睡在预热的"鸟巢"内,比较2组早产儿的情况.结果 出生第1天,2组在呼吸、心率、进奶量、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7,14天,鸟巢组早产儿呼吸、心率平稳,奶量和体质量增加快,与暖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鸟巢组早产儿睡眠时间长,减少了体温波动,住院时间短,与暖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产儿使用"鸟巢"后,可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了住院天数,有利于早产儿智力和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引进国外的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并评价该方法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的半需求喂养方法,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和口腔支持等。 记录两组早产儿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观察计算经口喂养进程、经口喂养表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 结果 实验组经口喂养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半需求喂养法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鸟巢”对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体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56例早产儿按出生单双号随机分为暖箱组和鸟巢组各228例。暖箱组采用常规护理,鸟巢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鸟巢”护理,即在暖箱内加放“鸟巢”,让早产儿睡在预热的“鸟巢”内,比较2组早产儿的情况。结果出生第1天,2组在呼吸、心率、进奶量、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7,14天,鸟巢组早产儿呼吸、心率平稳,奶量和体质量增加快,与暖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鸟巢组早产儿睡眠时间长,减少了体温波动,住院时间短,与暖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使用“鸟巢”后,可促进疾病恢复,缩短了住院天数,有利于早产儿智力和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的护理诊断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早产儿易出现的护理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2年1月诊治的75例早产儿病历资料。结果:经精心护理及配合医嘱治疗,除1例因肺部先天发育不良及积水死亡外,其余74例均经住院7~20d痊愈出院,存活率98.7%,病死率1.3%。结论: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低下,易出现各种护理问题,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护理,能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返流致早产儿呼吸暂停15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了15例因胃食管返流致频繁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护理体会,强调早产儿生后5d内出现难以解释的溢奶、呕吐、呼吸暂停应考虑是胃食管返流,应及早进行呼吸心率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护理,用适宜的喂养方法,必要时用1%SB洗胃,暂禁食,口服甲氰咪胍、吗叮啉,经治疗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3个月后复查,情况均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