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4种气囊上方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气管切开行呼吸机通气患者115例按时间先后分为持续吸引组47例、每1 h 1次间歇吸引组24例、每2 h1次间歇吸引组23例和每4 h 1次间歇吸引组21例,观察4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气囊上方气管黏膜损伤和负压控制难易情况.结果 4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持续负压吸引组和间歇负压吸引组引起囊上液隐血试验阴性或阳性、负压控制易难程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气囊上方间歇负压吸引既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又能达到减少气管黏膜损伤和负压控制容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q 4h生理盐水5 ml冲洗引流,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4.63,P<0.05。结论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43-3444
分析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分泌物菌落滞留情况。观察组人工气道置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性肺炎发生率、革兰阳性菌滞留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住我院危重病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125例,随机分为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的60例患者为试验组,常规吸引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VAP发生情况、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和预后.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分别为36.67%和55.38%(P<0.05).试验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翻身前行口咽部吸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蔡翠 《全科护理》2016,(20):2075-2077
综述声门下负压吸引方式、吸引方法及吸引效果。指出采用何种负压及吸引方式最大限度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同时不造成病人气道黏膜的损伤,仍需要进行临床研究证实;在吸引过程中气囊上冲洗能预防VAP的发生,高效、安全的冲洗液及冲洗频率的选择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前、后7个月内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为常规组(n=48)和改进组(n=35),比较两组一周内VAP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改进组VAP的发生率8.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9.2%(P<0.01);改进组VAP的发生时间6.3天明显长于常规组的4.2天(P<0.05).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率和延长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7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插管顺序分为A组55例、B组56例、C组56例;A组用棉球擦拭法行口腔护理,B组用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C组用口腔冲洗法行口腔护理同时予持续声门下吸引;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3 d7、d、10 d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机械通气7 d时C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机械通气10 d时C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A组(P<0.05)和B组(P<0.01)。结论声门下吸引结合口腔冲洗能预防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茵  田丽 《天津护理》2012,20(2):114-116
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方面声门下吸引技术已经被推荐有条件使用,同时关于声门下吸引的相关研究也较多,为其临床具体实施提供了充分的循证依据。然而由于负压对黏膜产生或多或少的刺激作用,且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吸引负压不当,易导致声门下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经口/鼻气管导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的为观察组(52例),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分泌物吸引的为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9%,发生时间(14±3)天;对照组发生率为58.0%,发生时间(6±4)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吸引冲洗,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呼吸机应用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 ,VAP)。最近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1] 表明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 (ICU )内最常见的感染 ,占院内感染的三分之一 ,其中又以VAP最为常见。VAP是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 ,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 ,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 48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 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VAP发生率为 2 1%~ 77%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和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7 d的病人,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呼吸机治疗即刻及治疗3 d、7 d、停止呼吸机治疗时的VAP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 d、7 d及停止呼吸机治疗时VAP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可显著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两种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呼气耒正压通气(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和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7d的病人,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引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呼吸机治疗即刻及治疗3d、7d、停止呼吸机治时的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7d及停止呼吸机治疗时VAP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时间显著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应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可显著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本文就引起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多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通过做好消毒隔离,掌握正确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等各种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气囊管理策略对人工气道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人工气道396例患者作为集束组,实施集束化气囊管理策略:采用PORTEX气囊测压表常规每4 h监测气囊压力;鼻饲前、吸痰后监测气囊压力,保持压力在25~30 cmH2O;不执行常规定时气囊放气。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3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集束组与对照组相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χ2=15.587,P0.01)。结论集束化气囊管理策略能减少人工气道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预防方法,进一步降低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ICU病房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总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预防措施。结果: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得到控制的占83%,6例肺炎短期死于原发病或呼吸循环衰竭;一种或多种致病菌感染,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结论:充分认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措施全程预防,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重点综述了呼吸机捆绑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提出实施标准化的操作和监督机制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重点综述了呼吸机捆绑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提出实施标准化的操作和监督机制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8%~60%,病死率5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而且使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复杂化。如何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成功抢救危重患的关键。目前,认为有效的预防可能是控制其发病的最佳策略,而采取以人工气道预防为主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则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汤德智  李玲 《全科护理》2020,18(7):844-845
[目的]探讨呼吸机吸入端不同湿化温度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ICU呼吸机通气病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3组呼吸机吸入湿化温度分别为32.0~33.9℃、34.0~35.9℃、36.0~37.0℃,比较3组病人使用呼吸机3d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次数、VAP、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较A组、B组而言,C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及VAP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则相对较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相对较短(P0.05)。[结论]将呼吸机吸入端湿化温度设置为36.0~37.0℃可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痰液黏稠度,避免痰痂产生,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及早撤机和预后,提高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冲洗气管套管预防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机械通气72h 以上的60例危重病人采用可冲洗气管套管囊上分泌物定时吸引法。结果本组共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发生率为6.67%。结论危重病人应用可冲洗气管套管行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