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雄激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人淋巴细胞相关抗原(HLA-DR)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性心衰患者160例为心衰组,心功能(NYHA)Ⅱ级40例,Ⅲ级55例,Ⅳ级6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男性40例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游离睾酮、总睾酮、去氢表雄酮(DHEA)、DHEA硫酸酯(DHEAS)及淋巴细胞表面表达CD3、CD4、CD8细胞比例和HLA-DR阳性细胞比例。结果心衰组血清游离睾酮、总睾酮、DHEA、DHEAS、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CD8细胞、HLA-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Ⅱ级、Ⅲ级、Ⅵ级患者血清游离睾酮、总睾酮、DHEA、DHEAS水平、CD3和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逐级下降(P0.01);心功能Ⅱ级、Ⅲ级、Ⅵ级患者CD8细胞比例[(32.05±6.18)%vs (36.64±8.87)%vs(47.55±9.66)%]、HLA-DR[(27.54±4.93)%vs (30.58±5.89)%vs (35.64±9.10)%]逐级增高(P0.01)。游离睾酮、总睾酮与HLA-DR独立负相关(P0.01)。游离睾酮与随访期间死亡独立负相关(OR=0.89,95%CI:0.84~0.93,P=0.00)。结论男性心衰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降低,可使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HLA-DR表达增加,从而影响心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许振宗  高伟  王丕明 《山东医药》2011,51(51):47-4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41例胃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比较。结果胃癌组术前CD3+、CD4+、CD4+/CD8+、CD8+CD2+8水平明显低于、CD8+水平显著高于术后及对照组、良性组,(P〈0.05);分期Ⅲ、Ⅳ患者CD3+、CD4+、CD4+/CD8+、CD8+CD2+8水平明显低于、CD8+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CD3+、CD4+、CD4+/CD8+、CD8+CD2+8表达水平低下,影响B7-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清除肿瘤,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5RA~+T细胞、CD45RO~+T细胞的百分率以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试验组选择女性原发性乳腺肿瘤患者40例,其中Ⅰ期乳腺癌23例,Ⅱ+Ⅲ期乳腺癌17例;以女性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三色荧光免疫标记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统计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CD3~+T细胞、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期患者明显低于Ⅰ期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45RA~+T细胞明显减少,而CD45RO~+T细胞明显增多(P0.05);与Ⅰ期乳腺癌患者比较,Ⅱ+Ⅲ期乳腺癌患者CD45RA~+T细胞明显减少,而CD45RO~+T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亚群检测是评价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肿瘤恶变的发生、发展及临床分期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病情的进展,机体免疫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119例分3组:NYHA分级心功能Ⅱ~Ⅳ级59例;心功能Ⅰ级38例;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北京健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KL型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使用的试剂盒。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1)心功能Ⅱ~Ⅳ级患者外周血AgNORs含量明显低于心功能I级和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I级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慢性心衰患者病程越长,外周血AgNORs检测结果越低。(3)心功能Ⅱ~Ⅳ级患者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外周血AgNOR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可准确反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慢性心衰的病情发展呈良好的相关性,且检测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登革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发病时间71例登革热患者外周血中总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将急性期患者、恢复期患者及正常人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登革热患者T细胞和CD4+T细胞都显著减少(P<0.01)、CD4+T/CD8+T比值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登革热患者上述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登革热患者CD4+T细胞显著升高(P<0.01);急性期、恢复期登革热患者和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登革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CD4+T/CD8+T比值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结论登革热患者急性期细胞免疫异常,通过治疗可以逐渐恢复。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作为监测登革热患者免疫功能的一个指标,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细胞免疫异常可能在登革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素-27(IL-27)、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纽约心功能(NYHA)Ⅳ级组、NYHA Ⅲ级组、NYHA Ⅱ级组以及NYHA Ⅰ级组,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s亚群比例和计数,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27、BNP的表达。结果 NYHA Ⅰ级组、NYHA Ⅱ级组、NYHA Ⅲ级组、NYHA Ⅳ级组,IL-27浓度呈依次递减(P<0.05),BNP浓度依次递增;NYHA Ⅳ级组和NYHA Ⅲ级组的mDC比例和mDC计数明显低于NYHA Ⅰ级组和NYHA Ⅱ级组(P<0.05)。结论 IL-27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及29例健康对照者的抗凝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其血清学滴度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潜伏梅毒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CD1+9、CD1+6CD5+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梅毒血清学滴度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负相关。结论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存在细胞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以87例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以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外周血NK细胞(CD56)和T淋巴细胞(CD3、CD4、CD8)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56、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同肿瘤分期中,CD56、CD8水平呈递增趋势,即Ⅰ期Ⅱ期Ⅲ期(P0.05);在CD3、CD4水平呈递减趋势,即Ⅰ期Ⅱ期Ⅲ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下降趋势与肿瘤病情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42例CHF患者(CHF组)和1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Treg/CD4 T细胞比例。结果:CHF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CD4 T细胞比例[(12.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6.3±5.2)%]。CD4 CD25 Treg/CD4 T比例在缺血性心脏病者[(12.6±4.1)%]与非缺血性心脏病者(12.0±3.7%)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10.4±3.2)%]比例明显低于Ⅰ~Ⅱ级者[(13.3±3·8)%]。结论:CHF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减少,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CD4 CD25 Treg比例降低可能打破了外周免疫耐受,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的粒细胞、单核细胞、NK细胞、T细胞及其亚群和淋巴细胞及其凋亡率,探讨两者在细胞免疫方面的差异.方法用Ficoll Hypaque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AnnexinV/FITCKit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CD3-CD16 CD56 NK细胞、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CD3 CD4 T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比值,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16 CD56 NK细胞、单核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比值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粒细胞明显升高(P<0.05);CD3 T细胞、CD3 CD4 T细胞和CD3 CD8 T细胞均较另两组明显减少(P<0.05),淋巴细胞及其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只发生不显著的变化,但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外周血的细胞免疫和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抗人T、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IgG、IgA、IgM、C_3及Fn含量,并与28例老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CD~(1/3)、CD~(1/4)、CD~(1/8)细胞均比对照组减少;而CD~(1/4)/CD~(1/8)比值增高,CD~(1/20)、SmIgG~ 阳性细胞增多。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g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gA、IgM无差异;补体C_3高于对照组,Fn则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异常。免疫也与衰老、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还讨论了免疫损伤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探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差异及其与主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年6月一200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llo-PBSCT的67例患者,其中33例接受全相合,34例接受单倍体相合移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前瞻性检测移植前、后1、3、6、12及18个月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00例正常对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免疫功能的重建情况及其与主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67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移植后1个月CD_3~+、CD_4~+、CD_4~+/CD_8~+、3个月CD_4~+、CD_4~+/CD_8~+及6个月CD_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移植后3个月及6个月CD_4~+高于正常对照组.(2)单倍体与全相合患者移植后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倍体移植重症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与未发生cGVHD的两组患者间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含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的PBSC单倍体移植,与常规方案进行HLA相合的PBSC移植相比,两组患者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总体无明显差异,移植后两组患者的重度感染率、白血病复发率及移植相关病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单倍体移植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DNA甲基化角度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48例成人ITP患者与3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DNMTl)、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和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技术(HPLC)检测ITP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浆中S-腺苷蛋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含量.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与正常对照外周血CD_4~+和CD_8~+T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亚单位C11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人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MT3A和DNMT3B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低(P<0.01);DNMTl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ITP患者血浆SAH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SAM和SAM/SAH比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成人ITP患者外周血CD_8~+CD_(11a)~+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D_4~+CD_(11a)~+细胞比例和CD_4~+CD_(11a)~+/CD_4~+CD_(11a)~+比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ITP患者外周血存在淋巴细胞低甲基化状态以及T细胞亚型上存在异常的CD_(11a)/LFA-1表达.DNA甲基化可能在ITP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但确切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心脏病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1例风湿性心脏病(RHD)和44例RHD伴风湿活动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风湿活动组主要改变为T、B淋巴细胞增多,CD_4细胞显著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提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亢进,且发生自身免疫反应。RHD组亦有持续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定了不同病期单纯性肾病(INS)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_4~+/CD_~+)和ConA诱导的T抑制(Ts)细胞活性改变。并根据西咪替丁的免疫调节作用对6例初发的INS进行2周的试验治疗.结果量示,INS活动期存在CD_4~+/CD_~+降低Ts细胞活性增强.西咪替丁能纠正上述异常,但不能改善INS蛋白尿程度,推测T细胞免疫紊乱可能不是INS发病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8+T细胞在早期内毒素血症心脏损伤中的浸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野生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野生对照组和野生内毒素血症组,每组各10只;CD8敲除雄性小鼠10只,随机分为CD8敲除对照组和CD8敲除内毒素血症组,每组各5只。对照组均给予0.9%氯化钠液腹腔注射,内毒素血症组均给予脂多糖腹腔注射。6 h显微超声检测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分数;即刻处死并收取野生对照组及野生内毒素血症组各3只小鼠心脏组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脏细胞悬液中巨噬细胞(F4/80+细胞)及CD8+T细胞、CD4+T细胞分布;其余小鼠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断裂及炎症细胞浸润。结果:与野生对照组相比,野生内毒素血症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分数显著降低(均为P<0.05);野生内毒素血症组F4/80+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与野生内毒素血症组相比,CD8基因敲除内毒素血症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分数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结论:急性内毒素血症导致心肌纤维损伤、心功能不全,心脏组织CD8+T等炎症细胞浸润;而缺乏CD8+T细胞时则减轻内毒素血症导致的心功能损伤,提示CD8+T细胞在急性内毒素血症诱导的心功能不全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Inflamm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increasingly as a critical pathologic component of a number of heart diseases. A mouse model of autoimmune myocarditis wa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role of immune media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ac dysfunction. We have found previously that IFN-gamma deficiency promotes inflammation in murine myocarditis. It has been unclear, however, how IFN-gamma deficiency in myocarditis affects cardiac function and what underlying immune mechanis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effects. In this work, we show that IFN-gamma knockout (KO) mice have more pronounced systolic and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greater frequency of progression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compared with WT mice. Cardiac dysfunction in the KO mic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activated (CD44(high)) CD3+ T cells due to reduced apoptosis of CD4+, but not CD8+, T cells. CD4+ T cells in the KO mice show impaired up-regulation of CD25 upon activation, resulting in the expansion of CD4+CD44+CD25- T cells and their infiltration into the heart. CD4+CD25- T cells are less apoptosis-prone compared with the CD25+ population, and their infiltration into the heart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severity of myocarditis. We conclude that IFN-gamma deficiency in autoimmune myocarditis is associated with preferential expansion of CD4+CD44+CD25- T cell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ardiac inflammation. An exagger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IFN-gamma KO mice causes cardiac dysfunction, leading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8.
中药合剂调节梗阻性黄疸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合剂调节梗阻性黄疸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胆总管的方法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假手术组(B),梗阻性黄疸组(C),梗阻性黄疸加中药合剂治疗组(D),每组各10只,D组用中药合剂灌胃,A、B、C组予0.9NaCl溶液灌胃,用药2周后于心脏采血,用免疫荧光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T细胞表型CD3,CD4,CD8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结果:C组CD3,CD4,CD8,IL-2值显著升高(P<0.01),CD8值亦升高(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中药合剂具有增强梗阻性黄疸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等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依据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T3、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健康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的 T3、T4、FT3、FT4显著的低于Ⅳ级心功能患者(P <0.05);观察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的TSH、TGAb、TPOAb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右心衰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群发生显著的改变,并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CV感染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的机理。方法 应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16例正常人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自身抗体(抗GOR)及抗核抗体(ANA)、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亚群及其凋亡百分率。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GOR抗体及AN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4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X^2=26.86、X^2=9.30,P〈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