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上火"的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8名志愿者的上火的原因、症状、应对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91%的人有过上火的经历,在调查中的发生率为4.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同性别者的上火症状亦有差异。结论:中国人日常所说的上火是一种具有燥象和热象特征的亚健康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促使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症状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相关。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缓解上火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大学生"上火"症状分布特征,探讨易"上火"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诱导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及问卷调查方法获得8 224名大学生"上火"的发生频率、症状及饮食和生活方式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统计回归模型进行易"上火"诱导因素研究。结果:"上火"症状以口干渴、口腔溃疡、眼干涩比例最多,28.9%的群体每个月平均"上火"次数1次以上。11类食物和4种不良生活习惯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大学生群体"上火"症状存在着差异,诸多食物和不良生活习惯在"上火"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体检人群中的上火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上火的舌象特征.方法:医生采用舌象观察表,通过肉眼观察,对303例上火者的舌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设立对照组(145例非上火者).经过对舌象的比较,获取上火者的舌象特征.结果:卡方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示:上火者的舌象特征为舌边红或舌红,舌尖出现点刺,舌苔干燥,舌苔增厚,苔色淡黄.结论:上火是一种轻浅的热证,是中医预防医学和"治未病"的重要内容,掌握上火的舌象特征和出现的时序规律,有助于对上火进行规范的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体检人群中的上火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上火的舌象特征.方法:医生采用舌象观察表,通过肉眼观察,对303例上火者的舌象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设立对照组(145例非上火者).经过对舌象的比较,获取上火者的舌象特征.结果:卡方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的结果示:上火者的舌象特征为舌边红或舌红,舌尖出现点刺,舌苔干燥,舌苔增厚,苔色淡黄.结论:上火是一种轻浅的热证,是中医预防医学和"治未病"的重要内容,掌握上火的舌象特征和出现的时序规律,有助于对上火进行规范的诊断和干预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上火"是基于传统概念对机体特殊临床状态的一种表述,民间则是对身体出现异常热象的俗称。现代生活节律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应激成为引起现代"上火"症状流行的重要原因,而"上火"则通过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导致常见病的发病、复发及加重,危害机体健康。该课题组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上火"是情志应激负荷下诱发的神经、免疫及代谢等机体多系统生理功能的失衡状态。"上火"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能引起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该文综述了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索"上火"症状与常见疾病易感性的关联性和关联机制,旨在为现代医学改善"亚健康"状态和现代疾病的防治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容桂地区公务员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防治高尿酸血症提供参考。方法:对容桂地区205例公务员进行血清尿酸(BUA)、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低密度胆固醇(LDL—C)、血糖(GLU)检查以及肝胆B超、血压检测。分男性、女性、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以及高尿酸组、尿酸正常组,并分别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人群总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58.05%,男性66.36%,女性48.98%,不同性别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有差异,不同年龄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特征变量的高尿酸异常的分布情况,性别、高血压、脂肪肝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性别和脂肪肝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容桂地区公务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远高于内地水平;男性尿酸水平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尿酸水平无差异;男性的高尿酸栓出率较高,有高血压史和脂肪肝史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也较高。性别和脂肪肝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基线情况和社区卫生诊断情况。方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所有入选者均询问基本信息和进行相关检查。结果:调查人群中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情况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段患病率也有所差异;919例调查对象现场验证高血压与口述高血压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基线调查和社区卫生诊断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最基本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医学上把女性性生活缺乏快感以至漠然、厌恶,称之为“阴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诸如卵巢机能不足、肾上腺皮质和脑垂体分泌腺功能的失调等,但大多数还是由于情绪抑制、恐惧、性生活不协调等心理原因造成的。有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女性性冷淡的发生率约为30%-40%,也就是说,每三个女性就有一个性冷淡。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上火"的情况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诱发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控制和降低"上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大学生‘上火’调查问卷",对10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探讨"上火"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经常上火的学生集中在大一和大四年级,经常熬夜(61.4%),嗜食辛辣食物(59.1%),压力大(55.2%)的学生易出现"上火"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50.7%),口腔溃疡(49.6%),烦躁失眠(40.6%)等。结论:不良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以及过度的精神刺激易导致在校大学生出现"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关作用因素,以更好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早找到原因对症处理。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两年间共16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观察病例中,女性的药物不良反应96例明显高于男性64例;婴幼儿病例数为20例,构成比为12.50%,中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总构成比为61.78%,较其它年龄段人群高;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症状为最多见,构成比占到61.25%;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构成比达到77.50%。结论:此次病例观察发现性别、年龄、使用药品种类、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异,医师正确使用药物,重点关注输液反应,护士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患者配合医护工作等,是预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火与体检数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体检人群中的261例上火者及121例非上火者的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检验:上火组的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BUA)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比重(SG)低于对照组(P<0.01)。②Logistic回归:性别、年龄、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BUN)、尿维生素C与上火相关(P<0.05,OR<1)。结论:提示体内的代谢废物蓄积可能是“上火”的物质基础之一。肾脏的排泄功能对清除“上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诉为“上火”时出现“已病”舌象的诊断意义。方法:以303例主诉“上火”的案例为基础,分析“已病”舌象与问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①所有案例中,53.14%的“上火”者具有2个以上的“上火”诱因。复合诱因以不内外因(饮食因素、劳累)与内因(压力大、情绪不好)的组合为多见。当多个“上火”诱因同时存在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②29.95%“上火”者为经常上火,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当舌象表现为“已病”时,多已不是“欲病”的上火,而属“已病”的中医热证。在中医体检中,有效地区分“欲病”与“已病”十分重要,而“已病”舌象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牧区胆结石患病率,找出原因并分析原因,便于提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从牧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面举例分析;结果:已确诊并治疗的胆结石13.48%,有疑似症状的有51.76%;原因:体力劳动的减少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胆结石的直接原因。措施: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上火"是现代化社会下人们身体所出现最为常见的症状。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饮食太过、五味偏嗜等角度分析"上火"的原因,并提出如何从饮食方面防治"上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管理对策。方法对本院6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给药错误、压疮与输液相关事件,主要原因是查对不严、评估不足与沟通不良。结论:医院要从系统管理上进行改进,强化培训教育,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学生饮食、生活方式相关的"上火"诱导因素。方法:以1 032名"上火"大学生形成病例组,1 006名非"上火"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饮食摄入、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统计学模型,分析引起"上火"的诱导因素。结果:炙烤食品、辛辣食品、≥2 000m L日均饮水量、500-1 000m L饮水量和<500饮水量、剧烈锻炼、巨大心理压力、失眠和熬夜以及极度忙碌等特征在统计学模型中具有意义(P<0.05)。结论:易"上火"饮食和诸多不良生活习惯跟"上火"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边朝鲜族地区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12月在我住院治疗的625例脑卒中患者的民族、性别、年龄、卒中分类、预后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脑卒中在性别上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值为1.83:1;在民族上朝鲜族高于汉族,朝汉比值为1.6:1。发病年龄从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以60~69岁为高峰,占32.10%。疾病的分类及死亡情况:脑出血占48.64%,死亡比例为10.20%;脑梗死占48.16%,死亡比例为3.22%;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20%,死亡比例为25.00%。≤59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5.73%)、吸烟/嗜酒(50.81%)、高血脂(41.10%),≥60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9.74%)、高血脂(60.44%)超重/肥胖(57.59%),全组患者均较高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77.76%)、高血脂(50.88%)、超重/肥胖(46.72%)、嗜酒/吸烟(42.08%)。结论:延边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民族、年龄、性别、高血压、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为主要相关因素,中青年以高血压、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性别的脉象、舌象特点。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中医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778例健康在校生进行脉象测定,同时观察舌象,对不同性别的脉象、舌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数脉、细脉的出现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实脉的出现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脉位、脉力、脉势、脉率等方面比较,男女有明显不同,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脉型、节律方面比较,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脉象表现明显不同,其实践与中医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眼部防护与眼表症状的关联性。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50 岁以上中老年 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福建省人群眼健康状况。调查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区域、生活习惯,佩戴眼 部防护装备的习惯以及是否曾有眼表症状的表现。以城乡及沿海内陆将人群分组,对收集资料进行 SPSS 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2018–2019 年,调查人群 8211 人,平均年龄(64.4 ± 8.9)岁。其中男性 3375 人,女性 4836 人。男性人群有眼防 护措的总体防护率为 19.0 %,女性为 2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城市居民眼部防护率 28.3 %,农村居民 眼部防护率 17.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沿海居民眼部防护率 24.0 %,内陆居民眼部防护率 20.1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调查发现有眼表症状的人群防护率占 25.9 %,而健康人群眼部防护率 19.9 %,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城乡及沿海内陆人群眼部的防护率均存在一定差异,有眼表症状的人群较健康人群更注重 眼部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生率,及与性别的关系。方法:根据失眠诊断标准和(PSQI)问卷的评分,分析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比例及性别百分比。结果:在70例脑卒中患者中,失眠患者38例(54.3%),失眠患者的女性百分比与非失眠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并发失眠较为常见,女性脑卒中患者较男性更易出现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