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通过碳14试验检查,对组一(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者)、组二(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发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组一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率为70.73%;组二患者检测的阳性率为24.39%。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胃溃疡没有明显相关性,但与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 82例患者的消化性溃疡、肝功能、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病因等状况与HP感染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及肝硬化病因无相关性。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 ,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 ,HP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对伴有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不必进行积极的根除HP治疗而应该关注于肝脏病变本身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5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356例(67.42%)胃粘膜检出幽门螺杆菌(HP)。男女性感染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20~29岁检出率最高(83.6%),胃溃疡患者中30~39岁检出率最高(85.8%,P<0.05)。幽门管溃疡HP检出率高于复合性溃疡及胃角、十二指肠球部、胃窦和胃体溃疡(P<0.05)。溃疡活动期HP检出率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P<0.01)。提示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8.
消化性溃疡复发一直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但是否能有效替代长期抗酸治疗尚不能肯定。本研究对48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Hp后随访3年,观察消化性溃疡复发及再出血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在肝炎肝硬化病例中的感染率 ,以便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关系 ,从而对临床治疗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功能紊乱给予指导用药。1 材料与方法观察患者 95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组 5 3例 ,诊断依据为 2 0 0 0年西安会议标准。男 4 2例 ,女 11例 ;年龄 30~ 60岁 ,平均 4 3.5岁。代偿期肝硬化 2 2例 ,失代偿期肝硬化 31例。乙型肝炎引起者 4 5例 ;丙型肝炎引起者 8例。 82 .5 %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恶心、胃区烧灼感或反酸现象。非肝病组 4 2例 ,为无肝病史的具有不同程度上消化…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浓度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对420例慢性乙肝病人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用谷氨酸脱氢酶两点法测定病人的血氨浓度,同时对随机选取的70例Hp阳性乙肝患者进行抗Hp治疗.结果血氨浓度重度肝炎组[(87.0±14.7)μmol/L]高于轻度[(59.0±18.9)μmol/L]和中度[(62.0±20.1)μmol/L]肝炎组(均P<0.05).血氨浓度轻度、中度、重度肝炎组病人中Hp感染者[(56.0±14.7)μmol/L、(58.0±17.9)μmol/L、(87.0±14.7)μmol/L]与非感染者[(55.0±14.7)μmo1/L、(60.0±15.5)μmol/L、(86.0±20.1)μmol/L]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伴Hp感染的乙肝病人抗Hp治疗前血氨浓度[(59.0±15.4)μmol/L]与治疗后血氨浓度[(64.0±21.5)μmol/L]的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的血氨浓度与是否存在Hp感染无关,而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疗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根除HP治疗的常用三联治疗方案7d疗程和14d疗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HP检测(尿素酶法)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治疗7d,B组治疗14d,观察HP根除情况,溃疡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B组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14d疗程明显优于7d疗程,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浓度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传染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组(n=28)、重度组(n=22)、肝硬化组(n=13),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APN浓度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浓度,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血清APN浓度在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分别为(6.41±2.21)μg/mL、(9.46±3.27)μg/mL、(15.11±4.30)μg/mL、(20.54±5.52)μg/mL,两两比较依次上升,血清HA、LN、PC-Ⅲ、C-Ⅳ浓度也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APN浓度与肝纤维化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PN及HA、LN、PC-Ⅲ、C-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血清脂联素浓度可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可溶性抗原(HpSAg)在诊断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法测定186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血清Hp可溶性抗原,判断病人Hp感染,并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美蓝染色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血清Hp可溶性抗原(HpSAg)检测诊断Hp灵敏度为91.35%,特异度为86.59%,阳性预测值为89.62%,阴性预测值为88.75%,阳性似然比为6.81,阴性似然比为0.10。结论HpSAg检测具有检测快速、经济、准确、便于大规模普查等优点,结果稳定、特异性高,可用于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输卵管性不孕的病机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用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透明质酸酶1支(或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30ml。一般在150mmHg(1mmHg=0.133kPa)压力下,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慢滴入,每周2次。结果本组66例,1-4次再通55例,5-8次再通4例,不通7例,总有效率89.4%。结论①输卵管性不孕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伞端闭锁或输卵管黏膜破坏,输卵管闭塞,导致不孕。②合理配制药液有利于输卵管再通。③通液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明显,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测定乙型肝炎肝硬化基因表达谱,筛选肝硬化差异基因。方法应用含有18 993个已知基因的A ffym etrix U133p lus2.0芯片,对从肝硬化抽提及纯化标记的mRNA进行芯片杂交,用GeneP ix 4 000A荧光激光扫描系统对芯片进行扫描,GeneP ix 3.0分析软件处理杂交信号获取结果。以Northern印迹技术检验芯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芯片分析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肝硬化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18个,上调基因63个,下调基因55个。结论寡核苷酸芯片是筛选肝硬化差异表达基因的有力工具,多基因差异表达参与肝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肝源性胃病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63例,非慢性肝病患者158例,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气实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非慢性肝病对照组的Hp感染率分别为48.3%、41.8%和81.6%。肝源性溃疡Hp感染率为48.1%,而对照组消化性溃疡Hp阳性率为90.6%。结论慢性乙型肝病患者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Hp感染不是肝源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ABO血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及Lewis表型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7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门螺杆菌感染、ABO血型以及Lewis表型分布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中Le(a+b+)患者共26例,占34.67%;对照察组患者中Le(a+b+)患者共8例,占10.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患者中不同ABO血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A型57.14%,B型50.00%,O型52.78%,AB型57.1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Lewis表型为Le(a-b+)的患者感染率为71.79%,明显高于其他Lewis表型,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Lewis表型分布均有一定的关系,Lewis表型为Le(a+b+)的人群消化性溃疡发病风险较大,Lewis表型为Le(a-b+)可能是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有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52例、消化性溃疡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消化系统症状,正常体检做胃镜检查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 CG及PU患者Hp感染总检出率(61.5%)与对照组Hp总检出率(26.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期消化性溃疡Hp检出率(94.0%)高于非活动期消化性溃疡(38.5%),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G和PU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