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鹏  郑伟东  李亮  张季凯  谭云冰  宋成 《吉林医学》2013,34(16):3114-3116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12例行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18例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1例行棘突间钢丝捆绑固定,术后定期行X线片检查观察损伤节段的融合情况,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因脊髓损伤平面上升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失访,余28例患者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可靠、减压充分、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方便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优越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对15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C1~2骨折3例、C3~4骨折4例、C4~6骨折3例、C6~7骨折1例、多节段骨折4例。结果:经颈椎弓根共植入螺钉76枚,有65枚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4枚穿破上侧壁,3枚穿破外侧壁,准确率为85.1%。均无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满意,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根据颈椎椎弓根影像学解剖结构和个性化制定置钉角度,术中仔细操作,可提高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寰枢椎骨折脱位、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患者进行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寰枢椎脱位,10例患者枢椎突粉碎骨折.结果:本组1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6个月,均获得了满意康复.无神经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或螺钉松动断裂的病例.结论:经后路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提供可靠三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固定效果切实,可作为上颈椎疾病内固定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刚  孙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630-463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12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钛网植骨及ORION钢板前路固定前后路联合与后路双侧侧块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6个月,骨折、脱位复位理想,植骨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严重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选择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复位、神经功能改善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颈椎陈旧性脱位合并小关节损伤的治疗策略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陈旧性颈椎小关节损伤患者36例,通过Frankel及JOA评分系统评价损伤程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7例,后-前-后联合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4例,后路松解-前路融合内固定22例,前路融合内固定3例.随访6个月~2年,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Frankel评分术后改善1级34例,改善2级1例,无改善1例.JOA改善率O%~12.3%,平均8.3%.结论 下颈椎陈旧性小关节损伤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后路对绞锁的关节突的松解及复位,前路的松解对复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忠  曾海滨 《海南医学》2014,(20):3065-3067
目的 探讨经后入路手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和相关问题。方法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对23例创伤性上颈椎失稳患者采用上颈椎后人路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5例行C2-3椎弓根钉内固定术,6例行C1-3椎弓根钉内固定术,2例行寰枢椎A-pofix椎板钩内固定术。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个月(6-43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失效,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植骨融合良好。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熟悉上颈椎解剖关系,根据上颈椎失稳的损伤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固定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后路椎板植骨+前路减压椎间钛网植骨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及死亡,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3例,D级4例。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绞锁患者早期行前后路复位内固定植骨,有利于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恢复正常的颈椎序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李清  谭震   《中国医学工程》2010,(2):92-93
目的总结应用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脊柱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1例和后外侧入路椎管探查减压34例。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36%和后75.5%恢复到术后的前90.5%和后96%,Cobb's角由术前平均24.6°恢复为术后平均4.5°。脊髓损伤的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有2例出现椎弓根的松动,1例出现断钉。结论 AF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内固定可靠,是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治疗更加完善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17例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前路带锁钛钢板固定及自体骨或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结果:本组17例经6~48个月的随访,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颈椎椎体高度丧失为1.9%,融合率100%,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提高l~2级。结论: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对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促进脊髓残留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1.
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或者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及Orion^TM钢板固定或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加Orion^TM钢板固定融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经随访观察,症状获得改善,7例完全恢复,2例残留手指麻木。术后6个月全部返回工作岗位。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切开复位、椎间融合加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于无脱位的骨折宜采用单纯前路手术,除可达到减压、复位、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对21例牵引复位失败的无脊髓损伤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首先俯卧往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的侧决螺钉或棘突间钢丝固定;陈旧骨折脱位,需行脱位小关节的上关节突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不固定.然后再行前路切开椎体减压,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一周带颈托下地行走.结果 本组21例脱位完全复位,无脊髓损伤发生,随访8~24个月,平均16月,植骨完全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宜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于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最大限度保留活动节段,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不稳中的疗效.方法 通过选择本院下颈椎骨折脱位、小关节交锁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32例,采用后前联合入路,安放生物膜保护脊髓,取自体髂骨块植入间隙内;安放内固定物.然后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和JOA评分.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随访期间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和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有统计学意义 (P值<0.05).结论 后前联合入路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治疗目的是保护脊髓,减轻或防止继发损害保持颈椎的长期稳定性。我科从2007年6月~2010年5月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1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珐采用Dick技术对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经椎弓根对骨折脱位椎体施行国产Dick钉复位内固定。其中:下胸椎7例、腰椎34例、单纯脊柱滑脱椎管狭窄5例。结果:随访2~10年,平均6年11个月,固定满意39例,占85%;失误7例,占15%,其中5例再次手术固定满意;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总优良率为95%。结论:Dick技术是治疗脊柱骨折脱位的较好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胸段、胸腰段及腰段脊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成功关键为Schang椎弓根螺丝钉的进钉部位、角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简单的缝线棘突基底部固定5例,侧块钉棒固定、棘突间“H”形骨块植骨3例,侧块钉棒固定椎板问植骨9例,然后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融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颈椎稳定性好,按Frankel分级,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0级。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减压彻底,并且能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颈椎骨折脱位后入路复位侧块钉板/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至今,采用后入路复位外侧块钉板/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16例.结果 所有病例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75%,植骨融合率100%.神经根损伤1例,无医源性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后入路复位颈椎侧块钉板/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既可从后方进行椎板减压,又能进行有效的复位及内固定,尤其适用于存在小关节突交锁的患者,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颈椎损伤合并脊髓损伤及颈椎肿瘤7例。术后随访3 ̄19个月,内固定坚强,无并发症;6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颈椎转移性腺癌术后3个月仍健在。对手术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骶段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9年2月对1l例腰骶段骨折脱位行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AO分型均为C型损伤;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中,B级3例,C级6例,D级2例。手术采用后正中人路,首先暴露伤椎后方结构及双侧髂后上棘,在上位一正常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选髂后上棘为人点,平行于髂嵴置入髂骨钉,再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预弯棒置棒,行撑开或加压使骨折脱位复位,最后行后外侧植骨。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的X线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获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复位满意,骨折6个月时均愈合,植骨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对于颈椎多节段损伤、传统前路内固定失败的颈椎损伤的患者,手术方式常为前后联合减压固定,即从前入路进行减压,后入路使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该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费用较高。与传统前路和后路手术相比,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ATPS)联合了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的优点:既可以从前路处理颈椎病灶,又可以提供椎弓根螺钉钉板系统的稳定性,仅通过一次前路手术即可解决减压和重建两个问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优势,而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