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监测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分析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疗效及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监测11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结合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克莫司在肾移植术后<1,2~6,7~12,>12个月治疗浓度分别为(10.16±4.36),(7.99±2.87),(6.21±2.31),(5.15±2.05)μg/L;发生排斥反应时的浓度为(7.10±3.46)μg/L;出现肝或肾中毒反应时浓度为(24.92±7.34)μg/L。结论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有助于提高他克莫司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范礼佩  赵明 《广东医学》2004,25(6):725-726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在移植肾急性小管坏死受者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两种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移植肾急性小管坏死时急性排斥发生、移植肾来尿时间、肝功损害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环孢素A组出现急性排斥 6例 ,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 4例逆转 ,2例效果不佳 ,改环孢素A为他克莫司 ,均恢复肾功能。他克莫司组则未出现急性排斥。两组肾功能延迟恢复时间分别为 (2 1± 7 5 )d ,和 (14± 3)d。肝毒性 :环孢素A组 5例 ,经调整环孢素A用量后 2例好转 ,另外 3例停用环孢素A ,改为他克莫司后均好转。而他克莫司组无一例肝毒性 ,但有 3例血糖升高。结论 他克莫司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 ,对肝功能无损害 ,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肾功能恢复快。对于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受者应首选他克莫司作为一线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他克莫司和其他临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主要以国外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对他克莫司和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分别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他克莫司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药效学两个方面,从而使药物血药浓度或免疫抑制作用发生改变。结论他克莫司与各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尽量避免有害相互作用的产生,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建立并验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他克莫司软膏中他克莫司的含量.方法 Ultimate(R) XB-Diol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正己烷-正丁基氯-乙腈;检测波长 225 nm;流速 1.7 mL/min;温度:室温.结果 他克莫司的线性范围Y=2 600.7X-583.82,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以FK506替换CsA,将73例CAN患者分成两组,CsA组30例,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Cs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联用)不变,采用替换方案的FK506组43例,除将CsA转换成FK506外,其他用药同CsA组.两组均随访1年以上,监测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随访期间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转换治疗12个月后,FK506组SCr显著低于CsA组[分别为(194.8±42.5)μmol/L vs.(245.4±52.8)μmol/L,P<0.01],FK506组GFR显著高于CsA组[(50.1 4±3.92)mL/(min·1.73 m2)vs.(40.58±2.49)mL/(min·1.73 m2),P<0.01];FK506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CsA组[(2.0±0.5)g vs.(3.9±0.7)g,P<0.01];FK506组除HDL外,TC,TG,LDL均显著低于CsA组[(5.19±0.73)mmol/L vs.(6.94±1.37)mmol/L;(1.86±0.84)mmol/L vs.(3.14±1.38)mmol/L;(3.03±0.71)mmol/L vs.(3.82±0.89)mmol/L,P<0.01];FK506组震颤发生率较CsA组高(P<0.01),但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CsA组(P<0.05).结论:FK506转换治疗后,肾功能减退得到延缓,蛋白尿降低,血脂代谢得到改善,FK506可以有效延缓CAN进展.  相似文献   

7.
陈光耀  梁廷波 《浙江医学》2007,29(4):325-327
目的通过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初步探讨他克莫司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情况。方法建立右肾切除、左肾动脉阻断45min的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肾脏血供恢复时间、血肌酐变化情况以及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解除血管阻断后肾脏血供恢复时间为(186.7±53.8)s,实验组肾脏血供恢复时间为(72.0±30.6)s,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血肌酐较基础水平有轻度升高,但一直维持平稳状态,在3d时恢复原有水平;实验组的病变程度比对照组减轻,在手术后的12h即可观察到有小管细胞再生,7d时肾小管细胞增生明显,纤维化灶少见。结论他克莫司有改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建敏  赵明  陈桦  李民  刘永光 《广东医学》2012,33(14):2138-2141
目的比较近年来分别以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和环孢素A(ciclosporin A,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受者随访资料,探讨TAC在肾移植受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首次接受肾移植术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接受的免疫抑制方案均为CSA/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定期随访3年以上,观察TAC和CSA组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发生、肾穿刺活检、人/肾3年内存活状况、血清肌酐值、肝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入选病例共315例,CSA组98例,TAC组217例,随访时间36~73个月,CSA组和TAC组在性别、年龄、体重、供肾类型、人白细胞抗原(HLA)错配、DGF、抗体诱导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A组和TAC组人/肾存活率和术后1、6、12、24、36个月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急性排斥反应事件、高脂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P<0.01),两组肝功能损害、感染发生率、病理证实的慢性移植物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C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CSA组(P<0.01)。结论 TAC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抑制剂,已成为肾移植受者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与CSA比较,TAC治疗者不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更可以有效预防CAN,因此可能获得长期良好的肾功能,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也较低,但需注意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TAC剂量个体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肾汤联合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温肾汤治疗。比较2组肾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IL-4、TNF-α水平均降低(P<0.05),CD4+以及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汤联合他克莫司能有效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和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治疗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采用支架导管连接固定代替血管吻合和输尿管膀胱瓣皮肤造瘘的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结果共施行大鼠肾移植30例,手术成功率为73.3%,受体存活5~10d,死亡原因有麻醉药过量、大出血、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该技术简单实用,对成功建立肾移植模型及进行相关实验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诱导移植器官受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解决目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其对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最终的手段。骨髓输注诱导嵌合体的形成和共刺激信号的阻断,是目前诱导免疫耐受最为看好的途径。现就骨髓输注与共刺激信号阻断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策略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他可莫司(FK506)血药浓度与血糖、血脂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测定FK506血药浓度;酶法测定血糖、血脂,动态观察血糖、血脂与不同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FK506血药浓度与血糖呈直线正相关关系;FK506血药浓度与甘油三酯呈直线正相关关系;FK506血药浓度与总胆固醇相关程度较低。结论肝移植患者使用FK506后应进行血糖、血脂的动态监测,避免因血糖、血脂升高给机体带来的一系列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负载供肾大鼠抗原的DC2(未成熟DC)在体内特异性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及其对移植物的功能和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BN大鼠65只和Lewis大鼠80只,以BN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利用受者大鼠骨髓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未成熟的淋巴系DC前体细胞(DC2),并对其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所获得DC2负载供肾大鼠抗原,观察DC2在体外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以及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中特异性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对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负载供肾抗原的受者DC2对MLR具有抑制作用(P<0.05);输注负载供肾抗原的DC2实验组的大鼠肾移植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是62±6天,输注负载无关大鼠抗原和不负载抗原移植的实验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30±4天和27±5天,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肌酐和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0的mRNA表达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同系受体来源的负载供肾抗原的DC2具有体外抑制MLR的作用,体内能够预防和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提高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血液恶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绝大多数血液恶性疾病患者的有效乃至唯一的根治手段,Allo-HSCT的基础是异体植入及随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但Allo-HSCT同时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导致GVHD相关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的血药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肾移植术后6个月以上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的患者27例,测定患者应用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和在该血药浓度下患者的HbA1c的百分比,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与该血药浓度下患者的HbA1c的百分比具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733,P<0.01(N=27);二者直线回归F=29.051,P<0.01(N=27)。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应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同时还应对患者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尽可能减少由于应用他克莫司引起患者血糖升高给机体带来损伤。  相似文献   

17.
对1998年2月至2005年12月行供者肾脏、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联合移植组,48例)和同一供者肾脏移植(对照组,48例)患者进行术后移植肾存活率(剔除带功死亡者)随访比较。术后1、3、5及10年,移植肾存活率联合移植组分别为98%(47/48)、94%(45/48)、83%(34/41)和9/17,对照组分别为98%(47/48)、90%(43/48)、76%(31/41)和7/17。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联合移植组为2%(1/48)、对照组为17%(8/48)(P〈0.05)。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能诱导肾移植患者免疫耐受产生,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成年大鼠联体诱导的移植耐受与嵌合状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异基因成年大鼠联体共生(parabiosis)以诱导相互特异的移植耐受,探讨嵌合体与耐受的关系。方法 联体前后低剂量环磷酰胺(CP,100mg/kg)腹腔注射,观察联体大鼠存活时间。分别于联体5、15、45d时将联体大鼠分开,并相互植皮,观察皮肤存活情况,并在上述时间点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联体分开后大鼠胸腺、脾脏中供体来源细胞的嵌合状态。在联体15d时检测同种异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迟  相似文献   

19.
肝、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一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H  Dou KF  Yang XJ  Qin WJ  Zhang G  Yu L  Kang FX  Chen SY  Xiong LZ  Song ZS  Liu ZC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421-2424
目的 研究肝、胰、十二指肠及。肾脏一期联合移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尿毒症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外科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对1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尿毒症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了肝、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采用原位背驮式方法进行肝移植,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空肠内引流,移植肾脏置于左髂窝。应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免疫抑制,抗胸腺球蛋白(ATG)+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激素的四联免疫抑制。结果 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10d内恢复,。肾脏功能延迟恢复,于术后第16天因肾皮质血流突然下降,切除移植肾脏,进行第二次肾移植,肾功能3d恢复正常。无外科并发症,未发生排斥反应,患者目前移植肝、胰、。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原位背驮式及胰液空肠引流式肝、胰、十二指肠及肾同期联合移植的技术安全,是治疗肝硬化并发尿毒症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受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752例肾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52例病人中分为3组,应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治疗226例为环孢素A组,应用FK506、骁悉、强的松治疗386例为FK506组,应用FK506、雷帕霉素(Rap)、强的松治疗140例为雷帕霉素组;观察3组肺部感染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分析肺部感染的原因、诊断和治疗.结果 752例病人中发生肺部感染53例,治愈50例,死亡3例.环孢素A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7.08/226),死亡1例;FK506组发病率为7.25%(28/386),死亡2例;Rap组发病率为6.43%(9/140),无死亡病例.53例病人中混合感染者17例,单纯细菌感染2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真菌感染1例,病原菌不明2例;检出的细菌中G(革兰氏阴性)细菌占68.35%.结论 G菌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前6个月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环孢素A组、FK506组、雷帕霉索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肾移植术后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排斥反应发生和生物制剂的应用.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手段;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重症肺炎死亡率提高人肾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