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正电子断层显像(PET)通常以标准摄取值(SUV)≥2.5为肺癌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SUV〈2.5的孤立性肺结节(SPN〈2.5)为肺癌。本研究旨在分析SPN〈2.5,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51例18F—FDGPET/CT早期显像SUV平均值(SUVavg)〈2.5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纳入研究。对SPN放射性摄取测量采用两种方法: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测量SPN的早期及延迟显像的SUVavg、SUVmax及其早期一延迟变化率(△SUVavg、△SUVmax)。37例以病理诊断及14例以2年以上临床随诊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结果51例SPN〈2.5患者中,良性11例,恶性40例。虽然良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均有高于良性的趋势,特别是ASUVavg、ASUVmax。以ASUVmax〉0为诊断阈值,18F—FDGPET/CT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68.4%、特异性60.0%、准确性66.7%、阳性预测值86.7%及阴性预测值33.3%。视觉分析:无FDG摄取的SPN〈2.5 9例中,5例为良性,4例为恶性;有FDG摄取的SPN〈2.5 42例中,6例良性,36例恶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2。良恶性SPN〈2.5的CT密度及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PET和CT信息分析SPN〈2.5,18F—FDGPET/CT诊断恶性SPN〈2.5的敏感性97.5%、特异性54.5%、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88.6%、阴性预测值85.7%。结论单纯以SUV≥2.5为标准鉴别诊断SPN会导致肺癌的漏诊。对于此类结节,ASUV有较高的肺癌阳性预测值;FDG摄取视觉分析能提高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综合FDGPET和cT分析的PET/CT能显著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联合^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必要性。方法:对经组织学或治疗随访结果证实的86例肺结节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同时,进行同机HRCT扫描,分析比较^18F—FDGPET/CT检查结果和^18F—FDGPET/CT结合HRCT的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的诊断中,^18F—FDGPET/CT检查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1.5%、70.4%和84.9%,而^18F—FDGPET/CT显像结合HR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6.5%、86.2%和93.0%。结论:^18F—FDGPET/CT加扫HRCT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法:71例疑似淋巴瘤的患者行18F—FDGPET/CT显像及病理学检查以评析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行第二次PET/CT显像,前后两次PET/CT显像均勾画感兴趣区域(SOI区)2—3个,测定其SUV值,取其平均值(SUVmax〉2.5为阅值)。对比治疗前后同-SOI区SUV值的改变,以评价其疗效。结果:71例疑似淋巴瘤患者中,病理学检查阳性者58例,PET/CT显像阳性者59例,两者一致阳性数为58例,两者一致的阴性数为11例。18例患者治疗后,第二次PET/CT显像示大部分原高代谢的区域恢复正常,残留的区域SUV值较前减小,2例治疗后第二次PET/CT检查,高代谢区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考虑肿瘤被抑制。2例治疗后,复查PET/CT无改变,予以调整治疗方案。3例在治疗后二年随访PET/CT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3%(58/59),91.7%(11/12)。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01)。故可以认为SUV值结合CT结构形态的观察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可作为疗效观察,随访以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可靠、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Q 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准确性,不同大小肿瘤的SUV,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SUV。结果(1)PET/CT的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优于CT(P〈001),PET/CT的特异度优于PET(P〈005)。(2)依据肿瘤大小分为〈3cm,3~5cm,〉5cm组,各组间SUV两两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LSP法,〈3cm组与与〉5cm组P=0002 P〈001,SUV有统计学差异。(3)鳞癌组与腺癌组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18F-FDG PET/CT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中将PET代谢学特征密切结合CT的形态学表现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18F—FDG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来我科行18F—FDGPET/CT检查的前列腺病变患者共54例,将其中31例临床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3例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结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前列腺本底SUVmax,计算出18F-FDG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试验组病灶SUVmax/本底SUVmax=3.78±0.54,对照组病灶SUVmax/本底SUVmax=1.21±0.3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8.712,P〈0.01)。18F—FDG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0%、78.26%、83.33%、84.37%、81.82%。结论18F-FDG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PET/CT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n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进行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文中探讨^18F—FDGPET/CT显像与PW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疑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PET/CT显像和PWI,分析^18F—FDGPET/CT图像,计算出标准提取值(standardizaduptakevalue,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 ratio,L/W),磁共振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值由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分析SUV、L/W、rCBV这3个半定量指标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优劣。结果18例患者中WHO 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SUV和rCBV半定量参数不能区分WHOⅡ级和Ⅲ级患者,L/W在上述3级患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PET/CT显像及PWI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在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均有一定作用,其中L/W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联合18F-氟脱氧胸苷(18F-FLT)PET/CT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单发结节病人行18F—FDG及18F—FLT双显像剂PET/CT显像,以病理结果和随访半年以上的临床结果为最终诊断,通过SUVmax半定量法、FLT/FDG比值法等研究两种显像剂PET/CT显像对单发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人选的单发肺结节患者15例,其中6例为恶性肿瘤,9例为良性病变。18F—FIJTPET显像中病灶的SUVmax值明显低于18F—FDG显像,但是恶性病变的SUVmax值无论18F—FDG还是18F—FLT其SUVmax值均大于良性病变,18F—FDGSUV值法诊断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3.3%、55.6%。18F—FLT SUV值法的准确性为66.7%,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66.7%。FLT/FDG比值法准确性为80%,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7%、88.9%。结论18F—FLT作为反映细胞增殖特性的新型PET/CT显像剂对肺结节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当”F—FDG、18F—FLT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Zhi XY  Liu BD  Xu QS  Zhang Y  Su L  Wang HR  H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26-2029
目的 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标准电视纵隔镜淋巴结活检以获取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CNA/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前的影像学CT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6例。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40/52)、50%(8/16)、70.6%(48/68)、83.3%(40/48)、40%(8/20)。PE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8/52)、87.5%(14/16)、91.2%(62/68)、96%(48/50)、77.7%(14/18)。CT+PET的敏感性为98%(51/52)。结论 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PET明显优于CT,CT+PE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T1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1肺鳞癌及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按Naruke等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62例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62例T1肺癌患者中2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N2转移率为13.6%(22/162)。瘤体直径≤1.5cm组和1.6~3.0cm组的N2转移率分别为2.8%和22.2%,其中瘤体直径≤1.5cm鳞癌组未见N2转移。T1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5.6%和20.0%,差异显著。T1高、低分化肺鳞癌及腺癌的N2转移率分别为4.3%和23.2%,差异显著。结论:T1肺癌中,N2淋巴结转移频度与肿瘤瘤体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相关,且存在跳跃式转移的特点。故针对T1肺鳞癌及腺癌行肺切除术时施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淼  陶晓南  张晓菊 《广东医学》2006,27(7):1014-1015
目的 检测一种新的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SCLC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检测livin蛋白在40例NSCLC以及12例正常和良性疾病肺组织的蛋白表达。结果 22例腺癌和18例鳞癌组织中的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和50%,而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疾病肺组织未检出livin阳性蛋白表达,经统计学处理,腺癌与鳞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2.8%,而中分化NSCLC为44.4%,高分化NSCLC为37.5%,不同程度分化类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和1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ivin作为一种新的凋亡抑制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FHIT和P1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使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和P16基因蛋白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FHIT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的表达阳性率在肺鳞癌中为37.93%(11/29),在肺腺癌中为70.96%(22/31)(P〈0.05);P16的表达阳性率在肺鳞癌中为31.03%(9/29),在肺腺癌中为70.96%(22/31)(P〈0.05)。FHIT蛋白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非小细胞肺癌中FHIT和P16蛋白表达相互关联。FHIT和P16在肺鳞癌发生中起了重大作用。FHIT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陈萍 《中原医刊》2009,(14):24-25
目的 探讨突变型K—ra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45例正常肺组织(NL)中K—ras蛋白的表达。结果K—ras蛋白总阳性率为32.14%(18/56),鳞癌、腺癌、鳞腺癌、大细胞癌阳性率分别为26.67%(8/30)、53.33%(8/15)、16.67%(1/6)、20.00%(1/5),K—ras蛋白在肺正常组织为阴性。在鳞癌、腺癌K—ras均主要表达于胞浆,K—ras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肺癌分期、吸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有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K—ras基因的突变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肺癌K—ras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手术决策的价值及声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拟行肺癌根治术、术前超声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恶性并建议穿刺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与肺部原发灶比较的恶性率;同时比较超声检查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血流丰富程度、皮髓质间界限清晰程度、有无淋巴门结构和病理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恶性率为81.2%,其中转移性腺癌30例,鳞癌18例,淋巴瘤4例,炎性增生12例;癌性淋巴结平均直径(2.1±0.6)cm,血流信号丰富率为57%,皮髓质界限不清占43%,无淋巴门结构61%,癌性与炎性淋巴结在这4个方面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俨〈0.01)。结论术前颈部及锁骨上超声检查对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达  刘继先 《吉林医学》2008,29(19):1627-1629
目的:探讨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12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I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N2,占14.3%,腺癌、鳞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9.5%、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A期、IB期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5%、1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上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7.8%在上纵隔,下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1.4%在下纵隔,上、下叶肿瘤均可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I期周围型NSCLC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隔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 1,TTF -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各种类型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 NSCLC 组织标本106例(其中鳞癌39例、腺癌56例、腺鳞细胞癌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TTF -1蛋白在各种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 TTF -1与NSCL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TF -1在肺癌细胞中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在肺腺癌、肺腺鳞癌和肺鳞癌中,TTF -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1%(51/56)、90.9%(10/11)、20.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TF -1表达率与患者性别有关,在女性中阳性表达率为86.2%(25/29),显著高于男性的表达水平57.1%(4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年龄、TNM 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在 NSCLC 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SCLC 中 TTF -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和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肺腺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CT与CT检测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CT显像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为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参考。方法40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放疗前均行PET/CT及CT检查,并用双盲法将PET/CT与同期的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检出咽旁间隙淋巴结2个,最大直径15.0 mm;PET/CT检出咽后及咽旁间隙淋巴结淋巴结各8个,最大直径4.0~15.0 mm,淋巴结摄取FDG均增高,SUV最大值2.9~14.1;CT检出双侧颈部淋巴结48个,最大直径8.0~25.0 mm,PET/CT检出70个(包括CT检出的48个淋巴结),最大直径4.0~25.0 mm;除1个淋巴结外,淋巴结摄取FDG均增高,SUV最大值3.4~11.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优于CT,对放疗靶区的勾画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转化生长因子BⅡ型受体(TGFBR2)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变化与NSCLC的发生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5对原发性NSCLC(腺癌50例,鳞癌44例,腺鳞癌6例,巨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3例)及其相应正常对照肺组织中TGFB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GFBR2在NSCLC与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细胞癌与腺癌、鳞癌等病理类型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BR2的表达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局部侵袭、淋巴结侵袭、转移、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BR2的表达异常与病理类型有关,TGFBR2的表达下调可能与NSCLC尤其是大细胞癌的发生或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C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4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280组(828枚),其中34组(39枚)病理证实为转移。PET-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25组,阴性淋巴结237组;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9组,阴性淋巴结243组。PETCT与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5%(25/34)、96.3%(237/246)、93.6%(262/280)、73.5%(25/34)、96.3%(237/246)与26.5%(9/34)、98.7%(243/246)、90.0%(252/280)、75.0%(9/12)、91.0%(243/267)。其中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与CT对区域淋巴结N0、N1、N2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4%(38/43)、20%(2/10)、81.8%(9/12)与93.0%(40/43)、20%(2/10)、45.4%(5/11)。PET-CT较CT对N2分期的正确率与CT比较虽呈明显增高态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PET-CT对N0、N1、N2分期正确率,N0N1,N2N1,两两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N0和N2分期正确率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较CT对NSCLC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和分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中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4例可切除的NSCLC患者,手术切除SLN,并行系统的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淋巴结送常规HE染色检查,联合免疫组化角蛋白染色方法检测是否有微转移。结果24例NSCLC患者的SLN检出率为100%,共找到SLN50个,非前哨淋巴结(NSLN)143个,HE检测发现50个SLN中有31个癌转移,143个NSLN中有27个癌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和根治性纵隔淋巴清扫术切除阳性淋巴结的可能性分别为62%和30.1%。CK19作为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常规HE染色SLN阴性病人的4枚前哨淋巴结2枚有转移,从而使SLNB预测区域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从95.45%提高到100%;准确率从95.83%提高到100%;假阴性率从4.55%降为0%。结论SLN可以用于预测NSCLC肺门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