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烧伤大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对照(B)、NO供体(Sin-1)、NO阻断剂(L-NAME)及正常对照(C)4组,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6,12,24h测定血小板1min聚集率、最大聚集率、解聚率及粘附率。结果 烧伤后各组大鼠血小板1min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均明显高于伤前,而解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后肠道血液灌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Peng X  Wang S  Feng J  You Z  Wang P  Li A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507-509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大鼠肠血液灌流的机理。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C)、单纯烧伤(B)和早期喂养(VIP)含量及肠粘膜血流量(LMBF)。结果 烧伤后肠组织中ET、NO、VIP及ET/VIP比值均呈上升趋势,而IMBF则显著低于伤前。EF组中ET含量及ET/NO、ET/VIP比值明显低于B组,而NO、VIP及IMBF则高于B组,肠道喂养烧伤后肠道缺血状况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 对烧伤大鼠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30% 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104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B) 、NO 供体(Sin1)、NO 阻断剂(LNAME)及正常对照(C)4 组,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6 ,12 ,24h 测定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解聚率及粘附率。结果 烧伤后各组大鼠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均明显高于伤前,而解聚率则明显低于伤前(P< 0-05 ~0-01)。与B组相比,Sin1 组血小板1min 聚集率、最大聚集率及粘附率显著降低,解聚率则明显升高。LNAME组1min 聚集率明显高于B 组,解聚率则显著低于B组,两组间最大聚集率和粘附率相差不显著( P>0-05)。结论 ①烧伤后血小板被激活,粘附性和聚集性均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②NO 可部分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可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道喂养对烧伤大鼠肠道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烧伤大鼠经早期肠道喂养后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粘膜血流量(IMBF)的关系。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C)组,单纯烧伤(B)组和早期喂养(EF)组,分别检测伤前及伤后0,3,6,12,24,48小时肠组织中NOS活性,包括原生型NOS(cNOS)和诱导型NOS(iNOS),并测定肠粘膜血流量。结果烧伤后各组cNOS和IMBF呈下降趋势,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而NOS总活性和iNOS活性都呈上升趋势,IMBF与iN-OS和总NOS相关不显著。烧伤后EF组cNOS和IMBF明显高于B组,iNOS则低于B组,NOS总活力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①两型NOS中cNOS与IMBF的关系更加密切。②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后肠道缺血状况,可能与食物对肠壁神经的刺激从而提高c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神经营养因子对烫伤大鼠不同脑区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烫伤大鼠脑损伤时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分别对其不同脑区NO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对烫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侧脑室埋管,麻醉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分成非烫伤组、烫伤组、烫伤+神经生长因子组、烫伤+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伤后3天,取不同脑区匀浆,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 烫伤后脑组织N  相似文献   

6.
烧伤早期对大鼠一氧化氮及合成酶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 X  Zhu Z  Li P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94-696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在烧伤早期的变化,作者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5%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前、伤后八个时间点,分别测定血浆、皮肤创面及心、肺、肝、肾、肠五种脏器的NO含量及上述五种脏器内NOS的活性单位。结果表明:(1)烧伤早期(72小时)血浆NO含量值与伤前值比较有降低趋势(P<0.05,或0.01)。(2)皮肤创面中检测的NO含量,伤前、伤后均超过血浆、五种脏器各自相应值的3.8~57.8倍,且伤后3小时显著升高,尔后迅速降低呈低值水平,与伤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五种脏器的NO、NOS含量值,伤后升高与降低的趋势基本一致,出现谷值与峰值时间也大致相同。这证实了NOS做为合成NO前体酶含量变化一致性的诊断。而且推测烧伤后皮肤创面可能是导致产生NO的局部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3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动态检测了伤前及烧伤后血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I(CMLC1)含量及心肌酶谱(CK,AST和LDH)变化,以进行烧伤后民肌损伤的评价。结果表明CMLC1在烧伤后1小时即明显增高,伤后12小时比对照升高约20倍,至伤后24,48仍保持高水平,伤后72小时开始轻度下降。心肌酸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脑损伤时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分别对其不同脑区NO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对烫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侧脑室埋管,麻醉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分成非烫伤组、烫伤组、烫伤+神经生长因子组、烫伤+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组。伤后3天,取不同脑区匀浆,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烫伤后脑组织NO含量明显升高,给予NGF、CNTF后能明显降低不同脑区NO的含量。结论烫伤后脑内NO升高可能是造成脑损伤的因素之一,NGF、CNTF对烫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饮用含苯巴妥(1mg/ml)的水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吸入下列气体1小时:NC,21%O2/79%N;HC,14%O2/86%N;NS,21%O2/N2/1。2MAC七氟醚;HS,14%O2/N2/1。2MAC七氟醚;NH,21%O2/N2/1。2MAC氟烷;HH,14%O2/N2/1。2MAC氟烷。24小时后用草酸钾-焦锑酸钾沉淀法对肝脏钙离子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烧伤后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上CD11b/CD18分子的动态变化,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伤后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于伤前及伤后1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取血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大鼠于伤后30分钟起PMNCD11b/CD18表达就明显增加;立即复苏组于伤后4小时达到峰值;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小时和8小时各有一个峰值,并比立即复苏组增高。认为烧伤后粘附分子CD11b/CD18的变化可能与炎性介质、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PMN切应力的变化及缺血再灌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30 % T B S A 烧伤小型猪模型,系统观察内皮素及一氧化氮( E T/ N O) 在胃肠缺血中的作用,并通过应用 N O 供体 C873754 对胃肠缺血防治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C 组) 、烧伤组( B 组) 及 N O 供体组( N 组) 。 C 组只手术不致伤,其余各组伤后按 Parkland 公式进行复苏。 N 组在复苏同时给予 C873754(00125 mg·kg - 1 ·min - 1) 。结果 烧伤后 B 组在肠道血流量下降的同时,门脉血及肠道组织中的 E T 含量迅速升高,于伤后1h 达到峰值,伤后72h 未能恢复到伤前水平;而同时 N O 含量呈相反变化,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N 组能使肠道血流量在伤后24h 内恢复较快,同时发现能升高门脉血及肠道组织内 N O 含量。 N O Sd N A D P H 染色也发现肠组织内密度明显较 B 组增加。结论 ①胃肠道血流量下降与 E T/ N O 变化有关。② N O 供体能通过释放 N O,有效地改善胃肠组织血流灌注,对防治胃肠缺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家兔烫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凋亡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P  Ma E  Huang X  Luo Z  Zhang S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71-773
目的 通过检测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PMN)凋亡,观察烧伤血清和创面水肿液对PMN体外自发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血荧光染色观察30%家兔Ⅲ度烫伤早期PMN凋亡;应用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观察血清和痂下组织液培养PMN的体外凋亡。结果 伤后4、8、12、24h循环PMN凋亡减少,约为伤前的1/6,且4个时相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烧伤血清和痂下组织液能抑制PMN凋亡,使PMN凋亡率下降,DNA断裂百分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烧伤早期(72小时内)血浆NO含量变化,采用雄性Wistar大鼠TBSA35%烫伤模型,分为正常组(A组)、LPS组(脂多糖注射组,L组)、单纯烧伤组(B组)、脂多糖+烧伤组(LB组)。分别于伤后1,3,8,12,24,48,72小时应用Hb-NO自旋捕集技术,在77K低温测试了血浆NO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所产生的NO量与波谱三重峰信号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B组大鼠伤后不同的时间内血浆NO与伤前值比较有降低趋势,但除伤后12小时组与伤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外,其它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LPS组血浆NO的产生,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B组与伤后同时间B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P<0.05或0.01)。提示大鼠早期烧伤后经LPS攻击后可产生过量的NO,这对于研究烧伤感染、内毒素血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烧伤大鼠精氨酸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精氨酸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意义,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观察并分析了严重烧伤大鼠外周血Th/Ts比值的变化及精氨酸对该变化的调节作用和对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严重烧伤后第3天起即有Th/Ts比值的下降,第10天下降最为明显;(2)精氨酸能防止烧伤后Th/Th比值下降,这种作用在伤后第5天起就比较显著,(3)精氨酸能提高后动物的存活率,提示严重烧伤后补充精氨酸是增强机体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烧伤后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膜上CD11b/CD18分子的动态变化,采用大鼠30%TBSAⅢ烧伤模型,伤后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于伤前及伤后12小时内的不同时间取血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大鼠于伤后30分钟起PMN CD11b/CD18表达就明显增加,立即复苏组于伤后4小时达到峰值;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小时和8小时各有一个峰值,并比立即复苏组增高。认为烧伤后粘附分子C  相似文献   

16.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饮用含苯巴比妥(1mg/ml)的饮水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8例。NC,21%O2/79%N2;HC,14%O2/86%N2;NH,21%O2/79/N2/1.2MAC氟烷;HH,14%O2/86%N2/1. 2MAC氟烷;NS,21%O2/79%N2/1.2MAC七氟醚;HS,14%O2。/86%N2/1.2MAC七氟醚。吸人时间为川、时,24小时后处死动物。应用体视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图象分析,对肝脏病理进行定量研究。缺氧情况下吸入氟烷几乎所有的大鼠均发生广泛的肝脏小叶中心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伴血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而同作情况下吸入七氟醚及对照组均无明显的肝毒性发生。缺氧可导致肝线粒体肿胀。结果提示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就肝毒性而言明显优于氟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伤后立即切痂对大鼠心肌力学特别是左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组、烧伤补液组和切痂组。切痂组伤后按Parkland公式补液并立即切痂植以正常大鼠皮肤。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量心肌力学参数。结果烧伤组心肌力学参数下降非常显著,烧伤补液组各点参数大多降低,但明显高于烧伤组,除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外,切痂组心肌力学参数与烧伤补液组相近。伤后24小时烧伤补液组心肌收缩功能显著低于切痂组。结论在有效复苏下,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立即实施切痂是可行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内皮素在烧伤后肾脏损害中的作用,采用大鼠TBSA30%Ⅲ度烧伤模型,应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B拮抗剂PD145065(1μmo1/kg体重),观察其对烧伤早期肾脏损害的作用,结果表明,仅输注等量不含PD145065的生理盐水组大鼠尽管复苏后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但肾脏血流量急剧下降,肾脏发生明显脂质过氧化损害及能量代谢紊乱,而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5065组大鼠肾脏血流量则明显回升,且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回升,肾脏能量代谢紊乱有一定程度纠正。病理观察结果也表明PD145065治疗组大鼠肾脏病变程度有一定程度减轻。上述结果表明内源性内皮素参与了烧伤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是通过收缩肾脏血管造成肾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及脂质过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9.
雄性SD大鼠饮用含苯巴比妥(1mg/ml)的饮水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例:NC,21%O2/79%N2;HC,14%0;186%Ne;NH,21%O2/79%N2/1.2MAC氟烷;HH,14%O2/86%N2/1.2MAC氟烷;NS,21%O2/79%N2/1.2MAC七氟醚;HS,14%O2/86%N2/1.2MAC七氟醚。吸入时间1h,24h后测定血浆及肝匀浆中MDA、SOD、游离琉基的含量。结果HH、NH组肝匀浆及血浆中MDA、SOD的含量均高于其它各组(P<0.01,P<0.05),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NH、HH组血浆及肝匀浆中游离琉基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提示氟烷所致的肝脂过氧化反应增强的作用可能与其肝毒性有关,而七氟醚无促进肝脏脂过氧化反应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会阴外生殖器及周围Ⅲ度烧伤的早期修复常贵华会阴外生殖器及其周围为人体重要的功能部位之一,烧伤虽属常见,但Ⅲ度烧伤却较少见[1]。我科10年来8319例热烧伤中,会阴及其周围烧伤占1436例(17.2%),其中Ⅲ度烧伤125例(8.7%),该区烧伤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