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59例)联合早期良肢位摆放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6个月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并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结果护理后的对照组患者的ADL和NIHSS评分明显不如给予良肢位摆放的观察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并监督,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控制住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增强患者康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观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抑制肌肉痉挛,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早期良肢位摆放,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减少情况及肌肉痉挛改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减少程度及肌肉痉挛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防治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对170例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5例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85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患者入院早期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21例,对照组发生58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有效防治关节挛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实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期采用少次良肢位摆放,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早期采用多次良肢位摆放,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良肢位摆放,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50名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康复组50名患者加用良肢位摆放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良肢位摆放康复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废用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良肢位摆放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影响.方法 选择186例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良肢位护理,96例作为对照组不予良肢位护理.比较2组肩关节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肩关节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作用。方法:选择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的患者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摆放可以有效的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运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在早期运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在治疗后使用良肢位摆放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评分、生存品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尽早运用良肢位摆放护理,可明显改善患病病情,提升后期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75-178
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 年1~12 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将前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半年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及传统良肢位摆放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进行良肢位摆放宣教。比较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良肢位质量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DL 评分、QOL-100 评分及CN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行良肢位摆放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移动护士工作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良肢位肢体质量,同时能够预防发生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极为深远的社会意义,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对痉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把良肢位摆放开始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对照组从患者进入康复科住院开始进行良肢位摆放,同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于相关临床科室(脑外科及神经内科)开始治疗期间即进行良肢位摆放,病情平稳后转入我科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比分析发病6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的痉挛情况。结果:发病6个月后,按照新修订Ashworth分级方法,观察组肢体痉挛分级0-I+级患者为58例;对照组肢体痉挛分级0-I+级患者为41例;观察组患者发病6个月后痉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后期的痉挛情况,继而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偏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729-1730,173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患者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给予患肢良肢位摆放。治疗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Ash-wovoh量表评定防治关节挛缩有效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12例(23.1%),对照组患者发生关节挛缩35例(67.3%),两组患者关节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防止关节挛缩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4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应用效果的观察。方法:回顾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48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同病症患者作为参考对象,设为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在患者病情平稳后便开始进行良肢体摆放,及引导患者家庭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治疗过程当中就开始进行良肢位摆放,在监督的同时指导患者家庭进行良肢位摆放与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四周治疗时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3%,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距,P0.05。结论:早期使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行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的恢复,提升了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 能康复具有良好的影响,可以帮助提升其肢体功能评分,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护理效果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良肢位护理.50例作为对照组不予良肢位护理.比较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能降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韵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由本科室相关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对本科室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采用循环质量管理(PDCA)办法对实施结果予以确认改进。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并对品管圈实施前后的品管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与实施前相比,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提高摆放正确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良肢位摆放、饮食护理、康复治疗、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早期干预,分别定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MES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定法(FMA)等进行脑损伤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评定。结果:经治疗和康复护理3个月后康复护理组患者MESSS、FMA和ADL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凹槽式功能枕在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普通枕头摆放良肢位,研究组给予凹槽式功能枕摆放良肢位,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评分、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MA评分情况、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肢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GCS评分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凹槽式功能枕在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健康恢复进程,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所撷取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9例。甲组在入院后实行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乙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昌碧 《大家健康》2016,(9):236-236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7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另70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肢运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并且也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卒中早日康复护理中应用良肢位摆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保证了康复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