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源性头痛指鼻腔鼻窦局部病变(如鼻窦炎、鼻息肉、鼻腔和鼻窦新生物等)引起的头痛,常伴有明显的鼻部症状,诊断不难。但是部分患者鼻部症状不甚明显,常被误诊为偏头痛。本文对38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后或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某些患者鼻塞、鼻出血或头痛等症状仍未缓解,检查发现仍有鼻中隔偏曲或骨棘(矩状突)、骨嵴存在,需再次施行鼻中隔矫正术。我科于2000-2004年在鼻内镜下对1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效果满意,症状也基本消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疗下鼻甲肥大,一直在探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2001年以来,我科行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上最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鼻内镜技术日益成熟,近20年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10%~20%)无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效果仍令人失望。慢性鼻窦炎常表现为持续鼻塞、流涕,伴有头痛、头晕等,鼻内镜下鼻窦黏膜呈增生水肿和息肉样变,部分黏膜出现囊性变,窦腔内分泌物多为黏液性,CT示广泛鼻窦黏膜病变,往往累及全组鼻窦。病理特点为损伤局部出现嗜酸性细胞,Th2样淋巴组织、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杯状细胞聚集和黏膜细胞增生等。这就需要一个抗生素治疗的过程,新近一些临床研究提示,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缓解临床鼻窦炎的症状及使鼻息肉缩小。  相似文献   

5.
鼻蝇蛆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男性,59岁。因反复鼻出血、鼻部疼痛10余天于2007年11月30日就诊于我科。患者17年前因鼻咽癌在我科行放射治疗,以后一直在我科门诊复查,均未发现鼻咽癌复发。患鼻窦炎10余年,经反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奇痒,阵发喷嚏,反复少量鼻出血,有脓血涕,鼻部疼痛,伴头痛。鼻痛多为钝痛、胀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筛窦开放合并眶内血肿致失明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女性,63岁。因头痛反复发作6年,于2007年2月1日以“慢性鼻窦炎”入院。3年前曾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鼻内镜检查:双侧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肥大,中鼻道见大量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对30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钩突膝部和水平部切除术,观察术腔黏膜的上皮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在我国日益普及,对普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适应证在逐步扩大。但尚不能完全代替柯—陆手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牙源性上颌窦炎和黏膜业已坏死的上颌窦炎,传统手术仍然有其长处。自1996年以来,我院利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手术进路治疗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16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支撑喉镜电视鼻内镜下声带病变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学者将声带病变与嗓音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根据声音产生的黏膜波理论,提出了嗓音显微外科技术(phononicrosurgical tecniques)[1,2]理论,强调声带病变的微创治疗.我科自1998年11月~2002年10月采用支撑喉镜电视鼻内镜微创技术处理各种声带病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是临床常见疾病,我们采用鼻内镜引导下,鼻腔半导体激光点状烧灼鼻腔黏膜组织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IFRS)指真菌感染不仅位于鼻腔鼻窦腔内,同时侵犯鼻窦黏膜及骨壁,并向周围组织结构如眼眶、前颅底发展。目前关于IFRS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病因机制方面内容很少,本文从此角度出发,整理归纳近几年国内外关于IFRS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具体病因机制,并根据国内外侵袭性真菌感染最新相关指南制订了IFRS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慢性鼻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后者症状较重,多为持续性,常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晕、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科采用经鼻内镜中鼻道开窗、中鼻甲部分切除和筛窦开放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64例(110侧),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确诊为慢性鼻窦炎患者共64例(110侧),其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6~8岁者8例,8~10岁者20例,10~12岁者20例,12~14岁者16例。鼻塞52例,黄脓涕58例,头痛25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右鼻腔出血1年入院.2009年3月在外院诊断为右鼻腔低分化鳞癌后行放射治疗.肿瘤区放疗剂量:70 Gy,35次,7周;1~2个月后,双上颈58 Gy,29次,5周,锁骨上区50 Gy,25次,5周.同时予以抗肿瘤等对症治疗.1个月后CT扫描检查示:右鼻腔肿块及左颈淋巴结明显缩小.此后反复右侧鼻塞伴咽痛.2010年2月CT检查提示鼻腔癌复发,再次入院治疗.体格检查:面部及颈部皮肤呈灼伤后改变,部分结痂,双侧鼻腔见脓性分泌物,通气差,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鼻咽镜检查示:双侧鼻腔黏膜水肿,显示不清.咽后壁黏膜溃疡,喉部呈放射治疗后改变.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7岁.反复发作头痛、发热3个月,伴鼻塞流脓涕1年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在外院体检:颈项强直,巴彬斯基征(+),血常规示:白细胞15.1×109/L,中性90%,淋巴5%,腰穿脑脊液外观混浊,压力为197mmH2O,白细胞满视野,蛋白492 mg,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热退,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1周症状又复现,每隔1个月左右即出现一次上述症状,前后发作3次.  相似文献   

16.
鼻石1例     
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左侧鼻塞伴嗅觉减退进行性加重6年,于2013年1月22日来我院就诊。鼻窦CT检查显示:左侧中鼻道内长条形高密度钙化影,大部分突入鼻咽腔,呈圆环形改变,并与咽后左侧壁粘连,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图1)。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居中,黏膜充血,鼻甲大小正常;右侧鼻道通畅;左侧总鼻道中后段见黄褐色不规则块状物,表面粗糙,触之质硬如砂石;左侧鼻咽部暴露不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加强药物治疗(MMT)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联合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本科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 NP)患者82例,分为MMT组和FESS+MMT组,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随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SNOT-20量表、CT计分、Lund-Mackay评分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VAS总体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FESS+MMT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评分均明显低于MMT组患者(P<0.05)。2组中症状为鼻塞、鼻漏、嗅觉障碍、面部不适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生活质量及躯体症状、精神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2组的Lund-Mackay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2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控制CRSs NP患者症状,其中FESS+MMT在症状改善时间和程度方面明显优于MMT,尤其在改善患者鼻塞、鼻漏、嗅觉障碍、面部不适方面。  相似文献   

18.
鼻内镜术后窦黏膜的组织学检查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部分组织学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鼻内镜术后鼻窦的组织学形态与功能之间存在好的对应性.手术后的鼻内镜检查和糖精试验联合使用,可以有效评估黏膜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姜黄的主要成份姜黄素具有抗癌、抗致突变、抗癌的侵袭与转移的作用^[1]。对喉部癌前病变——声带黏膜异型增生治疗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报告。本文对姜黄治疗声带黏膜异型增生及转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局部IgE在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证实,鼻黏膜局部可以合成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IgE)。鼻及鼻窦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等,鼻黏膜IgE表达增高。检测鼻及鼻窦黏膜局部IgE的表达水平,对于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