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已经历了传入期、播散期,目前处于HIV快速增长期,专家预测HIV感染者2010年可能达到150~1000万人,流行形势十分严峻。随着AIDS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蔓延,到医院就诊的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在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情况下,发生机遇性病原体感染和/或某些恶性肿瘤的一种新的传染病。由于目前尚没有特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发病情况又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在世界蔓延,它已成为又一个严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性侵犯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及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发生以感染及机会性恶性肿瘤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随着疫情的蔓延,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上,HIV医源性传播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有利于控制和减少HIV医源性传播,现将艾滋病的诊断、护理、预防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44名实习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雯  代亚丽 《新疆医学》2008,38(6):114-117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人、病死率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长和依赖人类行为进行传播的特征.AIDS控制或蔓延的程度取决于人们对AIDS的知识、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1].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udrome,AIDS)又称为爱滋病,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外发现的一种流行性疾病。由于此病蔓延快,病死率高,现已引起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各国的极大关注。流行病学概述医学专家们多认为,AIDS起源于海地、扎伊尔或南部非洲国家,1978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于1981年发现至今,已迅速蔓延世界各地,发病人数迅速上升,我国亦逐年增加.现报道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4月间收治的2例典型AIDS病例,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单子昂  韩桂英 《浙江医学》2007,29(12):1308-1309
艾滋病(AIDS)是近十多年来蔓延至世界各地,严重致命的传染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细胞免疫系统缺陷性疾病,其死亡率高,成年HIV/AIDS患者中有50% ̄75%出现眼部并发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已经历了传人期、播散期,目前处于HIV快速增长期,专家预测HIV感染者2010年可能达到150万~1000万人,流行形势十分严峻。随着AIDS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和蔓延,到医院就诊的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不断增加,医务人员和临床检验人员接触HIV机会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9.
儿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分类是以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病毒学资料为依据的.有AIDS危险的人,包括其母静脉注药的婴儿,输注有危险因子人的血液或接受Ⅷ因子疗法病人血液的婴儿,以及由同二性恋丈夫有性接触的母亲所生的婴儿。是一种在其他免疫缺陷失调中罕见。具有独特的免疫学表现,即伴有包含多克隆血丙球蛋白过多症和T细胞免疫缺陷的儿科AIDS患者.确诊需检测AIDS逆转录病毒抗体或作病毒分离。婴儿早期,如被动输入母体IgG,则必须进行病毒分离。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特别是腺苷脱氨酶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等,应予排除.具备与AIDS有关的危险因素,多克隆血丙球蛋白过多,T细胞免疫缺陷,AIDS逆转录病毒抗体或病毒分离可成立儿科AID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近几年来首先在美国发现的一种新的、有传染性的恶性综合征,预后极差。目前该病仍在继续蔓延,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有人称之为“二十世纪的鼠疫”,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成立了“国际AIDS合作中心”,我国也采取了果断措施,以防止AIDS的传入。  相似文献   

11.
爱滋病肺炎     
爱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美国首例报道发生于1977年。早期因为发现该病在同性恋群体间蔓延,因而大多数AIDS患者被送到生殖泌尿系治疗。后来随着病例的增多,研究的深入,认为AIDS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尤以机合性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大多数AIDS患者迟早将会发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一种或一簇逆转录酶病毒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至少有78个国家发现AIDS,患病人数已达36,000人,AIDS病毒携带者约2,000万,且有不断蔓延趋势.前不久在伧敦召开的欧洲共同体十二国首脑会议将AIDS列入主要议程.AIDS已成为全球性流行病,必须引起我们严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于1981年首次发现,随后以迅猛之势向世界各地蔓延,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AIDS病例,近20年来,AIDS在我国迅速蔓延,其年增长率超过30%,中国现有HIV感染者100万,AIDS患者20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直辖市均有HIV/AIGDSE[1]。为了有效控制其蔓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它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以严重免疫缺陷为特征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12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秀荣 《医学文选》2005,24(6):998-999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现将我院2005年1~5月对8例HIV感染/AIDS合并妊娠患者行剖宫产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AIDS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亦可经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目前,我国AIDS的流行趋势已进入广泛流行期,估计全国HIV感染者已达100万人左右;随着AIDS的迅速蔓延,护理人员遭遇HIV职业暴露几率逐步增大,因此,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避免AIDS危险因素的伤害,对护理人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命性疾病,于1981年最先发现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AIDS的流行席卷了全球各大洲,其病原体也最终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8.
何秀荣 《微创医学》2005,24(6):998-999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已进入快速增长期[2].现将我院2005年1~5月对8例HIV感染/AIDS合并妊娠患者行剖宫产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即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疫苗和彻底的治疗方法,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其蔓延。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AIDS以来,全球已有1630万人被AIDS夺去生命。仅1999年全球就有560万人新感染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有260万人死于AIDS。现还有3360万人感染上HIV,其中95%在发展中国家。要控制AIDS流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以侵犯CD4+T淋巴细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结核病(TB)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而我国又是结核病高疫情国家,随着HIV/AIDS患者的病情进展,AIDS合并TB已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其治疗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