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功级重建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探討利用腓骨血管瓣合併人工植體立即種植的方式,以期待恢復病患外觀及口腔咀嚼功能的前提下,對過去(1993~迄今)間的手術技術的改進及長期追蹤的結果作報告。利用腓骨血管皮瓣做顎骨重建面臨三大問題:1.腓骨重建成的下顎骨,由於其高度與正常下顎骨高度有落差,  相似文献   

3.
种植体在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正颌外科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牙颌面畸形,恢复其正常的咀嚼功能.因手术引起的颌骨和牙齿位置的变化;肌肉长度的改变;颌间栓结所致的肌肉萎缩、肌纤维变性;以及髁状突的移位等原因,对患者原有的口颌系统生理功能造成很大影响,而且移动后的骨块由于受到肌肉、皮肤等软组织的牵拉有重新复位的趋势[1~5].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缺损的外形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正>下颌骨缺损常常导致严重的功能丧失和颜面畸形。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较多,有自体肋骨或髂骨等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病变下颌骨切除后冷冻或煮沸后再植,代用品植入以及人工生物材料植入。而最接近生理功能的为自体骨移植,又可分为游离骨移植和血管化骨移植。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  相似文献   

6.
下唇大范围的洞穿性缺损,常需游离组织瓣转移修复。游离前臂皮瓣转移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但术后下唇只是在静态下保持对称。该文介绍应用股薄肌皮瓣及肌黏膜瓣行下唇动态重建的方法。3例患者接受此种重建手术,1例行吻合神经的骨薄肌瓣重建.2例应用吻合神经的肌黏膜瓣。结果,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下唇形态及感觉即可恢复,皮肤颜色匹配,  相似文献   

7.
血管化髂骨移植与下颌骨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7例患者用旋髂深务管为蒂的游离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纯钛螺旋状骨内种植体。结果 术后6个月X线显示:种植体与移植骨块有结合。义齿修复后,随访6-36个月,种植体无松动。X线片未见种植边缘骨吸收;恢复了咀嚼、语言、外形等,结论 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下颌骨大范围缺损的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8.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鼍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深入,尤其是将种植体引入到移植骨的功能重建后,标志着颌骨缺损修复真正进入了一个功能重建的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同期神经化髂骨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重建下牙槽神经,保存下唇及颏部感觉的效果。方法 :对于下颌骨连续性缺损需颌骨重建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神经化组和对照组,神经化组患者在颌骨重建术中吻合旋髂深动静脉与受区血管,并同期吻合支配腹内斜肌及髂骨的髂腹股沟神经与受区的颏神经、下牙槽神经残端;对照组术中只进行血管吻合而不进行神经重建。术中用神经监护仪检测髂骨瓣神经吻合后的神经电活力。术后通过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 TPD)检查、感觉神经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检测及Touch test感觉测试丝(Touch test sensory evaluator, TTSE)检测记录患者下唇及颏部感觉恢复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每组各10例,2组髂骨瓣存活率均为100%,未发生皮瓣危象等严重并发症,供区无明显并发症。TPD检测、CPT测试及TTSE检测结果均提示,神经化组术后感觉减退程度更小(P<0.05)。结论:“环路重构”式...  相似文献   

10.
肿瘤术后颌骨缺损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肿瘤术后造成的颌面缺损使患者丧失咀嚼、语言等功能,并导致颜面畸形。采用植骨种植功能颌面建,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本组64例肿瘤术后颌骨缺损(上颌10例,下颌54例)所用3种方法:(1)下颌骨部分或全部缺损,采用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骨移植延期(同期)牙种植,完成种植义齿修复;(2)一侧上颌骨缺损,健侧缺牙或无牙,采用健侧牙种植完成赝复修复;(3)双侧上颌骨缺损,采用颧骨种植,通过磁附着固位完成义颌赝复修复。结果:64例所用3种方法均达到恢复外形与功能理想的效果。观察时间最长12年,最短5年,其中6枚种植体未实现骨结合。上颌缺损修复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7.5%;下颌骨缺损血管化植骨种植为97.1%;非血管化植骨种植为97.7%。结论:上颌骨缺损采用种植赝复修复可行,若颧骨较薄,应先植骨;植骨-种植是下颌骨功能重建理想的方法。血管化植骨种植适用于植骨床血运差的患者;非血管化植骨种植方法简单,易于推广。因缩短了移植骨的离体时间,骨细胞仍有活性,与血管化骨移植效果一致。证实了自体骨植骨块兼有骨形成、骨诱导及骨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伟  张来健  王浩  蒋蕾  陈志 《口腔医学》2012,32(11):663-665
目的 探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011年我科收治的8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其中52例唇裂整复术中同期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术,而30例仅行单纯唇裂整复术。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测量比较2种治疗方法整复后的患者术后鼻唇外形。结果 在唇裂整复术同期应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组的患者,术后可获得更好鼻唇对称性,患侧上唇高度及鼻孔高度明显优于未行口轮匝肌重建组(P<0.01),并可获得满意的人中、鼻堤、红唇形态。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整复术中同期施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能有效地恢复口轮匝肌连续性及其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化临床面神经功能评价指数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开发一套临床面神经功能评价指数的计算机系统,简化实际工作的难度,使临床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更趋于精神简便,易于操作,便于进一步推广 院研制的临床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QFES)的定点方法,通过屏幕直接对标志点进行定点操作,计算机自动计算给出各评价指数。结果与结论 该系统十分有助于临床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的实际使用,并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功能3种评价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House-Brackmann评价(HB评价)、临床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QFES)和面神经神经电图检查(ENoG)3种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这些方法在面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9-2007年因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损伤的患者共81例(男52例,女29例)。根据患者病历资料,获得同一时间点的HB评价结果、QFES评价结果和ENoG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行不同方法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HB评价和QFES评价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QFES评价和ENoG之间存在弱相关;面神经解剖性损伤后1个月内,ENoG和QFES评价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r=0.523,P〈0.001),1个月之后,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r〈0.4,P〉0.05)。结论:QFES系统测量结果和HB评价结果之间存在一致性;ENoG检查结果和QFES评价所代表的面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之间不一致;创伤性面瘫发生后1个月内,ENoG结果和面部运动功能改变之间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管化腓骨移植与下颌骨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可造成下颌骨的缺损 ,并导致患者严重的颜面畸形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因此寻求一种理想的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是临床医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很多 ,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之一 ,依据血管化腓骨移植具有可靠血供的特点 ,我科自 1 996年以来 ,对下颌骨缺损行血管化腓骨移植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共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年龄 1 8~ 4 6岁 ,病理诊断 :成釉细胞瘤 3例 ,化牙骨质纤维瘤 1例 ,囊肿 1例 ,牙龈癌 1例。 6例患者均采用带腓动、静…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端侧吻合与游离移植修复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比较面神经端侧吻合与耳大神经移植的效果。方法 :选用体重 2 .0~ 2 .5kg大白兔 ,右侧切掉面神经上颊支 2cm ,远心端吻合到外膜开窗的下颊支上。左侧同样切掉面神经上颊支 2cm ,取耳大神经行端 -端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3个月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 2 3.5 6± 4 .4 6m/s ,2 2 .86± 5 .2m/s(P >0 .0 5 ) ,两组均可见大量神经纤维和髓鞘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 6 4 .6 6± 2 .4 8,6 3.84± 2 .78个 /每高倍视野 (P >0 .0 5 )。结论 :正常神经发出侧芽能通过端侧缝合口长入远端神经 ,使变性神经再神经化 ,面神经端侧吻合能取得与神经移植相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电图(ENoG)和表面肌电信号(sEMG)在评价面神经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面神经功能评价提供客观的实验参数。方法: 通过运用House-Brackmann(HB)分区评价系统和ENoG、sEMG,评价腮腺手术对面神经造成的医源性损伤。选择50例行单侧腮腺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30 d进行ENoG及sEMG检测,记录波幅(Am)及运动单元动作电位(MUAP),计算得出神经变性率(DR)和平均发放间隔(IPI),并在同一时间点记录患者的HB分区评价分级。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后,健、患侧面神经间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分区评价面神经功能级别越低,DR值越小。在面神经功能评价Ⅳ-Ⅴ级病例中,健、患侧MUAP个数比及IPI参数较术前水平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ENoG的Am和DR参数可作为临床评价面神经功能的客观参考指标,sEMG参数在评价面神经功能领域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固定修复重建咬合5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临床分析咬合失调患者的病因,采用固定修复术重建咬合,测定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及观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变化。方法 65例经临床诊断为咬合失调病例,采用固定修复的方法施行咬合重建,并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和5年,采用过筛法进行咀嚼效率的测试,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固定修复前后咀嚼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固定修复方法对恢复咬合关系是有效的,重建咬合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得到缓解,这种不可逆性咬合重建尚需长期的,大量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对端侧吻合后面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电刺激(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ENS)对面神经周围支端侧吻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组,双侧面神经颊支切断后与同侧个外膜开窗的颈支作端侧吻合。右侧为实验组,术后给予ENS,共5周。左侧不给电刺激,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5,15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侧颊支有髓鞘神经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颊支神经成熟程度成于对照侧。结论 ENS在提高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