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人离体中性白细胞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影响。方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NAC对三种刺激剂介导的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量。用抗原抗体法检测丝或苏氨酸磷酸化。结果NAC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和佛波豆蔻醚乙酸盐(PMA)介导的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而对花生四烯酸(AA)介导的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无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AC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fMLP和PMA介导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的磷酸化。结论NAC可能通过膜受体通道抑制细胞内的蛋白激酶C及其上游的蛋白质激酶,抑制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一、正常机体有哪些氧化代谢作用带来危害? 凡能进行有氧代谢的细胞均能产生活性氧:活性氧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集团中有二种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_2、羟自由基·OH),二种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_2O_2,脂氢过氧化物RooH  相似文献   

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nerosideanionradical,O。)是氧分子(O。)单电子还原的产物。它既带一个负电荷,又具有一个未配对电子。研究表明,超氧自由基具有自相矛盾的作用,它可诱导细胞分裂,调节正常生理功能,也可能导致恶性肿瘤转移或细胞调亡。由激活的多形核白细胞和其它吞噬细胞产生的O。一是杀菌剂的一个重要成分,此可能与炎症所致的组织损伤有关。有学者报道,OZ一能作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止剂而营救细胞,与其始动脂质过氧化的观点相矛盾。l超氧自由基的杀育作用与炎性损伤吞噬乳胶微粒所激活的白细胞可产生OZ(Babior,19…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自旋捕集与探针技术,观察白血病病人与健康人白细胞氧代谢过程释放活性氧自由基的种类及其耗氧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白血病病人白细胞经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MA)刺激只捕集到微弱的羟自由基(OH)信号,刺激前后耗氧量差别不显;健康人白细胞可得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ESR波谱信号,耗氧量较正常呼吸即未受PMA刺激时大大增加(P<0.001)。两组白细胞耗氧量比较,未受刺激时两无明显差别;刺激后,健康组明显高于白血病组(P<0.001)。结论说明白血病病人白细胞缺乏呼吸爆发功能,因此耗氧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mtNOS)催化产生一氧化氮(NO),后者与线粒体呼吸链中的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可逆性地结合,调节跨膜电位(ΔΨ),还可与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超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引起多种损伤。目前,已经在大鼠和小鼠的肝、胸腺、骨骼肌、心、脑等多个组织器官发现mtNOS。该文就mtNOS的发现、类型以及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NO)是由L-精氨酸通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催化而合成。在血管系统,内皮细胞上存在的原生NOS所合成的NO对人和动物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在免疫系统,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上存在的诱生NOS受细菌内毒素或某些细胞因子的激活而合成的NO具有细胞毒性。本文述及NO的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及其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损伤内皮细胞过程中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内皮细胞(EC)的损伤与内毒素的作用有密切关系〔1,2〕,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氧化氮(NO)既是一种信使分子,又是一种毒性分子〔3〕。炎性或免疫性刺激下产生的大量NO,可与超氧阴离子(O÷2)等自由基反应,生成毒性更强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基因调控的方法抑制软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可行性,为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生成治疗骨关节炎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根据基因调控和基因诱捕理论,培养大鼠软骨细胞,人工合成大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上能够与核因子κB序列识别和结合并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异性序列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同时合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上不能够与核因子κB识别和结合的非特异性序列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作为对照,将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及1,2,4,8,10μm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转染入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及降解情况,应用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观察其对白细胞介素1诱导的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①双链寡核苷酸转染软骨细胞的观察结果: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及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能转染入软骨细胞胞核并能维持一定时间(48h左右降解)。②一氧化氮的检测结果: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的软骨细胞分泌量为100作对照,在未受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的情况下,软骨细胞分泌少量的一氧化氮(13.6±5.4);以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软骨细胞后,转染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为1μm,2μm时,软骨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而在达到4μm时,一氧化氮分泌量差异即具有显著性(63.8±13.3,P<0.01);此后,随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浓度增加,软骨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的含量逐渐减少(寡核苷酸浓度为8μm和10μm时);而在转染10μm的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后,软骨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量并未减少。③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示,软骨细胞未受白细胞介素1β刺激时,软骨细胞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为0.02±0.01,软骨细胞受白细胞介素1β刺激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高表达为1.2±0.16,在转染10μm的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和1μm,2μm的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在浓度达到4μm时,差异即具有显著性(0.6±0.11,P<0.01)。此后,随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浓度增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量逐渐减少。结论:双链寡核苷酸能够转染入软骨细胞,达到一定浓度的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4μm)能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应用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通过基因调控的方式阻止了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上的一致性序列与核因子κB的结合,从而抑制了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转录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生成,为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生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1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川芎嗪组及特异性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亚甲蓝 川芎嗪组,各组均15只。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25mg/kg;亚甲蓝 川芎嗪组在川芎嗪组基础上给予亚甲蓝2mg。对各组大鼠进行麻醉后,除正常对照组冠脉左室支下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大鼠冠脉左室支。结扎30min后,再灌60min诱发心律失常,测定大鼠心电功能及一氧化氮合酶、和一氧化氮含量。亚甲蓝于结扎冠脉左室支前20min输入,川芎嗪则10min后输入。结果:纳入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各组大鼠心肌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再灌注时心肌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产生减少(P<0.05~0.01)。川芎嗪组缺血期间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亚甲蓝 川芎嗪组(P<0.01),心肌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及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亚甲蓝 川芎嗪组(P<0.05~0.01)。结论:川芎嗪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水平,应用特异性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亚甲蓝可降低大鼠心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水平。川芎嗪可能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维持正常一氧化氮水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大鼠起药理预适应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红细胞在不断更新,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被破坏。若红细胞破坏增速(溶血),即可引起溶血性疾患,甚至溶血性贫血。导致溶血加速的原因和饥理很多。近年研究表明,激活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溶血,特别是感染性疾病中的溶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近年这方面的研究作简要介绍。一.白细胞产生活性氧引起溶血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研究得最多的是有吞噬功能的中性粒细胞,它是机体防御微生物入侵的主要成员。70年代人们发现,白细胞之所以能杀死入侵机体的微生物是因为它在吞噬了微生物后产生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所谓活性氧包括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羟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_2),也可统称为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