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及心房纤颤的相关性,以寻找心房纤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50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及43例非房颤者(对照组),用PCR方法检测两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的血清浓度。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Ⅰ型)、插入纯合型(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0%、26%和18.6%、41.9%、39.5%;房颤组与对照组D等位基因、Ⅰ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4%、46%和39.5%、60.5%;对不同基因型分布比较发现: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房颤组PIP、PⅢ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基因型之间PIP、PⅢP浓度比较中发现,DD基因型PIP、PⅢP浓度显著高于DⅠ型和Ⅱ型(P〈0.05)。结论:D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患基因;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PIP、PⅢP显著升高;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意义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房内径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房纤颤(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360例EH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及三导心电图仪,动态心电图仪,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射血分数(EF)值、E/A比值及房颤的检出。结果:EH组LA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者LAD较高血压无LVH及对照者显著增加(P〈0.05),LAD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EH患者伴左房扩大者中62.2%发生心房纤颤,EH伴心房纤颤患者中左房扩大者占97.53%。结论:EH患者LAD较正常者增加,35.0%EH患者伴有左房(LA)扩大。LA扩大与EH伴LVH及心功能减退有关,LA扩大与心房纤颤的发生有关。LA扩大可能是EH病情进展、心功能减退及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3.
盛闽  王安平  王锋 《武警医学》2011,22(2):175-178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4%~1%,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大于8%。房颤也是心脏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病率约为30%,而瓣膜置换术后可高达60%。抗凝、节律控制及心率控制为房颤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乙酰胆碱诱发犬房颤的电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乙酰胆碱(Ach)诱发房颤(AF)的电生理机制。结果显示:①Ach可引起心房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RP)缩短,Ach浓度越高,ERP越小,ERP的变异(COVERP)越大(P<0.05);②随着Ach浓度增加,AF诱发率增高且持续时间延长,不同部位刺激诱发AF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③心房的易损性与ERP和COVERP明显相关(P<0.05),但AF的持续时间只与COVERP相关(P<0.05);单独灌注Ach和异丙肾上腺素(Iso)与Ach混合灌注均可诱发AF,在Ach浓度相同时,Iso与Ach混合灌注组的AF的诱发率更高,AF的持续时间也更长(P<0.05)。提示Ach诱发AF的机制与心房的ERP变异有关,心房易损性和AF的持续时间也与心房的ERP变异明显相关;房颤的启动由副交感神经调节,房颤的持续依赖一定水平的肾上腺素活动。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现对我科于2011~2013年收治的37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房颤)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多见。房颤可使脑卒中发病率较窦性心律时增高5~7倍。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减少25%或更多。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并减轻其症状。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胺碘酮治疗房颤8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I/D)多态性及隧肾上腺素受体基因(β2-AR+46A—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寻找房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55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及63例非房颤者(对照组),用PCR的方法检测两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RFLP法检测隧-AR+46A→G变异。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I型)、插入纯合型(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76%、41.8%、25.5%和19.0%、44.4%、36.5%;房颤组与对照组β2-AR+46A→G多态性Gly16纯合型、Arg16纯合型、Gly16/Arg16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2.7%、17.47%、61.8%和14.3%、25.3%、60.3%;房颤组与对照组D等位基因、I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3.6%、46.4%和41.2%、58.7%;房颤组与对照组Gly16等位基因、Arg1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39.6%、60.4%和38.9%、61.1%;其中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在9种不同基因型联合中发现,Gly/Arg型+DD型和Gly型+DD型的两种联合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且这两种联合基因型发病相对危险度(OR)=2.455(95%CI:1.080~5.579)。结论:D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患因素;ACEDD基因型与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关系较为紧密,β2-AR基因+46A→G多态性、ID基因型和Ⅱ基因型与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无明显相关性;β2-ARGly16等位基因与ACEDD基因型的联合可能对房颤的患病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心房肽(ANP)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在功能上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II)互为拮抗、互相平衡,在心脑损伤中关系重大。但目前尚缺乏持续正加速度(+GZ)负荷对心房肽影响的研究;且心房肽多仅限于测定血中水平,对心房组织内含量观察者不多;心房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II同步研究者不多。本文从这三方面试图补充文献之不足,深化认识+GZ负荷下心房组织ANP与心血PRA、ANGII的关系,以及其病理、生理意义,并观察药物(酚妥拉明)对其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运动及分组:选健康雄性SD…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奎尼丁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房颤) 的临床特点及对心肌复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 例胺碘酮与17 例奎尼丁治疗房颤的转复率。短期防止复发的维持率及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观察其对QT间期,QT离散度的影响,并与阵发性房颤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奎尼丁组药物复律与胺碘酮组无差异,短期(10d) 防止复发率相近,但奎尼丁组2 例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而胺碘酮无1 例发生。(2) 阵发性房颤组与健康组QT间期和QT离散度无差异,奎尼丁和胺碘酮均延长QT间期和QTD,但奎尼丁比胺碘酮影响更大。结论:(1) 奎尼丁和胺碘酮均可有效治疗房颤,但胺碘酮相对安全。(2)两者均延缓心肌复极并使复极离散,尤以奎尼丁为著  相似文献   

10.
以油酸(0.1ml/kg)静脉注入家兔后,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肺动脉压右心室压分别增加了1.10和0.62kPa(P<0.05),提示:内皮素在肺损伤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肺动脉逆行注入心房钠尿肽(0.4μg/kg)可减轻油酸所致肺动脉压、右心室压的增高,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增高幅度。结果表明:心房钠尿肽对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CT扫描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胸腰椎管骨折的CT扫描资料。结果:70例98节胸腰椎骨折中,单椎体骨折48例,多椎体骨折22例,CT诊断准确率为98%,以爆例型(54.1%)和压缩型(35.7%)骨折多见,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22.4%)和前中后柱(55.1%)多见,椎管狭窄发生率高达35.1%,结论: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行  相似文献   

12.
颈胸腹3切口治疗中晚期高位食管癌12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茂林  卫功铨 《武警医学》1996,7(4):195-197
为扩大中晚期高位食管癌手术适应证,提高远期效果,采用右进胸全食管切除、胸骨后全胃代食管、颈部食管(咽)胃吻合重建(简称本组或三野手术)。与同期左胸左颈手术组对照(简称对照组或二野手术),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右进胸73例,肿瘤切除完成三野手术70例,切除率95.9%(70/73),术后并发症4例(5.7%),死亡1例(1.4%),近期治愈率98.6%(69/70)。远期随访1、3、5、10a存活率分别为89.8%(62/69)、58.9(41/69)、55%(38/69)、20%(14/69)。对照组62例,肿瘤切除完成二野手术54例,切除率87.1%(54/62),术后并发症8例(14.8%),死亡2例(3.7%)。远期随访1、3、5、10a存活率分别为77.7%(40/52)、50.0%(26/52)、34.6%(18/52)、11.0%(6/52)。两组差异显著(P<0.01)。表明:右进胸三野手术肿瘤切除率高,开胸时间短,对心肺功能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且安全,远期效果较二野手术好。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状态,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又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1991年 1月~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378例,住院期间先后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47例,发生率为12.4%。1临床资料 本组47例中,男42例,女5例;年龄41~80岁,平均61岁。男性发生率为14.1%(42/298),女性发生率为6.3%(5/80);男女之比为2.2: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随年龄增长,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房颤患者的栓塞及出血风险及目前本院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治疗指南》中的CHA2DS2.VASe评分标准和HAS.BLED评分标准,对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老年医疗科病房明确诊断存在心房纤颤、且年龄I〉60岁的老年患者分成〈75岁(老年组)和〉175岁(高龄老年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龄老年组的CHA2DS2-VASe评分(5.65±1.12)和HAS-BLED评分(3.60±0.84)均显著高于老年组(分别为3.55±1.15和2.85±0.81);两组的抗栓治疗的比例均较低,且有显著差异(51.28%vs62.34%)。结论年龄〉75岁的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存在极高的栓塞及出血双重风险,抗栓治疗的实施率也显著降低。对该类人群的治疗必须依托安全有效的抗栓策略,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胸部创伤救治能力探讨武警安徽总队医院田虎耕(合肥230041)1胸部创伤的概况在历次战争中,我军胸部创伤的发生率约为8%[1,2]。美军在越战期间(1966~1967)胸伤的发生率高达19.69%。胸伤的主要原因战时为火器伤和各种穿透伤,和平...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60岁以上发病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对房颤治疗主要包括转复房颤,控制快速房颤时心室率,抗凝治疗。48h以内新发生的房颤40%左右自行恢复,〉48h者则不易自行复律,需要转复。  相似文献   

17.
颅脑手术118例防治低血钾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珍  严杰 《人民军医》2000,43(7):384-384
1996~1998年,我院对颅脑手术118例进行血钾动态观察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收到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增况本组118例中,男79例,女39例;年龄Ic~69岁,平均39.5岁。颅脑外伤78例,颅脑肿瘤11例,脑出血术后29例。1.2检测方法均于术前12、24h和术后1、2、3d分别于空腹(静滴药物治疗之前)进行血清钾监测,动态观察其变化。术前血清钾低于3.5mmol/L者61例(sl.l%),男性发生率为45.O%(36/79),女性发生率为64%(25/39),男女低血钾发生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wt001)。颅脑外伤术后发生低血钾39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年来所开展的LC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991年12月~1997年12月应用电视腹腔镜治疗良性胆囊疾病3980例,其中有腹部手术史426例(10.7%),有全身合并症者325例(8.2%)。结果 治愈3979例,发生并发症59例,(1.5%)中转开腹16例(0.40%),死亡1例(0.02%)。结论:I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的特点。但对其技术要求高,达到熟练程序难度大,  相似文献   

19.
550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550 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内镜下治疗及1~20 年随访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4.0% ,50 岁以上患者占 49.1% ,单发性息肉 420 例,多发性息肉 130 例,好发部位为乙状结肠和直肠(50.5% )。病理诊断以腺瘤性息肉(42.2% )和炎性息肉(40.04% )最多,息肉的异型增生发生率为14.2% ,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 12.1% ,结肠癌伴息肉的发生率为 2.9% 。对544 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息肉治疗,息肉的复发及再发率为55.4% ,平均复发时间为 32 个月。随访检出4 例息肉癌变,分别在术后第 3、5、10、20 年。  相似文献   

20.
部队经过阶梯适应性训练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某部482人自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经过40天的阶梯适应性训练,然后快速(4小时)进驻海拔5270m,第1 ̄7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4%,且无1例重症急性高原反应。另一支部队自平原快速(5天)进驻海拔5010、5200和5380m,第1 ̄10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其中重症急性高原反应为32.8%,2人发生了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