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PV16E7蛋白和Rb蛋白在人喉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喉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喉鳞癌、26例喉癌前病变、24例声带息肉和10例癌周正常喉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喉癌前病变和喉鳞癌组织中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0)、4.1%(1/24)、27.0%(7/26)和43.6%(34/78),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10)、79.2%(19/24)、61.5%(16/26)和50.0%(39/78);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癌周正常喉组织、声带息肉与喉鳞癌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16E7蛋白表达呈明显升高趋势,而Rb蛋白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HPV16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喉鳞癌病理Ⅲ级明显高于Ⅰ级或Ⅱ级(P<0.05),临床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而Rb蛋白的表达正相反,肿瘤病理Ⅲ级明显低于Ⅰ级或Ⅱ级(P<0.05),临床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结论:HPV16E7蛋白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可能会导致人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HPV16E7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可用于喉鳞癌恶性程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18型E6和E7蛋白与喉鳞癌发生的关系以及两种蛋白在致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对 5 8例喉鳞癌 ,30例癌旁组织和 30例声带息肉进行检测。结果 :在喉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E6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 31 0 % (18/5 8)和 2 0 0 % (6 /30 ) ;E7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 32 7%(19/5 8)和 2 0 3 % (7/30 )。声带息肉组中未见E6和E7蛋白阳性表达。E6和E7蛋白表达率在喉癌组与息肉组之间 ,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E6和E7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结果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HPV16、18E6和HPV16E7蛋白与喉鳞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E6与E7蛋白在致癌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喉癌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 16、P 53、nm 23基因表达、端粒酶启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及TRAP法分别检测了62例早期喉癌手术标本、14例癌前病变标本及12例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标本的P 53、P 16、nm 23-H 1蛋白的表达,HPV 16/18 DNA、端粒酶活性的检出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期喉癌中P 16表达检出率低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1); 早期喉癌中P 53表达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5), 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检出率(P<0.05).nm 23H 1表达在上述不同标本中无显著性差异.癌前病变及癌组织标本中有70%有端粒酶激活,对照组为0%.(2)癌前病变及癌组织63%(48/76)有HPV16/18感染,对照组为0%.(3)与HPV阴性标本比较,HPV阳性标本中P 16表达检出率减少,P 53表达检出率及端粒酶启动增多.结论:喉癌的发生与喉粘膜P 16表达下调、P 53表达上调及端粒酶启动相关;P 53表达上调可能是癌变的早期事件;HPV感染可能介导并促进P 16、P 53的表达失调及端粒酶启动,在喉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喉鳞癌组织中HPV16E7、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CyclinD1和Rb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0例喉鳞癌、3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PV16E7、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声带息肉组织中HPV16E7未见表达,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4/80(P<0.000 1);声带息肉与喉鳞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率分别为2/30和42/80(P<0.000 1),Rb的表达率分别为25/30和42/80(P<0.05).HPV16E7与Cyclin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5 a生存率有关(P<0.05或0.01).喉鳞癌组织中HPV16E7与Rb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HPV16感染和Rb、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发生、发展有关.HPV16E7与CyclinD1可作为判定喉鳞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MDM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 MDM2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1 2例声带息肉 ,1 5例喉癌旁组织 ,1 1例喉不典型性增生及 4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MDM2蛋白的表达 ,并研究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MDM2蛋白阳性表达为核着色 .结果  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各个组分别为声带息肉 0 .0 % ,喉癌旁组织40 .0 % ,喉不典型性增生 72 .7%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 39.0 % .MDM2蛋白表达在声带息肉组与癌旁组织组、声带息肉组与喉不典型性增生组、声带息肉组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组、喉不典型性增生组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组 (P<0 .0 5)均有显著性差异 .喉鳞状细胞癌组 MDM2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无关 .结论  MDM2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其异常表达是喉癌发生中早期分子事件 ,检测 MDM2蛋白有助于喉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p53基因突变在p53功能失活中所占的比例,并初步探索食管鳞癌p53功能失活的原因。方法对45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作为对照)进行p53基因突变检测(p53-PCR-SSCP法)、p53sD能失活检测(p53SD能测定法)以及2种p53结合蛋白MDM2和HPV16/18-E6的表达检测(免疫组化sP法)。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3功能失活率为64%,p53基因突变平为49%;p53基因无突变组中,p53功能失活者HPV16/18--E6表达率高于p53功能正常者,也高于p53基因突变组l而3组间MDM2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食管鳞癌p53SD能失活率高于p53基因突变率,p53sD能失活有望成为一种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的新指标;食管鳞癌p53功能失活的原因可分为p53基因突变和非基因突变原因,前者占72%,后者占28%。在非基因突变原因中可能存在p53结合蛋白HPV16/18-E6的参与,而不存在MDM2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和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在39例喉鳞癌组织、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的感染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TERT和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hTERT和c—myc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9例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阳性表达率48.7%(19/39),hTERT、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33/39)、82.1%(32/39)。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PV16/18感染、hTERT蛋白均未见阳性表达,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1/10)。经统计学分析HPV16/18感染、hTERT和c—myc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喉鳞癌组织中HPV16/18感染与hTERT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喉鳞癌组织中hTERT和c—myc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关,且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可能为阐明HPV16/18的恶性转化机制以及为喉鳞癌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p5 3、bcl- 2与喉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ABC法对 6 0例喉鳞癌和 8例声带息肉标本中的 p5 3、bcl- 2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6 0例喉鳞癌中 p5 3、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 ,分别为 6 1.7% (37/6 0 )和 43.3% (2 6 /6 0 ) ,并且其阳性表达率与喉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 ,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无关 (P>0 .0 5 )。8例声带息肉标本的 p5 3、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本实验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喉鳞癌与 p5 3、bcl- 2基因的关系 ,提示此两种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 ,对喉鳞癌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喉乳头状瘤相关分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同英  张巍 《新疆医学》1998,28(2):70-71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20例喉乳头状瘤、20例声带息肉进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树突状细胞(S-100~ DC)浸润检测。结果显示:p53蛋白阳性检出率45%(9/20),PCNA为70%(14/20),HPV为40%(8/20),S-100~ DC浸润为90%(18/20);声带息肉以上分子表达均为阴性。结果提示:(1)p53蛋白、PCNA较高表达提示肿瘤部分细胞向恶性转化,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与喉乳头状瘤易复发、易恶变的生物学行为一致,实属交界性肿瘤:(2)HPV感染和喉乳头状瘤发病有关,或许说明此种病毒涉及喉乳头状瘤的病因-发病学环节;(3)S-100~ DC浸润率高,反映其在细胞免疫活动中极为活跃。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 P53蛋白表达在癌前病变早期定性诊断的价值和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 P53单克隆抗体 ( DO- 1 )对 1 9例喉癌鳞状细胞癌、34例喉粘膜不典型增生上皮和 1 7例声带息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显示 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癌细胞核内和转化的细胞核内。在 1 9例喉癌中 P53蛋白表达阳性者 1 4例 ,表达率为 73.68%;在 34例不典型增生上皮中有2 0例 P53蛋白表达阳性 ,表达率为 58.82 %,在 1 7例声带息肉中未见有 P53蛋白的表达。结论 :P53蛋白免疫组化可以做为临床上癌前病变早期定性诊断和喉癌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喉黏膜白斑和喉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黏膜白斑和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对28例喉黏膜白斑、46例喉鳞状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urvivin蛋白在喉黏膜白斑、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3%(13/28)、71.74%(33/46)、33.33%(8/24);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喉黏膜白斑中的表达率。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喉黏膜白斑组的阳性表达率(66.67%)显著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3.08%),发生了恶变的5例喉黏膜白斑组织中survivi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但与喉癌的发生部位、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没有关联。结论 survivin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喉黏膜白斑组织和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形成,是喉癌形成的一个早期事件,可望成为预测喉癌癌前病变发展成恶性肿瘤的一个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方法: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总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染色显色、ImageMaster 2D软件分析所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取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找出在喉癌和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差异表达的33种蛋白质.其中有22种蛋白质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上凋,11种蛋白质表达明显下调.随机取10个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上调的蛋白点进行质谱指纹图分析,查询数据库初步鉴定出了8个蛋白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强的喉癌及喉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组表达图谱,且两者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分子,对探讨喉癌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抑素(Tumstatin)对喉鳞癌细胞(Hep-2)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Hep-2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台盼蓝法观察Tumstatin和顺铂对不同培养时间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umstatin对Hep-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电镜和3′-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Hep-2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随着药物对Hep-2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存在时间依赖性;②MTT检测显示,Tumstatin对细胞的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③光镜观察发现,药物作用组细胞出现病变;④电镜和TUNEL染色证实,Tumstatin对Hep-2细胞的抑制作用是以促进细胞凋亡为主.结论 Tumstatin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癌组织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与喉癌组织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147例喉组织标本,其中喉鳞状细胞癌组织82例,非癌组织39例(声带息肉27例,距肿瘤>1.0 cm的癌周正常组织12例),癌前病变(声带白斑)26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标本中HPV16及其早期区基因E6、E7蛋白的表达.分析喉鳞癌组织中3种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喉鳞癌组织中HPV16蛋白及E6、E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或0.01),后者高于非癌组织 (P<0.05或0.01).非癌组织中HPV16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E6、E7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而喉癌组织及癌前组织中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临床分期(Ⅰ~Ⅳ期)及不同病理分级(Ⅰ~Ⅲ级)喉癌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间HPV16 E6、E7蛋白表达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PV16感染后其早期区基因E6、E7的表达可能是诱发喉癌的因素之一,应用免疫学方法抑制E7蛋白的表达对于喉癌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但其预防和治疗作用不应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喉组织中相关特异性蛋白异常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所有病理标本来源于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间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部不同病因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住院患者,其中,喉癌组织标本(喉癌组)、喉声带息肉组织标本(息肉组)和喉癌前病变组织标本(癌前组)各69例.喉癌标本按照2010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蛋白素染色法检测各组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E7蛋白(HPV16E7)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 D1)表达水平.采用相关统计学分析和比较各组间HPV16E7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和相关性差异.结果 喉癌组HPV16E7和Cyclin D1阳性表达出现于细胞核,为大量黄褐色粗大颗粒,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93%和52.17%,明显强于息肉组(分别为2.90%和8.70%)和癌前组(分别为5.80%和23.19%),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癌前组HPV16E7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较息肉组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癌临床分期中,HPV16E7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在Ⅰ~Ⅳ期中随着分期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在喉癌病理分级中,HPV16E7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减弱,均表现为Ⅲ级>Ⅱ级>Ⅰ级(P<0.01);HPV16E7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与喉癌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正相关(r=0.79、0.86,P=0.003,0.002),两者相互间阳性表达率也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5).结论 喉癌的发生和发展与HPV16E7和Cyclin D1过度表达密切相关,因此,对HPV16E7和Cyclin D1检测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和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癌基因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STK15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30例声带息肉中STK15的蛋白表达。结果: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5%(27/40)、33.3%(10/3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5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喉鳞状细胞癌病理学分级、原发部位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且STK15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喉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喉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AGE(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与amphot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AGE及amphotein在27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以声带息肉作为对照组,结合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RAGE与amphoterin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表达强度按阳性细胞数计算。结果:RAGE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声带息肉中的表达,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表达高于非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Amphoterin在几乎所有的喉鳞癌中表达,且高于声带息肉中的表达。结论:RAGE与amphoterin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Jab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与LSCC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正常喉黏膜(NLT)和72例LSCC组织中Jab1的表达。结果:在54.17%的LSCC中Jab1呈现过表达,并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Jab1可能通过调节p27kip1蛋白的降解而参与LSCC的发生、发展,Jab1可以作为LSCC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