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射血,使动脉血压从基础舒张压上升到最高值,构成收缩压的上升部份,收缩压上升部份的幅度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它的斜率即为收缩压上升速率。脉压已有较多研究,但对收缩压上升速率(斜率)研究甚少,本文拟通过研究动脉收缩压上升速率与动脉血压间的关系,探讨动脉收缩压上升速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态血压监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13 7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昼夜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其中高血压 1级 5 7例 ,2级 5 9例 ,3级 2 1例。结果  2级 45例或全部 3级患者血压水平昼夜节律消失 (非杓型 ) ,均伴有左室肥厚 (LVH) ,LVMI为 2 69 3±14 9。 1级 5 7例及 2级 8例患者血压水平呈昼高夜低昼夜规律 (杓型 ) ,却未伴有LVH ,LVMI为 13 1 6± 2 5 7。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值明显高于无LVH ,P <0 0 0 1;而两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均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 ,非杓型高血压较杓型高血压易发生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和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86例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按 2 4小时平均压 (MBP) <110mmHg和≥ 110mmHg分为两组 ,再按脉压 (PP)≤ 5 3mmHg ,5 4~ 99mmHg ,≥ 110mmHg分为 3个亚组 ;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将所有病例分为左室肥厚 (LVH)组和无LVH组 ,并对动态血压各参数与LV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PP增加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0 1) ;PP相同MBP分别为 <110mmHg与≥ 110mmHg两组比较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均无明显差异 ,而MBP≥ 110mmHg组 2 4小时白昼与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 <110mmHg组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LVH组 2 4小时、白昼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 2 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显著高于无LVH组 (P <0 0 1和P <0 0 5 ) ;所有病例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 ;白昼收缩压变异明显大于夜间收缩压变异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与脉压及血压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沐  麦垚  李莹 《中国全科医学》2001,4(7):571-571
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好与差的指标之一。脉压大说明动脉弹性差。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的汇总分析显示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心血管病史、吸烟和积极治疗等因素之后 ,基线脉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与总死亡、心血管病死亡、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呈显著正相关[1]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脉压及血压水平的关系。1 对象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92例患者中男 88例 ,女 4例 ,均为我院干部病房 1983年 1月~ 1999年 8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 ,发病年龄均 >6 0岁。1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各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肱动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55%的患者289例(排除1个月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合并有严重瓣膜疾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常规用6F鞘管穿刺左侧或右侧桡动脉,连接压力传感器,校零待压力波稳定后记录血压(桡动脉有创血压),同时用监护仪测量血压(桡动脉无创血压),使桡动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同步测量。造影结束后2 min待压力波稳定测量中心动脉各血压值,并同时用监护仪再次测量肱动脉血压,使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同步测量。分别计算中心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分数(FSP)、舒张压分数(FDP)等血压参数。采用Judkin法划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照组85例,单支病变组50例,两支病变组66例,三支病变组88例。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中心动脉收缩压、脉压(PP)、FSP依次升高(分别为131.2±18.3比133.3±19.2比134.5±19.6比136.7±20.2,61.2±12.1比62.3±12.9比63.4±13.3比64.5±14.2,1.46±0.12比1.50±0.14比1.54±0.16比1.62±0.16, P值均<0.01)。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中心动脉FDP依次降低(分别为0.78±0.03比0.77±0.03比0.76±0.02比0.05±0.01,P<0.01)。各组间中心动脉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示FSP、FDP、PP是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FSP为:OR=1.29,95%CI= 1.23-1.58;FDP为: OR=0.63, 95%CI= 0.38=0.94 ; PP为: OR=1.17, 95%CI= 1.03-1.32)而非肱动脉各血压值。肱动脉有创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无创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系数:收缩压系数0.871,舒张压系数0.872,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两支病变、三支病变其中心动脉收缩压、PP、FSP、FDP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SP、FDP与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肱动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呈正相关,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危重病人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病人预后关系。方法监测147例住院危重病人动态血压,计算:(1)24h平均收缩压(24hSBP)、舒张压(24hDBP)、动脉压(24hMAP)和脉压(24hPP);(2)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舒张压(dDBP)、动脉压(dMAP)和脉压(dPP);(3)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舒张压(nDBP)、动脉压(nMAP)和脉压(nPP);(4)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率(SBPF,DBPF);(5)血压变异性,包括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两组:APACHEⅡ>20分组和APACHEⅡ≤20分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变化;再根据24hPP分为两组:PP>40mmHg组和PP≤40mmHg组,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APACHEⅡ>20分组24hSBP、24hDBP、24hPP及非勺型率均高于APACHEⅡ≤20分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20分组和APACHEⅡ≤20分组病人的24h收张压变异、舒张压变异及昼间收缩压变异、舒张压变异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40mmHg组病人年龄、女性比例、心率(HR)、SBP、MAP、血糖、APACHEⅡ评分、总病死率均高于PP≤40mmH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4hPP、APACHEⅡ评分、24hSBP和昼间收缩压变异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监测危重病人动态血压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病人血压情况,对血压风险评估更有价值;24hPP也是危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90例高血压病患者 ,年龄 4 5~ 6 5岁 ,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4 0 0例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者 392例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 398例 ,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关系 ,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 0 5 ) ;冠心病组的舒张压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或脑卒中组 (P <0 . 0 1) ;脑卒中组的平均血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或冠心病组 (P <0 .0 5 ) ;冠心病组或脑卒中组的脉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P <0 . 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仍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P<0 . 0 5 ,P<0 . 0 1)。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收缩压、平均血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舒张压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脉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均有显著相关性。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 ,脉压是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脑卒中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合并有脑卒中的高血压 65例及不合并有脑卒中的高血压 98例行右臂肱动脉动态血压监测比较。结果 :脑卒中收缩压及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但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选择合理用药 ,改善大动脉的僵硬度从而降低脉压 ,同样也是高血压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l Disease,CVD)重要的危险因素,而50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mmHg是比舒张压(DiastolicBlood Pressure,DBP)更重要和更难控制的CVD危险因寨。脉压(PulsePressure,PP)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是血压的脉动部分,反映了动脉血压的波动情况,当收缩压恒定时,舒张压越低,脉压越大,对靶器官损害越大。血压的稳定部分即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为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随着年龄增长,收缩压及脉压升高的基本机制是大动脉僵硬度的逐渐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及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史华星  严玉兰 《医学文选》1999,18(4):542-543
目的 进一步探讨脑梗塞与血压、血糖的关系。方法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 15 5例和无脑梗塞同龄对照组 10 9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及动脉血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塞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血糖计量统计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1,P <0 .0 5 ,P <0 .0 1) ,脑梗塞组高血压、高脉压差、高血糖的发病数计数统计均高于对照组 (均为 P <0 .0 0 1)。结论 脑梗塞患者均有高的血糖、血压、脉压差 ;高血糖、高血压、高脉压差均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脉压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过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 ,大样本的调查显示 ,收缩压(SBP)是一个优于舒张压 (DBP)的重要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预测因子 ,尤其是那些超过 5 0岁的患者[1] 。近年来 ,关于脉压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表明 ,脉压 (PP)增大是动脉僵硬度和心血管病危险度增大的标志之一[2 ] 。1 影响脉压升高的相关因素脉压变化的机制非常复杂 ,影响脉压的因素主要有 :1 1 心搏出量 如果心搏出量增大 ,心收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 ,管壁所受的张力增大 ,故收缩期动脉血压的升高更加明显。由于动脉血压增高 ,血流速度就加快 ,如果外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动态血压的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正常血压 2型糖尿病肾病 (DN) (Ⅲ期 )动态血压 (ABP)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 2 2例偶测血压正常的DN(Ⅲ期 )病人 2 4h动态血压 (ABP) ,同时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RU AE)、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眼底改变 ,分析其相关性。以动态血压为因变量做多元相关分析。 结果 :2 2例偶测血压正常的DN病人中 2 0例高血压 ,每例病人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降低 ,昼夜节律消失。DN病人 2 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P <0 .0 5 ) ;RUAE与 2 4h平均舒张压 (MDP)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 (ΔDBP)呈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早期DN病人偶测血压正常者已存在 2 4h动态血压节律性异常 ,这种昼夜血压节律性异常与病人的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较偶测血压更易发现夜间血压异常。  相似文献   

13.
项延郡 《广西医学》2002,24(6):881-882
高血压病是引起左心室肥厚 (LVH)的主要原因 ,但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却少见报道。笔者对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0月 2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中LVH与脉压关系。1 资料、方法与结果1 1 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 1999年WHO/ISH建议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共 2 78例。其中男性 15 3例 ,女性 12 5例 ,高血压病史从 1年到 4 0年 ;收缩压 14 0~ 2 2 0mmHg(1mmHg =0 133kPa) ,舒张压90~ 130mmHg ;年龄 32~ 84岁 ,平均 (6 2 4± 13 6 )岁…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及脉压与心肌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进 《广西医学》2004,26(1):33-3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及脉压与心肌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 4 1 6例高血压病、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三组 :A组 (n=1 0 6 )为高血压病合并心肌梗死组 ,B组 (n =1 4 3)为单纯心肌梗死组 ,C组 (n =1 6 7)为单纯高血压病组 ,并选取体检人员 96例为对照组D组 ,分析四组人员的脉压水平分布状况、组间血压指标、各年龄分组的脉压水平。结果  (1 )脉压最大分布区域A组 >70mmHg(占 32 1 % ) ,B、D组均在 4 0~ 4 9mmHg(分别占 38 5 %和 39 6 % ) ,C组在 5 0~ 5 9mmHg(占 31 1 % )。 (2 )脉压水平 :A组 >C组 >D组 >B组 ,并以A组 (6 0 38± 1 4 72mmHg)最高 (P <0 0 5 ) ;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A、C组均明显高于B D组 ,以C组最高 (P <0 0 1 ) ;A、C组间 ,C组除脉压外 ,其它血压指标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 ;B、C组间各项血压指标无差别 (P >0 0 5 )。 (3)各年龄分组的脉压水平 :>6 0岁者A组明显大于B、C组 (P <0 0 5 ) <5 9岁者C组则明显大于B组 (P <0 0 5 )。结论  (1 )只有高血压病者 (尤其老年人 )的脉压独立于其它血压指标与心肌梗死有关 ,且当脉压 >70mmHg时 ,发生心肌梗死的频率明显增加 ;(2 )非高血压病者与高血压病者心肌梗死时 ,脉压范围不同 ,前者的心肌梗死不一定只与血压及脉压有关 ,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眼底改变与动态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以下简称高血压 )患者血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 ,分别观察 1 8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脉压、诊所舒张压、2 4h平均舒张压、血压负荷及夜间血压下降率与眼底小动脉改变的关系。结果 :1 86例患者中 ,眼底正常 46例 ( 2 4.7% ) ,Ⅰ级改变 1 1 6例 ( 62 .4% ) ,Ⅱ级改变 2 4例 ( 1 2 .9% )。眼底正常组左室肥厚 (LVH)的发生率为 1 0 .9% ( 5 /46) ,而眼底异常组的发生率为 89.3 % ( 1 2 5 /1 40 )。诊所舒张压≥ 1 3 .3kPa( 1 0 0mmHg)、2 4h舒张压≥ 1 2 .0kPa( 90mmHg)的高血压组与其对应组相比眼底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分别 <0 .0 5、<0 .0 1 ) ;舒张期血压负荷超过 40 %组与对应组比较眼底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收缩压负荷、杓型与非杓型血压及不同脉压差组的眼底变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 :无合并症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眼底改变大多为Ⅰ级 ,受舒张压的影响较明显 ,视网膜动脉硬化的程度也提示高血压的时限及病情。  相似文献   

16.
脉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力松  华琦 《中国医刊》2003,38(6):27-29
1 脉压及其影响因素1 1 脉压 脉搏压 (简称脉压 ,pulsepressure ,PP)是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在不同的动脉段记录血压时 ,可以看到从主动脉到外周动脉 ,血压的波动幅度变大。和主动脉内的血压波动相比 ,外周动脉的收缩压较高 ,舒张压较低 ,故脉压较大 ,而平均压则低于主动脉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血压压力波的折返。1 2 生理情况下脉压的影响因素 ①每搏排血量(strokevolume ,SV) :如果SV增大 ,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变多 ,管壁所受的张力也更大 ,故收缩期动脉血压的升高更加明显。当SV增加而外周阻…  相似文献   

17.
三、动脉血压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在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压是不断变化着的,收缩期高,舒张期低;由于舒张期的时间大于收缩期,因此平均动脉压的数值不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一半,而是更接近于舒张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压达标(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与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661例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84例)和非冠心病组(477例),对2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冠心病的混杂因素如年龄、心率、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逐步筛选变量分析脉压差与冠心病呈正相关关系,脉压差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4.20倍.舒张压与冠心病呈负相关,舒张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减少1.07倍.收缩压每增加5 mmHg,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51倍.年龄每增加10岁, 其发病风险平均增加1.04倍.其他混杂因素如饮酒、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程、心率、体重指数等与冠心病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压达标高血压病患者随着脉压差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随着舒张压的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应降低.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上不仅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而且要综合干预,注意监测脉压差,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高血压药物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者200例(对照组),同时根据血压水平将高血压组分为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等3个亚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测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脉压指数、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等指标,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在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脉压指数、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均明显升高,25(OH)D3水平明显降低,同时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逐渐降低。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脉压指数均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18、-0.549、-0.478、-0.596、-0.804,均P<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3明显降低,其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脉压指数等指标均呈明显负相关,对高血压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收缩压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收缩压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2 95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时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在年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上的差别。结果 :脑出血组的收缩压及脉压比脑梗死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年龄、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收缩压升高 ,脉压增大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出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