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足跟及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腓肠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皮瓣血管长度及营养,血管走行特点。结果:随访平均16个月,8例皮瓣完全成活。质地优良,且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蒂长,旋转范围大,切取方便,血供恒定,成功率高。修小腿下1/3足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1997。2005年10月,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们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 15例 ,其中改进皮瓣外形设计并结扎蒂部小隐静脉 3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11~ 38岁。缺损部位 :小腿下 1/ 3胫前部皮肤缺损伴深部组织裸露 2例 ,足跟缺损 4例 ,足底软组织合并外踝部缺损 3例 ,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 6例 ,急性损伤创面 11例 ,慢性溃疡创面 3例 ,慢性感染创面及肉芽创面 1例。病程最短 1小时 ,最长达 6年余。缺损面积 3cm× 4cm~ 8cm× 1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 根据创面大小, 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 逆行转移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18 例, 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术后18例逆行皮瓣全部成活, 切取的最大皮瓣为10 .5 cm×16 .5 cm。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切取简便, 成活率高, 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5.
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是常见的疾患,也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修复的方法很多。我们自2001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和足部软组织缺损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62岁,平均 相似文献
6.
Masquelet[1](1992)和Bertelli[2](1993)研究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发现皮神经营养血管对皮肤血供有重要作用,提出了皮神经营养血管轴型皮瓣,这类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作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跟部皮肤缺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18~34岁,足跟部撕脱伤跟腱断裂术后创面感染,跟腱外露3例;跟腱自发性断裂术后伤口感染,跟腱外露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胫前软组织缺损1… 相似文献
7.
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一种 ,它是指以皮神经周围及皮神经内血管网状丛血供为成活基础的轴型皮瓣 ,该类皮瓣最早由Bertelli[1] 于 1 991年开始解剖研究报道 ,次年 ,Masquelet[2 ] 、Bertelli[3] 、Taylor[4 ] 等也经过解剖研究再次证实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密切关系 ,指出 :任何一条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轴。根据此解剖情况 ,Bertelli[5、6] 报道了以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丛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国内宋建良[7] 、王和驹[8] 、刘…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我们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蒂郎进行改进后转位修复足跟、踝及足背皮肤缺损,临床应用7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998年开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膝、小腿、踝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18例 ,其中顺行蒂 3例 ,逆行蒂 15例。皮瓣面积 5cm× 7cm~ 8cm× 16cm。血管蒂长 9~ 16cm ,蒂宽 2~ 3cm。结果 术后 17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皮瓣尖端部分皮肤坏死 ,经换药愈合。经 3个月~ 1年随访 ,皮肤质地及外形较好。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 ,不牺牲肢体主干动脉 ,操作简单 ,是修复膝、小腿、踝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应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并骨髓炎15例,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除1例最大皮瓣18cm×8cm远端边缘有2cm皮肤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骨髓炎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结论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岛状皮瓣,血运可靠,面积大,旋转幅度大,手术切取简单,为小腿下段、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并骨髓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逆行腓肠神经及其滋养血管为蒂的小腿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12例。切取皮瓣范围(4cm×4cm)~(12cm×10cm),血管蒂长6~14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随访2~12个月,外观功能恢复良好,6个月后感觉部分恢复。但皮瓣外观臃肿。尝试3例自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其皮瓣外观肿胀程度较未结扎者轻。结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转移范围大,损伤小,操作简便,可用于修复小腿前侧,踝部及足近侧二分之一软组织缺损,对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有特殊意义。缺点是外观臃肿。在小面积皮瓣中尝试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减轻皮瓣肿胀获得成功,但在大面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足跟、足背近端的软组织因其解剖结构特殊,外伤后易发生缺损而难以直接缝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已成为修复上述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我科2002年6月至2005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腿下段、足踝部尤其是足跟皮肤缺损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创面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本科自1999年2月至2001年10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1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营养血管皮瓣是小腿后部皮瓣,皮神经不是皮瓣成活的基础,主要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系统通过与周围多个血管网联系,形成纵贯小腿后部全长皮肤供血轴心。2000年2月-2003年5月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关节、足背创面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67岁。其中外伤开放骨折肌腱、皮肤缺损5例;慢性骨髓炎、骨缺损2例;糖尿病导致皮肤溃烂缺损2例;钢丝绞伤1例;跟骨骨折、骨缺损继发骨浅表感染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踝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2 3例 ,皮瓣大小为 ( 3cm× 5cm)~( 8cm× 1 5cm)。结果 1 9例完全成活 ,3例出现水泡及边缘 0 .5cm左右皮肤坏死 ,经换药愈合 ,1例远侧部分皮肤坏死 ,移植游离皮片得以修复。 2 1例获随访 3~ 6个月 ,1 6例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 ,另 5例感觉无恢复。无溃疡、瘘管、骨髓炎出现。结论 此皮瓣不损伤小腿重要血管及神经 ,血供可靠 ,解剖容易 ,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部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9.
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处理是临床常见而棘手的问题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1 2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1 2~ 72岁 ,平均 32岁。车祸伤小腿下段内侧、外踝部、足跟软组织缺损各 4例、3例、2例 ,内踝部、足背外伤后溃疡各 1例 ,胫骨下段骨髓炎 1例。皮瓣面积最大 1 3cm× 8cm,最小 9cm× 5 cm。1 .2 手术方法 :先用龙胆紫画出皮瓣蒂轴线、旋转点及皮瓣范围 :外踝、跟腱连线中点至 月国 窝中点的连线为蒂 ,旋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设计成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附近皮肤软组织病损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进一步评价此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以上的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网球拍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更高,手术风险更小,是修复足跟部附近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