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造血刺激因子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粒系统特异的造血调控因子,本文综述了G-CSF的蛋白质结构、G-CSF的基因结构与表达调控,G-CSF的生物学功能以及G-CSF受体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4.
研究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亚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造成放射性损伤,继以家蚕表达的rhM-CSF连续7天给每只小鼠腹腔注射进行治疗。结论:rhM-CSF能促进放射性损伤小鼠血细胞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孙俊秀  申志强 《临床医学》1997,17(12):38-39
G-CSF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单体,在抗感染中起着非特异性的免疫作用,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或其毒素的刺激后,在3~6小时内G-CSF迅速上千倍增加,同时在感染控制后24~48小时内降至正常。支气管哮喘(哮喘)是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但在急性发作的治疗过程中98%左右的患儿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为此,我们通过测定血清G-CSF的方法,来探讨哮喘发作与细菌感染的关系,为抗生素在哮喘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多功能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在妊娠、胚胎发育、骨骼形成和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作用,并与妇科肿瘤,不育症,肝病和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造血细胞及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对50例化疗后接受G-CSF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骨髓、外周血细胞计数、形态观察及分类。结果 G-CSF治疗后,患者骨髓早幼粒细胞平均比例达20.5%,最高达67.0%,细胞颗粒明显增多,其余阶段粒细胞颗粒明显增多增粗,碱性磷酸酶阳性比例平均达97%,平均积分为368。55%的患者外周血幼稚粒细胞增多;红系、巨核系细胞比例及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G-CSF主要影响骨髓粒细胞系统,对红系、巨核系影响不大;明确G-CSF对骨髓造血的影响可减少误诊,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8.
9.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具有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对M-CSF的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在M-CS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活性、受体的信号传递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粒系特异的造血调控因子。G-CSF不仅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且与细胞的凋亡有密切的关系。G-CSF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本文介绍了G-CS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受体的结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Bradley 等首次于1966年从造血细胞培养中,发现骨髓细胞要分化增殖为粒一巨噬细胞集落,还需有一种刺激造血的物质参与,并将此物质称为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随着 CSF 的纯化和重组技术的发展,其生物学特性日渐被人们所认识,而且在治疗血液病方面,已从实验室过渡到临床。临床治疗结果更显示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日趋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CSF 是一组糖蛋白物质,由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自然产生,有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近年来,对人类 CSF 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发现人类 CSF有以下4种,(1)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即 CSFa,分子量22000,它可刺激粒—单核细胞系祖细胞(GM—  相似文献   

12.
黄国秀  张衡文  温建东 《临床荟萃》2001,16(12):565-56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s ,简称G CSF)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 ,血清G CSF水平的升高与急性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血清G CSF的检测在国内已得到开展。为了进一步探讨G CSF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 ,我们对 74例老年病例进行了对比检测及分析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为我科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的部分老年 (年龄≥ 5 5岁 )住院患者 ,分成二组 ,Ⅰ组 :老年急性细菌感染患者 5 4例 ,男性 3 2例 ,女性 2 2例 ,平…  相似文献   

13.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3(CSF3),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调节粒系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存活,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可以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G-CSF的受体CSF3R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与G-CSF结合后激活JAK-STAT、Ras/Raf/MEK/ERK等信号通路。在临床上G-CSF广泛应用于粒细胞减少性疾病及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也是自体或异基因移植时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剂,在G-CSF联合化疗的预激方案中,G-CSF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生长停滞、细胞凋亡,以增强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CSF3R突变被发现与重型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SCN)向白血病转化有关,而且常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这些可能为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G-CSF及其受体在血液相关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及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组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并调节成熟血细胞功能的糖蛋白。目前发现的CSFs有白细胞介素3(IL-3或multi-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CSFs的功能及其在各种疾病状态时体液中含量的改变已受到有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检测CSFs活性和含量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生物  相似文献   

15.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在造血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异常造血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其受体(MCSFR)在细胞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CSF、MCSFR的单抗以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标记法(ABC免疫酶标法),测定其在6株血源细胞系,144例患者骨髓和160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结果6株血源细胞系均有细胞MCSF和MCSFR的表达。正常人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中未测出细胞MCSF和MCSFR的表达。多种恶性和少数良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中可测出MCSF和MCSFR的表达,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频率和积分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MCSF、MCSFR阳性细胞主要为粒系细胞(M4,M5亦以粒细胞为主),单核系也较多见,红系和巨核系少见,未见阳性的淋巴细胞。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细胞膜和细胞浆,细胞核少见。结论异常造血时细胞MCSF、MCSFR分布甚广,髓系白血病表达尤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具有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对M-CSF的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在M-CS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活性、受体的信号传递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给小鼠静脉注射5-fluorouracil(5-Fu),4日后将鼠脾细胞与各种细胞因子混合培养观察集落形成情况,结果表明IL-3作用于小鼠脾细胞CFU-S阶段,其作用与IL-3的剂量有关,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于红细胞系CFU-S以下的分化成熟,IL-6,G-CSF,GM-CSF作用于粒细胞系统的分化成熟,IL-3与EP0,IL-6,G-CSF和GM-CSF均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血液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足一种糖基化的多肽链细胞生长因子,能特异地调节粒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能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与效应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产品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白细胞减少性疾病.近年来在化疗基础上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预激方案也取得良好疗效,为难治、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创造了机会.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临床上应用最成功的几种造血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对粒系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具有调节功能的细胞生长因子,重组hG-CSF应用于骨髓移植受者,可加速受者外周血粒细胞恢复,同时亦促进成熟粒细胞功能,因而能缩短骨髓移植发热天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可作为干细胞动员剂应用一骨髓移植供者或受者,以提高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产量,使干细胞收集变得更为简单易行,此外,重组hG-CSF还有利于基因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