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及其对全麻患者术后拔管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4例,术前测定肺功能,术毕保留气管内导管转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根据临床征象判断拔管,测定拔管后患者拇内收肌TOFr及拔管后10、40 min的肺功能.根据TOFr,将患者分为无残余肌松组(NR组,TOF≥0.9)和残余肌松组(R组,TOF<0.9),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24例患者中,NR组78例,R组46例,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为37.1%.NR组和R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10 min,NR组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分别可恢复至术前的(65.6±17.7)%、(63.3±18.4)%和(62.2±17.4)%,R组可恢复至术前的(56.1±17.6)%、(52.2±16.4)%和(53.3±15.9)%,NR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R组(P<0.05).拔管后40 min,NR组患者的FVC、FEV1、MVV可恢复至术前的(73.3±16.0)%、(72.3±18.9)%和(72.2±17.2)%,R组可恢复至术前的(66.1±17.9)%、(61.3±17.1)%和(61.8±17.4)%,NR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R组(P<0.05).结论 依据临床征象判断拔管的患者,拔管后残余肌松发生率较高,且拔管后早期呼吸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Bo例,随机分成S组(生理盐水组)和D组(右美托嘧啶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约3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DEX0.6Hg/kg.s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间点的HR和MBP,患者停药至呼吸恢复、睁眼及拔除气管导管所需时间及相应时间点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停药至恢复定向力和AIdrete评分》9分所需时间.以及发生术后寒战、躁动及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D组患者HR和MBP在拔管时、拔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mt波动较S组小(P〈0.05).拔管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较S组低,拔管时间延长(P〈0.05),但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Atdrete评分≥9分的时间与S组相当(P〉0.05),呼吸恢复和睁眼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与S组也无差异(P〉0.05),s组患者发生术后寒战和术后躁动的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术后寒战和躁动的发生.并且不会影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及停留在手术室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急性等容性中度血液稀释对卡肌宁效能和恢复的影响。选择28例ASAⅠ级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四组:Ⅰ组(n=9),Ⅲ组(n=5)为对照组,Ⅱ组(n=9),Ⅳ组(n=5)为血液稀释组。在Ⅱ,Ⅳ组行血液稀释使Hct从42.41%±2.5%降至28.62%±1.65%。在Ⅰ,Ⅱ组进行卡肌宁肌松效能测定,在Ⅲ,Ⅳ组进行卡肌宁起效和恢复过程的观察。结果显示:急性等容性中度血液稀释可使卡肌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呼吸支持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术前、拔管后、吸氧或无创通气1h后三个时点比较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在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意义;BiPAP组无创通气1h后PaCO2较拔管后降低,与对照组吸氧1h后比PaCO2低;拔管后两组患者PaO2较术前降低,BiPAP组吸氧1h可提高PaO2。BiPAP无创通气1h后,VTi、VE、Cdyn升高,RAWm降低;而对照组吸氧1h后较拔管后无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短期BiPAP面罩支持无创通气耐受性好,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以改善通气和氧合,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对高龄患者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2例,年龄70-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瑞芬太尼组,n=16)及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芬太尼组,n=16)行麻醉诱导维持。术后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自我陈述时间,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h、24h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陈述自己姓名时间均明显早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2h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评分两组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1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六组.记录各组静注罗库溴铵后其起效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无反应时间、T1 25%恢复时间、T1 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T1 25%恢复到75%的时间).结果 静注等效剂量的罗库溴铵Ⅲ组与Ⅰ组、Ⅳ组与Ⅱ组比较,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静注等效剂量的Ⅴ组与Ⅰ组、Ⅵ组与Ⅱ组比较,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无反应时间、T1 25%恢复时间、T1 7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上,复合吸入七氟醚的Ⅲ到Ⅵ组较注入等效剂量的罗库溴铵Ⅰ组与Ⅱ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延长(P<0.05或P<0.01);Ⅱ组与Ⅲ组之间以及Ⅳ组与Ⅴ组之间罗库溴铵的肌松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能明显延长罗库溴铵的作用时间,有时间依赖及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肝移植术患者间断静脉注射(Ⅳ)、静脉输注(CI)和靶控输注(TCI)罗库溴铵的肌松效果.方法 拟行肝移植术的患者36例,性别不限,年龄21~63岁,体重48~80 kg,Child-Pugh评分7~9分,肝功能Child分级B或C级,随机分为3组(n=12):Ⅳ组、CI组和TCI组.采用TOF模式进行肌松监测,Ⅳ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无肝前期T1恢复至25%时、无肝期和新肝期T4/T1(TOFR)恢复至25%时追加0.15 mg/kg.TCI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罗库溴铵,初始效应室靶浓度3μg/ml,调整靶浓度,维持T1 5%~10%;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时暂停TCI,随后以效应室靶浓度0.1μg/ml再次输注,调整靶浓度,维持T15%~10%.CI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无肝前期以30μg·kg-1·min-1的速率开始静脉输注,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 5%~10%,无肝期和新肝期开始时暂停CI,随后以1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再次输注,调整输注速率,维持T15%~10%.各组于肌松达最大效应时行气管插管,于缝合腹膜后停止给药.记录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肌松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和气管插管条件满意情况;记录各组无肝期T1 25%恢复时间及TOFR 25%恢复时间,新肝期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TOFR 25%恢复时间、TOFR 75%恢复时间、TOFR90%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记录罗库溴铵总用量.结果 与Ⅳ组比较,TCI组和CI组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率、罗库溴铵总用量、麻醉诱导时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和各期肌松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效应监测图显示Ⅳ组各期罗库溴铵肌松效应波动较大,TCI组和CI组各期肌松效应较为平稳.结论 采用Ⅳ、CI和TCI给药时,肝移植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起效和恢复情况无差异,而采用TCI或CI给药时,肌松效应较Ⅳ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老年患者应用米库氯铵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65~73岁,体重45~8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n=22)术后给予拮抗药新斯的明20μg/kg,对照组(B组,n=24)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四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并记录术毕时(T_1)、拔管时(T_2)、拔管后5 min(T_3)、10 min(T_4)、30 min(T_5)时的TOFR(T4/T_1,T_1和T_4为第1和第4个颤搐反应高度)。统计拔管时Steward苏醒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肌松恢复指标:临床时效(M1)(T_1恢复到25%的时间)、恢复指数(M2)(T_1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TOFR恢复到0.7的时间(M3)、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M4)、停药至拔管时间(M5)。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D1和D2、苏醒评分和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1和D2的差值D与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的相关性分析中,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P0.05)。A组M1、M2、M3、M4和M5均明显小于B组(P0.05)。T3~T5时A组TOFR明显高于B组(P0.05)。T_3、T_4时A组TOFR0.7和T_4、T_5时A组TOFR0.9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米库氯铵肌松恢复快,残余肌松相对较少,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使老年患者的麻醉恢复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异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下长时间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方法拟在全麻下行口腔-颌面肿瘤择期手术(手术时间达5 h左右)病人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2组(n=15):异丙酚组(Ⅰ组)异氟醚组(Ⅱ组)。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进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初始剂量0.6 mg·kg-1后气管插管,持续输注罗库溴铵。调整罗库溴铵的输注速率,T1稳定在基础值的10%时(初始状态),Ⅰ组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Ⅱ组吸入1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持续5 h,术中维持T1在基础值的10%。记录罗库溴铵输注速率、恢复指数(T1恢复25%至75%的时间,T25-75)以及罗库溴铵停止输注到TOFR为0.9的时间。结果与初始状态比较,Ⅰ、Ⅱ组持续给药30 min-5 h时罗库溴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Ⅱ组持续给药1~5 h时罗库溴铵输注速率低于Ⅰ组(P<0.05)。两组间恢复指数和罗库溴铵停止输注到TOFR为0.9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可用于长时间持续输注以维持稳定的肌松。维持T1在基础值的10%的情况下,持续输注罗库溴铵5 h时异氟醚麻醉比异丙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减少30%,但其恢复指数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 PORC)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71例, 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新辅助化疗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N组, 35例)和对照组(C组, 36例)。N组术前行4~6周期新辅助化疗, 其中21例行多西他赛+环磷酰胺(TC)方案, 14例行多西他赛+洛铂(Tcb)方案, 化疗结束1个月内行手术治疗;C组直接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拔除喉罩即刻、入PACU即刻的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of-four ratio, TOFR), 计算PORC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水平, 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及输液量, 肌松恢复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PACU停留时间, 拔管后最低SpO2及低氧血症发生情况, 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水平, 术中麻醉药使用情况及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即刻, N组TOFR低于C组(P<0.05), PORC发生率高于C组(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七氟醚增强顺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0例,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20~30 kg/m2,随机分为2组(n=120):顺阿曲库铵组和罗库溴铵组,各组按性别和麻醉药再分4个亚组(n=30):女性异丙酚组、男性异丙酚组、女性七氟醚组和男性七氟醚组.各异丙酚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6 μg/ml,各七氟醚组吸入七氟醚,于靶控输注或待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于1.71%5 min后,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5 mg/kg或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25%恢复时间.结果 与异丙酚麻醉比较,女性患者七氟醚麻醉时,罗库溴铵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男性患者七氟醚麻醉时,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缩短,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峰值时间、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延长(P<0.05或0.01);七氟醚麻醉时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罗库溴铵T1 25%恢复时间和TOFR 25%恢复时间缩短,顺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缩短(P<0.05或0.01).结论 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的增强作用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强于女性;对顺阿曲库铵肌松的增强作用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缺失/恢复损伤的影响。方法新生(24~48h内)Wistar大鼠断头,迅速取出海马,应用0.125%胰酶消化,海马神经元在96孔和6孔培养板上培养10d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培养组(Ⅰ组)、氧-糖缺失/恢复组(Ⅱ组)、氧-糖缺失/恢复+50μmol/L NaHS组(Ⅲ组)、氧-糖缺失/恢复+100μmol/L NaHS组(Ⅳ组)和氧-糖缺失/恢复+200μmol/L NaHS组(Ⅴ组)。Ⅱ组神经元进行氧-糖缺失45min后换回原来的培养液,然后放回原培养箱培养24 h,Ⅲ组、Ⅳ组和Ⅴ组在氧-糖缺失时加入NaHS,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mol/L,余处理同Ⅱ组,Ⅰ组按正常培养方法培养。检测96孔培养板神经元活力。鉴定6孔培养板的神经元纯度并进行细胞色素C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和神经元凋亡的检测。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MDA浓度、细胞色素C水平和神经元凋亡率升高,GSH浓度和神经元活力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MDA浓度、细胞色素C水平和神经元凋亡率降低,GSH浓度和神经元活力升高(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和Ⅴ组MDA浓度、细胞色素C水平和神经元凋亡率降低,GSH浓度和神经元活力升高(P<0.05);与Ⅳ组比较,Ⅴ组MDA浓度、细胞色素C水平和神经元凋亡率降低,GSH浓度和神经元活力升高(P<0.05)。结论外源性H2S可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缺失/恢复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残余肌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4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 年龄1~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滴鼻。术中应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监测肌松。术毕当肌松监测TOF T2再现时, 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患儿TOF比值(TOFR)恢复到0.9的时间;记录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毕体温、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记录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拮抗后5 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苏醒期皮疹、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手术时间、术毕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实验组患儿拔管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较长(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患儿肌松拮抗前即刻、拮抗后2 min BIS较低(均P&...  相似文献   

15.
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单纯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单纯异氟醚组(Ⅰ组),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2×ED95)的罗库溴铵后各组患者肌松起效、维持和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结果三组肌松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肌松维持时间、75%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均长于P组和R组(P<0.05),R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术中无一例恢复自主呼吸,与Ⅰ组和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开胸手术使用氟比洛芬酯,曲马多.芬太尼预防停用瑞芬太尼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肺大泡及单纯肺叶切除术60例.年龄25-54岁.ASAⅡ-Ⅲ级.体重43-65kg,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FA)组.曲马多(TR)组和芬太尼组(FN),每组20例.于手术结束前20min。对各组静脉推注FA组氟比洛芬酯1mg·kg^-1.TR组曲马多2mg-kg^-1.FN组芬太尼2μg·kg^-1.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3组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时.拨管后5min的MAP、HR,RR.SpO2;拔管后5min行口述镇痛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躁动评分。结果:FN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较FA组.TR组明显延长(p〈0.01).镇静评分FA组.TR组高(p〈0.05)。FN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p〈0.05).但FA组与TR缉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D5)。三组阁围拔管期镇痛评分.MAP。HR、RR、Sp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A组呛咳率较其它两组高(p〈0.05).三组患者未见明显躁动。结论:手术结束前20-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曲马多.芬太尼都能有效防治停用瑞芬太尼后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应以安全.有效的原则来合理选择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美维松对膈肌和拇收肌的抑制时程与恢复过程。方法:30例ASAⅠ级的成年手术患者,按美维松用量分成两组,Ⅰ组:0.16mg/kg,Ⅱ组:0.20mg/kg,每组15例。同步测定跨膈肌压(Pdi)和拇收肌对连续四次刺激(TOF)反应的T1(APT1)及TOFr值。结果:显示两组APT1最大抑制相近,是Pdi的1.7倍。Pdi达到最大抑制及恢复到75%的时间比APT1快得多。结论:提示美维松对膈肌收缩功能的抑制比拇收肌差,但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8.
用连续四次刺激法持续监测20例患者(ASAⅠ~Ⅱ级)在静脉复合和静吸复合全麻(随机分成相应两组)下的肌松效应。结果:爱肌松(250μg/kg)起效时间2.95±1.54min,达到插管时间5.21±1.37min(部分病人尚存在声门活跃)。维持用诱导量的14可得到32~80min满意肌松。反复追加蓄积作用不明显。呼吸恢复较迅速。当T1<25%时,60%以上患者出现自主呼吸,表明该药在呼吸肌和其他横纹肌麻痹之间存在相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丙泊酚和普鲁卡因在静脉复合全麻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术中意识及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全麻非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诱导插管用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注,全麻维持用0.2%丙泊酚静滴;Ⅱ组诱导插管用咪唑安定0.15m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注,全麻维持用1%普鲁卡因静滴。测量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术中及拔管前的HR、MAP;记录停药至睁眼及拔管的时间;观察术后恶心发生率,询问术中有无意识存在。结果气管插管时、术中及拔管前Ⅰ组HR、MAP较Ⅱ组稳定,Ⅱ组HR、MAP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Ⅰ组睁眼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P〈0.01),且术后恶心率及术中意识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全麻比较普鲁卡因,具有诱导快、术中循环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且无术中知晓、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心脏手术后患者撤机时比例辅助通气(PAV)的效果。方法46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年龄18—72岁,体重40—65kg,ASAⅠ或Ⅱ级。测得呼吸系统弹性阻力(Ers)及气道阻力(Rrs),先按80%辅助比例行PAV(PAV80),以PAV80时潮气量(VT)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的目标VT,再随机先后予PAV80、PSV及持续气道正压(CPAP)各通气30min,观察每种模式下呼吸方式指标[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VE)、浅快呼吸指数(RSBI)、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Ti/Ttot)、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aw)、呼气末正压(PEEP)、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呼吸作功指标[(压力-时间积分(PTP)、患者呼吸功(WOBp)、呼吸机呼吸功(WOBv)];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PAP时比较,PAV80、PSV时WOBv、PIP、Paw、VT、PaO2、SaO2升高,PTP、WOBp、WOBp/WOBt、RR、RSBI、Ti/Ttot、pH、PaCO2降低(P〈0.05或0.01);与PSV时比较,PAV80时肿、WOBp和WOBp/WOBt升高(P〈0.01),PIP、Paw降低(P〈0.05)。PAV80与PSV间PaO2、SaO2、MAP、HR和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AV是适宜于心脏手术后患者撤机的一种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