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蕊草化学成分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百蕊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百蕊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百蕊草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芦丁(3),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4),高车前苷(5),大蓟苷(6),蒙花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金圣草黄素(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百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檀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取干燥垂盆草全草15 kg,加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滤液,浓缩得浸膏。经200~300目硅胶拌样后上硅胶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98∶2~9∶1~7∶3),二氯甲烷-甲醇(100∶0~95∶5~9∶1~8∶2~7∶3~6∶4)顺序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0个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的手段对石油醚-乙酸乙酯(98∶2)部位、石油醚-乙酸乙酯(9∶1)部位、二氯甲烷-甲醇(95∶5)部位、二氯甲烷-甲醇(9∶1)部位、二氯甲烷-甲醇(8∶2)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来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垂盆草中分离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δ-香树脂醇(1),δ-香树脂酮(2),3-表-δ-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木犀草素(5),α-香树脂醇(6),山柰素(7),金丝桃苷(8),芹菜素(9),香草酸(10),槲皮苷(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天山堇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健东  戴忠  林瑞超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916-2917
目的:研究堇菜属Viola植物天山堇菜Viola tiansha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聚酰胺柱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理化常数、UV,IR,ESI-MS,~1H-NMR和~(13)C-NMR等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天山堇菜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6).结论:除胡萝卜苷外,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5,(3)
目的:研究老鼠簕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检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测定所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抗流感病毒活性。结果:从老鼠簕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lepharin(1)、麦角甾苷(2)、异类叶升麻苷(3)、胡萝卜苷(4)、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苎麻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95%的乙醇室温浸提,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波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kiwiionoside(1),eugenyl β-rutinoside(2),尿嘧啶(3),胡萝卜苷(4),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5),胆甾醇(6),α-香树脂醇(7)。结论: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苎麻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龙海  杨明  林生  郑琴  张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799-1801
目的:对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植物红波罗花lncarvillea delavay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波罗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leucoseceptoside A(1),角胡麻苷(2),棘木苷(3),edgeworthin(4),1,2,4-三甲氧基苯(5),原儿茶酸(6),异香草醛(7).结论: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oleanolic acid-3-O-6'-O-methyl-β-D-glucumnopyranoside(1),22-α-hydroxychiisanogenin(2),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momordin Ib 3),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 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5),ehiisanogenin(6),(-)-芝麻脂素[(-)-sesamin 7],胡萝卜苷(daucosterol 8),β-谷甾醇(β-sitosterol 9).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黎药牛耳枫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黎药牛耳枫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分别为:羽扇豆酮(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deoxycalyciphylline B (4),daphiodhanins D (5),calyciphylline B(6),槲皮素(7),芦丁(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交让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进一步研究野葛Pueraria lobata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结合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2个化合物:β-谷甾醇棕榈酸酯(1),β-谷甾醇(2),葛香豆雌酚(3),羽扇豆醇(4),羽扇豆酮(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7),槐香豆素A(8),香豆雌酚(9),尿囊素(10),大豆苷元(11),芒柄花素(12),3′-甲氧基大豆苷元(13),芒柄花苷(14),3′-羟基大豆苷元(15),染料木苷(16),大豆苷(17),8-甲氧基芒柄花苷(18),5-羟基芒柄花苷(19),(-)-puerol B 2-O-glucopyranoside(20),(6S,9R)-长寿花糖苷(21)和蔗糖(22)。结论:化合物1,5~8,15,18,21和22为首次从野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5~7,15,18,21和22为首次从葛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草珊瑚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草珊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为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聚酰胺、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草珊瑚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东莨菪素(1),syringaresinol monoside(2),styraxjaponoside B(3),5-O-caf-feoylshikimic acid(4),shizukanolide E(5),异落新妇苷(6),新异落新妇苷(7),落新妇苷(8),新落新妇苷(9)。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牛蒡子苷(1),表松脂素(2),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3),3,4-二羟基-苯甲酸(4),D-核糖-1,4-内酯(5),L-核糖-1,4-内酯(6),尿苷(7),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呋喃果糖苷(8),杜仲醇(9),1-脱氧杜仲醇(10)。结论:化合物1,4~8为首次从杜仲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百合科山麦冬属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var.prolifera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进一步丰富该植物的化学信息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60%乙醇对湖北麦冬地下部分进行提取,综合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向硅胶,小孔树脂(MCI)及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湖北麦冬地下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4个黄酮类成分(化合物1~4),4个酚类及苯甲酸类衍生物(化合物5~8),2个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9,10)及2个其他类成分(化合物11,12)。分别鉴定为2',4,4'-三羟基查耳酮(1),木犀草素(2),槲皮苷(3),3,5-dihydroxy-7-methoxy-6-methyl-3-(4-hydroxybenzyl)chroman-4-one(4),2,6-二甲氧基-4-硝基苯酚(5),烯丙基焦儿茶酚(6),3,4-dihydroxyallylbenzene 4-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7),丁香酸(8),E-阿魏酰酪胺(9),反式对羟基桂皮酸(10),(1S,4S,5R,6R,7S,10S)-1,4,6-trihydroxyeudesmane-6-O-β-Dglucopyranoside(11)和5-羟甲基糠醛(12)。结论:其中化合物1~3,5~8及化合物10~12均为首次从山麦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天山花楸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天山花楸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拓展天山花楸的药理功效,开发利用天山花楸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硅胶、树脂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结合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IR等)及现代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天山花楸乙醇提取浸膏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苯甲酸(bcnzoic acid, 1),苄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bcnzvl-O-β-D-glucopyranoside,2),乌苏酸(ursol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26α-hydfoxyursolic acid,4),金丝桃苷(hyperoside,5),槲皮素-3-D-葡萄糖苷(quercetin-3-D-glucoside,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天山花楸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雷公藤叶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1),(+)-isolarieiresinol(2),burselignan(3),dibutyl phthalate(4),cyclo-(S-Pro-R-Phe)(5),cyclo-(S-Pro-R-Leu)(6),cyclo-(S-Pro-S-Ile)(7),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8),胡萝卜苷(9).结论:1-3为4-苯基四氢萘类木脂素,5-7为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环二肽),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3,6-dione,1),6β-羟基-豆甾-4-烯-3-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 acid dibutyl ester,3),秦皮素(fraxe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基于前期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AD)的作用,对其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75%乙醇加热回流的方法对黑水缬草药材进行提取,提取物经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得到其抗AD的有效部位,采用硅胶、ODS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法分离该有效部位并得到9个化合物(1~9),结合质谱及核磁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6-hydroxy-7-(hydroxymethyl)-4-methy-lenehexahydrocyclopenta[c]pyran-1(3H)-one(1),suspensolide F(2),马钱子苷(3),α-莫诺苷(4),β-莫诺苷(5),patrinovalerosidate(6),野花椒苷A(7),(-)-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8)和citroside A(9),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进一步对化合物1~9进行体外抗AD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2和6对PC12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的正丁醇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层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酰芍药苷(1)、白芍苷R1(2)、paeonidanin A(3)、4-甲氧基苯甲酰基芍药苷(4)、paeonidanin B(5)、4-O-methylgalloylpaeoniflorin(6)、paeoniflorin B(7);从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somaltopaeoniflorin(8)、芍药苷(9)、羟基芍药苷(10)、芍药内酯苷(11)。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均为芍药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桃仁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桃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凝血因子Xa(FXa)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生色底物法和连续速率法进行FXa抑制活性测定,利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FXa的抑制率高达60.27%,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十八碳烯酸-2',3'-二羟基丙酯(1),胡萝卜苷(2),扁桃酰胺(3),苯甲酸(4),2-羟基-9-十八碳烯酸(5),正十七烷酸(6),9-十八碳烯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酸(8),棕榈酸(9),苦杏仁苷(10)。结论:桃仁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抑制FXa的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3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丰城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丰城鸡血藤的活性成分.方法:用溶剂法和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丰城崖豆藤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黄酮类化合物(1~8):毛蕊异黄酮(1),染料木苷(2),gliricidin(3),8-甲雷杜辛(4),阿夫罗摩辛-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澳白檀苷(6),异甘草素(7)和3,5,7,4'-四羟基-3'-甲氧基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8);2个为三萜类化合物,羽扇豆醇(9)和无羁萜-3β-醇(10).结论: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探讨毛蕊异黄酮等在NMR测定中的溶剂效应,纠正了文献[1-2]中该化合物碳谱数据的一些归属错误.  相似文献   

20.
荭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ombuine-3-O-β-D-galactopyranoside,1),商陆素-3-O-芸香糖苷(ombuine-3-O-rutinoside,2),色氨酸(tryptophan,3),槲皮素-3-甲醚(quercetin-3-O-methyl ether,4),山奈酚-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2"-O-α-L-rhamnopyranosyl)-β-O-glucuronopyranoside,5],槲皮素3-O-(2"-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2"-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mnide,7).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归属化合物1的1H和13C-NMR谱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