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向鼻后部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在慢性咳嗽的诸多原因中,PNDs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呼吸内科与耳鼻喉科交叉联结的常见病症.加深认识PNDs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减少误诊、漏诊.现对我院近些年经治的PNDs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医师对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概念及诊治的认识以治疗由鼻后滴漏综合征引起的慢性咳嗽。方法将西乡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8例PNDs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咳嗽消失45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有效治愈率91.18%。结论对PNDs引起的慢性咳嗽进行更加严谨、科学的诊断,以病因治疗、对症治疗为原则,可提高PNDs引起的慢性咳嗽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常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主诉,因而大多首诊于呼吸科,经常规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咳嗽。近年来,PNDs逐渐被耳鼻咽喉科和呼吸科医生所认识和重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门诊共诊治PNDs病人4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PNDs致慢性咳嗽患儿,明确诊断并采用抗变态反应、抗炎、通畅鼻窦引流、解除鼻腔阻塞等方案治疗。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患儿鼻腔分泌物减少,稀薄率为58.0%(29/50),咽异物感、咳嗽经2个月治疗后明显改善率为74.0%(37/50),咽异物感、鼻塞、慢性咳嗽经3个月治疗后明显改善,改善率为94.0%(47/50);症状在治疗后3个月改善不明显3例,因腺样体肥大、鼻息肉需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效果理想。结论分析PNDs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并做好鉴别诊断,对症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可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多样。鼻后滴漏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上易发生误诊及漏诊。由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忽视了针对鼻后滴漏的病因治疗,而使整体的治疗效果不十分令人满意。现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118例鼻后滴漏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鼻瓣区阻塞性病变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回顾分析鼻瓣区阻塞性病变50例病人,病种有鼻外侧软骨前缘塌陷(突出肥大)、鼻中隔前上或前下偏曲(隆起)、鼻小柱外侧缘过宽肥大、鼻底软组织肥厚或骨性隆起和鼻翼(大翼软骨外侧角)塌陷。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均超过3年,鼻阻症状全部消失,无一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鼻瓣区是鼻通气最狭窄的区域,也是鼻阻力最大部位。临床上对鼻阻塞病人,鼻瓣区检查不可忽视,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对101例慢性咳嗽患者行病因诊断。结果 10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6例,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1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12例。结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主要为CVA、PNDs、GERC;询问病史及行试验性诊断治疗有效是确诊病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王雪梅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49-49,51
目的 提高时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认识,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方法 分析11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鼻内镜治疗的优势.结果 头痛症状全部消失,视力不同程度恢复.眼球运动障碍改善,随访36个月,1例症状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手术后症状缓解.结论 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主的孤立性蝶窦疾病,容易造成误诊、漏珍;CT、NRI和鼻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郭菁  王强  罗弦 《现代医药卫生》2022,(21):3775-3778
为提高对肉毒素中毒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该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肉毒素中毒误诊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治经验,结合文献学习和探讨肉毒素的临床应用,分析该病例误诊原因。该例患者医源性肉毒素注射术后,出现眼睑下垂,经积极诊疗后眼睑下垂逐渐改善,后未再出现眼睑下垂。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对于肉毒素的认识不足,中毒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综合考虑临床资料,从而降低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
张强  彭金芝  李权  王少军 《天津医药》2019,47(7):754-757
先天性无鼻畸形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上极其罕见的胎儿畸形,常伴有其他脏器畸形,不同程度地影响围生儿结局。因此,分娩时需要一个熟练的新生儿复苏团队在场。大部分无鼻畸形的胎儿出生后能正常生活。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无鼻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干细胞治疗则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 1例胎儿先天性无鼻畸形,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必要的产前咨询及帮助,为新生儿护理、喂养及治疗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临床疗效。方法 179例慢性咳嗽患者分为青年组72例和中老年组107例,按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判断病因和给予特异性治疗。结果 72例青年人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诊断前三位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变应性咳嗽(AC)和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其中AC的病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两组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明显缓解或部分缓解,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提高青年人慢性咳嗽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本病的误诊和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16例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16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手术.结果 16例患者主要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其中13例在确诊前经过首诊科室的相关检查和对症治疗.全部患者经CT或MRI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5例术后所有症状先后缓解或消失,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蝶窦病变易误诊、漏诊.诊断本病有赖于CT和MRI检查,GT三维重建可为术前评估提供多方位空间信息,鼻内镜下蝶窦手术使本病的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儿童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治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 该组42例初诊时误诊,误诊率52.5%.治愈33例,占41.2%;好转42例,占52.5%;无效5例,占6.2%.总有效率93.8%.结论 PNDS是多种病因性疾病,致病因素多而复杂,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无明确诊断标准而容易误诊或漏诊,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至2011年间收治的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18例治愈,4例好转,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1.4%,其中死于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脏骤停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隐匿性强,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医师要对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和心肌酶学动态性观察,避免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以便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临床资料。结果30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患者中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误诊8例,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误诊8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误诊2例,疼痛部位不典型误诊3例,合并糖尿病误诊5例。结论应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提高阅图能力,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对确诊的68例因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治愈46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6%。结论 PNDS与慢性咳嗽的发生密切相关,应提高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综合验光仪联合同视机等综合疗法对辐辏不足性视疲劳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综合验光仪联合同视机等综合疗法对辐辏不足性视疲劳的病人进行扩大融合辐辏的训练,分析治疗前、后融合辐辏范围和视疲劳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25例病人融合辐辏范同均明显扩大,24(96%)例视疲劳症状消失。结论使用该方法不易漏诊,可作为普查及临床检查,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仇世伟 《贵州医药》2014,(3):221-222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96例流行性腮腺炎,其中并发35例心脏损害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心脏损害发生率为5.87%,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主要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异常,治疗后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均恢复正常。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心脏损害,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需常规做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一旦发现心脏损害,积极治疗,减少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诊治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行胃镜检查和(或)24 h食管p 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确诊的40例患者经给予PPI及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治疗4~6周后25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患者经胃镜复查,食管炎症消失,黏膜恢复正常,其余病例继续巩固治疗2周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较轻或缺如,而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易误诊或漏诊,呼吸科医师应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APE的临床表现,提高APE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诊治情况回顾性分析,对本院2005~2009年收治APE患者进行研究。结果33例患者均行溶栓、抗凝及对症治疗后,29例心功能均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基本缓解,3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缓解,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临床医生须提高对肺栓塞认识,熟悉其临床表现,充分利用各种医技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和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