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明确腕踝针防治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腕踝针及体针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各30例,西医常规治疗30例,3组进行临床效果与实验室检查的对比研究。结果:腕踝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腕踝针治疗组与体针治疗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腕踝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能使血糖、血脂代谢得到改善,降低血流粘稠度,恢复周围神经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卫刚  王斌 《陕西中医》2012,33(4):476-477
目的:探索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6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测定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80.00%。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对于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改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蒙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单纯服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蒙医辩证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蒙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疗效显著,是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尺胫针疗法对醋酸扭体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30只小鼠分为模型组、腕踝针组和尺胫针组,每组各10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只致痛,观察记录注射后至开始出现扭体的时间(潜伏期),以及小鼠首次扭体至其15min内的扭体次数,计算出抑制的百分率。结果:模型小鼠扭体次数两针刺组明显少于模型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与腕踝针组比较,尺胫针组对小鼠扭体次数的减少以及延长潜伏期的作用明显优于腕踝针组(P?0.05)。结论:尺胫针疗法可显著提高醋酸所致扭体模型小鼠的痛阈,其镇痛作用优于腕踝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针配合腕踝针治疗抑郁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体针配合腕踝针,对照组采用单纯腕踝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针配合腕踝针治疗抑郁型失眠症疗效优于单纯腕踝针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踝针结合体针治疗下肢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踝针结合体针治疗31例下肢末梢神经炎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31例患者中治愈19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随访2个月均未有患者复发。结论:踝针配合体针治疗下肢末梢神经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慕远 《中国针灸》2004,24(12):837-839
目的:探讨微针系统的实用性.方法:通过临床对1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体针、头针、眼针进行分组治疗,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体针、耳针、腕踝针进行分组治疗,并对不同针法的疗效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比所采用的微针系统几种针法的临床有效率没有一种优于体针疗法.结论:微针系统不应是21世纪针灸研究继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使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通痹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并作评价,同时用肌电图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更为明显。结论: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与常规疗法结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30例江苏省盐城市城区人民医院(224001)陈允波关键词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1991年10月~1997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30例,并与西药组进行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与单纯治疗组4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治疗组单用体针治疗。结果:治愈率联合治疗组66%,单纯治疗组40.4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1.2424,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肩周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胡新耀  李喜忠 《中国针灸》2004,24(2):99-100
目的:对比腕踝针对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疼痛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53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47例,将58例麻木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腕踝针组)32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26例.治疗时间均为3天.结果:疼痛类两组总有效率相差不明显,但显效率治疗组为60.38%,对照组仅为29.79%,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麻木类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疼痛类与麻木类相比较,腕踝针对疼痛类显效率为60.38%,对麻木类仅28.1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疼痛类疾病效果优于麻木类疾病.  相似文献   

12.
腕踝针治疗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胡侠  凌昌全  周庆辉 《中国针灸》2004,24(3):149-151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86例肝癌疼痛患者,单纯腕踝针治疗36例,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单纯服药组50例,比较其在镇痛疗效上与不良反应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愈显率86.1%;接受腕踝针治疗的患者与按三阶梯服药的患者镇痛疗效上无显著差异,持续缓解时间较服药组长,且无毒副作用.结论:腕踝针治疗肝癌疼痛疗效显著,与服药组比较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腕踝针对新兵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对新兵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新兵按“Wenger-冲中重雄”植物神经平衡因子法测定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0.56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y〈+0.56者为24例,对照组为1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可以较好改善新兵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仁定  林凌峰 《中国针灸》2006,26(12):851-856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取腕上1、上2,对照组口服地尔硫,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4·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结果显示远期疗效亦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腕踝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患者人组,157例完成研究。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管灸治疗和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和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和人组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分期辨证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发病的不同时期、不同证型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针刺。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分期辨证针灸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的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腕踝针联合甲钴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接受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感觉障碍评分、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波峰振幅、脑血流的波幅及流入容积速度、SS-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甲钴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能够改进疗效并改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血流动力学、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韦玲 《中国针灸》2003,23(1):9-10
目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以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例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整体观念辨证针刺可以提高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术后未行镇痛泵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V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将腕踝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并观察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按随机简单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腕踝针结合电针,疗程为14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为73.3%,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腕踝针结合电针治疗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