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68例(13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1.0者118眼占86.8%,手术后6个月角膜haze:0级72眼,0.5级54眼.1级10眼.无1例2级以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易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2.
李德全  邬永娟  罗毅 《河北医学》2013,19(3):386-388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31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对其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结果:31例高度近视患者经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后,上皮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56±1.5)d,术后第1天0级疼痛的眼数为25,占40.32%;Ⅰ级疼痛的眼数为18,占29.03%;Ⅱ级疼痛的眼数为16,占25.81%;Ⅲ级疼痛的眼数为3,占4.84%。术后半月平均裸眼视力为0.80±0.15;一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3±0.2;三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5±0.31。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ASEK治疗68例(136眼)中高度近视,屈光度-3.25~-12.0D,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微,介于PRK与LASIK之间,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6个月裸眼视力≥1.0者118眼,占86.8%,手术后6个月角膜Haze:0级72眼,0.5级54眼,1级10眼,无一例2级以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手术后疼痛症状、角膜haze明显减轻,但高度近视患者易出现角膜混浊和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4.
韩有田  陈继红 《安徽医学》2009,30(8):877-878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降低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高度近视(-8.00D以上)患者,术中未用(对照组)和用0.02%丝裂霉素(实验组)各20例40只眼,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结果,观察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实验组雾状混浊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中的应用,可减轻术后雾状混浊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本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103例180只眼,观察时间14~38个月,平均(24.93±6.50)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62±0.047),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7±0.13),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32±1.14)D.结果 术后14~38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0.98±0.29),≥1.0者128眼占71.10%,≥0.6者164眼占91.10%,haze 10眼,0.5级8眼,1级2眼.结论 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3例151只眼,观察25~49个月,平均(35.34±6.45)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3±0.025,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98±0.145,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01±1.19)D。结果术后25~49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1.01±0.26,≥1.0者120眼占79.47%,≥0.6者142眼占94.04%,haze 6眼,0.5级5眼,1级1眼。结论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是治疗超高度近视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高度近视患者79例共153只眼行LASEK手术,按术前球镜度数分为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随访1—6月。结果LASEK术后刺激症状较轻;术后6月角膜haze发生率低,0级嘶眼(62.1%),0.5级47眼(30.7%),1级11眼(7.2%);术后整体视力随时间均有显著提高(P〈0.05),3月后开始趋于稳定(P〉0.05)。术后各时期3组视力:高度近视组均〉中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P〈0.05)。结论LASEK拓宽了近视激光手术的适应症,对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患者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视眼是最为常见的屈光不正。摘掉累赘的眼镜是广大近视眼患者的心愿。怎样矫正近视,一直是眼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准分子激光的应用,给屈光不正治疗带来了跨时代的进步。1988年率先将准分子激光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眼,称为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由于存在术后疼痛、角膜Haze等并发症,很快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行LASEK手术的患者55例110只眼,其中男23例46只眼,女32例64眼,平均球镜当量为(-7.78±2.09)D(-14.5~4.25 D),术中滴入0.2%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浸润12 s后立即吸干,5 ml BBS冲洗。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裸眼视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ASEK手术后平均裸眼视力1个月为0.95±0.19,2个月为1.01±0.14,3个月为1.09±0.13;电脑验光屈光度术后1个月为0.66±1.07,2个月为0.28±0.28,3个月为0.23±0.92(P均〈0.05),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1.0视力情况分别为77.27%、90.00%、98.18%;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明显(P〈0.05)。术后角膜雾状混浊(HAZE)发生时间最早为11 d,最晚为129 d,平均35 d;术后3个月HAZE分级分别为0级占80%、0.5级占18%、1级占2%。结论:LASEK手术术中联合应用MMC矫正中低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 (- 10D以上近视 )的准确性和预测性。方法 :通过对 5 6例 (共 10 5眼 )术前屈光度 (等值球镜 ) - 10 0 0~ 2 6 0 0DS ,平均 13 4± 3 9DS近视患者采用LASIK治疗 ,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 1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的为 81眼 ,占总眼数的 77 1%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为 96只眼 ,占总眼数的 91 4 % ;其中高于术前的为 2 6眼 ,占总眼数的 2 4 8% ;而裸眼视力下降 1行以上的 6眼 ,占 5 8% ;其中 3例为不规则散光 ,2例角膜瓣制作不全 ,1例为角膜瓣层间脂类物残留 ,裸眼视力下降 2行以上的为 3眼 ,占总眼数的 2 9%。结论 :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 ,但手术操作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谨慎从之。  相似文献   

13.
张晓琴  荣辉  徐紫金  王国昌 《吉林医学》2008,29(17):1433-143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优势。方法:随访6个月-1年的126例(249只眼)病例,术前按等效球镜度数-3.25--17.75D;角膜厚度451-590μm;角膜曲率按平均曲率计算38.5-48.25D。选用新配制的20%酒精侵泡角膜20-28 s,松解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两者之间的连接力,然后进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结果:术后165只眼随访6个月,84只眼随访1年。LASEK较LASIK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明显,6个月时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LASEK手术安全,治疗范围广,并发症少,术后视觉质量高,LASEK手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杨明轩 《中外医疗》2011,30(13):32+34-32,3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并作出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自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接诊的80例160眼高度近视患者,采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并收集患者手术0.5~1年的相关资料加以分析。结果经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患者视力状况:裸视视力在0.5以上的149眼,在0.8以上的有121眼,在1.0以上的有53眼,最佳矫正视力降低2行以上的有3眼;患者的屈光度在手术后早期呈现轻微远视,经过1~3个月得以恢复;手术并发症状况:术后视网膜脱离1眼,角膜瓣移位1眼。结论采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一种收效良好且安全的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眼),术前近视等效球镜为-6.00~-14.00 D,平均(-8.75±1.27)D。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角膜地形图及屈光度数,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所有术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3.71±0.26)d。术后3 d,裸眼视力≥0.5者48眼(88.9%),≥0.8者19眼(35.2%),术后7 d,裸眼视力≥0.5者54眼(100.0%),≥0.8者47眼(87.0%),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均在-0.50~ 0.50 D之间,术后1、3、6个月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13眼(24.1%)、7眼(13.0%)、2眼(3.7%),但均小于2级,不影响视力恢复。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且稳定,无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及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早期使用双氯芬酸钠对术后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依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双氯芬酸钠组50例(50眼),均为左眼,采用双氯芬酸钠+0.1%氟关瞳+0.3%氧氟沙星;对照组50例(50眼),均为左眼,用0.1%氟关瞳+0.3%氧氟沙星。术后观察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混浊6项指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术后1、2、3、5d观察术后反应并评分,术后1、2、3周检查视力,术后1、2、3个月观察角膜雾状混浊(Haze)发生情况,第5天开始根据指征尽早取镜。结果术后第1天和第2天双氯芬酸钠组术后反应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取镜时间为5.2d,对照组为6.15d,双氯芬酸钠组早于对照组。两组恢复最佳视力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aze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芬酸钠能减轻术后早期反应,缩短术后绷带镜片的佩戴时间,安全、无不良反应,有助于LASEK术后角膜上皮化学性和机械性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平均-11.2±1.86D)195只,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第1,6,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84.1%,79.0%,74.9%和61.0%,57.9%,55.9%;术后第1,6,12个月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0.50D和±1.0D者分别是68.7%,63.1%,61.5%和79.0%,75.9%和74.9%.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有较好的效果,手术中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37例(72眼)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为-10.0~-22.5D,平均为(-16.37±3.12)D,散光为-1.25~-4.25D,平均为(-1.92±0.87)D。结果: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35例70眼(97.22%)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24眼(33.33%)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行或以上,2例2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术后6个月屈光度(1眼欠矫-1.5D)为(-0.37±0.42)D,散光为(-0.43±0.46)D。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超高度近视,而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对LASIK手术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有效性。方法对162例(318只眼)屈光度在-6.0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对其中38例(76只眼)进行了FFA和ICGA,并就患者高度近视程度、眼底病变程度与患者手术后视力、眼底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所有患者(318只眼)都接受了LASIK手术治疗。手术前检查发现有13只眼(4.09%)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微小裂孔,有21只眼(6.60%)脉络膜新生血管,其中5只眼(1.57%)FFA检查阴性而ICGA检查阳性。都先进行了眼底激光治疗;手术后1年内有2只眼(0.63%)出现新生血管,有36只眼(11.32%)出现了黄斑水肿,有9只眼(2.83%)出现了眼底出血,有2只眼(0.63%)出现了视网膜脱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②手术后超高度近视组的矫正视力低于普通高度近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3.68,P〈0.05)。③手术前及手术后较严重眼底病变组的矫正视力均低于普通眼底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手术前=2.28,t手术后=2.46,P〈0.05)。④手术后1年内较严重眼底病变组出现的眼底并发症多于普通眼底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7.78,P〈0.01)。结论对高度近视眼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其高度近视程度和眼底病变程度会影响手术疗效,手术前应做详尽的眼底检查及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必要时可行FFA和ICGA检查及预防性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近视患者40例77眼随机分为两组行LASEK治疗,激光切削后术中应用质量浓度为0.02%的MMC滤纸片覆盖在角膜基质床上,分别持续15s和1min,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结果术前与术后的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样本的研究表明,LASEK术中应用MMC是一种防止haze发生的较安全的方法,但对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尚需大样本的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