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磁共振成像在老年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41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踝关节的诊断,以及联合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进行诊断.比较2 种诊断方式下的骨折位置和区域的情况;对旋前外展型(PAB)、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内收型(SAB)、旋后外旋型(SER)的诊断正确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进行统计.结果:从骨折位置和骨折区域来看,CT诊断下的骨折位置检查率为92. 69% (38/41),而CT联合磁共振检查的骨折位置的检出率为95. 12% (39/41),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在骨折区域方面,CT诊断下共检查出30例(73. 17% ),CT联合磁共振共检查出39例(95. 12%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从PAB、PER、SAB、SER的诊断正确率来看,CT联合磁共振在PAB、SAB方面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CT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而SER、PER方面,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CT与磁共振联合诊断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 44% .结论:在对老年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和预后评估过程中,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磁共振成像对患者进行踝关节的检查,能够有效判断骨折的位置和区域,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踝关节三维CT重建检查的价值以及能否根据三维图像进行踝关节骨折的空间分型。[方法]收集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三维CT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结果相符的6例(30%),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5例(25%),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诊断的6例(30%),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15%)。[结论]可以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对踝关节骨折进行简单而直观的三维空间分型。  相似文献   

3.
赵殿阁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29-1230
目的将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应用于对踝关节复杂骨折患者的分型与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6月收治的58例踝关节复杂骨折患者,分别给予X线检查与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后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X线平片显示58例患者中A2型4例,A3型2例,B2型24例,B3型26例,c2型2例;多排螺旋CT显示A2型l例,A3型4例,B2型16例,B3型36例,c2型1例。依据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认定方式并对比X线正侧位片,发现X线检查有15例(25.86%)漏诊。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适用于对踝关节复杂骨折患者的分型。  相似文献   

4.
袁涛  林久灶 《吉林医学》2013,34(3):516-5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踝关节复杂骨折AO分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2例踝关节复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及多排螺旋CT扫描后行二维及三维重建,明确踝关节骨折的AO分型。结果:X线平片显示42例复杂骨折中A2型3例,A3型1例,B2型18例,B3型19例,C2型1例;多排螺旋CT显示A2型1例,A3型3例。B2型15例,B3型22例,C2型1例。以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作为认定骨折的标准,对照42例患者的X线正侧位片,共11例(26.2%)发生不同程度的漏诊现象。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真实反映踝关节骨折的病变情况,对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Lauge-Hanse分型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决策指导作用。【方法】使用Lauge-Hansen分型对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型,分析受伤机制,评估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据此制定治疗决策并进行治疗。【结果】(1)本组32例均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46个月,平均27个月。32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完全负重时间2~3个月。足踝功能按AOFAS评分系统评分为80~100分,平均97.7分,其中优30例,良2例。【结论】Lauge-Hanse分型有助于充分诊断踝关节骨折损伤情况,利于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及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经手术证实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d的X线、CT检查报告和临床资料。分析X线和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患者术前的踝关节LangeHansen骨折分型情况、术后1d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适宜情况,均以手术探查结果 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骨折分型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的准确率。结果 经手术后证实,7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属于PAB型骨折18例(23.68%),PER型骨折15例(19.74%),SAB型骨折20例(26.32%),SER型骨折23例(30.26%);术前经CT检查诊断患者Lange-Hansen分型的准确率96.05%明显高于经X线检查的准确率86.84%(P<0.05)。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现骨折解剖复位和内固定满意;术后经CT三维重建检查出解剖复位和内固定适宜的患者例数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果 (P<0.05)。结论 相比常规术前X线检查,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踝关节骨折分型和评估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CT表现及特点,分析CT图像与常用踝关节骨折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369例成人踝关节骨折,分析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及其特点,进行踝关节骨折X线分型,分析CT图像与骨折X线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共有8种表现形式,以a、b、c分别指代腓骨骨折、后踝骨折和骨间韧带(interosseous tibiofibular ligament,IOL)断裂,369例踝关节骨折CT图像包括:0度(腓骨、后踝、IOL均完整)40例;Ⅰa度(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完整)60例,Ⅰb度(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完整)3例,Ⅰc度(腓骨完整、后踝完整、IOL断裂)26例;Ⅱab度(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断裂)163例,Ⅱac度(腓骨骨折、后踝完整、IOL断裂)6例,Ⅱbc度(腓骨完整、后踝骨折、IOL断裂)61例;Ⅲ度(腓骨骨折、后踝骨折、IOL断裂)10例。根据Danis Weber骨折分型:A型骨折18例,B型骨折238例,C型骨折94例,腓骨无骨折19例。分析CT图像,A、B、C型骨折IOL断裂的发生率分别为0、5.9%、88.3%;CT图像与Danis Weber分型之间存在相关性,IOL断裂的发生率随Danis Weber分型严重程度而改变,经秩相关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 R=0.781,P<0.001)。CT图像能发现X线骨折分型无法判断的IOL断裂,其发生率是5.9%。结论: 踝穴上1 cm水平横断面CT图像在术前能够清楚判断下胫腓联合IOL损伤情况,与Danis Weber骨折分型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并能发现某些X线片中无法判断的IOL断裂情况。  相似文献   

8.
金杰 《嘉兴医学》2002,18(4):229-231
目的:分析踝关节组成骨骨折的CT扫描从二维,三维影像表现,探讨CT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踝关节骨组成骨骨折均摄X线平片及CT横断位扫描,其中25例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技术处理。结果:CT扫描能正确显示踝关节组成骨骨折的部位,类型,并显示骨折线方向,数目及关节面的完整性。结论:踝关节组成骨骨折CT扫描特别是螺旋CT扫描后,二维,三维重建处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其使用X线、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比较、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8%,螺旋CT和三维重建检查准确率为96%。结论:在诊断踝关节骨折时,X线检查的漏诊率较高,而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以为骨折手术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杜奎显 《中原医刊》2002,29(5):18-19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诊治特点,选择其最佳治疗。方法:104 骨折病人的症状,体征及术中的治疗方法。结果:104例均有外伤史,手术组43例,治愈38例,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的5例,伴活动功能障碍。非手术组61例经牵引及外固定后59例全部治愈,而且功能正常。结论:踝关节骨折的诊断应以外伤史,踝关节畸形,肿胀,异常活动,不能负重行走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以X光片,CT检查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进行诊断治疗。手术治疗除骨折要求解剖对位外,更要求距骨有良好的复位,外踝关节面,胫骨的下关节嵌合,实现踝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应稳妥积极地探讨踝关节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为宗旨,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陈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37-133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CT后处理方法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行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12例肿瘤内钙化,12例形态不规则,6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4例瘤内呈瘤结节,2例瘤周呈强化残圈,21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1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CT后处理技术对甲状腺癌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X片和CT三维重建诊断老年人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X线、CT三维重建,且均行手术治疗并判断患者骨折分型。分析比较X线、CT三维重建骨折类型诊断结果 差异,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误诊漏诊情貌差异。结果 CT三维重建诊断骨折分型中单纯外踝骨折、单纯内踝骨折、三踝骨折准确率均高于X线(P均<0.05),诊断双踝骨折准确率差异不显著(P均<0.05);CT三维重建检查误诊、漏诊率均低于X线检查(P均<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对老年躁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价值高于X线,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准冠状位CT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冠状位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踝关节骨折病例20例,均行X线、CT常规横轴位扫描及准冠状位扫描检查,比较三者的检查结果,评价CT准冠状位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检查中的作用。结果:X线片诊断漏诊3例,常规轴位CT扫描漏诊2例,踝关节准冠状位CT扫描对20例骨折均显示良好,尤其对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及有合并跟骨骨折者有明显优势。结论:踝关节准冠状位CT扫描技术能从近似冠状位角度显示踝关节骨折的具体部位、类型、严重程度及移位情况,能提高踝关节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螺旋CT轴扫、多平面(MPR)和三维(3D)重建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螺旋CT资料25例,其中20例同时进行了MPR和3D重建图像,着重分析踝关节骨折线的走行、关节面塌陷程度、骨折碎片移位程度等,并评价轴扫、MPR和3D重建图像的优势。结果:25例病人25个踩关节骨折均被显示,MPR和3D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骨折的情况。依据螺旋CT重建图像,术前更改诊断5例。结论:螺旋CT轴扫结合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可更好显示踝关节骨折的情况,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根据Lauge-hansen的方法[1]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分型,并指导临床治疗闭合性踝关节损伤7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54例,女24例,年龄16-68岁,其中旋前外展型14例,旋后内收型15例,旋后外旋型35例,旋前外旋型12例,垂直压缩型2例。回访时间6~20mo。按Olerud和Molander的评分标准,优良72例,一般5例,断钉1例,优良率92·3%。1.2 Lauge-hansen分型1.2.1旋后内收型足于受伤时处于旋后位(足跖屈、内翻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强力内翻的外力,外踝受到牵拉,内踝受到挤压(如图1)。Ⅰ°外踝韧带断裂或外踝撕脱骨折,外踝骨折常低于踝关…  相似文献   

16.
余文行  徐宝琳 《当代医学》2021,27(18):133-134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误诊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有87例确诊为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磁共振成像疾病检出率为98.85%,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9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特异度高于多层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成像检查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漏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误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测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疾病检出率、诊断符合率高,可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进行踝关节骨折诊断治疗的患者98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常规MSCT检查和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对踝关节骨折诊断情况。结果:98例患者在进行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共发现骨折119处,其中外踝骨折31处,内踝骨折28处,后踝骨折13处,跟骨骨折18处,距骨骨折14处,踝关节粉碎性骨折15处。而常规MSCT对98例患者共诊断出111处骨折,漏诊8处,诊断准确率仅为93.28%。结论: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均接受X线、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术前踝关节骨折分型、术后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质量评估情况。结果与术中分型比较,CT三维重建组Kappa值为0.95,与X线组的0.78比较差异显著(P<0.05)。X线组解剖复位、内固定适宜分别为73、78例,与CT三维重建组的55、6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X线,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术后复位质量及内固定置入质量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杨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67-4568
目的:分析冠脉狭窄临床诊断应用64层螺旋 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方法与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41例冠脉狭窄患者为对象,行64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通过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显示技术(VR)技术对所得图像进行重建,诊断分析狭窄部位,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技术下的诊断结果。结果在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判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均达到了90%以上,但对于复杂的空间结构则难以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法容易漏诊较小的斑块;容积显示技术图像在冠脉狭窄特别是重度狭窄与闭塞的血管判定上呈现出较低的敏感性,但却具有立体直观和准确逼真的图像;这几种后处理技术得出的图像均具有超过92%的较高阴性预测值。结论在冠脉狭窄的显示上,64层螺旋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同的优势,在分析图像的过程中可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更为明确地诊断出冠脉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0排螺旋CT(10-MSCT)对外伤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3例骨关节创伤病例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10-MS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运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对其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 5例X线平片显示局部骨皮质模糊或骨结构不清的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确诊骨折;2例X线平片诊断骨折可疑病例,MSCT扫描后排除骨折;4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骨折的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运用MPR、3D图像后处理技术后诊断为骨折;12例X线平片诊断为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后运用MPR、3D技术能从多方向显示各个骨折线的形态、方向、走形,撕脱、游离骨片的形态、大小以及骨折的移位、成角.结论 10-MSCT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外伤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多排螺旋CT重建能清楚显示传统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骨折,对于术前的骨折分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路径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