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连、厚朴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OMIM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黄连、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并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以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采用TNBS诱导UC大鼠模型观察血清以及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黄连共筛选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179个,厚朴共筛选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53个,疾病作用靶点有851个,获得共同基因71个,黄连配伍厚朴及疾病共同的作用靶点8个,分别为NOS2、SLC6A4、CHEK1、PPARG、PTGS1、PTGS2、ESR1、HSP90AA1。GO和KEGG富集分析综合结果显示黄连、厚朴配伍调控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小檗碱、厚朴酚和和厚朴酚与溃疡性结肠炎的NOS2、PTGS2、HSP90AA1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连厚朴配伍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下降(P < 0.01)、TGF-β含量显著升高(P < 0.01),同时,其结肠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连配伍厚朴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机制研究指明了方面,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UC疾病相关的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推测核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出四逆散全方(柴胡、枳实、白芍、甘草)4味中药活性成分,运用UNIPROT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获得UC的靶点,利用Venny图得到四逆散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信息录入STRING数据库中得到蛋白网络互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及Pymol软件对PPI中前六的靶标与君药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四逆散活性成分133个,有效化合物靶点蛋白156个,基因靶点153个,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1 111个,通过维恩图得到共同靶点65个,这些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有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细胞增殖的正调控、转录的正调控-DNA的模板、对药物的反应、信号转导等;涉及的细胞成分有细胞核、胞浆、细胞外空间、细胞质、质膜等;涉及的分子功能有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并筛选出白头翁汤4种草药中具有成药可能性大以及经消化道吸收较佳的潜在活性成分,利用反向分子对接的方法获得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整合靶点数据库(TTD)、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Geodatabase等数据库收集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点,将化合物潜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对作用靶点进行类型归属查询并构建草药-候选化合物-治疗靶点网络以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并绘制通路图。结果:共收集到白头翁汤中化合物232个,经筛选后获得81个活性成分,涉及溃疡性结肠炎靶点共56个。作用靶点类型主要涉及酶、受体、转录因子、酶调节剂、信号分子、钙结合蛋等类型。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中获得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39个,主要对蛋白质结合、锌离子结合、ATP结合产生影响。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116,主要涉及信号转导、翻译、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进程,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20个,主要涉及细胞质、外泌体、核质等作用部位,KEGG通路富集显示白头翁汤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等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药开发及今后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国家专利数据库数据挖掘归纳分析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然后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高频核心药物治疗UC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检索并提取“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1年12月10日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复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PubChem等数据库,挖掘药物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GeneCards、Drugbank和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获取UC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找到药物靶点与UC靶点的交集,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KOBAS 3.0网站和Metascape平台寻找核心作用靶点富集的通路和功能。[结果]国家专利数据库共筛选得到175项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专利,包含576味药物,排名前6位的高频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黄连、白术、黄芪、白及、白芍;这6味药物共涉及129个化合物、931个相关作用靶点,挖掘出治疗靶点11...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对相关靶点作初步验证。应用Cytoscape软件,通过TCMSP,GeneCards,Uniprot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推测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用白头翁汤干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白头翁汤中找到26个有效成分,30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核受体的活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转录辅助因子的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53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分子对接显示,与有效成分对接较好的基因有EGFR,PPARG,CASP3,NOS3,caspase-9,CCND1,ADH,IL6,NFKB1。实验验证白头翁汤对小鼠结肠病理有改善作用,EGFR是其作用的靶点之一。该研究证明白头翁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对-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探讨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连-黄柏药对的化学成分,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结合体内实验探讨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主要化合物和靶点,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多个数据库筛选药物活性成分、药物靶点和UC疾病基因,并进行拓扑分析,构建“化合物-药物靶点-疾病基因”关系网络。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候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和生物通路(KEGG)富集分析。通过SYBYL X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获取总评分、共识评分和结合位点。利用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建立UC小鼠模型,槐花散干预后,评估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病理,RT-qPCR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6、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槐花散中有20个化合物对应375个靶点对121个UC疾病基因产生影响。对72个关键靶点作GO功能分析筛选得303个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223条,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25条,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55条。KEGG富集分析筛选得到88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对应的化合物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实验显示,槐花散可以改善UC小鼠DAI评分,下调IL-6、IL-17的表达,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槐花散治疗U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槐花散治疗U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探析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 GEO DataSets 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点,绘制差异基因火山图与热图。在TCMSP 数据库中,分别 收集黄连和木香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将溃疡性结肠炎的差异基因与香连丸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并通过 Cytoscape 3.8.0 软件绘制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11.0 平台构建蛋白 互作网络,并根据度值大小筛选出核心靶点。同时将上述交集基因载入R 软件中,进行GO 功能和KEGG 通 路富集分析。使用Surflex-Dock GeomX 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PyMOL 2.5 和ligplot+2.1 进行蛋白和配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香连丸活性成分20 个,包括槲皮素、豆甾醇、小檗浸碱、黄连素等,以 及与GEO 共有差异基因26 个,涉及IL-6、CCL2、IL-1β、MMP9、PTGS2 等关键基因。GO 生物过程597 条, 细胞成分21 个,分子功能50 个,主要涉及脂多糖刺激变化(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等生物过程,内质网 腔(endoplasmic reticulum lumen)等细胞成分,细胞因子活性(cytokine activity)等分子功能。KEGG 通路48 条, 主要涉及TNF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kappa B 信号通路、Th17 细胞分化等经 典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香连丸的活性成分可以对核心靶点IL-6、CCL2、IL-1β、MMP9、PTGS2 发挥 调控作用。结论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主要起到抗炎、抗氧 化、调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肠道平滑肌功能等多个作用,证明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优越性。本研究为后续进一 步研究香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挖掘经典名方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槐花散的有效化合物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作用靶点,构建PPI网络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MOE: Dock模块对槐花散的主要化合物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宗阳  董宏利  陈婷  颜帅  江国荣 《中草药》2019,50(4):888-894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黄连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Drugbank、Digsee等多个数据库查询与T2DM相关的基因。通过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3.2.1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42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13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PTGS1、HSP90AA1、HSP90AB1、NOS2等。PPI核心网络包含15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TNF、IL6、INS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08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87个,分子功能(CC)条目9个,细胞组成(MF)条目1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24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胰岛素抵抗通路、T2DM通路、胰岛素信号传递通路等。结论黄芩-黄连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DPP4、PPARG、IL6、PPARD、TNF等靶点调节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协同治疗T2DM。  相似文献   

12.
李听弦  张志  傅敏  蓝君君  肖玲  雷春光  陈雪  王光忠 《中草药》2019,50(23):5785-5789
目的探究姜黄连炮制前后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差异,阐明姜制黄连药性的改变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分别制备生黄连、姜黄连水煎液,大鼠分别ig给予生黄连、姜黄连水煎液15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7d,取大鼠血浆,检测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3条能量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姜黄连炮制前后能量代谢发生主要变化的途径和关键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黄连组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III、IV活性均显著下降,柠檬酸合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CD)、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水平均显著下降;姜黄连组PFK、PK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II、IV的活性均显著降低,HK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差异不显著,α-KGDH水平显著降低,CS和ICD水平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与生黄连组比较,姜黄连组HK、PFK、PK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I、III活性均显著升高,CS、ICD、α-KGDH水平均显著升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V没有显著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其中氧化磷酸化途径中复合体II和复合体III分别对主成分2和主成分1有最大贡献率0.916、0.873。结论黄连经姜制后寒凉之性减弱,可能是因为减弱了黄连对氧化磷酸化途径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和III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旨在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角度探讨清化祛瘀健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药理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筛选清化祛瘀健脾方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进一步遴选出交集基因,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确定清化祛瘀健脾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作用;同时建立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功能模块分析。筛选核心基因,通过分子对接,筛选结合最稳定的分子进行实验验证。最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清化祛瘀健脾方发挥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 从清化祛瘀健脾方中筛选出86个活性成分和224个潜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254个共同靶点。这些共同靶点主要参与炎症反应、DNA转录、蛋白激酶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调控等过程,表明清化祛瘀健脾方通过影响这些过程来减轻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进行了核心基因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HIF1A)、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MY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可能是清化祛瘀健脾方主要作用靶点。最后,对分子对接预测结合能最稳定的靶标MAPK3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发现清化祛瘀健脾方可以明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炎症反应,促进MAPK3蛋白的表达。[结论] 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了清化祛瘀健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功能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该中药复方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肠黏膜愈合而发挥抗炎作用,为清化祛瘀健脾方等中药复方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物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IP和TCMSP数据库挖掘芍药汤潜在活性成分及其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和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借助Cyto NCA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与对应成分联系起来绘制网络图,筛选关键成分;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YBYL-X 2.0软件对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内复制大鼠UC模型,芍药汤干预后,观察疾病活动指数,评估结肠病理损伤,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水平。结果 芍药汤的潜在活性成分共有424个,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棕榈酸、儿茶素、原花青素等;其治疗UC的关键靶点41个,靶点主要涉及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通过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癌症途径、Toll样受体(TLR)、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实验验证,芍药汤可改善结肠病理损伤,下调TNF-α和CXCR4,上调IL-4表达。结论 芍药汤治疗UC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显娟  付尹  王佳俊  王建  肖琳萱  徐卓  王立映  龚道银 《中草药》2021,52(15):4587-4597
目的 研究黄连-厚朴配伍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获取UC基因表达谱数据,并综合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方法制备黄连水提物,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死亡率、最长寿命与半数致死时间、个体发育、产卵数和运动行为的影响,评价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连水提物0.5、1.0、2.5 mg/mL可使秀丽隐杆线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P0.01),最长寿命与半数致死时间显著降低(P0.01);在个体发育方面,黄连水提物1.0、2.5 mg/mL能显著抑制线虫生长(P0.01);生殖行为方面,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秀丽隐杆线虫产卵数(P0.001),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运动行为方面,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秀丽隐杆线虫头部摆动频率(P0.01),黄连水提物0.5、1.0 mg/mL组线虫身体弯曲频率无显著性差异,黄连水提物2.5 mg/mL组线虫身体弯曲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组线虫向前摆动、向后摆动和Omega/U摆动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为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评价黄连不同炮制品毒性提供了依据,为中药毒性的生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钟凌云  廖智慧  龚千锋  席环环 《中草药》2013,44(22):3177-3181
目的 探讨黄连姜制前后寒热药性的差异。方法 分别制备生黄连、姜黄连水煎液,每天ig给予大鼠1次,连续给药29 d,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进行HPLC-MS/MS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生黄连和姜制黄连在血浆中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给药第29天生黄连组和姜黄连组大鼠血样中内源性物质的代谢状态差异最大。通过查找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发现,与生黄连组相比,姜黄连组大鼠血样中代谢物中涉及到氨基酸能量代谢的标记物的量增加,提示姜制黄连组氨基酸能量代谢强于生黄连,二者寒热药性存在差异。结论 通过大鼠代谢物生物效应可以考察生黄连与姜黄连药性的差异,且结果与传统的“姜制黄连以热制寒,缓和黄连苦寒之性”的炮制理论相一致。代谢物组学可用于探讨炮制对药物药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黄连-干姜有效组分自微乳给药系统(CoptidisRhizoma-ZingiberisRhizomaeffectivecomponent self-microemulsiondrugdeliverysystem,Cop-Gin-SMEDDS)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且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和D-最优混料设计确定Cop-Gin-SMEDDS的最佳处方组成;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对Cop-Gin-SMEDDS理化性质、稳定性、体外释放等进行评价。结果 最终确定Cop-Gin-SMEDDS的最优处方(不含黄连总生物碱)为油酸5%,1,2-丙二醇41%,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49%,干姜油5%;黄连总生物碱的投药量为5%;最佳制备工艺为在37℃、转速300 r/min条件下磁力搅拌10 min。得到的Cop-Gin-SMEDDS为深红色澄清透明液体,稀释后为黄色、均一透明的微乳溶液;透射电镜下为圆球形,大小均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大小为(22.21±0.45)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川黄连(味连、雅连、凤尾连)中7个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格陵兰黄连碱)的含量并建立3种川黄连的特征图谱,构建川黄连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升川黄连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建立了同时测定7个黄连生物碱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性、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线性均符合要求。测定6批味连、6批雅连、3批凤尾连的7个生物碱的含量以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建立了黄连药材H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果 味连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7个生物碱在味连、雅连、凤尾连中含量各不相同,差异较大;通过对15批黄连的特征图谱相似度的分析,找出共有特征峰15个,与黄连生物碱对照品比对后,指认了8个峰,均为黄连生物碱成分。结论 川黄连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特征图谱,可以有效控制川黄连药材的质量,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连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