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工作坊模式在压力性损伤层级培训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为压力性损伤层级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在岗的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工作坊模式展开压力性损伤层级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压力性损伤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同时将300名护士分为3个层次和5个能级,并于培训后进行现场考核。观察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考核情况、压力性损伤高度危险患者上报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压力性损伤愈合率。结果 培训后理论知识合格率和技能合格率分别为90.00%、88.33%,高于培训前的56.67%和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压力性损伤高度危险患者上报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以及压力性损伤愈合率分别为100.00%、0.08%和35.00%。结论 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医院压力性损伤层级培训活动中,效果明显,既可以激发参与培训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其专业技能和岗位工作水平,同时也可以提升医院开展的压力性损伤层级培训工作质量,使培训内容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和制度化,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性发育异常为一症候群,其病因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遗传咨询原则均不同,我们总结十几年来发现的150例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了病因学及遗传学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984年~1996年12月本院遗传门诊、妇科门诊及泌尿科门诊疑为性发育异...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从1998年1月~2007年6月,采用自拟面瘫汤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临床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成为儿科门诊的常见病种。自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50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患儿在喂养方式改变、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茵陈汤口服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873年,Monson最早报告我国厦门曾发生过登革热。1928~1929年,在广州、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进入21世纪后,浙江温州、杭州等地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2004年宁波慈溪市曾发生因输入性病例引起的爆发疫情。湖懈市于2006、20137年共发生3例输入性登革热病冽。由于发现及时、措施有效,未发生二代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表皮内棘刺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血清中有天疱疮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正常皮肤或粘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我院自2003年10月-2007年12月共收治3例诊断为天疱疮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提高对囊性肾瘴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月收治的16例囊性肾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资料,并与TNM分期构成与囊性肾癌组相同的11例非囊性肾癌比较预后。结果囊性肾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经病理确诊肾癌囊性变10例,多囊性肾癌4例,单纯性囊肿癌变2例。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由3种病理学类型构成,术前正确鉴别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新春  吴霞 《泰山卫生》2005,29(4):36-36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耳科的常见病,是小儿致聋的原因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积极治疗。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7例,我们采用双氧水、氯霉素眼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四药联合滴耳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季节分布特征,进一步构建时间序列模型,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2012—202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使用聚类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病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结果:2012—2021年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年发病数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月发病数从2月开始出现大幅上升,6月和10月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以每月发病例数为单位可将月份聚为3类,第1类为4月、5月,第2类为1月、2月,第3类为其他月份;预测出未来1年的发病例数与前10年的发病例数基本一致。结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呈现夏秋季高发,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较好拟合了2012—2021年每月发病例数,并预测2022年各月发病例数,可以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残率、死亡率较高,是常见病、多发病,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血肿清除术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9例,配合相应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武汉地区2002至2004年非综合征性总唇裂流行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综合征性总唇裂指不伴发其他系统、器官畸形的唇裂和唇裂合并腭裂的总称,为单发性的唇腭裂,是我国高发的先天畸形之一。为了解其流行情况,我们对武汉地区2002年至2004年非综合征性总唇裂进行了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及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等有关。199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江  管红英  何亚莉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20-1421
目的了解定州市1989和2002年农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变化,为今后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1989和2002年2次按全国寄生虫调查方案对定州市4个村的人群进行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调查。结果1989年发现土源性线虫有蛔虫、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33.53%、20.29%、0.18%、0.04%;2002年发现土源性线虫有蛔虫、蛲虫2种,感染率分别为1.09%和13.16%。在调查中未发现蛔虫中、重度感染者,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61,P〈0.01)。结论土源性线虫感染和感染度大幅度下降,但儿童蛲虫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但仍时有发生。1985年~1989年,我院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高达23%。1990年以后,笔者对160例化脓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前、术中、术后采取多项措施,疗效显著,无一例切口化脓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对下鼻甲骨性增生肥大者,临床疗效总不满意。我科2001年5月-2003年5月,采用下鼻甲粘骨膜下剥离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2009年开始颈性失眠相关临床研究后发现,颈性失眠的发作、症状轻重与寰枕枢关节错位、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病的一些致病因素关系密切。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对于56例合并寰枕枢关节错位的颈性失眠患者运用上颈椎微调手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是消化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病症,死亡率高。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我科收治30例,现报告如下。旨在加深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的认识,以指导临床对肝性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盆腔疼痛性包块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疼痛性包块包括西医的急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等。有手术史的患者再发盆腔疼痛性包块,因畏惧再手术多求治于保守性治疗。我们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性治疗方法治疗盆腔术后再发盆腔疼痛性包块4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季节分布特征,进一步构建时间序列模型,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例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甘肃省 2012—2021年急性 弛缓性麻痹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数进行描述,使用聚类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病 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结果:2012—2021年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年发病数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月发病数从2月 开始出现大幅上升,6月和10月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以每月发病例数为单位可将月份聚为3类,第1类为4月、5月,第2 类为1月、2月,第3类为其他月份;预测出未来1年的发病例数与前10年的发病例数基本一致。结论: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 痹病例发病呈现夏秋季高发,季节性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较好拟合了2012—2021年每月发病例数,并预测2022年各月 发病例数,可以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7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10年,加重1月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患者缘于1994年6月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2000年6月无诱因出现心悸,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2001年3月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伴长间歇(3s以上),于北京某医院安装VVI型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频率60次/分;2005年1月开始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2月9日胸闷气短症状加重,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无缓解。北京某医院心电图多导联ST段压低,TnT(+),胸片提示患者双肺淤血、全心扩大,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予以抗心绞痛、抗凝、抗血小板、利尿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